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压tar.gz命令: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05:02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二、初中古诗词赏析分册复习卷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 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4.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6、“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8、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9、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①正  、悬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4.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5、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为什么: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6、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示例: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7、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8、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示例: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
9、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1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11、赏析《渡荆门送别》之“随”、“入”、“下”、“飞”、“生”、“结”等词
颔联“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的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境界高远,力透纸背,蕴含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下”、“飞”、和“生”、“结”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了水中月影的变化和江上云彩变幻成海市蜃楼的过程,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更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
12、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
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
13、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之“从”字妙用
全句意为: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14、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5、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16、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1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答: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①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  新燕   浅草  等。②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③“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2.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2) (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4.“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5. 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 暖树”、 “ 新燕”、 “乱花 ”、 “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回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示例一: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示例二: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示例三:修辞方法:A、拟人:这两句诗中的“争”、“啄”,用拟人的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对偶: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 “暧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示例4:情感:通过描绘早莺、新燕在早春的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8、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9、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10、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11、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此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天的鲜艳美丽。写初长的野草,作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

秋 词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甲】 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秋思(见前面)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家国之思。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欣赏的理由: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我”的心理活动:  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4、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答题。①“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②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③.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此句3个名词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寒鸦。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④.“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 明确:此句亦有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⑤.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明确:。“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 。
6.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7.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8、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9、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10、《乡愁》语言品味“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11、《乡愁》的结构美;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  交相辉映。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 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12、《乡愁》的音乐美
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第一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急切操办  离别父母   走向征途
2、木兰在战场上的一个特写镜头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哪两句诗写木兰不图荣华富贵?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4、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递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铁衣(战衣)。
5、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的叙述,让你想到什么? 1)行军时神速2)出征路线长3)条件艰苦4)木兰的义无反顾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1)木兰的儿女情思2)条件艰苦3)军情急迫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八年级(上册)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 
①、 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不尽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终要,终当
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南 。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高大神奇秀丽;
5、《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6、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答:雄伟壮丽,高大神秀
7、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答: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不怕困难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1、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8、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义: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在”突出“破”,从中透出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反呈现出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1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11、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具体写国事和家事。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可见诗人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12、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13、《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14、《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16、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叙事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有吏夜捉人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3、下列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①有吏夜捉人(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 )②请从吏夜归(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 )③夜久语声绝(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 )
4、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答: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赏析杜甫的《石壕吏》并答题。
A、①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怒、苦②揭示战争造成的灾难句子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B、①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著名叙事诗,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其主要内容。
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②请列举出最能体现当时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的诗句。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暗示了什么?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   
④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6.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故事发生。第二部分从老妇致词起到叙家事结束,写故事展开。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部分。
7.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9.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明确:“三男邮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寡娘在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
10.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了呢?请从书中找依据。
明确: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
11.“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本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准吗?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①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种豆南山下②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夕露沾我衣。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可分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_,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这首诗流露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语言“自然、通俗”。
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7、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8、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一整天。)
9、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
10、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11、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总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1、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3、“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5、赏析: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评析]: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
1、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 诗,从内容看是  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  对偶。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5、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写景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 顺序描绘的。 
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5.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请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明确:“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6.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明确:不是,是告别故乡。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会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

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见教、见谅、见笑 。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愿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7、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8、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
典故二(“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棋还没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旧:老朋友。
9、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赤壁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1、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  折戟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2.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 。诗人杜牧和 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3.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6、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7、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
8、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1、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①“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②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2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分)
2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1.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3.写出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并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举例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等
1、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
4、颔联用 风飘絮  和 雨打萍 之景,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 的感情 。
5、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在前三联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宕开一笔,留下这千古名言。这一句气势磅礴,格调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析]:这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那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五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全篇上阕写景(望月),下阕议论、抒情(怀人),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1、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①词的上片问  天 ; 下片问 月 ;但归根结底是问 人生 。 ②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古难全 。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4、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8、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评析]:思考: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1、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答题①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 ;一个“怒”字表现了。②归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要点: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3.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4、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5、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6.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明确:最后四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饮   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评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4、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
5、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7、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
8、“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自然情趣  。
9、赏析“心远地自偏”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10、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写出了作者田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平静的美好结局。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
11、《饮酒》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12、《饮酒》的艺术特点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出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只翩然归林的鸟,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陶诗富于理趣,这首就是一个代表。
1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1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

《行路难》(其一)•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评析]: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这。“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是,道路不通,令人沮丧。78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9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而消沉。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最后两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全诗感情激越,几伏几起。
1、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并答题。①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  投  拔  顾 ②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道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吕尚乘舟梦日边——伊尹长风破浪——宗悫
2、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高昂乐观思想感情。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分别含有吕尚(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 渴望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3、《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评析]: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1、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答题。A、①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卷  飞渡  洒  挂罥  飘转  ②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 ①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描写:    ; 叙事:    ;抒情:    如: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叙事,以下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事;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部是抒情,兼有议论(以上答案供参考,答出一点即可)
2、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3.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安史之乱 杜甫的《石壕吏》
5.写出诗歌的主旨句 ,并作简单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6、“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安史之乱事件。
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9、“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思想。
10、《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11、第一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茅屋为雨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12、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
13、你认为此诗之所一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评析]: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指: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
1、赏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并答题题一: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 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 的思想感情。③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送别_。(填2字)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7、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8、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
9、“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评析]:后两句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1、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落红”在这里比喻诗人以“落红”自比
3、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写出了诗人离京时及忧伤又愉快的复杂感情。
4、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5、全诗共四句,写诗人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悦,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三种心境。
6、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7、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虽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如那飘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后,更能护育新花。“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后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培育人才的志士。

九年级(上册)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1.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楼、帆、斜晖、江水  、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等待是充满渴望的,又是苦恼无奈的,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4、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评析]:描绘了萧瑟肃杀的边塞秋景,展现了雄奇壮阔的边地风光;写出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还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而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境安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豪放苍凉。
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字统领以下背景:__雁云 _____边声  ____长烟______落日_____孤城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②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
2.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6、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1、长烟|落日|孤城闭
7、全词的上片写景,“异”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孤寂荒凉 的特点。
8、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9、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10、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  ,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12、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
13、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酒一杯”“家万里”,借酒销愁是人之常情,即使如此思乡,也没有忘了为国建功。“燕然未勒”是多么伟大,多么豪壮啊,将士们又是多么向往啊。然而此时“未勒”,当然是无法言归了。可见思乡和为国建功是并不矛盾的。
1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人怎么能入睡?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有人认为此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
15、《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评析]:这首词通过对独特奇异的边塞秋季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可亲的人间真情,展示了作者所具备的报国雄心及对边关生活实际的深切感受。全词上阕极力表现边塞秋季风光的“异”,为下阕的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以情写景,以景衬情,思乡和忧国交织在了一起。全词由景物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境界,悲壮而不悲观,意境浓郁,沉雄而不消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
1、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并答题。①本词上片以__叙述_为主,下片以_抒情_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②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  卷  挽  射
③全词的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3、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狩猎 ))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6、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7、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8、“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9、“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挽弓劲射的英雄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11、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举止神态   胸怀,抒发了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12、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13典故:①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4、主题: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感。
15、 [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6、《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17、①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 的豪情壮志。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③、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己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评析]:写这首词时,词人已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等不幸遭遇,她的处境异常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就是当时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本词极言作者内心的沉重哀愁,词中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欲抑先扬,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理婉曲地表尽。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评析]:风格豪放,悲壮。(从其诗句及气氛可看出)如:沙场战后,醉中舞剑,号角震天,铁骑冲锋,收复失地,统一天下……。“可怜白发生”点题。因受投降派排挤,空怀斗志,事业不成,只赢得两鬓苍苍,满头银发。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答题。①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  、 点兵  、 杀敌等。②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可怜白发生。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
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答:“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或“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5、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8、典故:①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②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9、[名句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啊。“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 “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
10、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首句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词人悲愤焦灼的形象,渴望早日奔赴杀敌前方的心态便跃然纸上。宝剑的寒光闪耀在醉后的灯下,军营的号角吹响在梦中。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词人选取前方将士宴饮和阅兵这两个场景,出语雄壮悲凉。
11、赏析“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我们仿佛看到,威严的将帅正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披坚执锐的战士神情肃穆,随时准备去各敌人撕杀, 一个“秋”字,更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
12、赏析“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这也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以这五字作结,词尽而意不尽,正是大家手笔
1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赏析: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14、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16、①、请结合全词,解释“壮词”的含义,并从中找出体现壮词的语句。 (壮词:激昂奋发、豪迈壮烈的言词语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②、此词借酒后梦境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悲愤。 ③、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豪放词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兼具文采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九年级(下册) 《诗经》两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评析]:两首诗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评析]:《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诗的第一章(第一节),先用起兴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接着就进入了正题,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第二章(第二、三节),写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还是以“兴”写起,长短不齐的荇菜,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窈窕淑女”,就应当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人,写得非常传神。第三章(第四节和第五节),写小伙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1、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2.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
3、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那在水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4、《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评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气氛。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织在了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而这一想像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1、赏析《诗经•关雎》并答题①本诗围绕一个____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②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辗转反侧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__友之____乐之__
2、赏析《诗经•蒹葭》并答题①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蒹葭  白露  道阻  水中,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②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__含蓄___美、__意境__美、_回环_美、_音乐__美。
3.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一)

一、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2、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3、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作点赏析。

答:例如: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反映了怎样的物候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答:适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浪漫的鲜花,这是有与高二、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答: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

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答:“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3)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上”。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三、《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代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诗歌赏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描绘出一幅富有悬念的战场追歼场景。从末句可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月黑雁飞 ,单于遁逃,刚刚同敌人拼杀鏖战的将军和士兵伫立疆场,望着敌人狼狈逃窜的方向充满了胜利者的骄傲。豪情之下,一股乘胜追歼残敌的信念油然而生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两句表现出将士们昂扬奋发的斗志和誓歼残敌的决心。尤其是:“大雪满弓刀”一句,不仅显示了气候严寒征战艰苦,而且形象地渲染了将军所率骑兵的雄壮阵容,在漫天飞雪里纵横驰骋 。由此完成了对将军的坚决、果断和所率士兵英勇杀敌精神的赞颂,给人以激昂振奋之感。

四、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从诗中的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描绘的是早春的景色?

