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基础下沉处理方案:冀鲁系列刺伤女青年案告破 疑犯称只为寻刺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20:29

 
馆陶县公安局 本报记者 刘彦朋 摄
转播到腾讯微博

 
嫌疑人的亲属不相信他会犯罪
本报馆陶4月7日讯(记者 刘彦朋) 连续发生在河北馆陶和我省冠县的7起恶意刺伤女青年案4月7日凌晨告破,犯罪嫌疑人张某被馆陶警方刑事拘留。据23岁的张某交代,其因感情受挫产生扭曲心理而实施了犯罪行为。
3月15日和16日,馆陶连发两起针对女青年的伤害案,嫌疑人一度消失。3月28日16时,在离馆陶县城一河之隔的山东冠县东古城镇,一名女青年被一个骑摩托车的青年男子从背后捅伤,犯罪嫌疑人迅速逃跑。17时许,在两省交界处的“七一”大桥上,又发生一起同样的案件。同日,河北馆陶县城内也发生两起女青年被伤案件。
其间,馆陶境内发生5起针对女青年的伤害案,冠县发生2起,这7起案件均无人员死亡。
冠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三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冠县的一名受害女子已康复出院,另一名仍在冠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案发后,我们迅速与河北警方组成联合调查组展开侦查。”
经过细致摸排,警方发现馆陶县城关镇安静村23岁的张某有重大作案嫌疑。4月7日凌晨,警方采取果断措施,将张某在家中抓获,并现场提取了作案使用的水果刀和摩托车。
4月7日中午,记者赶到馆陶县公安局,该局政委李建锋表示,犯罪嫌疑人张某使用折叠水果刀,尾随袭击单身行走的女性,现已被刑事拘留,关押在馆陶县公安局看守所。关于破案细节及详细的作案动机,馆陶县公安局已提请邯郸市公安局宣传处统一对外发布。
据犯罪嫌疑人张某初步交代,其因感情受挫产生扭曲心理而实施了犯罪。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男子因感情受挫持水果刀连刺7名女青年
河北青年报:4月7日凌晨,随着馆陶警方对犯罪嫌疑人张某的成功抓捕,发生在河北馆陶、山东冠县境内的系列针对女青年伤害案告破。嫌疑人交代了作案经过和作案心理,称作案是因感情受挫。
作案经过
捅人后在紧张和快感中逃离
记者从警方知情人处获悉,张某此前一直在外地打工,“感情受挫产生扭曲心理,从而实施了犯罪行为报复社会,寻求感官刺激是他的主要作案动机。”知情人告诉记者,张某最初在选择用刀捅人之前,也想到了一些别的方式寻求刺激,但是在他看来“都不刺激”。
3月15日,张某第一次用刀子在馆陶县城一条街上实施了犯罪,一名女青年被扎伤,张某在极度紧张和快感中骑着摩托车逃离现场。
“3月16日本来他是出来打探情况的,看看自己的行为是否被发现。”知情人说。
一切无事。这是张某给自己的心理暗示。3月16日,又一名青年女性遭受伤害。
连续两起类似案件立即引起了馆陶警方的关注,同时网络上关于女青年被捅伤的消息也开始传播。17日,再次出去打探消息的张某开始紧张起来,大街上开始有人传播“有人专杀女孩”的消息。
此后十天内,张某选择了完全蛰伏。依然没事。张某再次对自己的行为增强了信心。
最疯狂的一天 连捅4人
3月28日,这是张某实施犯罪中最疯狂的一天,这一天他连捅4名女性。
28日下午,张某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与馆陶县相邻的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东古城镇。16时许,发现一名骑车的女性,他从后面出刀,然后迅速离开了。
17时许,高度亢奋的张某再次骑着摩托车回到七一大桥上,一名骑车经过七一大桥的女孩被张某用刀捅了。
骑着摩托车的张某再次回到了馆陶县城,又有两名年轻女性被他捅伤。
29日起,在馆陶、邯郸的一些论坛上、聊天室内,大量的关于杀手杀女孩的帖子和言论铺天盖地,“变态杀手”专杀“穿红衣服女孩”的传言成为主流。一时间馆陶、冠县两地女青年人心惶惶,“变态杀手”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张某感觉到了真正的危机。而此时馆陶县公安局已经迅速成立专案组全力侦查。
4月7日凌晨,张某落网。
事件影响
当地女青年称 至今不敢穿红衣
昨日下午,记者在馆陶县采访了十多位居民,有多名居民称已经知道捅人的男子被抓住,但仍有几位居民称不是很清楚,并追着记者问具体案情。
一位女青年称,近段时间她连红色的手套都不敢戴。“红色的衣服更是不敢穿了。”记者询问,案子破了跟红衣服没有任何关系,以后还穿红衣服吗?该女青年称,近段时间还是不会穿,等过段时间再说。
看来此次事件对当地造成的影响,只能由时间来慢慢消磨了。
昨日记者采访到嫌疑人的家人,他的父亲称——
“过年让他杀鸡都不敢”
昨晚,经过多方打听记者找到了张某的家人。他的家人不敢相信张某会犯罪,“他是个老实的孩子,胆子有点儿小,过年让他杀鸡都不敢”。
“他胆子有点儿小”
张某的家位于馆陶县安静村中间的一处房子。
记者向张某的邻居询问张某的有关情况,受访的村民都表示不愿意多谈,有的村民干脆称“不认识”。只有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想不到这孩子会做这样的事。”
