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事杂谈:“十二五”钒钛产业新征程 是否会成下一个稀土-宝钛股份(600456)-攀钢钒钛(000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7:37

“十二五”钒钛产业新征程 是否会成下一个稀土

2011-04-12 06:13:33 来源:证券时报网

相关标签: 钢铁 新能源 招商局 宝钛股份 资产重组

  编者按:国家战略层面的“十二五”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基地规划即将浮出水面,作为钒钛资源大省的四川省政府也正在制订区域内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在这些规划出台前夜,钒钛行业的现状、面临的瓶颈、发展的方向以及竞争格局如何?规划的出台将给行业和企业带来哪些影响?证券时报记者通过深入的采访,试图揭开钒钛之谜,让投资者对钒钛产业拥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更理性的判断。

  “我们厂自去年投产以来,就一直在亏损。”在四川省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内,汪智德指着自己经营的钛业公司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五年前,一吨海绵钛最高能卖到28万元,如今只有当时的四分之一。”

  奇怪的是,虽然一直亏损,汪智德却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他们正准备扩大产能,未来两到三年,公司海绵钛产能将由现在的5000吨提高到15000吨。“我们最后的竞争优势就是科技含量与产品质量,随着国家十二五钒钛产业发展规划等行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我们相信钒钛产品终将迎来大发展”。

  环保和技术制约行业发展

  钒钛,作为稀有金属,用途非常广泛。据了解,钒主要用于合金以改善钢的性能。同时,目前钒电池已在美、加、欧、日、澳等商业化应用于风电储能、光伏储能及电网调峰。钛在传统领域广泛运用于漂白、油漆、造纸等行业,加工后的钛材则用于高端的航天航空、军事等领域。专家曾预测,随着新能源的迅猛发展和对钢性能要求的提高,两种材料未来运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不过,现实中的钒钛产业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记者采访了解到,汪智德的企业亏损的背后,反映了钒钛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我国钒钛磁铁矿存在特殊形式,无论在选矿、加工还是冶炼环节,环保与技术的壁垒都制约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产业很小,但专利太多了!”川威钒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斌对此感受颇深,他向记者透露,钒钛企业都在不断研究新的技术,从而形成自己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专利构成了产业的技术壁垒。”他说。

  据攀钢研究院钒专家孙朝辉统计,2000年至2009年,全球共新增涉钒专利7123件,每年平均新增的涉钒专利约在800件,专利最多的是日本,约占22%,我国钒领域的专利占全球的10%,目前仍处于上升趋势,近两年的每年新增专利约200件。在钛产品领域,也存在类似情况。汪智德透露,行业内封闭经营和各自为战,增加了企业的科研成本。

  攀枝花市招商局副局长杨雨驰介绍,该市政府组织钒钛企业交流时,比如去宝钛股份(31.90,-1.170,-3.537%,讨论)、遵义钛厂等企业,只能通过当地政府联系才能进厂,而且一进厂就是在会议室座谈。“在遵义钛厂,我们提出去看现场,却被带到一个成品库。”回想当时的情形时,汪智德直摇头。

  环保成本也制约着钒钛行业的发展。谈到企业为何亏损运行,汪智德举例:如果对环保只做简单处理,几百万元就能建造一条生产线;但要按照国家的环保标准规范运作,同样一条生产线,却要上亿元。成本的压力制约着产品的价格,尽管正规厂家的产品质量更能得到保障,但很多消费者却宁愿选择低端产品。

  孙朝辉也告诉记者,若严格执行我国目前编制的《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全世界所有的钒工厂可能都要关门。现阶段,我国的大型钒企业,都在研究清洁提钒技术,主要就是为了突破环保的技术瓶颈。在这个领域走在最前沿的攀钢、川威集团等企业,都在清洁提钒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我国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石煤提钒。”孙朝辉建言,国家在对钒钛产业的宏观调控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石煤提钒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众多,甚至存在家庭作坊,他们片面追求利润,钻环保的漏洞,造成不公平的低价竞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

  孙朝辉认为,从钒钛行业发展来说,允许谁生产或不允许谁生产,都是没有道理的。但有一个原则就是:谁能做到环保能够达标,谁就可以生产。“钒产业发展最大瓶颈就是环保,国家的宏观调控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引导。”据孙朝辉统计,从2000年到2008年,我国钒的消费平均每年增长约23%。

  钒钛综合利用之路

  “钒钛资源毕竟有限,若长期盲目的开采,谁也不能保证,这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稀土。”黄斌对资源利用的现状表示担忧。他认为,钒钛资源十分稀缺,如果没有资源,企业就很难进入。因此,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有责任的钒钛企业,必须要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

  据孙朝辉介绍,目前全世界钒的可开采储量(不含中国的石煤)约1020万吨,其中俄罗斯占48.9%,南非占29.4%,中国占19.6%,澳大利亚占1.6%,其他国家仅占0.5%,此外,美国已经停止钒的开采。而来自全球铁合金网的消息显示,世界钛基础储量约17.7亿吨,我国占37%以上。