答:三两 先知   短 欲上

2、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答:“春江水暖鸭先知 正是河豚欲上时” “暖”、“欲”是画面所找不到的,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3、“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反映了一定的哲理意义,你知道吗?

答: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者才能获得真知。

五、《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关雎》为《诗经·国风》第一篇,同时也是《诗经》首篇。这是一篇爱情诗的佳作。诗歌开篇以雎鸠鸟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引发出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咏叹,接着抒发追求者对情人的无尽思念,极写“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深挚,真率自然。诗中“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是写实,“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由实境及于幻觉,生动真切地展示了主人公的神态、心理,虚实相映,感人至深。

【试题链接】

⑴诗歌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有什么作用?

诗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引出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自然贴切,意境感人。

⑵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这样把追求者对情人的无尽思念抒发得感情深挚,真率自然。

⑶从哪些诗句看出君子苦苦思慕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

这样的诗句有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二)

六、《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浊。

【赏析】这是一首凄美的爱情诗。此诗共有三章,每章的意思大致相同,前两句都是点明时令场景,后六句诉说自己的追求与苦恼。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的芦荻、芦荻上的白露透着寒意,流水静静地流向远方,梦中的情人在其中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幻境令人感动,让人遐想。全诗一唱三叹,韵味悠长。

【试题链接】

⑴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答:主人公执着追寻意中人的景况。

⑵这首诗歌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衬托人物的内心的哀怨怅然之情。

⑶《蒹葭》这首诗歌和《诗经》中许多诗篇一样,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它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却基本未变,它们只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来表现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请举例说明。

答:例如:“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写出了主人公眼中女子的幻象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表现了主人公对思慕之深。

七、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谈谈你对词的上阕中表现的景与情的认识。

答:景是凄冷秋夜、如钩残月,梧桐遮蔽下的幽深小院构成的孤寂凄凉之景;情是被幽禁的作者的浓重愁情。清景中人,人眼中景,彼此烘托渲染,使景与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环境气氛,愁苦之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词的下阕用了         的修辞手法,用         来写离愁,形象地表现离愁的      。

答:比喻    一团乱丝线(丝)   纷繁杂乱,无端无绪,难以解开。

八、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答出2句即可)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落寞、孤独

3、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新”与“旧”对比;(“去”与“来”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的作用是什么?

答: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之情。

九、《相见欢》(词)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1)“无言”、“独上”可见词人之浓重愁情。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人也。“锁清秋”,被“锁”者,实非“清秋”,亦人也。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寂寞、凄凉。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直抒胸臆。运用比喻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写出了离愁的纷繁和难以解开。“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写出离愁的滋味,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题链接】    -

⑴的上阙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结合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答: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痛苦的内心世界。“无言”、“独上”写出了诗人痛苦的内心。“月如钩”,.借缺月象征人的缺憾。“清秋”,“寂寞”者、被“锁”者,词人也,写出了词人的悲愁无尽,内心的寂寞、痛苦。

⑵这首词对“离愁”的描写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结合词的内容,说说词人是怎样把抽象的离愁写得具体、可感的?

答:运用比喻。“剪不断,理还乱”,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写出了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

十、《浣溪沙》(词)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两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2)“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试题链接】   

⑴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⑵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婉约词。

  ⑶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旬,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对偶:这一句时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三)

十一、《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士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1)写遮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鸟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想起人生路程,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盛行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

    (3)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四言诗。全诗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尤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千百年来曾引起无数读者的感慨和共鸣。

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狐裘不暖锦衾薄                裘:____________              衾:__________

(2)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__________

(3)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____________

(4)瀚海阑干百丈冰                瀚海:___________            阑干:___________

答:(1)皮衣 被子(2)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3)穿 (4)沙漠 纵横交错的样子

2、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3、试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答: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写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答:“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5、“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答: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答:表达感情相似:都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表达感情的方式相似:都借助凝望友人远去的背景表达感情。

十三、《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

 (1)颔联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游子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乡思之愁。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作者由随风飘荡的“枯蓬”,会产生身世沉浮之感;由南的大雁,引起乡思之愁。 ,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这两个词极

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

⑷尾联中的“燕然”运用了一个典故,与这个典故有关的人物是窦宪。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试题链接】

(1)颔联情景交融,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颔联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游子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乡思之愁。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由随风飘荡的“枯蓬”,会产生身世沉浮之感;由南飞的大雁,引起乡思之愁。

⑶揣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的精妙。

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

 (4)尾联中的“燕然”运用了一个典故,与这个典故有关的人物是谁?这句话表达

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窭宪。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十四、《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1)“牵黄”“擎苍”,勾画出一位善猎的赳赳武夫形象。

    (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千骑竞逐,像一阵狂飙卷过原野山冈。

    (3)“亲射虎,看孙郎”,此句运用了典故。苏轼在这里是以历史上的英雄孙权自比,表达了作者要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此句也运用了典故。苏轼在这里拿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明确地把目标指向不断侵扰宋朝西、北边境的辽和西夏,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杀天狼的英雄形象,把他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书写得淋漓尽致。

    (6)这首词通过冬猎盛况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

【试题链接】

⑴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答: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千骑竞逐,像一阵狂飙卷过原野山冈。

⑵诗中引用了两个典故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两个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重用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⑶根据“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句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杀天狼的英雄形象,把他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书写得淋漓尽致。

《格列佛游记》练习2

一、填空 

    1、格列佛在_________遇到了可怕的风暴。(苏门答腊) 

    2、格列佛吃了含催眠药的食物,昏睡后被运到了首都_________城市。 

答:(密而登都) 

    3、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国的生活中有几组数据与他的生活密切相关,请连线回答。 

                 民工                    60 

                 牛                      1500 

                 骏马                     40   

                 羊                      500 

民工 60     牛 1500      骏马 40    羊 500 

    4、利立普特国不远处还有个小人国叫__________ 。答:(不来夫斯古) 

    5、简答格列佛为何成了利立普特国举国称颂的英雄? 

   答:(利立普特国不远处还有个小人国,两国之间经常交战,这次由于格列佛潜入水中,用长绳和钩子把那个小人国的战船都拉回了利立普特国,利立普特国未发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所以格列佛就成了英雄。) 

    6、格列佛乘坐的“冒险号”船经过_______国家遭遇了海上季风风暴。 (印度) 

    7、格列佛应“好望号”船长_________邀请在一次出航。答:(威廉•罗宾逊) 

    8、在去往东京的途中他们遭遇了大海盗船,船上都有哪国人?答:(英国、荷兰等) 

    9、格列佛所到达的“飞岛”是借助_______或升或降,从一处移另一处。(借助磁石) 

    10、岛国王惩罚人的手段有几种。答:(两种, 一种温柔, 一种严厉。) 

    11、在“飞岛”上国王陛下巡视这个国家第二大的城市是_________。 (林达洛因) 

    12、离开飞岛后他到了“拉格多”在那里他到了数学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奇特。请简答 。

   答:(命题和证明都用头皮一样颜色的墨水写在在一块饼干上,然后让学生空腹吞下饼干。) 

    13、在“拉格多”格列佛还到了__________学院。   〈政治设计学院〉 

    14、“慧骃国”每四年的春分时节要举行________大会。(全国代表大会)

    15、《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的,她第四次出游来到了(慧骃国)(国名) 

    16、先后到了那几个国家(按顺序写)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17、格列佛以(随船医生)身份,得以随船出游,周游世界的。 

    18、《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急剧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1)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2)在飞岛国与鬼魂谈话。 

    19、那格人国家有“长生不老者”他们头上的胎记在不同时间呈不同颜色,12岁时 是:绿色;25岁时是:深蓝色;45岁时是:炭黑色 。

    20、慧骃国民族的两大在美德是什么?(友谊、仁慈) 

    21、本书讲述的是什么?(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22、他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代划分阵营,分为哪两派?(高跟派,低跟派) 

    23、作者在慧骃国待了多久?(三年之久) 

    24、小人国中人们的身高大约是多少?(15厘米) 

    25、慧骃国中都是一些什么动物?(是一些有思想,有灵性的马) 

    26、作者去慧骃国是以什么身份出行的?(作者这次是以船长身份出行的) 

    27、格列佛到达飞岛它是以什么来为食的?(岛上岩石林立,但格列佛找到很多鸟蛋,燃起一堆石南草和干海草,烤蛋吃。) 

    28、格列佛在烤食物时用的工具是什么?(格列佛随身带着火石、火镰、火柴和取火镜等物品) 

    29、飞岛国人的外衣上饰有什么图案?(他们的外衣上都饰有太阳、月亮和星辰的图案,中间夹杂着许多乐器如笛子、竖琴、喇叭、吉他还有提琴等。 

    30、飞岛国王宫的宝座前的桌子上摆着什么东西? 

