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英语单词在线朗读器:郭威——后周太祖 创国1 嵩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33:20
后周
后周太祖
嵩陵-后周太祖郭威墓

后周太祖郭威
生卒:904-954
在位:951年-954年
表字:文仲
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县西)人。年少时孤贫,初为军吏,后汉时拜为枢密副使。
公元948年,他奉命讨平了李守贞的叛乱,后封为邺都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他,派使者要到魏州杀郭威。郭威起兵反汉,下令攻进了京城,允许士兵大抢10天。7天后郭威进入汴京,纵军大肆抢掠,并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夺得国政。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他又称帝,国号为周,定都汴京,建年号为“广顺”,史称后周。
郭威生年未详,卒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五代时后周开国皇帝,庙号“太祖”。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人。父郭简为后晋顺州刺史。刘文恭攻破顺州,郭简被杀,郭威年方数岁,其母不久也死去,郭威只得依潞州人常氏为生。十八岁投潞州留守李继韬部下为军卒。
郭威勇武有力,豪爽负气,深为李继韬所赏识。有一次,郭威酒醉杀人,为官府拘押。李继韬暗中将其放走,后又招至麾下。后李继韬为唐庄宗所杀,其部众悉为收编。郭威因略通文墨、书算,升为军吏。及至扯晋为契丹所灭,郭威归附刘知远部下。刘知远起兵太原,即位称帝,封郭威为执掌挥务的枢密副使,并在临终时将太子刘承祐托孤于郭威和史弘肇。刘知远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太子刘承祐即位,是为后汉隐帝,进封郭威为枢密使。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
隐帝刘承祐遂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后立栅筑垒,分兵围困。李守贞屡次突围,均被挫败,相持日久,城中粮草俱尽。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举攻进城中,李守贞自焚而死。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 之后,郭威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因“权高震主”,后汉隐帝与朝臣对郭威十分疑忌。于是隐帝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灭郭威及宣徽使王峻;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以企一举铲除郭威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隐帝令郭威诛杀诸位将领。于是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隐帝见郭威起兵造反,遂将郭威在京眷属全部诛杀,并派兵抵御郭威。然而此时郭威大权在握,声威素著,各镇节度使纷纷倒戈拥戴郭威,隐帝被郭允明杀死于赵村。郭威带兵入京,并派人刺杀欲继位称帝的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迫使太后临朝听政,以郭威监国。次年正月,郭威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
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后汉而代之,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
 
百科名片
后周太祖郭威在惩治贪官方面异常严厉。他的这些改革与整顿,为后周世宗柴荣的著名改革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局面。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放免其差税。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使编户增加3万多。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目录
基本信息人物生平人物轶事怒杀豪强智勇双全崇尚节俭开明爱民
后妃子女太祖陵墓人物评价
基本信息人物生平人物轶事怒杀豪强智勇双全崇尚节俭开明爱民
后妃子女太祖陵墓人物评价
展开
  郭威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姓名:郭威(904-954);
谥号:后周太祖皇帝
在位:951年-954年,在位4年。
郭威,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县西)人。年少时孤贫,初为军吏,后汉时拜为枢密副使。父郭简,后晋时任顺州刺史,后为刘仁恭所杀。唐天佑元年(904)七月二十八日郭威生于尧山,3岁时徙家太原,不久就成为孤儿,由姨母韩氏抚养。他身材魁梧,习武好斗。18岁时往依潞州(今长治)故人常氏,其时李继韬在潞州招募兵勇,郭威前去投军,得到李继韬的赏识。郭威有些违法犯禁之事,常得其庇护。一次,“威尝游于市,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酒醉,呼屠者,使进几割肉,割不如法,叱之,屠者披其腹示之曰:‘尔勇者,能杀我乎?’威即前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结果还是李继韬设法让他脱逃后又招致麾下。后来李存勗杀李继韬,将其部属编入自己的亲军“从马直”,21岁的郭威也在其中,而且因通书算而当上了军吏。这时他认真读了《阃外春秋》,因而略知兵法,处事也不再卤莽。
951年-954年在位4年。郭威,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县西)人。年少时孤贫,初为军吏,后汉时拜为枢密副使。公元948年,他奉命讨平了李守贞的叛乱,后封为邺都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他,派使者要到魏州杀郭威。郭威起兵反汉,下令攻进了京城,允许士兵大抢10天。7天后郭威进入汴京,纵军大肆抢掠,并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夺得国政。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称帝,国号为周,定都汴京,建年号为“广顺”,史称后周。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郭威
