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要多少元神能点满:1.每个人都应该牢记的普遍法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44:40

1.每个人都应该牢记的普遍法则

【原文】桓公将东游,问于管仲曰:“我游犹轴1转斛2,南至琅邪。司马曰,亦3先王之游已4。何谓也?”管仲对曰:“先王之游也,春出,原农事之不本者,谓之游。秋出,补人之不足者,谓之夕5。夫师6行而粮食其民者,谓之亡。从7乐而不反者,谓之荒8。先王有游夕之业于人,无荒亡之行于身。”桓公退再拜命曰:“宝法也!”管仲复于桓公曰:“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无方9而富10者,生11也。公亦固情谨声,以严尊生,此谓道之荣12。”桓公退,再拜:“请若此言。”管仲复于桓公曰:“任之重者莫如身,涂13之畏者莫如口,期而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涂,至远期,唯君子乃能矣。”桓公退,再拜之曰:“夫子数以此言者教寡人。”管仲对曰:“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变也;聪明当物,生之德也。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14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15,邪行亡乎体,违言不存口,静然定生,圣也。仁从中出,义从外作。仁故不以天下为利,义故不以天下为名。仁故不代王,义故七十而致16.政。是故圣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贱物。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是故身在草茅之中,而无慑17意;南面听天下,而无骄色。如此而后可以为天下王。所以谓德者,不动而疾18,不相告而知,不为而成,不召而至,是德也。故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君不动,政令陈下,而万功成;心不动,使四肢耳目,而万物情。寡交多亲,谓之知人。寡事成功,谓之知用。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孝弟者,仁之祖也;忠信者,交之庆19也。内不考20孝弟,外不正忠信,泽21其四经22而诵学者,是亡其身者也。”

【译文】桓公准备东游,问管仲说:“我这次出游打算象轮轴斗斛一样转一圈,再向南到琅琊。司马说:不过是停留在先王出游的地方。这是什么意思?”管仲回答说:“先王的出游,春天出游,是为了考察农事的根本,称之为游。秋天出游,是为了补助百姓收获不足的,称之为夕。如果率大军出行而耗费民众粮食的,称之为亡。纵情游乐而不思回返的,称之为荒。先王对百姓有游、夕的功德,对自身没有荒、亡的行为。”桓公退后再次拜谢说:“这是宝贵的经验。”管仲又对桓公说:“没有羽翼而能飞行的,是声音;没有根基而能牢固的,是感情;没有法度而能完备的,是心性禀赋。君也应该巩固感情谨慎言语,以严明尊重心性禀赋,这就称之为荣耀。”桓公退后再次拜谢说:“希望能照你的话去做。”管仲又对桓公说:“负担再重也比不上身体,路途再险也比不上口舌,时间再长也比不上年代。担负重任行走险途,长期坚持,唯有君子才能做到。”桓公退后,再次拜谢说:“先生快点把这方面的道理教给我。”管仲回答说:“饮食、作息,是心性的滋养;好恶、喜怒、哀乐,是心性的变化;耳聪目明对待万物,是心性的规律。因此圣人平等饮食而按时作息,治理端正六气的变化,禁止声色的过度,邪行不在自身体现,口舌不说背理之言,静默安定心性,就是圣了。仁爱从心中涌出,最佳行为方式在外表体现。做到仁所以不凭天下谋利,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不凭天下争名。仁爱不能用来代表君王,最佳行为方式是七十岁交回政权。因此圣人崇尚规律而功绩次之,尊重道路而鄙视物资。道路规律在身,所以不被物资迷惑。因此身在草野茅屋之中,而没有恐惧的心意;面南治理天下,而没有骄傲神色。做到这样才可以称王天下。所以称之为规律,是因为君主不行动而百姓又能快速行动,不互相告知而百姓能知,无所作为而百姓能成就功业,无所召唤而百姓能聚集,这就是规律。所以天不动,而四时运行,而万物化育。君主不动,政令布陈,而万事成功;心不动,而四肢耳目发生作用,而万物皆得其情。交游少而亲附多,称之为知人。办事少而成就多,称之为知用。听到一句话而能贯通万物,称之为知道。说话多而不得当,不如少说;学问多而不自我反省,必生邪僻。所谓的孝弟,是仁爱的根本;所谓的忠信,是交往的幸事。内心不用孝弟来反省,外行不用忠信来自正,舍弃四项原则来谈论学问,必定会亡失自身。”