   桌子上摆满了地球仪,球体以及各种数学 

    31、飞岛上的人对什么有精深的造诣?(数学和音乐) 

    32、飞岛又叫什么?(飘浮岛) 

    33、飞岛上的臣民与国王对什么感兴趣,写出2个?(数学与音乐) 

    34、慧骃国的畜生是什么?(野胡) 

    35、谁帮作者干重活和保护作者?(栗色小马) 

    36、在佛格佛主人的家里,主人的九岁的女儿给格列佛起了一个什么名字?(格里尔特里格) 

    37、在飞岛是一个直径为五十码的峡谷,天文学家可以从那里下去,进入到哪里?(天文学家之洞) 

    38、作者在飞岛国因什么而受到轻视?(因为国王和岛上的臣民只对数学和音乐感兴趣,而作者对于这两门学科的了解比他们差远了。) 

    39、在慧骃国,侍从们帮助下,作者建造了一艘独木舟,冒险出海,抵达到哪里并希望在那里安居?(新荷兰) 

    40、在新荷兰,一个当地人用箭射伤了作者,他被武力挟持到什么地方?(一艘葡萄牙船上) 

    41、格列佛最初被押解到小人国首都王宫时,按照国王的命令交出了一些物品,其它的都还给了格列佛,而有三种被运到了国王的库房中。请说出两种运到库房中的物品?(短剑或腰刀;手枪;弹药袋或弹药包) 

    42、是什么原因使格列佛误入小人国的?(格所乘航海船遇到强烈风暴,船被撞毁,格列佛逃亡的救生艇又被大风吹翻,格列佛随风和潮汐幸运地漂移到了小人国。) 

    43、格列佛在出海前的职业是什么?(外科医生) 

    44、小人国的科学家在哪一学科领域研究出色?(数学) 

    45、《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   国船医格列佛因        等原因流落到       国、

     国、       国、        国等地的经历。(英、海滩、小人、大人、飞岛、慧骃) 

    46、在大人国里,居民身高      米、麦子也有     米。(18、十多米) 

    47、小人国利立浦特的党派之争是以       划分阵营。两派是       党、     党。(鞋跟高低、高跟党、低跟党) 

    48、格列佛最后一次航海来到     国,展示了    颠倒的怪诞景象。(慧骃、人兽) 

    49、格列佛在大人国的语言是          教的。(农夫的女儿葛兰达克利赤) 

    50、在飞岛国中有两种侦察案件的方法       、       。(粪便侦察法、字母破译法) 

    51、《格列佛游记》共四部题目分别是什么: 

    第一部                        ,第二部                       , 

    第三部                        ,第四部                       。 

   (第一部《利立浦特游记》、第二部《布罗卜奈格游记》、第三部《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游记》、第四部《慧骃国游记》) 

    52、《格列佛游记》被不少人看作是深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读物。格列弗仿佛是孩童——在小人国利立浦特,他随心搬移各种人和物,像是摆弄玩具;流落到大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后,他又如幼儿在成人世界里,感到恐惧和无奈。但是,过于强调这一面会或多或少掩盖作品的思想意义。小说的          只是表面的局部特征;        是其灵魂。 

   (尖锐深邃   讽刺才是灵魂) 

    53、《格列佛游记》的讽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剑。首当其冲被评点或挖苦,即是当日的英国,也即世界上第一个正在形成的 。 

   (世界上第一个正在形成的“现代社会”) 

    54、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地是          。在那里他一只手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一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那里的人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工匠,无数绳索,九百负担起重、搬运任务的“大汉”,一万五千匹“高大”御马等等。在如此这般的一个微缩国度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免显得渺小委琐。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      与       你争我斗,势不两立;相邻的国家不但想战胜并奴役对方,还要争论吃鸡蛋应敲哪头之类鸡毛蒜皮的“原则”问题。 

   (格列弗历险的第一地是小人国;“高跟党”;“低跟党”) 

    55、小说第二卷里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英国。格列弗长篇大论地向 国君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挣面子”的事。不过,用他们的眼光看,英国是利立浦特般的蕞尔小国,它的历史充斥着“    ;    ;    ;    ”所产生的恶果。 

   (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阴险和野心) 

    56、这部小说不但抨击社会现状,还有意识地模仿了语言和文本。格列佛在小人国抄录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赞颂国王是“       ”的“       ”,“脚踏实地,头顶太阳”,等等。但是,无处不在的格列弗眼光,提醒着我们那位国君不过身高十几厘米。“言”与“实”的差距使人捧腹不止。 

   (“举世拥戴”;“万王之王”) 

    57、在第四节里,简明了的文风虽然依旧,但被描述的已是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下等动物           。 

   (耶胡 yahoo) 

    58、《格列佛游记》的作者          不断用种种难以消受的细节——如人形动物的如何脏,如何臭,如何屎尿横飞,贪婪刁蛮等等——来刺激读者不堪负担的感受能力。 

   (斯威夫特) 

    59、也许因为今天的地球人都生活在所谓“       ”中,作者的讽刺和寓言两百多年后读不定期仍尖锐淋漓,字字见“血”,在耶胡yahoo的幽灵极有反讽地成了计算机网络“明星”的年月里,人们不能也不应忘却作者的怀疑和绝望。         (现代社会) 

    60 篇中有关科学技术与科学家的话题进行了新的分析和解说。指出:科学技术——工业革命——殖民主义政策之间的相关性是斯威夫特看问题的出发点。 

   (《格列佛游记》<飞岛>) 

    61、《格列佛游记》问世以来,争议不断.随着时光流逝,作品的尖酸刻薄之处逐渐远离了那个时代敏感的神经。有关作者的争论逐渐平息下来。他的超越那个时代的真知灼见更加凸显出来。如今,关于《格列佛游记》如何反封建;如何反专制,如何反殖民主义,甚至如何反“      ”的主题,都已引起批评家们的充分注意和高度评价。但是,《格列佛游记》对待科学和科学家的态度,却让许多人不知该如何置评。            (文明人) 

《格列佛游记》练习2

二 、选择: 

    1、在巫师岛我见到了那些鬼魂(ABCD) 

    A、阿里山大大帝     B、正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汉尼巴 

    C、凯撒、庞培        D、荷马和亚里斯多德 

    2、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受到优待,作为条件他必须做什么(ABD) 

    A、替国王递送信件                    B、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 

    C、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    D、参加战斗摧毁敌人 

    3、“罗布鲁格德”的意思是( D ) 

    A、伟大的自然。B、上帝的因赐。C、灵活的手臂。D、宇宙的骄傲。

三、判断对错: 

    1、 格列佛的身职是船长。(╳) 

    2、 在字母破译法中,字母B代表的是“骑兵团”。(√) 

    3、 飞岛国的人是用蜘蛛来织丝的。(√) 

    4 小人国皇帝在打败敌国后授予格列佛的称号是那达克。(√) 

    5、友谊和仁爱是慧马的两种美德(√)耶胡    6、节制、勤劳、操练和卫生是年轻慧马们非学不可的功课(∨) 

四、简答: 

    1、格列佛如何从大人国逃出来的? 

   答:被装进小木箱带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时,被老鹰当成乌龟叼起来,掉进海里,被经过的船打捞上岸,重返英国。 

    2利立普特国王使“不来夫斯国成为殖民地”的要求,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抨击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 

    3、佛到达大人国都经过那些险阻。请举出两例 

   答(1)两只老鼠爬上床,与老鼠格斗。(2)一只比牛大3倍的小花猫,使格列佛大吃一惊。(3)农民把格列佛带到集市,强迫他做各种姿势赚钱。 

    4、在飞岛国的生活时,格列佛用自身的经历印证了两句格言,请问是哪两句? 

   答:这两句话是:(1)人类最易满足(2)需要是发明之母 

    5、在飞岛国的“设计家学院”里,格列佛获得很多见闻,请说出三个来? 

