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椅尺寸:当下国画的“流行病”(艺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9:47:10
当下国画的“流行病”(艺评)
李毅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4月15日   第 16 版)
当下既是中国画创作一个繁荣发展的时代,又是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良莠不齐的画坛,受到各种诱惑,染上了许多时尚的“流行病”来。在下拈取几种症候明显“流行病”,试做一些病原及病理分析。
一是精神衰弱症。所谓精神衰弱,就是指画家心浮气躁,缺乏创作思想、创作观念,艺术创作完全被市场、被商业利润所控制。画坛精神衰弱病症状有四。其一,画作庸俗无品位,俗画、匠画流行。其二,创作抄袭跟风。谁的画好卖,哪类画能卖,便画之。其三,重复自己,复制过去。固定的几种样式,翻来覆去无穷制造。其四,伪创新之风。其表现或以主题当大旗,强装学术;或在技法上玩弄雕虫小技,哗众取宠。
二是大展热。当前可谓大江南北,全民办展。办大展几乎变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运动,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对一般的画家来说,参加大展仍不失其为艺术成名的进取之路。特别是冠有权威主办头衔的展览,其入选、展出、获奖、出书,直至取得入会、收藏等各种荣誉称号和资格条件,都可以使画家一夜成名,名利双收。因此,当今的大展变成了一支魔棒,指挥着芸芸众生的画家疲于奔命,为参展而创作,大展需要什么就画什么,什么能获奖就画什么,一切唯大展的马首是瞻。这让许多画家悖逆了自己的资质和特长,成了大展的牺牲品。
三是笔会病。笔会由来已久,非当代独创。中国美术史上没有“笔会”一词,只有“曲水流觞”的文人雅集。“雅集”与“笔会”,共同之处都是文人骚客聚集在一起舞文弄墨。但前者的目的是交流艺术和思想,后者则是利益交换。也正是这画与钱的交换,使大批画家趋之若鹜,构成了当代中国画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一位业内人士称,每年笔会造就的千万富翁有几十位。粗略估算一下,一年全国用于笔会的费用大概过千亿人民币。
目前这种笔会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首先破坏了中国画的市场秩序。笔会成为吸引画家、格局市场的操盘手,这也是中国绘画市场至今尚未形成规范的原因之一。此外,笔会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破坏了中国画的创作规律,把本来严肃的创作变成了表演甚至是杂耍,降低了中国画的品位。
四是吹评病。之所以把批评说成“吹评”,是因为一些批评家放弃了“批”的本意,而一味地在“吹”字上做文章。当然,由“批”变“吹”个中缘由确实不少:有批评家的学术素质问题,人格修养问题,批评标准问题,养家糊口问题等。但更多的原因似乎是画家的心理承受力和对待批评的认识问题。
任何一个画家都有创造的潜力,怎样开发,怎样引导,怎样定位,批评至关重要。许多事情并不像画家所理想的那样,批评家吹成什么,就真的成了什么,那是“皇帝的新衣”。对批评家而言,目前中国的批评环境的确不健康。在没有形成规范的艺术市场前,良性的批评环境难以建立。改革开放以来,最活跃的批评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现在却很少听见批评的声音了。是后浪没能推前浪,人才匮乏?还是批评的职业从360行中消失了。倘真如此,国画艺术必将大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