谭维维和华阴老腔:花谢花飞花满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3:52:48
花谢花飞花满天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题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古花儿就被赋予了太多的精神内涵,所以古代的文人墨客,品行高雅之士都特别爱花。周敦颐爱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李清照爱的是“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毛泽东爱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的梅花。

  少时看《红楼梦》,看到葬花的黛玉。一曲《葬花吟》唱得歇斯底里,却没有感动到我,反而觉得黛玉实在有点娇柔造作,多此一举。“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花儿竟然有此魔力?我是不信的。后来,闲坐看书,认识了“梅妻鹤子”的林逋。传说他终生不娶,无妻无子,以种梅放鹤为趣。他爱梅,不是那种普通的爱,林逋常把梅拿去换钱,梅不仅成了他精神的寄托,还成了他的生计。我想正是这种对梅的钟爱,所以林逋才能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吧!

  好像英雄的相遇,总得要有花儿的衬托。否则,就像是一出戏少了戏眼一样可惜。《三国演义》里的桃园三结义,就出现了大片的桃花林,风儿吹过,大片大片的桃花翩翩起舞——此情此景,再配上刘欢老师沧桑的嗓音,令人震撼。这时候你敬佩的不单单是刘、关、张那种豪气干云的结拜,一定还会被导演的独具匠心所折服!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小李飞刀》那里,李寻欢与阿飞的相遇,两人情投意合,相约在李寻欢的府上后院的桃花园结义。酒足饭饱之时,两人却还意犹未尽,于是阿飞舞剑,寻欢以歌和之……微风吹过,桃花漫天飞舞;夜幕悄然降临,只留下两人的纵情欢笑声。

  花,都是有灵性的吧!所以我们才会为落花感到叹息,我总觉得花开不多时,她给人的绚烂是短暂的。但落花却孕育了太多太多的内涵。夜色微寒,窗外雨疏风聚;独坐窗前,静听穿林打叶之声,却另有一番感受。我想,经过一夜的摧残,“明日落红应满径”吧!我就是这样的,总是要看到落红满径,花谢花飞,才肯相信,秋天真的就来了。

  原以为秋天是萧瑟之时,再也没有什么绚丽的花朵。却意外发现,学校里种的一种白色的花正开得灿烂。这实在让我倍感安慰,我就像一个绝望的孩子,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那样欣喜若狂。正如白居易先生,在春末百无聊赖之际,却在一所不知名的山寺里发现了盛开的桃花,而吟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着实难得。但花就是花,哪怕她盛开得再烂漫,多么的一任群芳妒,她还是会遵循自己的花期,然后在某个寂静地夜里,在一阵寒风过后或是一场秋雨洒下,她就黯然谢幕了。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花儿的落败,总能给我很多的感触。韶光易逝,花尚由此,何况人呢!只是在生命的春天里,花儿每年都会有一次生命的绽放,而人只有一次,一次绽放自己的机会。于是就有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慨。因为生命的短暂,因为人世的无常。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的葬花,我不敢再妄自菲薄了。因为我此刻的心情也正如黛玉,想亲手埋葬这白色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