   答:(1)收集黄瓜中的阳光(2)把冰烧成粉末变作火药(3)建房,先从屋顶造,然后依次往下,最后再筑地基(4)如何用感觉和嗅觉区别颜色(5)一套利用猪耕地的方法可以节省用牛耕地的费用。(6)用蜘蛛丝织布。等等 

    6、格列佛旅行经历多长时间?(十六年零七个多月) 

    7、“慧骃”的品德表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个词语) 

   (贤明、团结、爱国、无畏等) 

    8、格列佛在小人国如何帮助利里浦特人打败了邻国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 

   (拿绳索、钩子拴在敌舰上,一下子拖走五十艘最大的敌舰。) 

    9、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是用什么方法扑灭了利立浦特王宫的大火?(他在王宫上撒了一泡尿) 

    10、简述第三卷内容(50字以内) 

    写格列佛在飞岛国等五岛的经历,通过对它们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拉格多数学学校怎样教学? 

    命题,证明用头皮一样颜色的墨水清清楚楚地写在一块薄而脆的饼干上,学生空腹吞食下去,以后三天除面包和水外什么都不准吃。饼干消化后那颜色就回带着命题走进脑子。 

    11、在拉格奈格被皇帝召见的风俗是? 

   把肚子贴在地上朝前爬,一边爬一边舔地板 。

   12.拉格多大科学院的发明有哪些? 

   1) 从黄瓜里提取阳光。 

   2) 把粪便还原为食物。 

   3) 将冰煅烧成火药。 

   4) 造房子先从房顶造起自上而下一路到地基 

   5) 用猪耕地。 

   6) 以养蜘蛛代替养蚕来纺丝织线。 

   7) 用吹风器打气给人治病。 

   8) 用谷壳来播种。 

   9) 软化大理石想做出枕头,针毡。 

   10) 用树脂矿石和蔬菜的混合物涂在羊身上不让羊长毛,繁殖无毛羊推到全国各地。 

   13.林达洛因的人对待飞岛国的办法有哪些? 

    1) 每座塔及岩石顶端安装大磁石 

    2) 预备大量易燃燃料。 

   14.飞岛国怎样平息叛乱? 

    1) 将飞岛长时间地浮翔在该地人民的头顶剥夺他们享受阳光和雨水的权利,当地人民因此遭受饥荒和疾病的侵袭。 

    2) 岛上的大块石头往下扔,把人们的房屋砸碎叫他们无处藏身。 

    3) 让飞岛直接落在他们的头上,因此将人和房屋一起统统毁灭。 

15、农夫捡到格列佛,为了挣钱,把他带到集市上去做什么?(每天让他表演)

16、侏儒把格列佛 扔到奶油汤碗后,遭到了鞭打,失去了恩宠,被王后送给了别人。 

17、格列佛在离开大人国时,收集了哪些奇异的东西?(写出两种) 

    用国王胡子茬和王后手指甲做的梳子。 

    四根黄蜂刺。 

    侍女的鸡眼。 

    鼠皮做的裤子。 

18、列举格列佛在王宫里遇到的危险。 

l 侏儒摇苹果树,被苹果打趴在地。 

l 下冰雹时,被冰雹击倒。 

l 掉进鼹鼠洞。 

l 被蜗牛壳绊倒,撞折胫骨。 

l 被一只长毛狗叼在嘴里。 

l 被猴子抓住带到房顶上。 

l 被侏儒扔进奶油汤碗里。

19、格列佛为什么离开了慧骃国? 

答:在慧骃国的一次全国大会上,代表们对格列佛的主人因养了一只野胡(即格列佛),而且把我当作慧骃对待的行为感到愤慨,他们提议主人要么对待格列佛就像对待其它野胡一样,要么责令其游回本国。后来在代表们的一再逼迫下,主人希望其制作一种交通工具回国。于是在伙计(栗色小马)的帮助下,格列佛建成了一艘印第安式的小舟,离开了慧骃国。 

20、格列佛与小人国大人国国民身高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12:1和1:12 

21、小人国国王一眼就让人看出他是统治者,他有什么了不起之处? 

比他手下的大臣高一个手指甲。 

22、小人国如何选拔官员? 

    在绳子上跳舞,跳得高不跌落的担任要职。

23、小人国党派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穿鞋跟的高低。 

24、利立浦特与不来夫斯库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打鸡蛋是大头还是小头。 

25、格列佛在小人国为什么失宠乃至要被杀死? 

    拒绝将对方所有军舰拖回来,使其成为一个省,另外小便灭了皇后寝宫的火,皇后引以为耻,还有海军大臣的嫉妒。 

26、格列佛的什么建议让大人国国王极为震惊? 

    向他推荐火药和枪炮。   

九年级语文阶段性复习

【课  题】九下文言文(基础内容)     【课  型】复习

【主备人】高玉健                    【审核人】顾伶俐    【时  间】2010.12.

【复习目标】1、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文言字音——生字词、多音多义词、古今异义字词等的读音。 

3、字词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近义)词、词性活用、常见文言虚词(之、而、于、以、其)等等。 

4、句子翻译——句子中除包含以上因素外,在句式上一般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5、朗读停顿与断句——特殊的句子或关键语段。 

6、背诵积累——名句、佳句。 

7、整体感知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观点;揣摩品味重点词句,尤其是那些与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相关联的重点词句。

【复习篇目】《桃花源记》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愚公移山》   《出师表》

【复习重点】1、字词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近义)词、词性活用、常见文言虚词(之、而、于、以、其)等等。 

【复习难点】1、整体感知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观点。

【复习要点】

《曹刿论战》, 要注意战争的背景, 理解曹刿与乡人及鲁庄公对话的丰富内涵, 了解 民心民意的重要性, 了解简洁传神的叙事及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的特点 。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要深入领会纳谏除蔽的道理, 体会设喻的作用, 品味表现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高超的语言技巧。

《〈孟子〉二章》所阐述的 道理非常精深, 要注意领会、吸收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 丰富充实自己; 要学习文章运用典型事例、通过正反对比、层层深入阐明道理的方法。

《愚公移山》, 要学习北山愚公不畏艰险、排除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描写和机智而有气势的论辩。

《出师表》, 要了解诸葛亮写《出师表》的背景、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特殊身份与他的“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忠贞精神等。复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要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人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的写法 。本单元六篇课文是前人文化智慧的结晶, 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均有借鉴作用, 其中有很多使用频率很高的语句, 要细心找出来, 进行理解背诵, 并学会正确使用 。复习这一单元的古诗文, 特别要注重掌握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常见文言词法和句式的特点, 并作必要的辨析、归纳。

《山坡羊·潼关怀古》要在诵读中理解、 欣赏, 直到能流畅地有表情地背诵。 

【复习过程】

一、点字词

十三  曹刿论战

  通假字

  徧: 通“遍”, 遍及, 普遍。如: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古今异义

  鄙    古义: 鄙陋 。如: 肉食者鄙 。  今义: 卑鄙。如: 这种行为很卑鄙。

  间   古义: 参与 。如: 又何间焉?   今义: 量词。如: 一间房。

  对   古义: 回答 。如: 对曰: ……   今义: 正确。如: 说得对。

  牺牲  古义: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如: 牺牲玉帛。  今义: 为正义事业献身。如: 他光荣牺牲。 

  词类活用

  福: 作动词, 赐福。如: 神弗福也。 

  鼓: 作动词, 击鼓。如:鼓之。 

  重点实词

  孚: 为人所信服。 如: 小信未孚。  

  狱: 案件。      如 : 小大之狱。

  逐: 追赶。      如 : 遂逐齐师。 

  重点虚词

  以: 凭。如: 何以战?  

  既: 已经。如: 既克。

  夫: 发语词, 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如: 夫战, 勇气也。

十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通假字

  孰: 同“熟”, 仔细。如: 孰视之。 

  古今异义

  蔽  古义: 受蒙蔽。  如: 王之蔽甚矣。 今义: 隐蔽。如: 他隐蔽了起来。 

  词类活用

  服: 作动词, 穿戴。如: 朝服衣冠 。

  美: 作动词, 以……为美。如: 吾妻之美我者。

  私: 作动词, 偏爱。如: 私我也。

  闻: 作动词, 使……听到。如: 闻寡人之耳者。 

  重点实词

  面刺: 当面指责。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间进: 偶尔进谏。如: 时时而间进。

  期年: 满一年。如: 期年之后。 

  重点虚词

  孰: 谁。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十五  《孟子》二章 

  通假字

  曾: 同“增”, 增加。如: 曾益其所不能。

  衡: 同“横”, 梗塞, 指不顺。如: 衡于虑。

  拂: 同“弼”, 辅助。如: 人则无法家拂士。

  得: 同“德”, 动词, 感激。如: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古今异义

  市  古义: 市场, 做买卖的地方。如: 百里奚举于市。 今义: 城市 。如: 北京市、广州市。 

  向  古义: 原先, 从前 。如: 向为身死而不受 。   今义: 表方向等 。如: 这儿是南北向。 

  词类活用

  动: 作动词, 使……惊动。如: 所以动心忍性。

  过: 作动词, 犯过失。如: 人恒过。 

  重点实词

  畎: 田间小沟。如: 舜发于畎亩之中。

  士: 狱官。如: 管夷吾举于士。

  征: 征验。如: 征于色。

  喻: 了解。如: 而后喻。 

  重点虚词

  如使: 如果, 假使。如: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尔: 助词。如: 呼尔而与之。

十六  愚公移山

  通假字

  反: 同“返”, 往返。如: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惠: 同“慧”, 聪明。如: 甚矣, 汝之不惠。

  亡: 同“无”, 没有。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

  厝: 同“措”, 放置。如: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词类活用

  疑: 作名词, 疑问。如: 其妻献疑曰。 

  重点实词

  惩: 苦于, 为……所苦。如: 惩山北之塞。

  汉阴: 汉水的南岸。如: 达于汉阴。

  叩: 敲。如: 叩石垦壤。

  彻: 通。如: 固不可彻。

  穷匮: 穷尽。如: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重点虚词

  曾: 副词, 用来加强语气, 可译为“连……都…… ”。如: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且: 连词, 况且。如: 且焉置土石?  

