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萧鼎全集txt下载:漂泊者的沉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49:04
  ——-初读《文化苦旅》

  

  漂泊是一种苦旅,也是一门艺术。但这些都还不够,若要真正读懂“漂泊”二字,更需要一种思考,深深地思考。

  不说国外,在历史的变迁下,华夏土地上遗留下来许许多的名胜古迹。何为名胜?何为古迹?词典中这样解释,名胜就是指风景优美,古迹是指古代遗迹,名胜古迹就是指那些风景优美和古代遗迹众多的地方。当今,有很多人喜欢旅游,特别是多往那些名胜古迹走,其中有大部分是冲“名胜”二字而去,这些人玩玩在有玩时会赞叹:多美啊!或者更深层一点赞叹:古代人太有智慧了!而另外一小部分是冲“古迹”二字过去,他或她也许也会跟大众一样去赞叹,然而他们赞叹之后,往往更多的是感叹,感叹历史的变迁,感叹物是人非,感叹自己力量的微小,不能去保护这些古迹,不能去保护这些历史,保护我们的祖国!

  那些感叹的人当中,尤以余秋雨余先生较为突出,他是理智的。之所以说他是理智的,余先生能够把万千感慨集于一书,传输给我们,不仅让我们看到他是如何感叹,更看到了整个历史文化的盛衰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余先生一边漂泊,一边沉思。我在读他的书时,思绪也跟着他一路碰碰撞撞,跌宕起伏。余先生的漂泊是从荒凉大西北开始的,那里曾经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

  《道士塔》是在列举一个罪人的条条罪状,是在为莫高窟诉说心中无休止的痛,是在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道士群塔中不应该有他的,把他放在那里会降低其余道士的身份地位的,会为种个民族蒙羞!他就是罪人——王圆箓!在他手中,一箱又一箱,一车又一车的重要文物和古籍被“送”出了国外。在他背后,不仅残阳如血,整个民族都在滴血。

  余先生在写《道士塔》时,心是沉重的,在看《道士塔》时的我,心亦是沉重的。余先生恨!他恨自己没早生一个世纪,不能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那些文物古籍。我也恨,恨我不在当年,恨我不能用我的胸膛去阻止那小丑与小丑之间的交易。可惜,余先生和我都没有早生在那个时代,于是我们只能反思。

  莫高窟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关于他独特在哪里,我曾经一直都没有体悟到。在我看来,莫高窟仅仅是石像壮丽,线条华丽罢了。我终究是个局外人,思想浅薄,没有余先生那样深邃,富有哲理。在余先生笔下,莫高窟是有着我不曾体悟到的独特美的,那些粗粗细细的线条和深深浅浅的色彩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缩影:北魏色彩的浑厚沉着,隋朝的畅快柔美,唐代的喷射和舒展,五代的精细、温煦······这些石像已经不是简单观赏品了,它们身上肩负中华文化传承的重任,它也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是漫长的是永恒的。

  余先生在《莫高窟》说了这样一句话: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depthoffield),让不同的游客摄取。

  为什么余先生说能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呢?听故事,探历史,寻文化,真的都未尝不可?于是余先生这样向我们解说: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是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狂欢的是天然次序,释放的天赋人格。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仪式。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

  这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游玩观赏了,只是一种对民族心理的理解,是思想上的一种升华。当我看完这篇之后,我不敢说我已经把奥秘理解透了。相反,理解的还太少。毕竟,莫高窟真正的奥秘我们都琢磨不透。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我比那些纯以游玩为目的的人了解得更多。当然,我是不屑与那群人相比的。余先生说的好,他在观看莫高窟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两条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长廊;也出现了;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我还是愿意做余先生的跟随,我们看到的是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因为,如余先生所说,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沉思之余,我跟着余先生来到了西湖。西湖之美,众人皆知。她的美与文人雅士脱不了关系,譬如大诗人白居易、大文豪苏东坡。也与一些历史轶事离不开,譬如隐士林和靖、名妓苏小小。当然还离不开神话传说,许仙与白娘子。余先生从这些故事的背后,思考着生命主题美,“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和白鹤,而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又如白娘子,为了变成人,无惧于死,无惧与被镇。

  余先生在《西湖梦》中写这些,无疑是对生命主题美得一种探讨,以及对这些不管是古人还是神话中人由衷的赞美。这已经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了,我们更多的只有去敬仰和模仿学习,学习那种对名胜古迹更深层次的感悟。

  就这样,余先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把人,历史自然浑然天成般交融在一起。不管是在《道士塔》、《莫高窟》、《西湖梦》,还是我未曾在这里写到的《三峡》、《风雨天一阁》等等,这些沧桑的地方都有着余先生深深地思考。很多景深蕴涵的的历史的精神和文化都在余先生笔下奔泻而出,让我们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我们会跟余先生的思考而思考。

  我看到一个网友的读后感里有这样一句吸引了我,“苦旅,也不算太苦,只是思想上受点儿跌宕而已。对文化的追思和探索是无休止的,那是因为人生也是个无休止的边界。”余先生漂泊于华夏大地,观水踏山,寻求着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旅程,但不算太苦,如同那位网友所说,只是思想上受点跌宕而已。人生是个无休止的边界,仅仅是观水踏山是不能完全领悟人生真谛和文化灵魂的,或许余先生已经学找到了这些,或许寻找到的还不够完整,或许···

  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要探寻的还有很多很多。走一步算一步,总会有新的发现,走的多了,发现的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