【说明】《戒》是管子劝戒他的顶头上司齐桓公,一个统治者尚且要听从下级的劝戒,我们作为普通人,当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管子的话其实具有普适性,一个人说话,可以传得很远很远,也可以流传很久很久,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你一句不经意的话,张三会传给李四,李四会传给王二麻子,乃至无数人,你去年说的话,今年还有人记得;初恋时的山盟海誓,几十年后仍被恋人牢记在心;一句伤人的话,可使被伤者牢记一辈子。所以古人慎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不需要牢固的基础,一件小事足以感动别人,从而促使双方建立起牢固的感情;然而,再牢固的感情,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而导致崩塌。所以,感情是没有基础而可以牢固的。心性禀赋,不是依靠法度规则而成熟而完备的,而是依靠认识万事万物,确立世界观、价值观而成熟的,而完备的。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的普遍法则。人生道路多艰险,可是再艰险,也比不上世人的流言蜚语。今人说:“我走我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似乎有理,可事实却不是这样。人活世上,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世人都在说你的坏话,你还有什么人际关系呢?你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做的事怎么能成功呢?一个人只能在世人的交口称誉中才能走向成功。所以,一个人要知“人”、知“用”、知“道”,才能更好地生存在这个社会上。今人还认为,孝弟不孝弟不要紧,只要我对别人有仁爱之心就行了,可是对父母不孝敬对兄弟姐妹不友爱,怎么会对别人有仁爱之心呢?所以,仁爱,一定是先从家里做起的。所以,谈论学问,一定要有孝弟忠信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仁爱是人类的最基本精神,去掉仁爱,人类也就等同于其它动物了。

——————————————————

【注释】1.轴:(zhóu妯)《仪礼·既夕礼》:“迁于袒,用轴。”《说文》:“轴,持轮也。”《方言九》:“輑谓之轴。”这里用为轮轴之意。

2.斛:(hú胡)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管子·君臣上》:“吏啬夫尽有訾程事律,论法辟、衡权、斗斛、文劾。”《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仪礼》:“十斗曰斛。”《说文·斗部》:“斛,十斗也。”

3.亦:(yì艺)相当于“不过”,“只是”。《左传·僖公十五年》:“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战国策·齐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4.已:(yǐ椅)《易·损·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诗·大雅·文王》:“亹亹文王,令闻不已。”《管子·枢言》:“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论语·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己矣。”《孟子·梁惠王下》:“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荀子·宥坐》:“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韩非子·扬榷》:“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广韵·止韵》:“已,止也。”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5.夕:(xī西)通“豫”。古代帝王秋季出巡、视察年成的好坏。《管子·戒》:“补人之不足者,谓之夕。”戴望校正引孙星衍注:“《晏子内篇》:‘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夕、豫声相近。”

6.师:(shī诗)《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书·益稷》:“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郑玄笺:“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诗·大雅·常武》:“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管子·八观》:“课凶饥,计师役,观台榭,量国费。”《说文·币部》:“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这里用指为较大的部队之意。

7.从:(zong纵)古通“纵”。《书·盘庚上》:“猷黜乃心,无傲从康。”《诗·郑风·大叔于田》:“抑纵送忌。”《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离骚》:“纵欲而不忍。”《荀子·臣道》:“通忠之顺,权险之平,祸乱之从声。”这里用为放纵之意。谓随自己的心意。

8.荒:(huāng肓)《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汉杨恽《报孙会宗书》:“诚荒淫无度,不知其不可也。”这里用为无节制、迷乱之意。

9.方:《诗·大雅·皇矣》:“万邦之方,下民之王。”毛传:“方,则也。”《诗·大雅·板》:“天之方难,无然宪宪。”《易·恒·象》:“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这里用为法度、准则之意。

