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英语怎么说:现在到底还有没有纯粹的汉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5:43:18
 

现在到底还有没有纯粹的汉人?

(2010-09-09 00:23:06) 标签:

路卫兵

文化

五胡

分类: 五胡系列

探寻血染百年的历史疑云•五胡乱华之篇外篇(三十九)

 

汉族的名称源于汉朝,之前称作华夏。“夏,中国之人也”(《说文》)。中国,指的是古代中原地区,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就叫中国人。与现在的中国人的意义和内涵都已不同。中原的人,主要是汉族。当然,那时的汉族和现在的汉族也大不相同。因为中原周边,还聚居着多个少数民族。在不断融合之中,汉族的实质也在发生着变化。

 

中国的地域宽广,这个我们一直引以为傲。但在路卫兵看来,中国的地域也是相对封闭的。现在临海是优势,过去那都属于蛮荒之地。比如沧州,古代便是充军发配的地方。中国大陆的东面和南面都是海,出不去。西南是崇山峻岭,世界屋脊,地势又太高,无法翻越。西边也是连绵不绝的山脉,后来开了条丝绸之路,通过河西走廊与西方联系。既然叫走廊,一定就很狭窄,不过总算是个与外界相联系的通道。南方当时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是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北方则是大漠、草原和戈壁,适宜放牧,是游牧民族聚居的地方,总体上相对好一些。但气候又太恶劣,刮个沙尘暴是常有的事。

 

所以古代最好的好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亦即我们常说的中原地区。中原气候好,土地也肥沃,利于农耕文明的长足发展。所以北边的那些游牧民族,便总想找机会南下,以获取更好的栖息地。这就与中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从传说中的黄帝战蚩尤,到后来的匈奴、东胡,这种民族间的冲突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各个民族也就在这种冲突中不断融合,也在不断冲突中发展前进。当然,这种融合,不仅限于血统上的融合,还有文化上的相互融合。

 

民族间第一次大规模的融合,便是出现在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北部和西部的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相继进入中原。代表汉人的晋室,则被迫衣冠南渡。依然滞留在北方的那些汉人,便开始与这些少数民族杂居相处、不断融合。少数民族羡慕汉人的先进文化,也开始向汉人学习。十六国政权的建立者,大多都是少数民族。这些帝王们,年轻时几乎无一不接受过汉族的文化,到长安或是洛阳求学。他们后来的治国方略,以及百官制度,大多也是沿袭汉人的。比如最先入据中原的匈奴人刘渊,建立后赵国的羯胡人石勒,以及前秦王苻坚,等等。他们的汉化程度都很高。最典型的,则是后来的拓跋氏。拓跋宏大力实行汉化改革,让鲜卑人说汉话、习汉字,鼓励鲜卑与汉族通婚,基本上与汉族的习俗没什么区别了。

 

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生存,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习俗,慢慢就形成了与其他人群相区别的民族。它与以血缘相区分的种族不同。在中国,种族的观念其实并不强烈,主要看的还是生活习俗上的差异。少数民族接受了汉人习俗,慢慢便与汉人无异了。相反,汉人接受了少数民族的习俗,也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汉人了。比如,建立北燕政权的冯跋,就是汉人。但他长期在鲜卑军中效力,鲜卑化程度很高,所以他取代慕容氏时,鲜卑人也能接受。不光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之间,也是相互通婚相互融合的。比如匈奴父与鲜卑母结合,其后世便是铁弗。

 

十六国已经成为历史。在那个历史舞台上尽情演绎的五个少数民族,除了羌族以外,其余都已经消失了。而我们现存的这个羌族,和十六国时期建立后秦的那个羌族,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也是经历与各族的不断融合才繁衍至今的。但是,民族可以消失,人种却不可能消失。就像现在的混血儿,有着几分之几的哪国血统一样,分子很小,永远是1,但即便分母的数字再大,其结果也不可能是零。从这个意义上讲,匈奴、鲜卑、羯、氐这些少数民族,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不复存在了,其血脉并没有完全消亡。

 

汉族其实也不再是远古时期的那个汉族,而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体。作为汉族标识的,只是文化和习俗的一脉传承,是一个符号。汉人有过几次大规模的南迁,衣冠南渡的晋室便是其中之一,有人便说现在的南方人是纯粹的汉人。其实也不然。且莫说这些南迁之人,在血统上未必就很纯正。即便是单纯的汉族血统,在他们定居南方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可能再保留他的单一性。因为彼时的中国,南方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些乔迁的汉人一样也和他们进行融合。

 

其实,在路卫兵看来,民族没有优劣,只是发展的不同。汉人在接受少数民族,同化少数民族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和习俗。比如过去都是席地而坐,跪在自己脚后跟上,日本人和韩国人就是向中国学习的,现在还保留着这一习惯。你看那些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走路全都内八字,那都是坐的。估计日本人腿短,和这也有关系,下半身血液不循环,影响发育。现在站起来了,血液通了,个子长的也高了。中国那时候也是跪着,皇上开会,要是时间长了,你想站起来,没个长时间的缓冲根本办不到。

 

再比如兵器,弓箭骑射什么的。早在赵武灵王时,不就实行过胡服骑射吗?那就是向人家学习。游牧民族整天鼓捣那个,肯定精熟。还有畜牧技术,你不能光吃粮食啊,也得时不时的换换口味吃点肉啥的。你种地行,养羊不一定在行。能够同化少数民族,汉族的人数众多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在路卫兵看来,是它长期积淀而形成了先进的文化。拓跋氏进入到中国北疆,是在曹魏时期。这边早玩三国的智力游戏呢,那边还在结绳刻木。基本处在三皇五帝时期的钻木取火水平,差得老远,所以他们要学习。落后学习先进,这并不丢人。不学习才是落后的表现,一种观念上的落后和愚昧。

 

那些简单划分民族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哪个民族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哪个民族也都有不足之处。就人来讲,哪个民族都有败类,哪个民族也都有精英。日本侵略中国,坏的不行吧?但他国内也有用鲜血和生命去反对天皇捍卫真理的。中国人再亲,他也出汉奸出叛徒不是?所以光看民族没有用,最终还得看人,看人性。人性的胜利才是最终的胜利。十六国的历史已过去了上千年。时至今日,那些叱咤疆场的英雄,那些昔日风光的王者,早已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只留下些许的经验和教训,任后人评说。(文/路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