刘知远任后晋侍卫亲军都虞候时,后周太祖郭威已主动归隶其下,很受器重。不论刘知远调任何处,他都跟随左右而成心腹。契丹灭后晋时,郭威和苏逢吉、杨邠、史弘肇等力劝刘知远建号,成为后汉的开国元勋。“时百度草创,四方犹梗,经纶缔构”,都悉心竭力,知无不为,是刘知远最重要的辅弼功臣之一。讨平三镇刘知远临终前,以郭威与杨邠、史弘肇等为顾命大臣,要他们辅佐年仅18岁的刘承佑。刘承佑继位后,以郭威为枢密使。不久,河中节度使(镇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镇京兆府,今陕西西安)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发动叛乱,刘承佑派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分别讨伐,久而无功。刘承佑征求郭威的意见,想请他出征。郭威说:“臣不敢请,亦不敢辞,惟陛下命。”于是刘承佑就加给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督诸将征讨三镇。
郭威在军中接见宾客时,衣着宽袍大袖,风度儒雅;上阵打仗时,身着短装,与士兵一样。“临矢石,冒锋刃,必以身先,与士伍分甘共苦”。士兵立功,即与厚赏;作战负伤,亲自慰问;不管谁提建议,他都能和颜悦色地接待;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也不介意,因此深得部下爱戴。这次出征,在议论用兵先后时,他虚心听取部将扈彦珂的意见而先击河中。他自栅于城东,令常思栅于城南,白文珂栅于城西,又调壮丁2万人筑连垒以护三栅,用围而不打的战术消耗对方实力。一年后,城中兵食俱尽,他下令攻城,一举获胜,李守贞与其妻子自焚而死。在此先后,势力较弱的赵思绾、王景崇也或降或死,从而稳定了局面。
刘承佑论功行赏,加给他检校太师兼侍中的官爵,要送玉带给他。郭威说破贼不是他一人之功,还有当朝将相安朝廷,抚内外,使馈饷不断的辛劳,不能独受。于是刘承佑把杨邠、史弘肇等一批大臣都召来赐以玉带。郭威又推功大臣,于是窦贞固、苏逢吉等都加官进爵。此外,他又提出汉诸宗室、天下方镇、州县官员等,于是滥赏遍于天下,而郭威则借此大大提高了声誉。邺都起兵乾佑三年(950)四月,郭威被任为邺都(今河北大名北)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镇邺都),且以枢密使名义节制河北各州军事。这年十一月,
  后周太祖
刘承佑不愿再受顾命大臣的控制,与舅父李业等定计,先杀在京的史弘肇、杨邠、王章等,又派人去各地杀郭威、王殷、王峻等人。郭威得知汴京事变后,与亲信魏仁浦商量对策,“仁浦劝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于是郭威就以清君侧、杀李业等为名在邺都起兵,渡河南下。刘承佑一面派兵抵御,一面杀郭威在京的全部家属,“婴孺无免者”。几天后,郭“威兵临开封城下,刘承佑为乱兵所杀。郭威入京师,纵火大掠”。为了稳住局面,他没有立即称帝,而是让太后下令立刘知远的侄子刘赟为嗣,派大臣去徐州迎接,同时又让王峻派人在途中将刘赟杀死。他自己则以北伐契丹为名带兵北上,在澶州(今河南濮阳),“诸军将士大噪趋驿,如墙而进,帝闭门拒之。军士登墙越屋而入,请帝为天子。乱军山积,登阶匝陛,扶抱拥迫,或有裂黄旗以被帝体,以代赭袍,山呼震地。”然后返回汴京,迫使太后下令由郭威监国。他还发布一篇文告,说自己“逊避无由,俯遵承,夙夜忧愧”。其实这场拥戴闹剧,只是为了遮人耳目。灭汉建周,革故鼎新郭威就任监国不到一个月,就于次年正月正式即帝位,庙号太祖。他自认为是周朝虢叔的后裔,所以定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改为广顺元年(951)。仍建都东京开封府。
郭威虽是刺史之子,但幼年孤贫,知道民间疾苦,因而即位后就着手革除前朝弊政,减轻赋税和刑罚。即位当月下诏:“凡仓场库务掌纳官吏,无得收‘斗余’、‘称耗’。旧所进羡余物,悉罢之。”这就减免了原先所收的“斗余”、“称耗”、“羡余”等额外税收,大为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诏又说:“犯窃盗及奸者,并依晋天福元年(936)以前刑名,罪人非反逆,无得诛及亲族,籍没家赀。”这比后汉时“窃盗一钱以上皆死,又罪非反逆往往族诛籍没”的规定有了明显的减轻。广顺二年(952)七月,针对后汉时“犯私盐、曲无问多少抵死”的规定,下诏:“犯盐、曲者以斤两定刑有差”。具体规定:“诸色犯盐、曲,所犯一斤已下至一两,杖八十,配役;五斤已。郭威能留心搜罗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毂、王溥、范质等人都能忠于职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逐渐改革了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因此,郭威在五代十国时期,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
唐末以来,在中原有户部管理的营田务,流弊很多;还有当年朱温征讨淮南时,将掠得的以千万计的耕牛租给农民,可数十年后,“牛死而租不除,民甚苦之。帝素知其弊”。广顺三年(953)正月,“敕悉罢户部营田务,以其民隶州县,其田、庐、牛、农器并赐见佃者为永业,悉除租牛课。”这样做无疑会大大调动受益农民的积极性,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有人曾建议将部分肥沃的营田出卖,“可得钱数十万缗以资国。帝曰:‘利在于民,犹在国也。朕用此钱何为?’”由此可见郭威的确与那些只知一味搜刮的帝王不一样。
郭威在整顿朝廷加强皇权方面也颇有些作为。广顺元年(951)十二月,刘知远的同母异父弟泰宁节度使(镇兖州,今属山东)据兖州反,郭威随即于次年正月派曹英等前去讨伐,五月又亲征,斩慕容延超等,巩固了政权。大臣王峻恃功不逊,干涉皇权,郭威于广顺三年(953)将其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州)司马,不久病死在那里。至于有“震主之势”的王殷,乘其入朝加以贬杀。
公元954年(显德元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养子郭荣(日后的周世宗柴荣)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蠲免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衣瓦棺。”又告诫郭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到今天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郭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当晚(壬辰日),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终年51岁,郭威死后的庙号为太祖。
① 《资治通鉴》卷289,乾祐三年十一月。
② 《新五代史》卷11《周太祖纪》。
③ 《旧五代史》卷110《周太祖纪》一。
编辑本段人物轶事
怒杀豪强
郭威即后周太祖,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由于他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所
  后周太祖
以人们又叫他郭雀儿。有的书上说他原来姓常,后来母亲王氏改嫁郭简后他就改了姓。郭简曾经在后晋当过刺史,后来被刘仁恭所杀。郭威在三岁的时候又迁到了太原,不久就成了孤儿,由姨母韩氏抚养。十八岁的时候又到潞州投奔故人常氏。当时,李继韬在潞州割据,他是河东大将李嗣昭的儿子,李嗣昭战死后,他就自称留后,联合后梁对抗河东。为扩充军队,李继韬在潞州招募军士,郭威就应征入伍了。