10.富:《书·康王之诰》:“富不务咎,厎至齐信。”《书·吕刑》:“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诗·小雅·小宛》:“彼昏不知,壹醉日富。”《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管子·宙合》:“多内则富,时出则当。”《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韩康伯注:“广大悉备,故曰富有。”《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礼记·曲礼下》:“大飨不问卜,不饶富。”郑玄注:“富之言备也。备而已,勿多于礼也。”《庄子·天地》:“有万不同之谓富。”《说文·宀部》:“富,备也。”这里用为完备之意。

11.生:(shēng升)通“性”。《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诗·大雅·緜》:“文王蹶厥生。”《周礼·地官·大司徒》:“辨五地之物生。”《管子·法禁》:“则生之养,私不死。”这里用为资质、禀赋之意。

12.荣:(róng融)荣誉。良好的名声或社会名望。《易·否·象》:“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与禄。”《吕氏春秋·振乱》:“且辱者也而荣。”《南都赋》:“会九世而飞荣。”

13.涂:(tú图)《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周礼·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途。”郑玄注:“涂,道路……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管子·立政》:“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荀子·不苟》:“巨涂则让,小涂则殆。”《韩非子·显学》:“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释名·释道》:“涂,度也,人所由得通度也。”徐锴《说文系传》卷二十一:“涂,《周礼》书涂路字如此,古无涂字,途,称俗也。”这里用为道路之意。

14.御:(yù玉)《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诗·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强御。”《管子·小匡》:“如是而民情可得而百姓可御。”《国语·周语上》:“瞽告有协风至,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孟子·梁惠王上》:“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公羊传·桓公八年》:“御寒暑之美服。”《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内,十日一御。”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玉篇·彳部》:“御,治也。”《广韵·御韵》:“御,理也。”这里用为治理、统治之意。

15.淫:(yín银)《书·汤诰》:“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管子·五辅》:“诘诈伪,屏谗慝,而毋听淫辞,毋作淫巧。”《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泆。”孔颖达疏:“淫,谓耆欲过度。”《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孔颖达疏:“淫,谓过奢侈。”《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不苟》:“小心则淫而倾。”《韩非子·有度》:“属官威民,退淫殆。”《韩非子·爱臣》:“赦死宥刑,是谓威淫。”这里用为过度之意。

16.致:(zhì志)归还、交还。《管子·戒》:“义故七十而致政。”《三国演义》:“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

17.慑:(shè)《礼记·乐记》:“柔气不慑。”《礼记·曲礼》:“则志不慑。”《荀子·不苟》:“喜则轻而翾,忧则挫而慑。”《荀子·礼论》:“不至于隘慑伤生。”《说文》:“慑,失气也。”这里用为恐惧之意。

18.疾:(jí极)《书·盘庚中》:“高后丕乃崇降罪疾。”《诗·大雅·召旻》:“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管子·枢言》:“众胜寡,疾胜徐,勇胜怯。”《左传·襄公五年》:“而疾讨陈。”《礼记·乐记》:“奋疾而不拔。”《礼记·月令》:“征鸟厉疾。”《战国策·齐策四》:“何来疾也。”《战国策·赵策》:“不能疾走。”这里用为快速、急速之意。

19.庆:(qìng磬)《书·秦誓》:“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诗·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这里用为福泽、有幸的事之意。

20.考(kǎo烤)《易·履·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书·大诰》:“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诗·秦风·终南》:“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韩非子·扬榷》:“其事不当,下考其常。”《广雅·释诂二》:“考,问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卜征考祥,终然允淑。”李善注引薛综曰:“考,问也。”这里用为询问之意。

21.泽:(zé责)同“释”,解散、舍弃。《管子·五行》:“黄帝泽参,治之至也。”《集韵·昔韵》:“释,《说文》:‘解也。从采。采,取其分别物也。’或作泽。”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水部》:“泽,又借为释字。”

22.四经:指孝、悌、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