  钒和钛在我国主要以伴生矿的形式存在于钒钛磁铁矿中,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与河北承德地区,其中又以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最为丰富,资源量为6.18亿吨,约占全国的95%,占全球的35%。其中,钛矿的储量占我国总量的90%以上。

  近期,有媒体透露,备受关注的“十二五”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基地规划将浮出水面。据悉,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钒钛资源利用的重点任务。其中,在钒钛利用产业准入条件方面,《征求意见稿》对钒钛磁铁矿利用、五氧化二钒、钛渣、钛白粉等均有各项量化规定。比如,在钒钛磁铁矿利用上,选矿规模年入选原矿量不低于300万吨,且必须配套相应规模的选钛厂。钒资源回收率不低于92%,钛资源回收率不低于15%,资源中伴生的铬、钴、镍等稀有金属要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钒钛铁精矿的使用必须要以实现钒资源的回收为前提。

  在完善产业基地布局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现阶段钒钛资源利用按照钒钛磁铁矿为主,钛铁矿含钒石煤为辅的原则进行布局,重点打造四川省攀西地区,河北省承德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云南省滇中地区钛铁矿资源利用产业基地等。基地内企业由于钒钛生产规模扩大所导致的钢铁产能增加,须与所在省淘汰相应的钢铁规模相当为前提。

  据了解,除了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四川省政府目前也正在制订区域内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并且已经由主管部门报请省政府审批。

  面对国家层面战略规划的出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企业都表示了高度赞同,他们认为,要促进产业的发展,国家就必须加强对行业的规划,要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重点扶持有技术实力的大企业,在国家十二五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出台后,钒钛产业将迎来大发展。

  ————————————————

  钒产品傍大款钒电池呼之欲出

  钒钛产业关注的另一个领域,就是钒的开发和应用。据攀钢研究院钒研所所长孙朝辉介绍,三十年前,由于市场限制、技术水平和环保压力,欧美国家已逐渐退出该领域的发展。目前,世界钒产业已高度集中在俄罗斯、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在我国,也以攀钢集团与承德钢铁两大企业为主。

  “中国是目前世界生产钒和消费钒最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了全世界60%到65%。”孙朝辉透露,我国2010年的五氧化二钒的产量约为5.6万吨,产值不到10亿元。这么小的一个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又在何方呢?他认为,钒的利用始终离不开钢铁,并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傍大款”。

  根据孙朝辉研究,我国现阶段对钒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向,其中90%到93%都应用在钢铁冶炼中;剩下的7%到10%用在有色行业与化工方面。目前,无论是传统的攀钢集团、承德钢铁,还是后来的川威集团等,在钒的开发利用上都与钢铁息息相关。

  “根据国家政策,用高强度钢替代低强度钢,是一个主要趋势。钢铁往高强度方向发展,钒是重要的合金材料。”对此,川威钒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斌也持相似的看法。

  此外,对钒的利用上,市场还看好另一个新能源产品,那就是钒电池。目前,攀钢集团与川威集团都在加快该领域的研发力度。“钒电池方面,川威已经在和国内的顶级研究机构、大学一起攻关。”黄斌透露,除已跟钢研集团与东北大学建立合作外,他们近期正在与中科院接洽,争取在该领域的合作。

  目前,企业对钒电池产品的攻关已经引发了市场的关注,但真正投入到工业生产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近日的攀钢钒钛(13.18,0.190,1.462%,讨论)股东大会上,总经理余自苏表示,短期内,钒电池产品推出的可能性很小,但从长远看,钒电池将是钒产品拓展的主要方向。(证券时报网)

  ————————————————

  钒钛产业不能脱离钢铁

  ——专访四川省省委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李朝柱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每一个十年都有钒钛产业发展的标志。”

  “媒体关于钒钛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报道不准确,开发攀西钒钛资源,做好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钢铁。”

  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李朝柱自告奋勇选择去了遵义钛厂;工作多年后,他被调往冶金部科技司技术监督处,参与组织全国钒钛对外技术交流;之后,李朝柱先后去了中国钛公司、有色工业公司;最后来到四川时,他任中国有色工业公司成都公司与四川省有色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退休后,李朝柱任四川省省委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

  半个多世纪来,从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到参与钒钛产业管理,李朝柱终身与钒钛产业结缘;期间,也多次参与攀枝花钒钛工业的科技攻关。

  “上大学的时候,一名俄国化学家有句名言:当你选择化学作为你的专业之后,你将永不后悔。对我来说,就是能为四川钒钛产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将永不后悔。”与钒钛结缘,钒钛专家李朝柱如是总结他与钒钛的感情。

  六十年钒钛发展之路

  作为我国钒钛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之一,李朝柱向记者讲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每一个阶段钒钛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上个世纪30、40年代,常隆庆等老一辈地质学家在四川攀西地区发现有大型铁矿的苗头。建国后,50年代,在攀枝花发现了钒钛磁铁矿大型矿场。

