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魔教简介:1965年美国国务卿为何坦承不可能与中共军事冲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41:30
2011年04月12日 11:15
来源:凤凰网历史
字号:T|T
85人参与3条评论打印转发
',1)">
核心提示:1965年9月20日,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专程赴美,期望说服美国人与台湾合作反攻大陆,摧毁中共的核设施。接待她的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坦诚相告,美国只有一亿九千万人口,与中共六亿一比较,希望蒋夫人能理解,美国实在没有与大陆有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凤凰卫视2011年4月1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欢迎收看本周的《凤凰大视野》。60年代初,中国成功仿制并发射了东风一号导弹,在当时举国上下正在尽劲吹的大跃进的浮夸风中,一些热情高涨的人们感觉,似乎掌握高科技也并非像之前想象的那么复杂。1962年3月初,中国人拿出了第一枚自主设计制造的东风二号导弹,而它的首次发射也成为了一次让所有科技人员刻骨铭心的记忆。
解说:东风一号成功后,研制重点转向中近程液体地地导弹,当时上上下下都认为,新导弹与先前成功发射的“1059”没什么两样,由于受到当时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有人提出“三年打到太平洋,五年放个小月亮”等冲动的口号。热情高涨的人们,把原现苏联图纸上的零件尺寸,按比例放大,制造出的产品明显比苏联原版导弹大出一号。
屠守愕(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技术与结构强度专家):当时有人提出,那时候我们的情况,能不能把这个导弹稍微变一下,让它符合我们整个战略要求的需要。那时候我也不懂,我尽力吧,我尽力吧,我们想搞这个想搞那个,懂的人也不多,领导也并没有具体指导,到1960年,我们自己搞了一个改进的导弹。
解说:1962年3月月初,导弹总装出厂奔赴靶场,不到15个月,便拿出了自主设计制造的导弹,上上下下都洋溢着由衷的自豪。在发射现场的技术测试中,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导弹一切正常。
于龙淮(时任东风二号发动机主任设计师):控制系统问题,它这个控制系统啊应该是收敛性的,就是控制比如说它这个导弹摆动,摆动的时候不让它摆,慢慢要控制它,想办法让它稳着走,叫稳定性嘛。你这个摆得很大不行,结构不行,受不了,想办法让它稳下来,叫稳定系统,稳定就是慢慢飞。它呢恰恰相反,它的性能指标测下来以后啊,是扩散性的,就是越晃越大,越晃越大,频率越来越大,那肯定是不行的,对不对,这个导弹你就抗不住啊。
解说:其实研制者们事先已经想到弹体的弹性振动,有可能影响到飞行稳定,但是苦于没有数据,也没有当时还是稀有之物的计算机来验证想法,只好上天做试验。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运载火箭技术专家):有许多人在现场都哭了,辛辛苦苦搞出来的第一个结果失败了,然后当时聂帅就提出来,科学实验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成功,一个是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家要过分地难过,大家也没有责任,这是正常的,只要我们接受经验教训认真的分析,然后改进它总有成功的时候,所以大家要振奋精神。这给大家很大的鼓舞,因为很多人也担心追究责任,所以这个包袱都放下了。
解说:从那时起导弹的研制,开始有了一整套复杂的地面试验程序,失败让人知道科学不能全凭热情,而要探索出它的规律。
屠守愕:所以从这里面我才知道,导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的一个产品,组成导弹的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之间的关系你搞不清楚的,你搞不好导弹,所以以后就从这个角度下工夫,做了很多试验,慢慢弄清楚了。
解说:1963年4月,时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副院长的屠守愕,提交了题为《火箭技术发展途径和步骤》的报告,提出从1965年到1972年的八年时间内,一步一个台阶研制四种型号的地地导弹,依据这一报告,两年后中央专委批准了“八年四弹”的发展规划。
屠守愕:八年要拿出四个导弹,东风五号是第四个导弹,原来呢是想呢,东风五号应该1972年拿出来装备部队,就因为文化大革命搞得弄乱了,很多事情都不能办。
谢光远(中国科学院院士,导弹与运载火箭专家):四个弹是武器先还是运载先,国防科委报告张爱萍他们的思想,研究战略思想,很清楚武器第一,运载第二。运载的基础上出武器,而且八年四个弹都写出来了,多少多少射程,那不是写着就是要打到什么地方。
梁思礼(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系统控制专家):目标很明确,就是整个又把我们的事业推上一步,确确实实我们用的经费比人家少得多得多。我们大概算了一个,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美国的百分之一。
解说:从1965年到1977年的12年当中,文革动乱的冲击导致计划不断延迟,中国航天的核心工作内容沿着“八年四弹”的规划所提出的既定方向,艰难的推进。
123

相关新闻:
·台湾高端人才组团登陆谋职 “西进”成潮流
·导弹言论何时休(台岛夜话)
·台湾高校大陆招生2141人
·大汪婚:台湾的另一个陈光标心结
大陆多地商会集资欲赴台购买商办大楼
范丽青:大陆成为台湾旅游业第一客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