郭威人长得很魁梧,勇力过人,李继韬很欣赏他,有什么小的过失也经常迁就他。郭威好斗,喜欢赌博,又好喝酒,但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一天,郭威又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
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又将他放了。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发兵灭掉,郭威也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入了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智勇双全
郭威和别的军人不同,他并没有单凭武力发展,他看到了知识的力量,特别是兵书,没事的时候他总是拿着书看,有些文化的李琼见他爱学习,就将自己正读的兵书《阃外春秋》推荐给他看,李琼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这本书里就记载了许多存亡治乱、贤愚成败的事例。”郭威边看边让李琼教他,看得爱不释手,李琼对他的影响很大。
在刘知远任后晋侍卫亲军都虞侯时,他主动投到他的手下。刘知远很喜欢这员干将,视为心腹,不管刘知远到哪里任职都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督率亲军。
郭威临事很有计谋,刘知远设法争取过来的吐谷浑部驻扎在太原,军队实力很强,也有不少财物,刘知远想据为己有,也为了防备以后他们再反叛投奔契丹,就想赶走他们,但又没有好办法。郭威就献出计策,让刘知远找个罪名除掉其首领,然后将财物和军队收纳,不但能除掉这支反复无常的势力,还能补充军需。刘知远照计行事,如愿以偿,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在契丹灭后晋的时候,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劝说刘知远称帝,因而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国家初创,郭威在各方面都为刘知远出谋划策,使后汉政权很快稳定下来,作为重臣郭威在刘知远临终时被任命为托孤大臣,隐帝继位后,让郭威任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
不久后汉就发生了三镇叛乱,三镇即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凤翔(今陕西凤翔)、永兴(今陕西西安),朝廷先派了白文珂等人去平叛,但都没什么成效。于是郭威就受命出征,他平易近人,广交将士和文臣,两军交锋时又身先士卒,亲冒矢石,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立功他马上赏赐,负伤的他也亲自去抚慰。不管是谁提的建议他都能虚心接受,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他也不计仇,终于使将士和睦上下一心,提高了士气和战斗力。郭威虚心听取将领们的建议,博采众长,制定了先攻河中的策略,然后用围困打消耗战的办法与敌对垒,一年后,在城中粮草已尽,士气丧失的时候一举攻陷,李守贞和妻子自焚而死。其他两镇也先后平定。崇尚节俭
后周开国皇帝、后周太祖郭威,生于公元904年,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后汉时为邺都留守,他自称出身贫家,以军功擢升节度使。后汉高祖刘知远临终时以郭威、史弘肇为顾命大臣。后汉隐帝  后周太祖
刘承佑继位后,郭威被任命为枢密使加平章事,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很快位高权重的郭威遭到皇帝的猜忌,隐帝派人去杀郭威,杀尽了都城开封内郭威的家属,“婴孺无免者”。郭威带兵攻入京师,杀了隐帝,让太后立刘知远的侄子刘赞为嗣,却又派人杀了刘赞。公元951年,他以北伐契丹为名带兵北上,在澶州(今河南濮阳)被部下将士拥立为帝。因其自认是周文王之弟虢叔的后裔,故定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国都仍为汴京开封。
郭威立国后,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变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对大臣说:“我出身行伍,不曾从师学问,未知治天下之道,文武若有益国利民方术,尽可奏来。文字宜实勿饰。”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开始转向统一,开始显露出民富国强的迹象,为周世宗也为赵匡胤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通史》(范文澜主编)记载:“对沙陀人的野蛮性政治开始进行改革,使呻吟在战乱暴政下的民众感到有些希望了。”
郭威崇尚节俭,仁爱百姓,曾对宰相王峻说:“我是个穷苦人,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他不但重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自己带头俭省,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并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豪华用具当众打碎,说:“凡为帝王,安用此!”公元954年,仅当了三年皇帝的后周太祖郭威病逝,因其无子,嘱立义子柴荣为帝。开明爱民
继位没多久他便下诏,命令各地官吏不得以任何借口来加收百姓赋税,原来普遍存在的正税以外的杂税一律废除。郭威又下诏减轻了后汉残酷的法律,比如,后汉规定,盗窃一文钱的也要处死,不是重罪的人又经常株连亲族,后周则规定,不是反叛和杀害亲属之类大逆不道的重罪不再株连亲属。后汉  后周太祖
时,酒和酒曲(造酒的原料)实行国家垄断专卖,凡是民间有人私自买卖的不论多少一律处死,后周则大大减轻了处罚,而且做了具体的规定:一两至一斤的杖刑八十,一斤以上到五斤的判徒刑三年,五斤以上的则处死。此外,在后汉时禁止民间收藏买卖牛皮,私自买卖一寸的就要处死,后周规定,有田四十顷的才收取一张牛皮的实物税,其余的民间可以随意买卖。郭威了解民间用牛皮的地方很多,所以为百姓生活着想,才有此规定。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节俭,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他生活异常俭朴,衣食住行都很节俭,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及地方土特产品,珍宝就更不用说了。他对大臣们说:“朕出身微寒,尝尽人间疾苦,也经历了国与家的灾难,现在当了皇帝,怎么能养尊处优拖累天下百姓呢!”他不仅不让进奉宝物入宫,还让人将宫中的珠宝玉器、金银装饰的豪华床凳、金银做的饮食用具一共几十件,当众打碎在殿廷之上。郭威经常对侍臣说:“那些帝王,怎么能用这种东西!”
