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帖长辈称呼怎么写:李咏青诗抄序 by zhurulue8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42:29
日志|照片|朋友|更多▼地图足迹食迹 回zhurulue81的空间首页 #place-travel-line-box{ /*width:494px;*/ /* 502 - 8 */ /*width:550px;*/ } .place-travel-line-box-inner{ padding:5px 10px 10px 10px; padding-top:10px; paddinb-bottom:10px; } .place-travel-line-content{ width:100%; padding-top:5px; } .place-mod-box-title{ padding-bottom:3px; /*background:url(/images/dotted.gif) repeat-x 0 100%;*/ } .place-travel-line-table{ padding:0px; margin:0px; width:100%; } .place-travel-line-table td{ padding:2px 5px; margin:0px; } .place-travel-line-table .img-link{ display:block; border:1px solid #d6d6d6; width:77px; height:77px; } .place-travel-line-table .img-link:hover{ border:1px solid #FB5809; } .place-travel-line-table td h3{ display:inline; font-size:14px; line-height:22px; } .place-travel-line-table td .price{ color:#FB5809; display:inline-block; padding-left:3px; padding-right:3px; /* color:#0a0a0a; background-color:#d6d6d6; */ } .place-travel-line-table td .price b{ font-size:16px; } .place-travel-line-table td .tsse-text{ line-height:20px; } .place-travel-line-table td .shop-name-city{ line-height:20px; color:#333333; }

李咏青诗抄序

/**/

李咏青诗抄序

我母亲李咏青,浙江临海人。生于1886年,是清末书画家李藻之女。我外公李藻(号曼士)善画花卉鱼虫,亦能山水人物。黄岩蔡篪题其画有“胸中自具千竿竹,笔底能开五色花”之句。我父亲郭松垞出生于书香门弟,我的太祖父郭翰(号即山)、曾祖父郭花农、祖父郭应奎三代皆工书法善诗。我父亲亦以书法著名。杭州孤山放鹤亭畔立有“鹤冢”碑石,系我父亲所书(文革中石碑被毁,尚有照片真迹)。父亲早年参加光复会,是辛亥革命志士,他思想开明,鼓励我母亲走出家门,上学读书。时有临海才女、诗人屈云姗热心于家乡教育事业,她与当时县令孙文贻的夫人一起创办女子两等学校,开临海女学先例。我母亲首先成了屈云姗的弟子,跟她学文做诗。母亲的女友们有叶尚苏、罗雪荪、王镇芳等均喜爱做诗,彼此间常有诗文往来,经常相聚一起吟哦、谈论,切磋交流。母亲亦常将自己的诗送请老师屈云姗和临海名儒项士元先生评点指正,以使自己诗文不断进步。

不幸的事接踵降临我们家中。

193010月,突然消息传来,我大姐凤韶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真是晴天霹雳,天昏地暗。亲朋故友怕与共产党家庭沾边,不敢上门,有时还听人讽言冷语,母亲悲愤地写下:“恶耗传来痛断肠,掩门不敢动悲伤,凄凉鬼魅欺凌甚,革命牺牲姓氏香”(大姐牺牲后的某日夜晚,有两位男士来家,脱帽致礼对我母亲说:凤韶为革命牺牲,是光荣可敬的。革命定会成功,凤韶会流芳百世等语言劝慰。母亲当时就写下了“革命牺牲姓氏香”之句)。

其时她的恩师屈云姗女士,虽年已老迈,却独具慧眼,闻讯后赠诗多首,安慰我的父母。其中有诗云:“世事如棋费所思,英雄何必辨雄雌。掌珠已失休悲戚,千古留名亦未知。”英雄的大姐,果然千古留名,被颂称为“英烈千古”、“临海女杰”。

我父亲闻讯爱女被害,当时口吐鲜血,悲愤忧郁成疾,两年后病故杭州。当时我母亲年仅46岁,家庭连遭如此变故,真如大厦倾倒。她顿时失去支柱,孤立无援,她咬紧牙关,坚韧地支撑着一家人生活重担。在她经受如此惨剧悲痛之时,有两位女友:一位是叶尚苏女士(号可枝),家学渊源,自幼有咏絮之才,她几乎日日来我家,与我母亲作伴,并与之分忧解愁;另一位罗雪荪女士,她性格爽朗,出口成章,亦常来我家。三人一起论诗,并自称为“岁寒三友”。如此使我母亲专注于诗,精神上得以有所寄托。

抗战期间,为避战祸,一家人到乡间避难,流离无定所,母亲也不忘写诗。

解放后,母亲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诗,歌颂新中国的新人新事。

我母亲在项士元先生的建议下,为充实临海县文化遗产,向县文化馆文物组捐献了家藏的王石谷、蒲华、李曼士、庄思缄等人的书画,以及我曾祖父郭花农的手稿《四书求是录》以及《管窥录》等各种碑贴七十余种。

1957年,我母亲年已古稀,但她诗情不减,加入了江苏盐诚吴公退先生等人创建的乐天诗社。乐天诗社的成员遍及全国各省市,朱德委员长也是该诗社的一员。我母亲常在诗社的刊物《乐天诗讯》上发表诗作。诗社于1959年所编的《纪年诗集》中刊登我母亲的七律一首:“碌碌行年七二春,夫亡女丧最愁人。凶顽蒋匪惨无日,义烈韶儿血满身。肠断偏多病魔扰,岁残只有药炉亲。生辰恰值梅花放,香透南枝绝点尘。”我母亲一生与诗书结伴,在操持家计之余,以读诗为乐,吟诗为慰。她的案头上有《白香山全集》、《随园三十八种》、《随园诗话》、《随园女弟子》、《诗韵合璧》等书籍。她好学不倦,才思敏捷,每到一处,有所见,有所闻,即以诗来表达,年长月久留下了不少佳作。她的诗发自内心,自然流露,清雅朴实。她的诗无完整记录,有随手写在小本子上或小纸片上,也有录而未留。经数度搬家而散失了不少。1963年夏,我母亲在杭州病故,享年77岁。

三十多年后,我们姐妹二人找出诗稿,作初步整理誉清,底稿上有些字,因年久损蚀不清,甚为可惜。

2001年《台州日报》上登载朱汝略和王及二位先生《李咏青哭女儿郭凤韶七律诗》的文章。在此文的感动和启发下,我姐妹二人决定将母亲李咏青的诗再行整理恭抄,使之成集。

现姐姐凤林年已93岁,我亦82岁,均年迈,最后的工作委托我女儿郭晓来完成。

我们不求此诗卷出版问世,只留存子孙后代和至亲好友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