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嵩的女朋友的照片:要想成功必须特立独行--潘石屹谈经营管理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1:37:33
2001年11月14日 中国经营报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谢红玲 刘元煌

  主持人的话:商人本色

  谢红玲


  从在公众面前亮相之初至今,潘石屹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业界对老潘的反映有褒有贬。

  作为凭借“现代城”一案成名的房地产开发商,他不断显露出非凡的营销能力、出神入化的危机公关能力为他奠定了实实在在的江湖地位。在今年业内疯狂举办的各种论坛上,他通常都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当然,他名气的迅速窜升以及很多对同行带有杀伤力的、搅局式的做法,也让根基深厚的老牌地产商如芒刺在身。比如:“无理由退房”及升级版“年息10%的无理由退房”,都招来了同行的激烈反对,但却以实实在在的优惠赢得了多数买家的心。

  富有挑战性的潘石屹如今在业界已经扬名立传,但他还嫌不过瘾,今年开始仿效娱乐明星的做派,除了在电视上、论坛上频频亮相,大头像还经常上到以杂志为主的各类媒体的封面上,让包括海南琼海游船司机一类的群众都认识了他,完成了从行业明星到大众明星的升级。当然,他也因此遭遇了娱乐明星常有的苦恼——事无巨细全部暴露在公众的眼皮底下,好事、坏事全被放大了,比如“氨气事件”、被一些媒体炒作的“打人事件”。

  在很多同行对潘石屹的做法嗤之以鼻的时候(典型说法“一个卖房子的成天把自己弄得跟个电影明星似的”),潘石屹“献身取利”的目的很快就达到了。一边是从全国各地汇集来的买家争着买“潘石屹的房子”,无论是他的现代城、建外SOHO,还是海南博鳌的蓝色海岸别墅、长城脚下的建筑师走廊;一边是国际资本的青睐,新加坡财团、香港财团、欧美基金纷纷与之洽谈合作。好处大大的。

  崇拜潘石屹的人都想了解他危机公关的秘笈,潘石屹说他的法宝就是说真话。无论面对公众,还是面对媒体,都要坦诚。喜欢参禅的潘石屹坚信:本真最有力量。难道,是大家把老潘想复杂了,才在面对他时总是感到真假难辨?

  男人喜欢挑战和刺激

  主持人:你在经营活动中以屡出险招而闻名,从当初的“无理由退房”到“绿色承诺”,再到现在的“年息10%的无理由退房”,总是将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上,一招比一招险,招招都透着一股孤注一掷的味道。这些招数通常对同行带有刺激性,你也被视作不受同行欢迎的“哄抬物价者”。你的动机是什么?

  潘石屹:男人总是想参与挑战。迎接挑战就如同跳高一样,跳过1.2米,就想再跳过1.3米,1.3米跳不过去了,看能不能放到1.25米。我喜欢有挑战性的东西,喜欢挑战是男人的天性。像万科的老总王石,嫌做商业不够刺激,还到珠穆朗玛峰上转一圈。我们在交房的时候主动提出“无理由退房”的承诺,在圈子内外的影响都很大。其实人们一直对此有要求,只不过是我先提出来并且实施了。表面看这只是一个平常的举措,酝酿时却有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当时全公司对我的提议都表示反对,说好不容易求爷爷告奶奶地把房子卖出手了,花掉大笔推广费不说,还对员工实行社会上有争议的末位淘汰制,现在平白无故去涉险,真是个抽风领导。我问财务总监,还有钱吗?他跟我说了一个数字,我觉得有人退房的话可以应付一阵子。承诺退房,如果账面没有现金,就会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我又问销售人员认为要我们房的人多,还是退我们房的人多?他们说还是要房的多。基于对我们产品足够的信心,我才提出无理由退房的。

  氨气事件出来后,虽然直接责任方不是我们,但我们做了反思,并对业主提出了“绿色承诺”。有国家标准的,达到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我们参照国外的标准;没有国外标准的,我们做参考标准,按大企业的标准做。说着容易,实施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一旦使用的建材主料或辅料出现问题,就达不到标准了,压力非常大,必须严格控制从建筑到装修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现在控制得还不错。

  我最近提出“年息10%的无理由退房”,打电话征求任志强(新华远总裁)的意见,他的反映是暴跳如雷,说你这是扰乱市场,是给犯罪分子洗钱。说了一个小时,然后说他要开会,开完会又打过电话批判。旁观者可能体会不到这个举措对同行的刺激,北京有很多购房者没有退房的权利,不要回报都退不掉。我们的优越条件自然会给别的同行带来压力,他们的客户会说,现代城可以退,我们为什么不能?我的压力其实是双重的,我把它看作一次新的挑战,就是说想定一个高标准,一步步去实现。

  主持人:每次出险招你都显得很自信,但大家都知道房子这个商品的施工期长、环节多,难免出纰漏。你的自信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潘石屹: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从设计到施工、监理、用材、验收、销售等等,我们每处都严格把关。另外,我在土地上做事,无论是种庄稼还是盖房子,都感到踏实。我认为只要你肯付出,土地就一定会给你回报。

  主持人:你怎么看待自己的作为在有意无意间对同行造成的刺激?