在治理国家方面,虽然郭威有些能力,但他仍然谦逊地重任有才德的文臣,以行动来改变从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对这些有才德的大臣们说:“朕生长于军旅之中,不懂得学问,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书言事,千万不要只写一些粉饰太平的无用话。”
郭威的精心治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周世宗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威临死前还不忘节俭,他郑重地留下了遗言:“你们一定要为我薄葬,不要强征民工,也不要宫人为我长年守陵,陵寝不用石柱,枉费人力,用砖瓦代替就行,用瓦棺纸衣下葬。不要石人石兽,只须立一块碑,刻上这些字:‘大周天子临晏驾时和要继位的皇帝有约,只因平生喜欢俭朴,所以只让用瓦棺纸衣下葬。’如果违背此言,阴灵也不相助。”郭威这样做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为汉文帝的节俭而感动,他又见唐朝皇帝们的陵墓由于造得都很豪华,不但费尽钱物和人力,还遭到盗墓者的破坏,而汉文帝的霸陵却至今完好无损。
郭威也很开通,说每年的寒食节不忙时适当派人到他陵上祭奠一下就行了,如果没有人去,只须遥祭即可。最后说:“千万千万,莫忘朕言。”
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从正月里称帝,正好又在正月里病逝。终年仅五十一岁。
编辑本段后妃子女
皇后
柴皇后
妃嫔
杨淑妃 追册
张贵妃 追册
董德妃
养子
郭荣/柴荣

长女郭氏
次女郭氏
三女乐安公主,为后汉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
四女寿安公主,下嫁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至显德元年,封晋国长公主。
五女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
编辑本段太祖陵墓
郑州南郭店镇周庄、陵上村附近,现有嵩陵、庆陵、顺陵、懿陵四座陵墓。  后周太祖皇陵
嵩陵为后周建立者后周太祖郭威墓,在郭店村西南。陵地北高南低,东西各有一道小土岭,陵墓两侧各有一条干沟。墓冢高约10米,周长103米。
据《旧五代史·周书·太祖记》载:郭威临终前曾嘱养子柴荣说:“我若不起此疾,汝即速治山陵……陵寝无须用石柱,费人工,只以砖代之。用瓦棺纸衣。不要守陵宫人,也不得用石人石兽,只立一石记之,镌字云:‘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嵩陵内是否真的用瓦棺纸衣,不得而知。但陵前确无石人石兽等物。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新郑县志》记载:嵩陵前旧有石碑一通,上刻“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在郭威的家乡郭园村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葬之失礼,入土为安,后周遗风,纸衣瓦棺”的薄葬美谈。
笔者前谒嵩陵时,正值盛夏,高大的墓冢上长满了野草和荆棘,四周被一人多高的玉米秆所包围,墓东墓南各有一块有关部门立的一新一旧水泥碑,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当地人说,嵩陵上不长树,多次在上面栽树都未成活,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站在空无一物的陵墓旁,忽然感到了些许寂寞和冷落。有位诗人谒嵩陵后曾题诗曰:“荆棘丛生旧衣甲,夕阳残照衮龙袍。朔意正浓天肃静,铁骑纵横成麦苗。”大概当时正值秋冬的傍晚,诗人看到处在麦田中的一丘土冢,上面布满荆棘野草,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冷落而苍凉。[1]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郭威在位期间,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民众与蕃人“一听私便交易”,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放免其差税。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使编户增加3万多。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此外,还应提及的是郭威是历史上较为节俭的皇帝。他即位伊始就对近臣说:“朕起于寒微,备尝艰苦,遭时丧乱,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奉养以病下民乎!”下诏悉罢四方贡献珍美食物。又“内出宝玉器及金银结缕宝装床几、饮食之具数十,碎之于殿廷。帝谓侍臣曰:‘凡为帝王,安用此!’仍诏有司,凡珍华悦目之物,不得入宫。”直到他临终前,又下诏薄葬:“陵所务从俭素,应缘山陵役力人匠,并须和雇,不计近远,不得差配百姓。陵寝不须用石柱,费人功,只以砖代之。用瓦棺纸衣,切不得伤他人命。勿修下宫,不要守陵宫人,亦不得用石人石兽。只立一石记子,镌字云:‘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这种精神在封建帝王中是难能可贵的。
百科名片
后周,五代之一。公元951年,郭威,先称监国,后称帝,建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后周传三帝,共十年。公元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领兵北伐时,发动了“陈桥兵变”,灭亡后周。
目录
简介人物建国治国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
改革亡国后周世系郭威柴荣柴宗训