  60年代,国家启动三线建设,重点着手对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的开采利用,一是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攀钢一期工程的普通高炉实现了高钛型钒型钒钛磁铁矿铁钛分离,炼出了铁;二是围绕钢铁基地建设修建了成昆铁路。

  70年代,首次进行铁钒分离,并成功提出了钒;80年代,在选铁的尾矿中选出了钛;90年代,炼铁、提钒、选钛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开始整体推进。

  进入2000年之后,新的十年中,我国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的进度远远超过前几十年,钒钛逐步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独立出来。特别是四川,钒钛产业体现出了两个大的特点:一方面从攀钢集团独家开发攀西钒钛资源转化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逐步行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是有一批重大的科技成果涌现,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目前我国钒钛合金的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与钒相关的钢铁产业,尤其是近几年围绕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的发展,综合生产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李朝柱认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四川的钒钛产业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钒钛磁铁矿资源以铁计为全国第二,钛储量居世界第一,钒储量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四川成为了世界第二大钒制品生产基地(第一是南非)、中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中国最大的钒钛钢生产基地、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2008年进入中国园区50强。攀枝花被中国矿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钒钛之都。

  不会成为下一个稀土

  对于钒钛产业的发展瓶颈,李朝柱提出两点:第一,单就钒和钛而论,产业规模和总量不大,整体规模还较小。“这怎么说也应该成为一个千亿产业!”他指出,四川的钒钛产业要发展,必须与钢铁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因为从资源特色上看,钒和钛与钢铁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这必然会成为一个钒钛钢铁产业。就是四川的优势,也是四川钒钛业发展多年来形成的共识。”李朝柱说。

  第二,目前钒钛产业发展已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低水平、同构化严重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生产设施、设备结构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结构性的矛盾突出。比如重复建设使建成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效益低下,技术创新能力弱。

  李朝柱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也有两个途径。一是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二是加强政策引导,行业要鼓励进行资产重组、联合,通过整合后做大做强。他认为,钒钛产业在某些领域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发展,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引导产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稀土产业曾经长期处于无序开发的状态,对于钒钛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稀土的问题,李朝柱认为钒钛与稀土是不可比的。短期内,钒钛资源的总量远在稀土之上;钒钛资源对国家的战略保障作用,也远在稀土之上。但作为稀有金属资源,本身是有限的,从长远来看,国家应该重视和做好宏观调控。

  李朝柱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在认准钒钛产业之后就一定不要松劲,对于这个新兴的、充满前景的产业,只要选好了合适的项目,确实是高水平、高起点,还能够有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人,在钒钛产业未来发展中将会大有作为。(证券时报网)

  ————————————————

  钛市场高端产品走俏

  钛白粉属于钒钛产业钛化工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民营资本进入最多的一个领域。据攀钢研究院钛研所所长杨仰军介绍,钛白粉约占目前钛原料市场的90%左右,涉及到涂料、造纸、油墨等多个行业,在化工上的应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钛白市场究竟有多大呢?云南大互通工贸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郑照义告诉记者,我国近年来的需求已成倍增长,五年前,市场需求总量大概在30万吨/年,现在,这个数字已达到200多万吨,而且还在上升,预计未来三年将会再增加100万吨左右。

  “目前,我国人均钛白消费量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消费需求,钛白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杨仰军分析,现阶段,中低端领域的硫酸钛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高端的氯化法钛白却在不断进口。

  企业竞争方面,攀钢集团总经理余自苏透露,他们将在钛领域打造全产业链。攀钢发展的重点是高端产品,计划建造一条年产10万吨的氯化钛白生产线;金属钛方向上,将与钢铁的技术优势进行联合,进军高端钛材产品。而在产业链的中低端领域,将依靠收购与联合,与已进入该领域民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与攀钢等大型企业相比,一些中小型企业更专注市场的细分,加快对特种钛白产品的市场占有。记者在四川华铁钒钛科技公司了解,他们今年开发的催化钛白(学名脱销二氧化钛)产品,就属于高端的特种钛白,主要应用于火电站脱销装置中的催化剂原料。

  华铁公司总经理胡新平分析,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在催化钛白领域的需求量目前约在2万吨左右,但随着国家的环保标准提高,未来几年将推动所有火电站配套脱销装置,这个计划的执行,将使催化钛白市场需求量十二五期间大大增加。

  “我们目前的年产能是5000吨,二期工程的投产后,到今年底可达到20000吨的年产能。”胡新平认为,催化钛白受火电站发展的限制,市场预计只有15到20年的增长。而要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他们还将在电子钛白、超纯钛白等领域开发新产品。

  与普通钛白相比,特种钛白的市场更受投资者的追捧。胡新平透露,他的公司已经获得国内风险投资公司的注资。此外,技术研究以及后续产品的开发上仍需要大量的融资,目前,该司的特种钛白技术研究中心正在申报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并接下了国家863科研项目。(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