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素贞:国际评论应该理智淡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32:52
国际评论应该理智淡定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国际依存度的大幅提高,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也随着中外官方与民间往来活动的日益频繁与常态化,中国各类媒体对国际间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的关注度显现出前所末有的热忱和兴趣。这其中,有关世界事务的国际评论更是陡然增加。在各类媒体中,冠之以“国际问题专家”与“国际问题评论员”的各色人等纷纷登场,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中大显身手。

这种现象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因为它不但一举打破了以往几十年中形成的那种对国际事务三缄其口的沉闷局面被,而且也使外界能够更多更准确地感到了中国舆论的力量。但是,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如今中国的国际评论在呈现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出现了良莠不齐、妄加揣测的垢病。特别是某些所谓“国际评论员”由于对某些国际事件国际人物及其成因和背景缺少必要的研究,加上缺乏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如国际法)的学习与积累,只凭眼下发生的几则新闻就擅加议论,加上主观意识上的某种偏激和情绪化,就使得他们那些貌似有理的侃侃而谈,变成了事实上的无知妄说,甚至变成了对社会公众的严重误导。

在这里,我们先以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利比亚局势为例。

由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受到了西方军事力量的打击,于是我们有些国际评论员就在言淡话语中有意无意地把他视为中国的老朋友。但他们却没有注意到的是,中国官方却从未以这一称号给卡扎菲冠名。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卡扎菲在对华关系上曾经多次玩弄所谓“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小把戏。1971年卡扎菲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却又告诉台当局“中华民国大使馆”不必撤离,在事实上实施了“两个中国”政策。台湾媒体称,即使在断交后,卡扎菲仍念旧情,不顾中国抗议,允许台湾驻利机构使用“中华民国商务办事处”头衔,这在台湾的其他所谓“非邦交国”中独一无二。2006118日,台湾的陈水扁会见了来访的卡扎菲的二儿子赛义夫,也就是今天非常活跃频频出镜的那个赛义夫。当时他担任卡扎菲基金会主席。赛义夫那次去台湾,不但带去了卡扎菲本人对陈水扁的问候、而且转达了其父邀请陈水扁访问利比亚之意。陈当然对此非常感谢。同年510日,陈水扁的专机由中南美洲返回台湾途中,果然在利比亚经停4个小时。

在与台湾接近的同时,自诩为非洲领袖的卡扎菲,对中国在非洲扩大影响表示不满。200611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48国都派代表团来华。其中,有43国来的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利比亚则有意低调降格,代表团团长仅为副部长级别官员。卡扎菲政府的这种表现并非偶然,因为他本人对中国持戒备心理,并表示要把重要的石油合同大多交给西方公司。去年1214日卡扎菲还在参加世界黑人艺术节时说过:“非洲应该拥有一支100万人的联合部队”,目的是要“保卫边境和领海,保护非洲的独立,并对抗北约、中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公开地把中国作为对抗国之一,这在与我建交的非洲国家领导人中恐怕绝无仅有。

概括起来,卡扎菲的对华态度,说的好听些是摇摆,说的难听些是投机。因此,我们的国际评论在判断当前利比亚局势上绝不应也不能说过头话。在国际关系上,有一句话,叫做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对这句带有明显私己主义观点的话,我们当然不必奉为圭臬,但它至少可以提醒我们,千万不要把互利互惠的国家关系动辄提升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关系。在这方面,中国吃过大亏,切勿忘了“斗米成恩担米成仇”的教训,不可好了伤疤忘了痛。况且,对当前的利比亚局势,除了欧盟的联合行动之外,毕竟还有阿盟与非盟的介入。某些国际评论员在讽喻甚至讥笑欧盟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倾听与尊重阿盟、非盟的意愿吗?

此为一例,另外一例就是中国一些国际评论员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简单化批评。众所周知,奥巴马上台后,就有一个既定目标,即逐渐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出军事力量,并重归传统的实力范围。去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朝鲜半岛局势陡然紧张起来。美国趁机与韩国日本进行了颇具规模的军事演习。中国作为利益相关方,当然应该对这一事态表明自已的严正立场。问题是我们的一些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却警觉到了似乎战争一触即发的程度,甚至开始了对“第二次朝鲜战争”何时爆发、中美双方军力比较和攻防双方孰胜孰败的预测。笔者认为,这种国际评论很不严肃。是在观察世界事务和判断国际政治军事走向时的一种很不成熟、甚至可以说是颇为幼稚的表现。

我觉得,国际评论应该持一种淡定的态度。这种淡定态度首先来源于对国际事务的来龙去脉历史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以美国和西方对华政策对华态度来说。许多中国人不可理解,为什么这些国家的政客和舆论,总是像虐疟病患者一样时冷时热,而且总是在鼓噪中国的威胁。对此,如果我们对西方的历史文化宗教,包括社会生活的一般道德规范,没有深入地研究和充分地理解,就会陷入无尽的烦恼、愤怒和臆想中。就会很自然地去想这是“亡我之心”在作孽、这是“和平演变”在行动。殊不知,西方国家之所以会不断出现所谓中国威胁的论调、不断把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和“务实外交”交替使用,从历史与价值观的深层次角度来看,其来源是两种早己植进到西方人骨髓中的历史文化意识在起作用。

这两种意识,其一是在与北方岛屿半岛和海洋组成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中,而形成的与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灾难意识”和“忧患意识”。西方人在不断制造危言耸听的中国威胁的同时,不是同样用“世界末日”“地球毁灭”“UF0入侵”的黑色臆想来吓唬自已吗?作为基督教文化的丰厚土壤,新旧约中所描述的各种灾难几乎成了西方人内心中永远的恐惧。其二是西方人因生存条件恶劣而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征服拓展意识”。这种意识附着于军事力量就是海盗行为和殖民掠夺,附着于宗教力量就是类似十字军东征这样的宗教战争,附着于冷战式的思维就是“价值观外交”和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对抗性军事战略。

我之所以用如此长的篇幅来做以上分折,是希望中国的国际评论界人士能够明白:灾难与忧患、征服与拓展,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公众与媒体不可改变的心理定势,也是这些国家外交及军事战略的固态与常态。对于这种常态,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随着对方此一时彼一时的政策和策略的调整而自乱阵脚,而应该始终报之以一种心理的淡定。淡定当然不是漠然视之,而是政策与战略上的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用持之以恒的经济发展、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的军事防御力量、持之以恒地提高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持之以恒地奉行独立自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此来应对八面来风。此乃“事乱人不乱,人乱心不乱”之真谛。

总之,淡定,是泱泱大国的风范,是一个国家真正有实力的表现,也是使我们的某些国际评论摆脱急躁幼稚肤浅,从而走向理智与睿智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