简介人物建国治国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
改革亡国后周世系郭威柴荣柴宗训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后周疆域图
后周,五代之一。公元951年,郭威称皇帝,该国号为周,就是后周,他就是后周太祖。周太祖郭威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陕西、安徽、江苏的大部,河北南部、湖北北部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的一部分。历三帝(二姓),共十年。
编辑本段人物
  周太祖郭威像(1)
周太祖是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出身贫寒,读过一点书,知道民间疾苦。即位后,免除了不少后汉时的弊政,使呻吟在战乱暴政下的民众,得到了喘息机会。
周太祖留心搜罗人才,先后得到魏仁浦、李谷、王溥、范质等人。他用李谷管理财政,魏仁浦、王溥、范质参与机谋。这班文臣都能尽心奉职,遵守法度,君臣合力,国家安定。
周太祖能虚心纳谏,保持节俭生活,他曾对宰相王峻说:“我出身于寒微,备尝艰苦,遭时丧乱,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奉养以害百姓!”他停止州县献珍美食物及特产。他又对大臣们说:“我生长于军旅,不曾从师学问,未知治天下之道,文武官员有益国利民办法,写出来告诉我。”他又将汉宫中的宝物玉器全部拿出来,在庭院中打碎,说:“当帝王的,怎能用这些东西!”他即位不久,到山东曲阜参谒孔子庙,他将下拜时,左右说:“孔子是陪臣,不能让天子下拜。”周太祖说:“孔子是百世帝王之师,敢不尊敬吗?”于是拜孔子庙,又拜孔子墓,并访问孔子、颜渊(孔子弟子)的后代。周太祖重文教,比起前朝那些残暴好战的武夫,当然要优胜得多。
编辑本段建国
  五代后周地图
后汉乾祐三年(950)四月(一作三月),郭威(邢台人)以枢密使出为邺都留守。十一月,起兵攻入开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后汉隐帝被杀。次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是为太祖。改国号周,史称后周。改元广顺,仍都开封。郭威针对前朝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刑罚有所轻减,某些苛税被废止,部分官田散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郭威、柴荣都是在五代时期难得的好皇帝,后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北宋统一中原地区奠定了基础。
后周建立后,北汉也建国。当初,汉隐帝被杀时,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准备领兵南下,但听到朝中迎立他的儿子刘贇时,也就停止了,他说:“我儿为帝,我又何求!”太原少尹李骧私下对他说:“看郭威之心,终于想自己当皇帝,你不如马上领兵过太行,据孟津,等徐州相公(指刘贇)即位,然后还镇,那么郭威就不敢妄动了;不然,将会被欺骗利用。”刘崇大怒,说:“腐儒,想离间我们父子吗?”命令左右将李骧拖出斩首。不久,刘贇被废为湘阴公,刘崇派使者请将儿子领回晋阳,但是郭威已将刘贇杀死于宋州,刘崇便称帝于晋阳,国号为汉,就是北汉。北汉是十国中最后建立的一个国家,依附于辽国,刘崇称“侄皇帝”,改名刘旻。刘旻得知儿子死讯,想起李骧,哭着说:“我不听忠君之言,以至于此!”于是为李骧立祠,岁时拜祭。
在后周灭后汉的时候,南方得楚国也被南唐灭亡了。楚国由马殷建立,以后当国王得依次时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乘马家兄弟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之机,南唐国王李璟派将军边镐率兵攻入长沙,马希崇投降。楚国是十国中第四个灭亡的国家。共传六主,四十五年。吴越、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六国,当然,还有东北方强大的辽国,与后周同时存在。
公元954年,周太祖病死。后周太祖郭威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三岁。周太祖在位期间,留心革弊,为民众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是五代中一个较好的皇帝。
编辑本段治国
周太祖
  周太祖郭威像(2)
后周建立后,郭威郭皇帝手下的辖州比起前两代还要小,只有九十八州。当时,北汉有十二州,南唐有三十六州,南汉有六十二州,后蜀有五十二州,由此可见,虽然自称“姬室远裔”,国号大周,其实仍然是个大藩镇而已。 相对而言,比起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前“四代”开国“皇帝”,郭威的人品要好得多。虽然前前后后郭威只当了三年多皇帝,他的“文功武治”却很有善可陈。
经济方面,郭威下令废止后汉时期的一些苛绢杂税,禁止官吏再以“斗余”、“称耗”的名目榨取百姓。取消“牛租”,允许农民销售自家的牛皮。废除先前以“散从亲事官”名目摊派徭役的恶法,放松盐禁。废止“营田务”,释放国家农奴,使数万耕田的“农匠”成为自由民。此外,郭威对于前代朝廷每年向辖地索求特特产的“惯例”也深恶痛绝,一概禁止地方再行上贡。
政治方面,郭威称帝后马上就废除后汉“盗一钱即死”的酷法,“诏在朝文武臣僚,各上封事,凡有益国利民之事,速具以闻。”知人善任,察纳雅言。特别是在惩贪治污方面,大刀阔斧,连老下属叶仁鲁也因其贪赃而定斩不饶,又赡养其年迈老母,严厉之余很有人情味。同时,老郭深知国家底子薄,招抚流民,给授荒田,均定田赋,鼓励农业生产,革除了自唐朝中末期以来不少土地分派使用方面积存的弊端。也是从老郭开始,后周王朝大修水利,治理黄河河患,此种举措,在五代能过一天算一天的黑暗年代确实罕见。