据张某的家人介绍,张某出生于1988年,去年3月份结婚,并在今年有了孩子。张某初中毕业,之前在当地从事建筑工作。采访中,张某的母亲不断抹着眼泪反复称,她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儿子所做的事情。“家里挺美满的啊。”
张某的家人称,当昨日凌晨张某被抓走那一刻,他们才知道多名女青年被刺伤的案子跟儿子有关。张某的母亲称,张某的妻子不断痛哭,称绝对不相信自己的丈夫是那样的人。
张某的父亲说,张某晚上从不出门。据他称,张某是个老实的孩子,胆子有点儿小。“过年让他杀鸡都不敢。”
每过一两年会变得不正常
张某家人证实,张某的摩托车是去年结婚时购买的,已被警方带走,家里一把水果刀也被拿走。“公安局的说,那就是作案的工具。”
而对于网友给张某扣以“变态杀手”、“砍人狂魔”的说法,张某的家人表示无法接受,认为张某绝对不是“变态”。
但张某的家人透露,张某每隔一两年便会有一段时间显得跟平时不一样,“不是很正常”。“主要就是长时间不说话。”张某的母亲称,家里也曾经带张某去医院检查过,并没有查出什么问题。
同时,张某的一位家属还称,他们时常搞不懂张某的脑子里在想什么。有些想法,他们还无法理解。张某的另一位家属称,他们已在联系律师,准备为张某辩护。
传谣PK辟谣
事件一出,各种传言立即在网络上开始疯狂传播。如果说帖子里的谣言像毒草,当地政府的辟谣工作就相当于灭草剂,但谣言更像韭菜,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疯传网帖”愈传愈烈
■3月22日15:02网帖:听说晚上街上都捅了九个人了。还有死的。女的晚上就别出来了。
■3月22日15:30网帖:我知道的是3个女的,2个住在县医院,一个在中医院,没有死,就是被无聊的人骑摩托车在后边捅一下,也不抢钱,变态行为。
■3月23日22:34网帖:听说好像光捅穿红色衣服的。现在街上八点多就没什么人了。
■3月26日19:52网帖:听说有个杀人犯跑出来了专杀穿红衣的妇女,有一位受害者住在中医院,知道的说下。
■4月1日22:40网帖:从网上了解到,该人是在结婚当天即将圆房时,其新娘在接了一个电话后悄然消失,该人精神随之崩溃而近疯狂,几天来一直行凶伤人。
■4月4日11:00 本报接到热线电话称,馆陶有个人变态,连捅17个红衣女青年,其中3人死亡。此种说法当时正在馆陶吧里流传。
当地警方多次在辟谣
根据馆陶当地警方介绍,案发后3月30日,馆陶县公安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便在馆陶县电视台作了电视讲话。当地公安局政治处主任白清岭介绍,电视讲话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辟谣,没有这么多起案件;悬赏,鼓励群众举报线索;提醒,提示群众出行注意防范;表决心,表示近期一定加大力度侦破此案。
记者向当地群众了解得知,部分看过电视讲话的群众表示,看了电视依然恐惧,在嫌疑人没抓住前,传言比电视讲话更容易让人相信。
本报报道刊出后,记者在第一时间与此事件的报料人取得联系。报料人称,虽然报道看到了,但不管是他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还是心怀恐惧,更希望警方尽快抓获嫌疑人,缓解当地的恐慌情绪。
昨日,犯罪嫌疑人抓获后,馆陶县公安局于昨日上午便群发了内容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系列刺伤女青年案,已于今日凌晨1时许成功告破,嫌疑人已缉拿归案”的短信。同时,馆陶县电视台还进行了滚动字幕多次播发此信息。
■ 专家说法
谣言为什么会疯传?
从听说捅人,到专捅红衣女青年,再到分析嫌疑人犯罪动机……一系列的普通伤害案,经过网络的传播,便带上了传奇色彩,被加上“红衣杀手”、“变态恶魔”、“变态杀人狂”等标签,最终开始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感觉恐慌、想求证或者是猎奇。”资深心理学专家、河北辰昊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张伟旗认为,参与传播的人首先是因为无法得到确切的信息,而试图通过传言得到答案。
进一步的传播中,传播者为了证明自己的信息量充足,又会添油加醋地进行描述。“网上之前也有过这种男子专杀红衣女的信息。”张伟旗说,传播者为了让自己的信息引起网友的重视,便制造出“红衣女”、“变态男”这些吸引大家眼球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的出现,加上含有相对明确信息的传言,正好满足了更多受众的猎奇心理。”张伟旗说,在猎奇和盲目跟风的状态下,传言的传播性也骤然增强,造成群众更大的恐慌,波及更多受众。
如何防止谣言传播?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丁老师介绍,传言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来自正式渠道的有证据的信息不足、状况的暧昧性会推动人们去通过传言寻求信息。
首先,受众应该将被贴了标签的恶性事件或者伤害事件“普通化”。张伟旗也认为,传言止于智者,传于愚者和无知者,受众应当控制盲目跟风心理。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通过权威通道发布信息,稳定受众情绪。随着权威信息的发布,传言会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