  如……何: 把……怎么样。如: 其如土石何 ?

  诸: 即“之于”。如: 投诸渤海之尾。

十七  出师表

  通假字

  有: 同“又”。如: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阙: 同“ 缺”, 缺点。如: 必能裨补阙漏。 

  古今异义

  开张  古义: 扩大。如: 诚宜开张圣听。  今义: 店铺开业。如: 布店已经开张。

  益   古义: 增加。如: 至于斟酌损益。  今义: 好处、益处。如: 个人利益。

  明   古义: 明察。如: 以伤先帝之明 。 今义: 明亮。如: 窗明几净。

  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如: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 极为仇恨。如: 她对他很痛恨。 

  卑鄙  古义: 身分地位低微。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义: 卑劣龌龊。如: 这是一个非常卑鄙的人。

  感激  古义: 感动奋发。如: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义: 感谢。如: 感激老师的教诲。 

  词类活用

  良实: 作名词, 善良忠诚的人。如: 此皆良实。

  恢弘: 作动词, 发扬光大。如: 恢弘志士之气。

  臧否: 作动词, 评论人物好坏。如:陟罚臧否。

  广益: 作动词, 扩大增加。如: 有所广益。 

  重点实词

  秋: 时。如: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简拔: 选拔。如: 是以先帝简拔。

  驱驰: 奔走效劳。如: 遂许先帝以驱驰。

  不毛: 不生草木的地方。如: 深入不毛。 

  重点虚词

  所以: ……的原因。如: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盖: 副词, 推测原因。如: 盖追先帝之殊遇。

十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重点实词

  三: 表示多数。如: 卷我屋上三重茅。 

  漠漠: 乌云密布的样子。如: 秋天漠漠向昏黑。

  丧乱: 战乱。如: 自经丧乱少睡眠。

  庇: 遮蔽。如: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重点虚词

  俄顷: 一会儿。如: 俄顷风定云墨色。 

  安: 哪里。如: 安得广厦千万间。

  突兀: 突然。如: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二、名句集锦

  1.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曹刿论战》)

  2.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二章)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同上) 

  4.人恒过 , 然后能改。 (同上) 

  5.然后知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同上) 

  6.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7. 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 

  8.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同上 ) 

  9.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 呜呼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三、文学常识

  1. 《左传》

   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7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曹刿论战) 

  2.《战国策》

  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 三十三卷, 杂记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间上接春秋, 下接秦并六国。(邹忌讽齐王纳谏)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论

  3.孟子 ( 约前372~ 前289)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 邹 (今山东邹城市) 人。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 (《孟子》二章) 

  4.列子

  名寇, 又名御寇, 郑国人,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今本《列子》是由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 

  5. 诸葛亮 (181~234)

  三国时政治家、文学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 (今山东沂水县南) 人。诸葛亮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  (出师表) 

  6.杜甫

  字子美,三十五岁来到长安,屡遭排斥,困居十年。先后任过左拾遗、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五十九岁病逝在湘江船上。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巩固练习1】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4、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 )

  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6、 

  ①诸葛亮, 是智慧的化身 , 他运筹帷幄, 指挥若定, 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 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2 分 )

  ②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亮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 , 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 , 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2分)

24、①卑鄙: 卑贱浅陋  ②驱驰: 奔走效劳 

  25、 后来遇上兵败, 在兵败的时候, 在危难的时刻, 我接受使命, 奉命出使, 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26、

  ①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连营等。

  ②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余略) 

(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

  于是入朝见威王, 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1. 解释文中红色的词:

  莫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邹忌讽谏时是怎样以家事喻国事进行说理的? 这种设喻和一般的比喻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全文内容, 说说你学了上文后受到什么教育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孟子〉二章》选段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行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1. 本文论述的中心是__________, 开头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 暗示__________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造就人才尚且如此, 治理国家更应如此, 文中____________一句正是从___________面论证了这点。 

  2. 在文中画出第 2 段中的排比句。 

  3. 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 担心会使人生存下去, 安全反而会使人死亡。

  B. 忧愁祸患会使人生存发展, 安乐享受会让人委靡死亡。

  C. 担心让人觉得年轻, 安乐享受会使人衰老。

  D. 忧愁祸患会使人年轻, 安乐享受会使人衰老。

(三)

《愚公移山》选段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己也,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 汉之阴, 无陇断焉。 

  1. 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 用原文回答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明愚公和智叟辩论胜利的一句是什么 ?( 用原文回答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结尾 “帝感其诚”中的“ 诚 ”指什么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愚公移山》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出师表》选段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1.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用意何在? 第一句提出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卫之臣”“ 忠志之士”各指哪些人? 第二句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句的作用是什么? 与上两句有何关系? 从“宜”与 “不宜”两方面提出有什么好处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段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在横线上补上所缺的诗句。 

  2. 这首诗可分几个部分 ? 每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雪》选段

  暖国的雨, 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江南的雪, 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羊瓣梅花, 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 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 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l. 本文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所写的事物看, 上文着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开头写“ 暖国的雨”, 对写雪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写江南的雪景时, 融入了一种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精华

(一)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 (即魏惠王) 曰:“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河内 (黄河北岸的魏地) 凶 (遭灾), 则移其粟于河内。河东 (黄河以东的魏地)凶亦然。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 

  曰:“不可, 直 (只) 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

  (1)河东凶亦然    (  )

  (2)察邻国之政    (  )

  (3)王好战, 请以战喻 (  ) 

  (4) 填然鼓之      (  ) 

  2. 用现代汉语说出“直 (只) 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一句的意思。 

  3.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中也有相关的观点, 按照孟子的观点, 怎样才能让魏国“民之多于邻国”? 

  4.“五十步笑百步” 是一个成语, 笑者似乎可笑, 然而生活中却不乏其事 , 你能举出一两个这样的事例吗?

(二)红楼启示录 (节选)

王蒙

  ①整个说来,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 兴衰际遇, 俱是按迹寻踪, 不敢稍加穿凿, 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 有点令人哭笑不得, 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②写实的作品中, 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 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 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像的翅膀, 生出浪漫的色彩, 这就比一味写实, 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③一般地说, 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 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 ? 厚重中显出轻灵, 执著中显出超脱, 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④荒诞 、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 当科学性, 必然性, 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 ( 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 ) 的时候, 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 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 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 就像梦的美, 痴的美…… 

  ⑤荒诞化 、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 , 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 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 细说颇有趣味”, 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 未敢失其意, 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 , 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 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 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 也为读者留下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⑥完全地写实, 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 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 一种“大众传播”, 一种“站队”, 就必须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 涉嫌溢美, 涉嫌揭人隐私, 涉嫌造舆论, 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 至少首先是小说, 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 您就“ 把玩”"“ 把玩”吧。反正是 : 

  ⑦“满纸荒唐 ,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1.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穿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匪夷 (  )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应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四种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红楼梦》,“ 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 一方面又强  调了不可当真 ”, 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B. 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 作者提醒人们, 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 一种舆论, 容易提倡异 , 容易犯上作乱。

  D. 作者提出, 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幻化的内容,  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3. 第①自然段的“写实“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 不超过 30 个字 ) 

  4. 第⑤自然段说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 请指出这种间离手段的作用。 ( 每条不超过 15 个字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本文看, 作者从《红楼梦》的创作中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 不超过 30 个字 )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精华

  (一)

  1. 没有谁不。面: 当面 (作状语)。刺: 指责。

  2. 以妻喻“宫妇左右”; 以妾喻“朝廷大臣”;以客喻“四境之内”。尽管邹忌与齐王面对的献言人数不一, 身份不同, 范围有别, 但却有本质上的相似点, 即他们在自己的权势范围内都容易受到“私 ”者、“畏” 者、“求 ”者的谄媚, 都难以听到真实的话, 了解到真相, 因此, 邹忌以自己的美与徐公的美的事实受歪曲中去推论“王之蔽甚矣” 。这种设喻说理的方法区别于一般的比喻是: 一般的比喻是指一种修辞手法, 分为明喻、 暗喻、借喻;而设喻说理则是先把一件事说完后, 再去说另一件事, 让人听完, 从言者的叙述中去领会其相似之处, 从而悟出言者或明示或暗寓的结论。

  3. 明白了只有虚心听取真实的意见, 做到纳谏除蔽, 才能强国、兴国的道理。 

  (二)