  潘石屹:刺激一次是刺激,刺激两次也是刺激。第一次提“无理由退房”,张宝全(北京安地集团董事长)已经明确反对了,收在我们编辑的《众说纷纭无理由退房》一书内,再被批判一次也无所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我们不能把人家的嘴堵上。

  主持人:你们怎么看企业家越来越多地成为公众性人物,甚至成为企业家明星?

  潘石屹:我们这个社会在转型,在原来的社会中不可能出现商业媒体,因为没有商业氛围。走向成熟的市场总会出现一些站在前面的人,比如说比房地产市场化早一点的家电行业,就出了像张瑞敏、倪润峰这样的人物,IT界则出了柳传志、王选。另外,个人品牌的出现可能是一种趋势。除了百年老店可口可乐代表人物是谁我们不知道,像微软、搜狐、联想都有代表人物,这些活生生的人比你设计的LOGO图像丰富多了。

  快乐出智慧

  主持人:你是一个很戏剧化的老板,常常置身于相关冲突的中心,常常表演。对你来说,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还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跟你的性格、人生经历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你在提及任志强骂你两个小时的时候,好像挺愉快的。

  潘石屹:我上学学的是工科,看上去很枯燥,但严谨的计算过程中也藏着乐趣。1990年后我认识了一批新的朋友,其中包括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受他启发,我对佛教、禅宗发生了兴趣。有一段时间都着了魔,厕所里、办公室里到处放着禅宗的书。有一天我突然做了个梦,一个声音告诉我实际上开悟很简单,就是要快乐、幽默。这对我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人在快乐和幽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智慧,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前进。我很欣赏米卢的“快乐足球”教法。

  主持人:你刚才间接回答了是自觉行为还是不自觉行为。看来,你现在的处世态度是三年以来通过市场、学习和感悟转变来的?

  潘石屹:我觉得有这样一个过程。做事的时候心情一定要放松,原本不愉快的事你要觉得愉快。别人可以说我,我也可以说他,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坦诚,危机公关的高招

  主持人:你每次大的营销举动都会引来业内激烈的反响,有一种议论说包括任志强、张宝全在内的一些人无意中都成了你的“托儿”。看来,你是深谙公关之道?

  潘石屹:如果说我精于公关之道的话,我的做法就是面对媒体时有什么说什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我的“道”就是坦诚,想做什么就把想法直接告诉大家,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经历过那个时代,整个社会只有一种声音,无论是对是错都是一种声音,出了偏差就可能被扣上这种那种帽子,社会的创意被压抑了。我们希望有什么说什么,不怕你说错,关键是赋与每个人说话的权利。公众是有辨别能力的,不要把我们的受众看得那样无知。

  主持人:企业搞危机公关通常有很严格的程式,你好像没有什么一定之规的东西,怎么摆平某一件事的呢?比如说最近的“打人事件”。

  潘石屹:这件事处理起来特别简单,走司法程序,说明真相。有些媒体不过是就着这个事制造噱头。

  拿地有“道”操盘有“术”

  主持人:你怎么找项目?凭什么作出取舍判断?

  潘石屹:很简单。拿博鳌这个项目来说吧,第一个是一块地有没有基本的需求,我们看到在法国经济发展到和中国现在同等的阶段时,就出现了蓝色海岸别墅区,大部分的巴黎人和英国人跑到那里买房,当地的人并不买。我到夏威夷游玩过两次,我发现也不是夏威夷本地人购买,都是美国人在买,而且房价很高。国内富裕阶层的收入刚好达到了这个点,可以旅游、度假,对旅游物业的需求就产生了。有的地方自然资源非常好,但缺乏基础设施,开发商是不能选择的。博鳌这个地方基础设施非常好,两条高速公路连通,政府投资几千万元人民币建垃圾处理场,宽带建设很好,上网速度很快,这样的基础设施是非常难得的。

  主持人:这么好的设施大家都应该能看到,为什么别人没有拿到地你却拿到了?

  潘石屹:因为别人没去过吧,或者对到海南岛投资有顾虑,怕再度被套牢。其实那里地价只有北京的1%,房价却比中国大饭店还贵,每间房日租金在1400多元人民币左右。

  主持人:你的项目都很注重标新立异,你的创新能力是怎么形成的?

