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2 第二章攻略:◆※△ “命根子”正 遭 遇 双重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27:28
http://www.jinghua.cn  2011-04-06   来源:京华时报原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陈家兴  尽管中央把耕地摆在治国理政理念和决策的重要位置,但现实的双重挑战却异常严峻,使耕地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中处境尴尬。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耕地是国家的命脉”,这一从两个层面审视土地问题的国家理念,意在强调耕地的极端重要性,却在发展中受到双重挑战。   4月初,温家宝总理在山西吕梁山区考察时,从一个新的角度再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耕地不仅是农民的利益,也是国家利益”“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   尽管中央把耕地摆在治国理政理念和决策的重要位置,但现实的双重挑战却异常严峻,使耕地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中处境尴尬。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的微薄收益甚至负收益使他们对“命根子”不太领情。以一亩上好的水田为例,收成好最多能打下1600斤稻子,粮价每100斤为103元,加上国家有关补贴,最后收益也就在1700元左右。除去种子、化肥、人工费用,大概收益在五六百块。这还是最好情形。在这样的情势下,不少农民在利益权衡时就很容易主动和被动放弃土地。   就城市化而言,常常以蚕食耕地为前提。一些地方招商引资还常常来个土地政策倾斜,这就使耕地面临政策制度的压力。这当中有个基本的利益权衡,就是如此城市化带来的收益,远大于耕地本身带来的收益。但这种收益农民也并未得到,一些地方强迫农民上楼、降低征地补偿等,是一种利益掠夺和权益侵害。而另一些地方一亩地补偿六七万元,还觉得农民占了便宜。   这双重挑战,正是耕地在理论上无价、在现实中廉价,在理念上要严格保护、在实践中被多方蚕食的纠结所在。   即使占地者、流转土地者能够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的耕地补偿诉求,也只是一种低水平的尊重与满足,根本经不起生存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风险考验。即使补偿很多,但假如没有稳定的工作、有力的社会保障、健康的精神需求,农民终究融不进城市。   耕地是国家命脉的意味就在于,在任何时候靠自己的耕地能够养活自己的人民。这是国家设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理由。然而即使有这个刚性约束,但在“占补平衡”的拆解下,如果总是占好地补差地、占耕地补荒地、用发达地方的耕地置换欠发达地方的耕地,那么结果或有18亿亩之数,却已无18亿亩耕地的生产能力。千万不要等到靠自己的土地养不活自己的那一天,怀念“命脉”的真正意味。本篇文章来源于京华网 原文链接:http://news.jinghua.cn/351/c/201104/06/n33228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