  1.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艰苦的环境 (逆境也可)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反 

  2.“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3.B 

  (三)

  1.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2. 河曲智叟亡以应。

  3. 愚公移山的精神。

  4. 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毅精神。 

  (四)

  1. 以无限痛惋 、追念之情从先帝创业未成起笔, 意在唤起刘禅完成其父未竟事业之志。指出客观形势危急, 以激其发愤图存之志 。 

  2. 侍卫之臣: 指内廷和朝廷的官员。忠志之士: 指地方和边疆的将吏, 主要指 将士。指出主观条件有利及其原因, 以促其励精图治之行。

  3.“诚直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先从正面建议;“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再从反面告诫。此句以前两句为基础, 提出第一条建议: 广开言路。从正反两面提出“ 宜” 与 “不宜”, 恳切、有力。 

  (五)

  1.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2. 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 至“长夜沾湿何由彻”) 叙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白天及当晚之事。 第二部分是抒怀。

  3. 表现了诗人为人民着想、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 

  (六)

  1.散文诗,鲁迅

  2.雪景(或:雪;雪中景物等)

  3.是一种“感兴”(也可有其他作用,如:陪衬等),又与下文写朔方的雪照应。

  4.融入了赞美之情。 

  课外阅读精华

  (一)

  1.(1) 这样 (2) 考察 (3)作比喻 (4) 击鼓

  2. 只不过自己没逃到一百步罢了, 这也是逃跑呀。 

  3. 施行仁政, 放弃好战, 作有道之君。

  4. 开放题, 例: 某生考试旁窥, 却嘲笑他人抄袭作弊, 这不是“ 五十步笑百步”吗 ? 

  (二)

  1. 

  ①záo: 非常牵强地解释, 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②fěi yí:指言谈行动超过常情, 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③yìng: 原指应天命 ( 而降生) ,泛指顺应时机。

  2.A

  3.围绕“离合悲欢, 兴衰际遇, 俱是按迹寻踪, 不敢稍加穿凿”回答。

  4. ①给作者留下创作的自由。②给读者留下阅读欣赏的自由。

  5.围绕“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 二者若能结合起来, 便可相得益彰 ”回答。

-------------------------------------------------------------------

  

【课题】病句修改       【课型】复习

【主备人】高玉健        【审核人】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考点分析】从近年来中考情况看,辨别句子正误和修改病句,是句子考查的重中之重,难度也较大。由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表示:语法修辞不作考试内容,故而病句的辨别和修改将综合成为考查学生文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考试的题型看,一是从句意表达或从修改的角度,考查分辨病因及修改是否正确,二是将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综合起来考查,以及这两类基本题型的变化形式。解答这类试题,关键在于懂一点语法,培养一点语感,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运用学过的病句类型的知识加以辨析,再采用逐一排除或先分后总的选择方式进行解答。

【考题透视】

  【例1】(2004·浙江杭州)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 各有一处语病, 请加以修改。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 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②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 大型基建工程施工, 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 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 , 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③目前, 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 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答案】①删去“处于”, 或在“发掘”后加“状态”

  ②改为“而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 导致破坏性挖掘, 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或“而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 导致破坏性挖掘” 

  ③删去“已经”或“正 ”。 

  【解析】该题要求十分明确, 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需要修改。而病句往往是由于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造成的, 包括: 主语残缺, 谓语 (中心词) 残缺, 宾语 (中心词) 残缺, 短语结构残缺;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定语和中心词、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等。 在修改时对号入座, 一一检查, 就可以把句子中的错误“一网打尽”。

  【例2】(2004 ·江苏常州) 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断, 仔细阅读后, 请选择 4~6 处 (不得超过 6 处), 用规定的符号 (不一定全使用) 加以修改。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 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 、小心翼翼。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 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 。朋友: 珍重地走好每一步, 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 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答案】①“然而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 小心翼翼。”句中,“然而”改为“ 所以 (因此)”;“瑾”应改为“ 谨”;“细心瑾慎”与“小心翼翼” 重复, 删去其一。

  ②“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 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 欠通顺, 改通即可:“有时”后可加“,”;“一个”调到“ 无法”前。③“朋友: 珍重地走好每一步, 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句中,“:” 改为“,”;“珍重”改为“慎重”;“吊”改为“掉”。④“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欠通顺, 改通即可。 

  【解析】该题要求十分明确, 强调选择 4~6 处, 用规定的符号 (不一定全使用) 加以修改。 在修改病句时, 要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对句子的改动一定要小, 有时句子的毛病不只一处, 要仔细分辨, 还要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改完后认真读一读 , 检查检查。  

  【例3】(2003·四川)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 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 似远似近, 似近似远, 又似有似无。 

  【答案】 C 

  【解析】这道题从内容来看,A 项是白衣天使抗击“非典”,B 项是阅读文学名著的作用,C项是保护人类的家园,D项是对清晨蝉声的描写,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语法来看,A项搭配不当,B项缺少主语,D项词语意思重复(“非常”与“分外” )。 

  【例4】(2003·内蒙古呼和浩特)下列说法有何问题?每题选择一个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

  (1)王老师告诉同学们,凡是被医院确诊为假性近视的同学,都得一律到医院用雾视法加以治疗。(  )

  (2)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

  (3)“五四”以来,了解西方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这些作品像窗口,像桥梁,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

  (4)在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  )

  A.用词不当     B.语言不简洁

  C.语言不得体    D.语言不连贯

  【答案】B  A  D  A 

  【解析】这道题要求我们要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含义,所谓简明主要指:①不要产生歧义;②便于对方理解。所谓连贯主要指:①话题统一;②语序合理;③过渡自然、前后衔接、首尾照应;④语气通顺。所谓得体主要指:①要注意场合;②要注意对象。 

  【新题演练】

  1.改正下面广告中的语病。

  “福星天然枕”让你在轻松的睡眠中改善颈椎病。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D.湛江的亚热带城市风光迷人,还有那丰富味美的海鲜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南通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这次考察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许多湖光岩形成的科学知识。

  B.电脑的用处确实很大,小到打字,大到工程设计,都少不了它。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 学校现在十分重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5.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7.下面是学生的作文片段,按要求修改三处划线的语句。

  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生出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②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

  ③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

  (1)第①处句子成分残缺,修改的方法是:__________

  (2)第②处“开创”这个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

  (3)第③处“改变模样”这一表述欠具体生动,宜改为:__________

  8.下面是某会议主持人所说的一段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现在,有请著名青年学者辛哲先生做学术报告。

  ②辛哲先生德高望重,有很深厚的学术修养。

  ③他对人类在宇宙开发方面所做出的理论建树,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

  ④他的代表著作《新宇宙的梦想》被译成英、法、日、意等多国文字,且被许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⑤辛哲先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以来,多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努力,终于取得了卓越成就。

  ⑥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辛哲先生做报告。

  (1)语言不简明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3)语义前后不连贯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应改为_____________(不能改变原意)

  9.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B. 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 中国业余登山队2003年5月21日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用艰辛的脚步,诠释着人类登山精神不朽的话题。

  D. 齐文化是淄博文化的主脉,是建设文化大市最具特色的文化优势,同时打造了我市的文化个性。

  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她那一湾秋水闪耀着诗一般的深情,显然被这清幽的夜晚深深地吸引住了。

  B.凡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C.用尺规作三角形,在许多书中是作为基本作图的。

  D.新华书店派出的流动售书车和大批科技方面的书籍,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1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有误,请把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目前,①研制出抑制冠状病毒的有效疫苗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还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②就要求我们发扬和衷共济这一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美德,③激发广大生物、医药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④尽早研制出便捷的检测方法,开发出一整套检测系统,以遏制“非典”疫情的蔓延。

  第____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

  第____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

  第____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

  12.下面是小明的同学在电话中给他说的——段话,加横线的部分有的有语病,有的表达不当,请加以改正。

  小明,①你还是为迎接即将马上到来的校庆给我们“幼林文学社”写篇稿件吧!体裁不限,诗歌、散文、小品都可以。还请你在班上多发动同学投稿。你看, ②我们班已有十个同学连我在内交了稿子。你可以直接把写好的稿件交给我,③我给你们点拔点拨。④请注意交稿日期截止到本月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选出下列有语病的一项(  )

  A.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B.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C.统筹方法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D.幸福的青年一代同他们前辈的生活已无与伦比。

  14. 按要求修改病句。

  A.目前,计算机虽已在某些方面大大超过了人类左脑的逻辑运算能力,但一些专家坚持认为,尽管计算机技术多么发达,它只能在人类的控制下,朝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该句中有一个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该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

  B.人们越是精确地把握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就越能认清物质的本质,从而达到认识大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该句成分残缺,应该在__________的后面加上 __________ 。

  答案

  1.“福星天然枕”让你在睡眠中轻松治愈颈椎病。

  2.D(A搭配不当;B“健全并建立”语序不当;C“最多不能超过”重复累赘)

  3.C 

  4.B(A语序颠倒;C成份残缺;D搭配不当)

  5.B

  6.C

  7.(1)删去 “使”(2)开发、建设等(3)变成绿洲、盛开绚丽的花朵、高楼林立等 

  8.(1)⑤(2)②(3) ④ 他被许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9. C

  10. A

  11. 