  潘石屹:我觉得人的精力都差不多,关键看你如何分配,是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创新。有的开发商注意做公关、搞政府关系,贪图拿到便宜的地;有些公司疲于找贷款、融资。这些人我们公司的资金和土地都不太牵扯精力,这样就给我留出了自由性、独立性。如果一个公司的财务链都转不动,老板哪有心思想搞创新呀?创造的精力一定来源于企业良好的资产状况。我发现很多老板一天到晚奔地、奔钱,真正的规划设计反而不去考虑。我问他们不考虑这些问题你怎么做出来的?他们说就这样做出来了。长此以往,势必陷入恶性循环。

  老婆的贡献很大,夫妻档又怎么样?

  主持人:任志强评价你的公司是个夫妻档,只有像华远、万科那样的企业才谈得上公司治理结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潘石屹:公司的价值不是由大小来评判的,而是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多寡。取决于你给社会生产了什么样的产品,给社会带来了哪些附加价值。社会贡献在市场经济中会表现为利润,表现为上缴国家的税金,这也是衡量一个公司成败的标准。任志强的意思是不比贡献,比谁的结构好,他始终觉得我是游击队,他才是正规军,大家衡量的标准不是一个。

  主持人:你夫人张欣为你的事业发展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帮助?

  潘石屹:张欣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对的。张欣受的是欧美教育,在国外又工作了四五年,所以思维方式和我大不一样。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发生碰撞,也擦出了很多火花来。在我们公司的整个管理和治理上,她的贡献非常大。

  至于我们俩的分工,如果把我们俩比喻成耍猴子的,她就是前面牵线的那个,先是我敲一下锣,让大家注意一下她,然后她出来表演,她表演完了我把帽子伸过去收钱。我的角色就是敲锣引起大家注意、最后拿帽子收钱。张欣的工作做得比较多,她的介入使我们公司很快的国际化了。尽管我们只有123个员工(不包括销售人员),却是个“多国部队”,员工有从德国来的,有从日本来的,也有从委内瑞拉来的。

  主持人:夫妻档是否意味着一旦你们夫妻两人离开公司,这个公司的赢利能力甚至说生存条件将会受到严峻地挑战?

  潘石屹:正好相反。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已经可以离开了,所以我不断在外面敲锣表演,具体的运作交给团队不成问题。今年上半年,我就没怎么在国内待着。我们的队伍已经可以独立作战了,两三年前的话,我根本不敢走。

  管理,简单出效率

  主持人:你这个人员很少的公司高效运转的经验是什么?

  潘石屹:就是简单。孔子在自己岁数大的时候读了易经非常感慨,说为什么70岁才读《易经》,如果早点读就不后悔,他读完后写了一个笔记——《系辞》,一开始就谈了简单的好处。不要设过多的中间环节,不要架过多的桥梁,开发商把经验直接反映给规划师,规划师直接和设计师沟通,设计师直接和施工单位交流,施工单位以图纸变成房子,交给销售部门销售出去,然后变成钱。这些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剩下的环节一个都不能要。我们公司都不设专门的办公室,只有几个秘书。参加总经理办公会的核心决策层成员有6个,人员非常精干。

  主持人:红石公司和其他的房地产公司相比,在组织形态上还有哪些区别?

  潘石屹:红石采取的是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任何人之间都可以直接接触。这种组织结构比较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我这儿有全公司的电子邮箱的地址,可以和任何一个员工沟通,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直接向我汇报。

  末位淘汰,挺好的

  主持人:前年发生的挖人事件(销售人员集体跳槽)是不是暴露出了你们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事后到你这里做了一个案例分析,结论似乎提到你的公司执行的末位淘汰制。

  潘石屹:管理问题不是根本原因。挖人事件实际上是专人策划的行动。北大的老师认为,这个制度太残酷了,在这个地方人们没有安全感。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不认为这么做是错误的,我认为只有末位淘汰制才能把大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我反省过,实际上我们所取得的、让对手嫉妒得牙根痒痒的40亿元销售额的业绩,正式因为采取末位淘汰制获得的,这是别人做不到的。

  主持人:你怎么评价红石的管理机制?

