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短方案和长方案:笔记与体会:律诗的“合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12:28

笔记与体会:律诗的“合掌”

 

转载自 岐伯 2011年03月25日 02:35分类:学习交流

 

首先声明我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因为我学写的诗合掌现象很多。

 

一 什么是诗的“合掌”

 

    合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的是对仗两句没有什么变化,就像左手与右手相合一样,不能带来新意,对仗内容重复、情意单调。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同义词对偶。如“长空展翅,广宇翔云”。广宇,就是长空;翔云就是展翅。下句的意思完全是重复上句的。如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也是合掌。因为宣尼、孔丘本是一个人,悲与涕同义。获麟与西狩是同一件事。二是出句与对句的意思相同相近。如:“老树有余韵,别花无此枝。”两句都是形容老树有花,词意重复。三是两句叙事而用意相同。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都说了有鸟虫的声音反而更显出山溪间的静幽,用意相同。

 

    事实上,上下联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情况相对地说要少一些,但部分词语意思相同者,则时有所见。例如: “神州滋雨露,赤县灿春花。” 此联后三字上下意思有别,但“赤县”就是“神州”的另一种名称,意思一样。这种部分词语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

 

    一首诗中相邻的两联对仗结构一样,称合掌联,也叫邻联合掌。

 

    合掌指的是诗的内容,不是表现形式。因为律诗中间两联形式上本来就该像左右手那样对称。合掌对两句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浪费了句子。浪费了篇章。所以被认为是律诗之忌

 

二 合掌在律诗中见之不少,

 

    合掌举例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宋之问《初到黄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唐.王藉。 “噪”对“鸣”、“逾静”对“更幽”, 两句都是用动物的叫声“以闹衬静”,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相对,视为合掌。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唐.郎士元。诗句中上下句的后三个字“不可听”与“岂堪闻”句意相近,所以也是合掌。

 

“蚕屋朝寒闭,田家昼而闲。”宋人.耿湋。“朝”、“昼”都是实词,都是表示白天的意思,词义相同,所以合掌。

 

“犯斗邀牛女,乘槎访帝孙”。清.红楼梦中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诗句,因为牛女就是织女,而“织女,天帝孙也。”牛女与帝孙是一个人的意思,所以是合掌。

 

“继往开来鸣玉振,承前启后响金声”。今人徐先生在贺湖北诗词学会成立的七律。这一联对仗句中的“继往开来”与“承前启后”是近义词,所以视为合掌。

 

“呼朋唤友勤勤摘,挈妇将雏慢慢尝”(七律 同诸兄赴香山尝鸡嘴荔和薛山沟):事异义同,合掌。

 

“渺渺金门岛,茫茫白鹭洲”(五律 厦门遇雨):把渺渺茫茫拆开成对,最容易合掌。

 

“龟装老大蟹称霸,鱼学顽童虾拱腰”(七律 游大堡礁):事异义同,合掌。同理,“君曾把酒将天问,谁敢举杯向月邀?”李绍文。“雨里光臀多幸福,水中打仗不知愁。”李绍文。“只把青丝悲日月,敢将白发数风流。”李绍文。“田园芜尽归何易?松菊无存留也愁。”李绍文。

 

“雨里佯羞涩,风中扮可怜。”李绍文。“骄儿惊落后,友仔猛超前。李绍文。都属于合掌。

 

甚至于好多大家、名家也出现这类现象:

 

 “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庾信《拟咏怀诗》之十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庾信《拟咏怀诗》之十一

 

“昏昏如坐雾,漫漫若行海。”庾信《拟咏怀诗》之二十四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

 

“五岭逶迤腾细,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长征》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长笑老鹰非。”毛泽东《吊罗荣恒同志》

 

    现代律诗、楹联中合掌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比如:“老干虬盘穹万象,高枝天接历千年”、“丹枫树树霜林艳,彩菊丛丛径香”、“捧读毛诗神不倦,追随臧老劲方遒”、“探幽石林惊仙境,揽胜西山跃龙门”、“腔圆字正声美,尔雅文韵味长”、“诗心愿凤凰鸟,志士颅革命军”、“红雨杏桃三五树,风杨柳万千条”、“海盟山誓如流,深厚谊似云烟”、“斗转星移悲切切,境迁时过恨绵绵”〔《嘉陵诗词》(3) 9位诗句 〕;“有钱到能关火,无禄终不吃香”、“嫣红奼紫原高洁,百态千姿总大方”(《竹下居诗抄》);“碧千秋在,英名万世存”、“喜同松叟为三友,笑与梅翁结个缘”(《鸿影集》);“ 杜鹃啼撼枯树,喜鹊踏歌摇断枝”(《悠然网站》感时06·2·28·);“飞燕轻还化土,玉环恩重也如烟”《烟雨红尘文学频道》;“风静蜻蜓立,清蝌蚪旋”、“心羡鸳鸯侣,愿为蛱蝶仙”(《天放斋草》)。“三江美味锅中泛,四海奇珍碟里陈”、“胜友常临修食谱,高朋雅会烫肴经”(《重庆火锅楹联选》);“炎帝子孙,同根同种;中华儿女,共辱共荣”、“文坛悲悼老联手,诗苑痛哀同艺”(《秀山楹联》乙酉集);“民康乐呼盛世,社稷富强欢太平”、“楹联可纳天下事,语句能书世间”(《凤江之声》第13集);“文苑群芳斗艳,联林百鸟争鸣”、“千磨铁杵如针细,百炼钢绕指柔”《中楹联二十年作品精选》。

