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姓起名:段文明文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38:01

段文明老师材料

我到来不到10个月。在“小二”时,写了以下体会的文字:您可以随便看看的。
《 给他人快乐 我收获满足》
——写给《人过50网》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日
段 文 明
我到《人过50网》一个月来,对这个中老年网的基本认识逐步变得清晰起来,这就是:给他人快乐 我收获满足。
给他人快乐。《人过50网》像一个现代的中老年人大超市,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所需所求,要有尽有,仅博客文章分类就有27个。我初来乍到,还真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跑马观花浏览了部分网友的页面后,我不由得对《人过50网》肃然起敬!
网友把《人过50网》作为向社会奉献的平台,他们的文字与图片显现出经过历练以后的炉火纯青:甘露对释儒道文化的生动阐述,罗海鹏对外国风情的介绍,都梁月推动了对当代历史的思考,睫毛弯弯对红学卓有成效的探讨,他山告诉人们好心情从哪里来,秋霜红叶、颜彤、停泊枫桥、桐欣、土车阿里、尹聪昧叙述对生命的感悟,呵气如兰详细介绍老年病的预防与治疗,已觉不新鲜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情,随心所欲的精致图片,爱唱歌的百灵鸟的甜润歌声,还有博友会、槐花、金缕曲、路漫漫、龙泉矛戈、彬彬的充满真情的作品……等等,一一向人们展现了《人过50网》的丰富内涵。正是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网友,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辛苦,诠释着科学的真、宗教的善、艺术的美;在给我们带来精神愉悦享受的同时,陶冶了网民的情操,升华了网民的境界。在网络,彼此坦诚相待,没有仰视、俯视,是平视;无须担心算计而小心翼翼,平添了几分轻松自在,而且在你朋友的名单上会不断添加新的名字,这该是多么快乐而又令人欣喜的事!
我收获满足。在先我而来的网友的激励下,我的学龄荣幸迁为“小2”,先后在网上推出32篇文稿,其中多为推荐他人的稿。我第一次在50网发稿的心情,如同自己的文章第一次上《新华文摘》的封面。我自定规矩:不是认真写的稿不发,自认为不是精品的稿不发,可能给《人过50网》抹黑的稿不发。文章是说话的记载。无论是在网络媒体还是其他媒体,我们应当说什么话呢?一是说真话、二是说实话、三是说有用的话、四是说新话、五是说自己的话;无论是高居庙堂,还是身处社会边缘,在表达诉求意愿时都应当坚持这一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听我们说话的人才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圈子乃至50网的影响才会越来越大。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你对联系人的情况一无所知。但我从文字、图片、声音中,知道他们是善良智慧能够信任并希望与这些网友当面交流,因为没有一个想获得实际利益的不法之徒,愿意长时间去做纯粹奉献的事情。每当我发出稿件,收到网友或鼓励、或支持、或认为对他们有所帮助的信息时,我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而网友对我的启示,也如同酷热中的一缕清风和一阵细雨。帮助他人与得到帮助是“美美与共”的事情,在受助者感受温暖的刹那间,施助者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家说:“救助他人是拯救自己灵魂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行为。”
让我用《一生的记忆,凝重的思考》中的文字来结束本文吧:“‘你牵我的手,我牵你的手,你我手牵手;你扶着我走,我扶着你走,继续向前走。’ 网友兄弟姊妹们,让我们以此共勉,相互照应,增进友情,让晚霞之光更加多姿多彩。”
春节将至,我在这里向《人过50网》祝福!向我在文章中提及的网友以及所有网友道一声:过年好!

————————————————————————————

建议您读契河夫的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步仅仅是滋润心灵,而且会提高创作能力。
下面对契河夫作简要介绍:
契河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 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 (1883)、《苦恼》(1886)、(万卡)(1886)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 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契柯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恶化而辞世。

——————————————————————————————

这是人们经常用错的词,看了下面的方法介绍,就不会错了。 <“的、地、得”的使用方法 >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率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因此力主“的、地、得”的严格分工。而上个世纪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作明显的分用。虽然“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例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例如: ①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②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例如: ①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②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一般而言,常见的“的、地、得”的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例如: 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成功”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那是正确的;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却用了“的”,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我的文章在博客的“自撰稿件”、“编纂文章”里,其余的是转发他人的文章,当然,凡转发的文章都是我认为不错的文字。我自己写的文字距离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较远,没有情节,没有悬念,只有说教,读起来很枯燥。一般的评论性的文章,我还勉强能对付,而不善于搞文学创作。平时,我几乎不看小说,看的书多为中国传统哲学类。
送你一素花祝节日快乐段文明  20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