  第①处改为:研制出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的疫苗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或删除“有效”)。

  第②处改为:就要求我们发扬和衷共济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④改为:尽早摸索出便捷的检测方法(将“研制”改为“探索”、“寻找”、“总结”等也可以)

  12.

  ①“即将”和“马上”重复,删掉其中一个。

  ②将“连我在内”提至“我们班”之后。

  ③不得体,应为“请老师点拨一下。”或者“我们共同来斟酌斟酌。”

  ④两种改法:

  其一是改为“交稿日期本月底截止。”

  其二是:“交稿日期截至本月底。”

  注: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 

  13.D

  14.A把“尽管” 改为“不管”。B在“服务”的后面加上“的目的”

------------------------------------------------------------------------

  

  

第I卷  (共14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写在答题表格中。(共14分每小题2分) 

  1、红色字读音有误的是

  A、暴涨(zhǎng)   绯红(fēi)   提防(dī)    峰峦叠嶂(zhàng)

  B、奔驰(bēn)    处决(chù)   惩罚(chéng)   不偏不倚(yǐ)

  C、逞强(chěng)   哽咽(yè)    附和(hè)     辙乱旗靡(mǐ)

  D、庇护(bì)    称心(chèn)   优劣(1iè)    伛偻提携(1ǚ)

  2、红色字的解释有误的是

  A.出众:超出。      触目伤怀:心。

  B.不逊:谦逊。      别出心裁:特别。

  C.擦拭:擦。       不能自己:停。

  D.呈报:恭敬地送上去。  大声疾呼:急速,猛烈。

  3、有错别字的是 

  A.鄙夷   烽烟   坚定不疑   从容不迫

  B.怠慢   和谐   安然无恙   不可救药

  C、惯例   锤炼   见异思迁   夙夜忧叹

  D、喝彩   陡峭   骇人听闻   德隆望尊 

  4、为句中红色词语选择义项都正确的是

  这件事真不好说,踌躇了半天,我终于直说了。

  “踌躇”的义项是: ①犹豫    ②<书>停留     ③<书>得意的样子

  昨天半夜光景,突然起了大风。

  “光景”的义项是: ①时光景物  ②境况,状况,情景  ③表示估计

  A、“踌躇”②  “光景”①    B、“踌躇”③  “光景”②

  C、“踌躇”②  “光景”②    D、“踌躇”①  “光景”③

  5、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是

  有专家指出,_________要重视人才培养,_________要重视精英教育,________要从制度、机构以及社会等不同层面对于精英人才的培养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A、如果  就  所以    B、不仅  也  所以

  C、不仅  更  而且    D.因为  就  而且

  6、在横线上填写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铁花的花瓣很小,一朵花,最大也不过像大拇指那么大,颜色白里透红,但并非粉红色。花瓣缺少水分,像一种金属薄片,花朵紧紧地挨挤着,结成球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花朵也不会掉落下来

  ②这也许是它经得起风吹的缘故吧 

  ③所以即使是枝茎枯萎了

  ④又因它长期经受强风的吹袭

  A、②③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7、作品、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或国籍)搭配有误的是

  A.《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

  B.《岳阳楼记》—范仲淹—唐代

  C.《变色龙》—契诃夫—俄国

  D.《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第II卷 (共46分)

  注意事项:第II卷包括三道大题;二、默写,三、文言文阅读,四、现代文阅读;共20道小题。

  二、默写(共6分,每小题2分)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____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10、……陛下亦宜自谋,以____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段),完成11—14小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别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解释文中红色的词语。  (4分) 

  ①苦: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中“所以”的意思是“通过那样的途径来……(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用原文回答)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把“生于忧患”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死于安乐”的事实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一、本题共14分。

  1、B  2、B  3、A  4、D  5、C  6、C  7、B

  评分:每小题2分。

  第II卷  (共46分)

  二、本题共6分。

  8、答案: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评分:本题2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

  9、答案:再而衰  彼竭我盈

    评分:本题2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

  10、答案:咨诹善道  深追先帝遗诏

    评分:本题2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

  三、本题共10分。

  11、

  答案:①使……(经受)痛苦  ②犯过失  或:犯错误   ③阻塞  或:堵塞  梗塞  不顺  ④在

  评分:本题4分。每个词语1分。

  12、

  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责任,担子)给这个(这样的)人。

   或: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责任,担子)下达给这个(这样的)人。

   或:所以上天将要给这个(这样的)人下达重大使命(责任,担子)。

  评分:本题2分。翻译“降大任于”,1分;翻译其余文字,1分。

  13.

  答案: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评分:本题2分。  “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各1分。

  14、

  答案: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意思对即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第Ⅱ卷(非机读卷,共44分)

  二、古诗文默写

  9.(共6分,(1)(2)小题每题1分;(3)(4)小题每题2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

  (2)□□□□,在河之洲。□□□□,君子好逑。(《关雎))

  (3)问今是何世,□□□□□,□□□□。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空乏其身……(《孟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8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动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红色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克之  公问其故  B.牺牲玉帛  为国牺牲

  C.何以战  可以一战  D.又何间焉  亲密无间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1)谁家新燕啄春泥

  (2)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三、(共8分)

  10.C  (2分)

  11.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情办理。(2分)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枯竭了。(2分)

  12.(1)为下文写庄公做“铺垫”。

  (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2分,意思正确即可)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文中“拂士”的“拂”读音是______;加点的两个字中,“过”意思是_______,“衡”意思是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第二段后,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不能举文中事例),或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拂”是考查读音,读准字音是正确朗读文言文的基础。文言文中的异读现象比较复杂,最常见的是多音多义字。有时一个字,读音不同,词性、词义也不同。一般的说,多音字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确定读音。“拂”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bì,同“弼”,“辅弼”的意思。“过”在句中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犯过失”。“衡”在句中是通假字,同“横”,梗塞、不顺。 

  2.本题考查对选文中重要语句的翻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以翻译为:(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3.本题考查对选文主旨的理解。选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或名言警句与文中第二段内容含义相符即可。

一、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1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3、“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现在用来形容                                      。(2分) 

4、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5、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 

                                                                    

6.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②君言多务,孰若孤   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能谤讥于市②朝而往,暮而归 

7.翻译与解读。(7分) 

(1)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8.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0.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4分) 

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忌以_________________  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巨大成效。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1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朝服衣冠(             )         ⑵今齐地方千里(                    ) 

   ⑶臣之妻私臣(            )        ⑷王之蔽甚矣(                      ) 

13.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郡下,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诣太守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徐公不若君之美更若役,复若赋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能谤讥于市朝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   ) 

A.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 

C.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 

14.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5.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锋利        B.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C.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D.山溪之险——高山河流的险要 

1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   )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 

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主要是列举事实来证明观点。 

D.第四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的实质。 

(三)鱼我所欲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六单元 

一、积累·运用 (22分)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小信未孚(   )  ②形貌昳(  )丽   ③孀(  )妻   ④始龀(    )    

⑤谤(   )讥      ⑥穷匮(   )      ⑦溯(  )洄   ⑧好述(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小惠求徧.民弗从也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明日徐公来                                                                  

5.文学常识填空、默写。 

①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   、    三部分,其中,成就最高的是        。 

②《愚公移山》选自        ,作者相传是     时期的,他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夫战,          ,一鼓作气,        ,        。(《曹刿论战左传》)  

7.古诗鉴赏。 

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请写出诗中起兴的句子。 

                                                                             

②用“这首诗美在……”的句式写两句品读本诗的句子。 

                                                                             

三、自主阅读(44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下面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吾孰与徐公美 

B.朝: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C.美: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15.下面加点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皆以美于徐公              自以为不如 

B.于: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齐 

C.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闻寡人之耳者 

D.者:吾妻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        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  ②  ③       B、②  ④  ⑤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⑤  

15、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13、C(提示:②句“莫”意为“没有谁”;③句“面”意为“当面”。)14、B(提示:①句“于是”表因果关系,意为“因此”;③句“地方”意为“土地方圆”。) 15、B(提示:“关心民众疾苦”一点在文中没有体现。) 

17.邹忌是怎样巧妙地说服齐王纳谏除蔽的?你认为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原因是什么? 