 

    旧小说中的一些诗词,不精彩,主要毛病就是合掌之处太多。比如: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跃浪震山川,推波昏世界。 

 

凶如太岁撞幢幡,恶似丧门掀宝盖。

 

可见合掌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现象,总不能说李白、杜甫、毛泽东、鲁迅也不懂的合掌是诗之忌讳吧。事实上对一些诗联是否“合掌”的看法有时候也不尽统一。

 

如:水墨梨花淡----丹青柳叶闲。有人认为是合掌,因为丹青和水墨都是绘画。有人认为这不是合掌,因为丹青和水墨虽然都是绘画但含义却不同。如人和女人。丹青既泛指绘画,也特指水彩。正如人泛指人,也特指男人。只有完全同义才是合掌。

 

    再如毛泽东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有人认为英雄与豪杰意思相近,虎豹与熊罴的喻意相同,是合掌。而有人认为由于下句是反对,不符合合掌的条件,所以不认为这是合掌。

 

    由此可见合掌也不是了不得的大毛病,有时会起到重复加深与强调印象的修辞效果。从节省文字的角度讲应该尽量回避合掌。但如果意义上需要的话,用之又未尝不可。说合掌有时候是水平不高的表现可以,如果说是诗之大忌未必有点言重了吧。是否合掌要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不可因诗害意,一概否定。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首先要看写律诗是为了玩儿,还是为了用.如果为玩儿,大可一字一字地去抠;如果为用,就决不能因诗害意.有些字换了一个,意思大减.而有些看似"合掌"的句子,确有加强效果的作用.愚以为,只要语言精练,有诗意,读起来上口,也就是了,这样也才能普及开来,也摘掉了律诗"八股"的帽子.”我同意这一说法。

 

三 如何判断合掌对

 

    想避免合掌. 先要学会判断是否合掌.

 

    锦中一风水君认为,合掌的实质是意思重复,是一种技术操作的失误.可用技术分析的办法判断是否合掌。凡是出句与对句可以合为一句者为合掌;凡是出句与对句可以部分互换者为部分合掌。如:

 

    毛泽东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英雄与豪杰意思相近,虎豹与熊罴的喻意相同,两句可合为一句,英雄豪杰不怕虎豹熊罴,合掌。

 

    鲁迅先生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看起来出句与对句一正一反,其实,可以合为一句:有情人怜子如何不丈夫.合掌。

 

    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可以部分互换为漫卷诗书愁何在.,却看妻子喜欲狂,部分合掌。

 

再看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可以部分互换为蝉噪山更幽,鸟鸣林愈静。部分合掌。

 

    技术处理的办法简单易学,具有操作性,可供参考。

 

【附】合掌对诀:

 

其一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其二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四 如何避免合掌

 

先举一个例子:

 

“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短李芬芳酒,迂辛寂寞诗。”

 

     前一联中的“高昌”、“崇敬”是地名,后一联的“短李”、“迂辛”是人名,总之都是名词,而且都是专用名词。两联都是以专用名词开头,句子后三字的结构也一样。这就是“合掌”,是对仗之大忌。但高明的诗人有办法规避它。

 

    这两联,白居易实际上是这样写的: “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 这样一调整,就避开合掌之病了。(锦中一风水)

 

如何避免合掌呢

 

    (一)从创作的始阶段避免合掌。不要只注意字面而忽视意义的审视,在构思阶段就要尽量避免合掌问题。

 

 (二)在检查阶段将创作时出现的合掌消灭掉。在修改时先从大处着眼,先是看意的表达如何,随后在检查句子时就要看有无合掌问题,最后才是炼字。

 

    (三)建立起高标准的参照系。多读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律诗大家的作品,有助于从潜意识和不自觉中清除合掌的地盘。

 

    (四)注重技巧的学习,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夫。①尽量少用正对。 “正对”最容易出现合掌,“正对”要求上下联互相补充,稍不注意,语意就重复了。②是尽量避免同义词的使用,如“青丝”、“白发”,实践证明,“同义词似工实拙”!③是注意颔联、颈联的各有侧重,若前者主写景,则后者重抒。两联侧重点明确以后,对于避免合掌大有益处。 ④是尽量拉开出句和对句的时空、种类等的距离。如,对句着眼空间,出句则着眼时间。对句和出句的一静一动、一山一川、一明一暗、一天一地、一中一外、一今一古、一文一武、一植物一动物等等。⑤是在一句中尽可能选用不相类的事物,以动词撮合,使“不类为类”(《谈艺录》)。⑥是想象力的培养,正面避不开,则采取迂回战术。同时储备更多的词汇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