军事方面,除下诏派大将去击战帝的刘崇外,郭威于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六月率兵亲征兖州,杀掉因惶惧而反叛的慕容彦超。回师途中,老郭还去曲阜,以天子之尊亲谒孔子祠庙祭拜。有大臣说:“孔子,陪臣也,不当以天子拜之”。老郭虽是大老粗出身,明理达义,反驳说:“孔子百世帝王之师,敢不敬乎!”他亲征慕容彦超的大胜,出师克捷,不仅提高了自己作为新皇的威望,又为后周帝国的开国根基打下坚实的一根巨桩。
新朝开基后,另一个大问题就是对待功臣的问题。郭威起先对王峻、王殷这两个铁杆功臣很不错,封为枢密使和同平章事。王峻“性轻躁,多计数,好权利,喜人附已。”骄横跋扈。老郭也不恼,时时呼其为兄。得寸进尺,王峻又要求以枢密使之外,另求大藩,老郭马上给他个平卢节度使。此外,王峻还特别反感郭威的外甥柴荣,一直阻止他入朝朝见。登老二上肚脐,身兼使相的王峻又推荐自己门下文士取代郭威一直倚赖的宰相范质、李谷二人,并在朝廷上与皇帝力争,连老郭想去吃饭也不让,非让皇帝马上下诏。退朝后,郭威招来太师冯道,哭着“投诉”王峻欺人太甚,“欲尽逐大臣,剪朕羽翼。朕惟一子(指义子柴荣),专务间阻……(王峻)岂有身典枢机,复兼宰相,又求重镇!观其志趣,殊未盈厌。无君如此,谁则能堪!”老郭没有朱温和朱元璋的那种底层阴狠,如果王峻遇上二朱,早就九族人头不保。遇上老郭,这位皇帝委屈之下,还找德高望重的太师冯道发发牢骚,诉诉苦,最终,只把王峻贬为商州司马了事。王峻到贬所后,水土不服患上“腹疾”(肠癌什么的),郭威“忧悯之”,遣王峻老妻去商州探视。不久,王峻病死,实为善终。这位使相,新时代“慧黠善歌,”其父是安阳郡负责音乐的“乐营使”,类似今天的文化活动战战长。当时,王峻小家伙俊秀善歌,得以被后梁大臣赵岩等人家养为歌童,一个主人被族诛,马上又被带入另一个新主人家,一步一步,由歌童而重臣,最终有这样的结局,还不算太坏。
贬放王峻后,怕另外一个功臣当时镇守邺都的王殷心里不踏实,郭威亲派王殷在京城任职的儿子远赴邺城,原原本本告以王峻得罪的因由,以安其心。虽如此,王殷仍心怀怏怏,由于怕王殷拥大镇怀异心对王朝造成巨大威胁,又有成德节度使何福不停讲王殷在邺城“恃功专横”的事情,郭威便趁王殷入朝时把他留在京城任京官――“京城内外巡检”,看上去也挺重要,即“首都卫戌区司令。”不巧的是,这位爷“出入部从不下数百人,又以仪形魁伟,观者无不耸然。”于是,老郭终启杀心,趁一次朝见时命人当廷逮捕王殷,诬称王殷准备趁皇帝效视时作乱,流放登州。“出城,杀之。”一直凯觎王殷资财的镇宁节度使郑仁诲落井下石,“擅杀(王)殷子,迁其家属于登州。”王殷之死,多是由郭威病重疑忌而致,也有他本人不知韬诲使然。
当初郭威大军攻入汴京时(公元950年),士卒先前得到允许,在全城大掠,四处杀人取财货。时为右千牛卫大将军的赵凤(《五代史补》为“赵童子”)也在京城“高干区”居住,愤恨乱兵劫掠烧杀,在巷口踞胡床,持弓箭,大呼道:“郭太尉兴义兵清君侧安国家,军士趁乱书剽掠,实乃强盗,今为太尉除之!”连发箭矢,射杀数十抢劫的兵士,“居人赖以保全者数千家。”郭威得到消息后还挺高兴,觉得这位赵将军做事果敢,又维护了自己的声誉。不久,听闻路途有“赵氏合当天子”的谶言,郭威忙招义子柴荣说:“观此人才略度量不俗,不早除之,吾家难保!”于是,郭氏父子派人诬告赵凤谋反,逮捕杀掉了这位赵姓将军。十多年后,另外一个姓赵的(赵匡胤)代周建宋,郭氏父子地下有知,肯定后悔杀错了人。
无论如何,郭威称帝后未行大肆屠戮功臣之事,顶多也就“对不起”王殷,错杀赵凤,还算一老成厚道之君。郭威临终前,拉着自己的义子晋王郭荣(原名柴荣,因郭威自己的儿子皆被隐帝所杀,只有拿内侄当继承人了),嘱托说:“我西征作战时,亲眼见到唐朝皇陵没有不被发掘的,就是因为皇陵多藏金玉宝物。我死之后,当衣以纸衣,敛以瓦棺,快速下葬,不要使尸身久留宫中,也不要在陵前作石人石马等物,只立一块碑,上刻: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言讫,郭威崩逝,时年五十一,为帝近四年。晋王郭荣(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周世宗
  周世宗
公元954年,周太祖病死。周太祖没有亲生儿子,养子晋王郭荣继位,就是周世宗。周世宗本姓柴,是周太祖皇后的养子柴守礼之子,所以历史上多称他柴荣。
周世宗刚即位,北汉主刘旻勾结辽国,大举入侵。周世宗决定亲自领兵去抵御。群臣认为他从来没有打过仗,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军事才能,都劝他不可轻动,宰相冯道尤其极力劝阻。周世宗坚持要亲自领兵,驻扎在泽州(今山西晋城县)东北。北汉军驻扎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县)南。当时北汉兵多,后周兵少,周军将士都有些畏惧。周世宗披甲骑马上阵督战,志气高昂。刘旻见周兵少,挥军进攻。交战不久,周右军降临樊爱能、何徽即领骑兵先逃,右军溃败,步兵千余人解甲投降北汉。周世宗见军势危急,自率亲兵冒矢石督战。亲军将领赵匡胤 对同列说:“皇上这么危险,我们怎能不拼死战斗!”他率领二千人奋勇进攻,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士兵亦死战,以一当百,北汉兵大败,刘旻昼夜奔驰,逃回晋阳。樊爱能、何徽看到周军大捷,又都回来。周世宗拘捕樊爱能、何徽及将校七十余人,责骂道:“你们不是不能战,是想以我的奇贷,出卖给刘崇罢了!”下令将他们斩首,又杀投降北汉的右军步兵。亲军大将张永德称赞赵匡胤的智勇,周世宗擢升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高平大战,周世宗的英武果敢,开始为群臣所信服,因而得行施他得政治抱负。
周世宗回到开封,开始亲揽大权,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奖励生产,准备干一番大事业。这时,太师兼中书令冯道死去。冯道自后唐庄宗时开始显赫,以后历朝不离将、相、公、师之位,是五代时得一个不倒翁,这当然依仗他得圆滑,中庸,见风驶驼的高超本事。他自号长乐老,曾作《长乐老叙》,自叙历朝荣遇之状。周世宗改革政治,首先是善于用人。他任用李谷、王溥、范质等人为宰相,魏仁浦为枢密使,他们都是周太祖留下的正直有为的大臣。周世宗曾说:“我决不因喜赏人,因怒刑人。”群臣有功,他不吝厚赏,有过失,他当面质责,等到知过改正,也就不咎既往,依旧任用。他用法严峻,群臣失职误事,往往处死刑,即使有才干名声,也很少宽恕。他令大臣制定和颁布《大周刑统》,使全国遵守统一的法律。周世宗大权独揽,但并不刚腹自用。他要求群臣积极劝谏,说:“你们说了我不用,是我的罪过,我求言你们不说,该谁负责!”他令朝臣写出《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开边策》各一篇,亲自阅览。掌书记王朴在《开边策》中提到统一中国的合理步骤,周世宗很赏识,擢升他为谏议大夫。