  潘石屹:红石跟两年前比正规了。我们的指导思想比较明确,像销售人员就实行末位淘汰制,然后我们也把这种竞争机制引入施工、装修、材料的供应等方方面面。我觉得我们做得最成功的是工程管理,我们的施工单位是无条件地优胜劣汰。我们得到的好处是一栋楼从挖土到建成只用了18个月,创下高层塔楼建设速度之最。装修也是这样,我们以前是14个装修公司干活,现在是10个。30层高的楼,每一个装修公司分几层做,做后由监理公司去考评,不行的末位淘汰,再补充新的公司进来。装修是很让人头疼的事,但我们处理得很简单,就是用建设部和监理单位的规范来衡量,施工到一半时衡量一下用材各方面的指标,最后再检查一次。两次结果出来,第一名发奖金奖励,最后一名淘汰掉。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公司第一次被评上第一名,高高兴兴的,到第二次的时候成了倒数第二名,差一点被淘汰,所以赶紧做好。这就是市场充分竞争的好处。这种方式既简单又好用。

  潘石屹:材料的采购也是这样的,玻璃塑钢原来只用了德国一家的产品,没有竞争机制,价格总也不让。所以又引进第二家,开始是我亲自谈,都是10块钱、5块钱地谈;后来又进来第三家,都是100元、50元地压价,局面立刻改变了。我们的建筑设计都是请的国际设计大师,采取的也是招标的办法。现在有12个建筑师加一个模特给我们工作。我们的施工设计至少是三家竞争,如果是两家竞争不能排除偶然性,三家好多了。

  创新,房企的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红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潘石屹:我理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花钱买不来的东西。在充分市场化的情况下,凡是你可以花钱买来的,你的竞争对手可以花更多的钱买到,所以这很难构成你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可以生存下来,一定有别人花钱买不来的东西,这东西是市场上没有办法交易的,这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房地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它的创造力,即生产和研发能力。能否一代代出新产品,是考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潘石屹:奔驰、宝马为什么有竞争力?因为它们每隔两三年就推出一个新款式。所以一个房地产公司能否不断推出新产品是很重要的。像我们做完现代城后,SOHO现代城和现代城公寓是完全不一样的产品。我们建外SOHO的样板间和现代城的样板间又不一样了,无论你是否懂建筑、是否懂房地产,参观过都肯定能激起你的欲望。

  品牌,需要产品和服务支撑是什么?

  主持人:现在从北京的情况来看,你和你的现代城都很有知名度,但是国内房地产行业也适用品牌经营吗?

  潘石屹:品牌在不同的行业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的区域也是不一样的。房地产叫开发,别的行业叫制造。制造的过程可以重复,房地产开发很难重复,它不是流水线作业。第一个项目做完了,再重复一个项目肯定要失败。所以房地产这个行业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说它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品牌效应尚未显现。看那些发展比较成熟的,像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开发商是有品牌的,如著名的香港和黄、香港长江实业、新加坡华向和新加坡远东等。

  主持人:如何经营房地产企业的品牌?

  潘石屹:品牌是一个衍生物,不是最本质的东西。本质的东西还是你的产品和服务。人们信任你这个品牌是多年来对你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认可。

  北京房价,供求关系决定

  主持人:舆论一直在说北京等地的房价高,而且北京申奥成功后,全国范围内房价大面积上涨。但最近的一些数据,如房展会较以往冷落,而且北京今年九十月份的房地产销售情况比去年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这些能说明房价向其真正价值靠近吗?

  潘石屹:房地产市场化在全国全面铺开的时间不长,起步期一定会走一些弯路,发生一些冲突,包括观念上的冲突、产品质量上的冲突,这都是正常的事,通过这些纠纷市场会慢慢成熟起来。

  我理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资源配制的机制。无论商品价格初期定高了还是低了,它都要朝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属性。

  主持人:这就像北京的房价高了可以往低拉?

  潘石屹:当然,如果说它的价格远远背离它的价值,它的价格一定会下来的;如果这个价格不下来,大量的资金就会过来,就会使其供应量升高,供大于求,价格自然得下落。如果价格走低,资本远离市场,供应得到控制,供求关系再调整,价格就又可能上涨。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让价格趋于合理,而不是一味走低。

  主持人:你能否评价一下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分析房价趋于合理的转折点,为价格调整列个时间表?

  潘石屹:对价格,我总是抱着敬畏的态度。因为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有确定性,市场经济是变的,能预知价格涨跌的只有神仙。在我看来,北京的房价与其价值是相符的,北京房子的价值至少有60%至70%体现在基础设施上。

  主持人:如果是这样,我认为对于普通百姓,对于需要廉价房子栖身的人来说,有点儿不够公平。

  潘石屹简介:人称老潘,1963年11月14日出生在甘肃天水,在“黄土高坡”农村度过了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后分到国家石油部工作。

  1987年,辞职下海到深圳、海南,从事房地产开发,成为中国第一批从事房地产市场工作的专业人士之一。1992年,转战北京,任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法人代表。1995年,创立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自1996年始,先后开发建设北京现代城、建外SOHO、建筑师走廊以及位于海南博鳌的蓝色海岸别墅。

  潘石屹不仅懂市场,也懂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被誉为地产界的精英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