周世宗采取各种措施,减轻人民疾苦。他限制佛教,下令减少寺院和僧尼,不许受戒出家。他还下令将寺院的铜佛像收归官府,用作铸铁原料。他对侍臣们说:“你们不要疑惑。佛教讲利众生,愿意舍自己的生命布施给别人,为什么舍不得铜像。如果施舍我的身体可以利民,我也不会吝惜。”据说他还亲自到寺院,用斧坎破观音像的面和胸,使旁观的人都替他惊慌。周世宗限制佛教,使广大民众多少可以免除寺院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周世宗关心农业生产,体谅广大农民的苦痛,他用木头刻了一个农夫和一个蚕妇,放在宫廷中,说明他的心目中装有民众。有一次,他和将相们在殿上会餐,他说:“这两天很冷,我在宫中吃着好饭菜,不觉得冷。无功于民而坐享天禄,实在惭愧。既不能耕田食力,只有亲临战阵为民除害,心里也许安稳些。”他即位以后,采取均平田租的办法,减轻民众负担,他又下诏给所有幕职和州县官规定奉钱及米麦,不许他们盘剥老百姓。
高平大战后,周世宗即着手整顿军队,准备统一天下。他下令检阅禁军,留用精锐,斥退老弱,又广募天下壮士,组成一支精悍而富有战斗力的军队。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恢复和修筑陆路水路交通,并大规模建设开封城。周世宗希望做三十年皇帝,用十年开拓天下,十年休养百姓,十年获得太平。周世宗进行统一战争,用兵步骤就是采用王朴《开边策》的建议。王朴在《开边策》中写道:“中国之失吴、蜀、幽(指辽国)、并(指北汉),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其始失之也,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骄民困,奸党内炽,武夫外横,因小致大。积微成著,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为而已。进贤退不肖,以收其才;恩德诚信,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去奢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财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后举而用之,功无不成矣!”王朴主张先取江淮,再逐步消灭南方割据势力,最后平定北汉。
公元955年冬,周世宗开始伐南唐。南唐先后灭了闽和楚,成了南方一个大国。周世宗以李谷为淮南前军部署,王彦超为副,率领韩令坤等十二将伐南唐。南唐主李璟令大将刘彦贞、皇甫晖,姚凤领兵抵御。结果,王彦超大败南唐兵二千余人于寿州城下。
公元956年春,周世宗亲征淮南,大败南唐兵,杀刘彦贞。周世宗令赵匡胤领兵袭取滁州。赵匡胤跃马挥军涉水,直抵滁州城下。皇甫晖在城上喊:“人各为其主,让我们列阵而战吧!”赵匡胤笑而答应。皇甫晖列队而出,赵匡胤冲入阵中擒获皇甫晖,又擒获姚凤,攻下滁州。南唐主以其弟齐王李景达为元帅,领兵渡江,驻扎在六合城外。李景达等候了几天,不见赵匡胤来进攻,便出兵取六合。赵匡胤挥军进击,大败南唐兵,杀获近五千人,溺死的南唐兵无数,南唐的精锐部队已丧尽。在这场战斗中,有些将士不尽力,赵匡胤一边督战,一边用剑砍他们的皮笠。次日,发现皮笠上有剑痕的数十人,全部斩首,以后将士都不敢贪生怕死。赵匡胤每次打仗,都以红缨装饰战马,铠仗鲜明。部下对他说:“这样会被敌人认出你的。”赵匡胤说:“我正是要让他们认出来。”在攻南唐的战争中,赵匡胤因战功被周世宗迁升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进攻南唐的战争从公元955年冬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958年夏,南唐主李璟因屡战屡败,奉表称臣。周世宗急于进攻辽国,收复失地,只要南唐江北土地,无意渡江取南方。后周取得淮南江北共十四州,六十县,与南唐划长江为界。南唐主李璟改名景,去帝号,只称“唐国主”,奉后周为正朝。周取淮南不久,淮南发生饥荒,周世宗下令将米借贷给饥民,有人说:“老百姓贫穷,恐怕不能偿还。” 周世宗说:“百姓是我的儿子,哪有儿子受苦难而父亲不为他们解救的!难道要责令他们一定偿还吗?”在进攻南唐的同时,周世宗还派攻取了后蜀的阶、成、秦、凤四州,后周的疆域更加广阔了。
公元959年,周世宗下诏擒亲征,收复北方失地。他率领赵匡胤、李重进、韩通、韩令坤、陈思让、孙行友、刘重进等将领分水陆进攻。周世宗到沧州,即日率步骑数万出发,直入辽境,辽军守将纷纷投降。周军很快攻下益津关(今河北霸县)、瓦桥关(今河北雄县),乘势收复莫州、瀛州、易州。辽国君臣恐惧,撤幽州辽兵后退。周世宗会合诸将商议取幽州。诸将说:“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这是莫大的功绩。现在辽国骑兵聚集幽州之北,我军不宜深入。” 周世宗不高兴,督促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行,占据固安城(今河北霸县北),自己亲自到安阳水,下令造桥,准备进攻。但当晚,周世宗得病,只好停止进军,自率大军回开封。
回开封后,周世宗自知一病不起,于是布置后事。封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为梁王,将重要的职务委任给魏仁浦、王溥、范质、韩通等。周世宗北征时,曾在文书囊中发现一块长三尺多的木块,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五个字。当时周太祖的女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周世宗对此有疑忌。于是去张永德军职,改任宰相,而将殿前都点检一职委任给资望较浅的赵匡胤。周世宗交代完后事便死去了。
周世宗是五代时最好的一位皇帝,他改革了不少前朝德积弊,开辟了统一全国的道路。史书上说,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其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又勤于为治,发奸摘伏,聪察如神。闲暇则召儒者,读前史,商榷大义。性不好丝竹珍玩之物,重农恤民,制礼作乐,文武参用,各尽其能。人皆畏其明而怀其惠,故能破敌广地,所向无前。他死的时候,远近哀悼。周世宗柴荣在位六年,享年只有三十九岁。周恭帝
  柴宗训
[1]
公元959,周世宗病死,太子梁王柴宗训(也有叫郭宗训)即位,年方七岁,就是周恭帝。周恭帝即位后,李重进兼淮南节度使,防御南唐,韩通兼天平节度使,防御开封东北面,赵匡胤兼归德节度使,防御开封东面,向训为西京(洛阳)留守,防御开封西面,京城的保卫可谓周密。
公元960年,周群臣正在庆贺元旦,镇州、定州忽报辽国与北汉联兵南侵。赵匡胤率禁军诸将去抵御。到了陈桥驿(开封城北二十里),殿前散指挥使苗训以观天象为名,传出“点检作天子”的所谓天命。于是,赵匡胤之弟赵匡义、归德军掌书记赵普,以及将领高怀德、慕容延钊、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潘美等连夜策划兵变,说:“主上幼弱,我们出死力破敌,谁能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黎明时,军士披甲执兵直逼赵匡胤的寝所。赵匡胤惊起,只见将士拿着刀立于庭院,齐声喊:“诸将无主,愿册太尉(赵匡胤兼太尉)为皇帝。”赵匡胤未来得及答话,黄袍已加身。众人即下拜,高呼万岁。这是周太祖郭威澶州兵变的重演,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被拥逼着回京开封,他勒住马缰绳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够听从我的命令则可,不然,我不能当你们的皇上。”诸将都下马说:“愿听从命令。”赵匡胤告诫他们不得惊犯太后,皇上及公卿大臣,不得侵掠朝市府库。当时,京师守备坚虚,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在宫中作内应,所以赵匡胤轻而易举地控制了京师。韩通被军校王彦升杀死。将士拥着范质、王溥到赵匡胤公署,赵匡胤见到他们,立即流涕说:“我受世宗厚恩,被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怎么办?”范质等未及回答,列校罗彦环挺剑厉声说:“我们无主,今日一定要立天子!”范质等面面相觑,不知所为。王溥先下拜,范质也不得已下拜,于是请赵匡胤到崇元殿行禅代礼。赵匡胤即皇帝位,奉周恭帝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
周恭帝在位只半年,十一年以后死去,死时十八岁。
编辑本段改革
  后周地图
显德元年 (954)正月,郭威病逝,养子柴荣(柴皇后之侄,邢台人)继位,是为世宗(即后周世宗柴荣)。柴荣继续进行改革,整顿吏治,严明军纪,士卒精强,为统一准备条件。柴荣即位时,后周疆域除今山西中部和北部为北汉盘踞外,略同于后汉,与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南平等国并立。世宗有雄才大略,致力于全国统一,显德元年,亲率大军在高平(今属山西)与北汉、辽国的联军决战,大败北汉军,迫辽军退走,初步巩固了北部边防。二年,发兵击败后蜀,收复秦(今甘肃秦安北)、阶(今甘肃武都东)、成(今甘肃成县)、凤(今陕西凤县东)四州。此后,他三次亲征南唐。南唐主李璟被迫献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县,与后周划江为界。六年,世宗又亲自统军北征,很快收复莫(今河北任丘北)、瀛(今河北河间)、易(今河北易县)三州和瓦桥(在今河北雄县)、益津(在今河北霸县)、淤口(在今河北霸县东信安镇)三关,计十七县。正当大军挺进的关键时刻,柴荣病重,遂回师开封。六月,病逝,子柴宗训 (953~973)继位,是为恭帝。
编辑本段亡国
显德七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恭帝,建立北宋王朝,后周亡。后周的灭亡,标志着五代的结束,同时也预示了十国的终结:宋朝统一中原的行动就此开始。
编辑本段后周世系
后汉乾祐三年十二月(951年2月13日),郭威代汉称帝。自称周室之裔,虢叔之后,故国号周。都开封(属河南)。史称后周。显德七年正月甲辰(960年2月3日),周恭帝柴宗训被迫禅位于权臣赵匡胤,后周灭亡。世系如下:
庙号/谥号姓名 年龄 在位时间年号年号起止时间 世系 生平简介郭威
1、太祖 郭威 904年-954年 951年-954年 广顺 951年-953年 本姓常,随母改嫁郭家。后汉立,任枢密副使、检校司徒。隐帝时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祐元年(948年)加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乾祐三年十一月(950年)起兵,攻入开封,杀隐帝,拥立刘赟为帝。十二月自立为帝,建立后周。旋回师开封,废刘赟。灭后汉。谥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葬嵩陵(河南开封)。柴荣
2、世宗 柴荣 921年-959年 954年-959年 太祖内侄,柴守礼子 邢州龙冈(河北邢台西南)人。后汉时任枢密副使、左监门卫将军、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封晋王,加开封尹。太祖即位,任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德元年(954年)加侍中,判内外兵马事。谥睿武孝文皇帝。葬庆陵(河南郑州)。柴宗训
3、恭帝 柴宗训 953年-973年 959年-960年 世宗第四子 显德六年(959年)任左卫上将军,封梁王。七年(960年),被迫禅位于权臣赵匡胤。降封郑王。谥恭皇帝。葬顺陵(河南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