                                                                                 

18.齐王接受邹忌的劝谏后,齐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19.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20.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填写。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                                                         

③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21.愚公的妻子和智受对愚公移山都曾提出质疑,但问话的语气和目的不同: 

①其妻            ②智叟                    

2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止:笑而止之     止增笑耳          B.何:何苦而不平   何以战 

C.可:固不可彻     是亦不可以已呼    D.固: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23.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甚:甚矣,汝之不惠                君美甚 

B.曾:曾不若蠕妻弱子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且焉置土石 

D.之:投诸渤海之尾                  甚矣,汝之不惠 

24.文段详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其主要目的是                     (   ) 

A.通过对比,表现了愚公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对移山的坚定信念。 

B.通过对比,更能表现出愚公的大智若愚,智叟的极愚极蠢。 

C.通过衬托,更能突出愚公形象的高大,突出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 

D.通过衬托,更能表现智叟的见识短浅,鼠目寸光。 

25.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 

甚矣,汝之不惠。 

9.B   10.①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本来就有余的土地,这不能说是聪明。②我认为您所派去攻打宋国的官吏是和这些人同一类   11.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12.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13.B   14.C   15.A     I6.①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②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的国君,所以,(能实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7.A    

19.这样;违背;了解;指在国内  20.⑴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⑵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21.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22.“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或”生于忧患”  23.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每题2分,共10分) 

18.A   19.D   20.①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②有什么益处  ③天性、天良  ④过路  

21.①妇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②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22.嗟来之自   23.舍生而取义(或义重于生)(每题2分,共12分) 

9.①击鼓 ②倒下 ③第二次 ④埋伏   10.①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②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11.“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2.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明人和的实质——仁政。与《曹刿论战》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义相同。 

(以上共12分,其中第10题4分;其余每题各2分) 

14.D  15.B  16.本文记叙邹忌因求问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一事,而发现受到蒙蔽的事实,进而联想到齐五受到的蒙蔽更厉害   17.邹忌用自己和徐公谁美之事作喻,抓住受蔽的大事之间的相似之处,将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向齐王进谏,使其纳谏邹忌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巧妙设喻家事联系到国事,使齐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18.人们争相进谏而楚国诸侯皆朝于齐   19.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 

(每题2分,共12分) 

20.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1.①关切的语气,关心移山  ②讽刺的语气,阻挠移山   22.A   23.B   24.A   25.主谓倒装(20题3分;21至25题各1分,共8分)

【课  题】字音        【课  型】复习

【主备人】高玉健      【审核人】顾伶俐

【考题透视】

  【例1】.(2004·江苏泰州)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裨益(bì)   纤维(qiān)   谛听(dì)    谰言(lán)

  B.诘责(jié)   呜咽(yè)    推重(chóng)  天籁(lài)

  C.镂空(luò)   浩淼(miǎo)   俯瞰(kàn)   肃穆(mù)

  D.镌刻(juān)  杀戮(lù)    嫣然(yān)   葱茏(lóng)

  【答案】D

  【解析】这道题中的注音错误有两类:一是多音字误读,题中“纤”、“重”等都是多音字。要能准确地判断多音字的读音,首先要根据汉字音义结合的特点,义不同则音很可能不同,应据义而定音。

  A项中的“纤维”的“纤”应读xiān, B项中“推重”的“重”应读 zhòng。其次要熟记常见的多音字的读音,对那些常用并容易读错的,一定要花一点时间记一记。二是韵母不正确,

  C项“镂”的韵母不正确,“镂”的读音是lòu。

  【例2】.(2004·广东湛江)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衷心(zhōng)衣着(zháo)  B.枯萎(gū)侥幸(xiāo)

  C.凝重(níng)应和(hè)    D.谦逊(sùn)婆娑(shā)

  【答案】 C

  【解析】这是一道标准的应用题,包含了语音识别中常见的多种错误。一是多音字误读,“着”字有四个读音,但A项中的“着”应读成Zhuó。二是误将形声字声旁的读音当作本字的读音,如B项中的“枯”的声旁是“古”,应读成kū;“侥”的声旁是“尧”,应读成jiǎo。再如D项中“逊”的声旁是“孙”,但读音是xùn;“娑”的声旁是“沙”,但读音是suō。

  【例3】.(2003·重庆)下列句子中,红色字字形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人见面,非常亲热,拉着手寒喧(xuān)了好一阵子。

  B.轰隆隆,雷声从远处传来,振(zhèn)动山谷。

  C.他不小心打碎了那个漂亮的玻璃杯,于是耳朵里塞满了妈妈的唠叨埋(mái)怨。

  D.缜(zhěn)密的逻辑思维,是思路清晰流畅的关键。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辨识字形和注音的正误。这四个选项涉及人际交往、自然现象、生活琐事、思维方式等内容,考生并不陌生。这种把字形和注音放在句中考查的方式比孤立地考查字形和注音,更富有生活气息,更为科学。此题A项B项犯了以同音字代替本字的错误,A项中的“喧”系“暄”之误,B项中的“振”系“震”之误,而C项中“埋” 字则受方言影响造成了韵母的误读,正确读音应为“mán”。

  【例4】.(2004·江苏常州)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你的价值,决定于你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你自己,开tuò你自己。你是平平淡淡,抑或轰轰烈烈,只在于你如何去选择;你是停zhì沉寂,还是奔téng呼啸,只在于你怎样去拼bó。

  (王安雄《生命之琴》)

  【答案】拓、滞、腾、搏

  【解析】这道题的特点是在阅读报纸上的有关信息中,将拼音与汉字书写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这几个汉字都是常用汉字,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这样的试题比孤立地考根据拼音写汉字,显得更科学、更具有人文味、更富有时代气息。

  【新题演练】

  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诠释(quán)  B.倜傥(tì)  C.狭隘(yì)  D.刬( chǎn )袜

  2.下面各组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附和(hé)    离间(jiàn)    称职(chèng)

  B.嗜好(shì)    辍学(zhuì)    真谛(dì)

  C.惬意(qiè)   膂力(lǚ)      腼腆(tiǎn)

  D.弓弦(xián)   玷污(zhān)    恐吓(xià)

  3.下列各组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焦灼(zhuó)  骨碌(gū)   裨益(bēi)   疲惫(bèi)

  B.撷取(xié)   广袤(mào)  焚香(fén)   栖息(qī)

  C.浩劫(jié)   妖娆(ráo)  花卉(huì)   精辟(pì)

  D.蓦地(mò)   麾下(huī)   深邃(suì)   针灸(jiǔ)

  4.下列各组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喑哑(yīn)  浩淼(miǎo)    粗犷(kuǎng)   迥异(jiǒng)

  B.禁锢(gù)   龟趺(fū)    蹒跚(pán)    不屑(xuè)

  C.雾霭(ǎi)   缄默(jiān)   猬集(wèi)    磬口(qìng)  

  D.骈进(bìng)  造诣(yì)     渲染(xuàn)    坚韧(rèn)

  5.下列各组词语中红色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榉实(jǔ)山岚(lán)    B.酝酿(liàng ) 涉猎(shè)

  C.粗糙(zāo)虬枝(qiú)    D.侏儒(zhū)    迸裂(bìng)

  6.下列各组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驯服(xùn)    和谐(jiē)   分外(fèn)    挑拨离间(jiàn) 

  B. 动辄(zhé)    华裔(yì)    干涸(hé)    更新换代(gēng)

  C. 谦逊 (xùn)   饯行(jiàn)   招聘(pìng)   猝然(cù)

  D. 孵化(fū)    檄文(xí)    纸砚(jiàn)   摇曳(yè)

  7. 下列各组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湍急(tuān)  归省(shěng)   强聒(guo)不舍    拈轻怕重(zhān)

  B. 歇憩(qì)   提防(tí)     千呵万护(hē)    揆情度理(dù)

  C. 畸形(jī)   褪尽(tuì)      面面相觑(qù)    姹紫嫣红(chà)

  B. 追溯(sù)   供给(gěi)    白驹(jū)过隙     屏气凝神(píng)

  8.下列各组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代(bāo)  蹒跚(pán)  深谙(ān)     挑拔离间(jiàn)

  B.蹉跎(cuō)  盘踞(jù)   湛蓝(zhàn)  拈轻怕重(niān)

  C.辍学(chuò) 确凿(záo)  憎恶(è)    肆无忌惮(dàn)

  D.罹难(lí)   造诣(zhǐ)  修葺(qì)   接踵而至(zhǒng)

  9.下列各组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箴言(zhēn)        B.针黹(zhǐ)

  C.仄仄(zà zà)的楼梯    D.撺掇(cuān duo)起来

  10.下列各组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惺忪(sōng)  有条不紊(wěn)    姹(chā)紫嫣红

  B.姹(chà)异   悄(xiāo)无声息    安然无恙(yàng)

  C.峰峦(luán)  不省(shěng)人事   嗟(jiē)来之食

  D.阔绰(chuò)  坚持不懈(xiè)    相形见绌(chù)

  1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斗笠(lì)  褶皱(zhòu)  B.唿哨(hū)  汲取(jí)

  C.猝然(cù)  阖家(hé)    D.琥珀(bō)  阴霾(mái)

  1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A.wàn zhòng yī xīn   B.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C.hé zhōng gòng jì   D.gǎn yú shèng 1ì

  13. 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人与环境”单元中的课文,为你打开了一扇新的视窗,你将倾听大自然的呼声,qiǎn 责愚氓的恶行,kǎi 叹智者的无nài ,从而作出明智的jué 择——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

  1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红色的字注音。

  鲁西南大地平坦如dǐ (  ), 资源丰富; 菏泽牡丹姹(  )紫嫣(  )红, 幽香四yì(  ),沁(  )人心脾(  )。菏泽人正在利用本地优势zhāo(  )商引资,发展经济。一幅气势磅bó(  )、前景迷人的菏泽远景规划图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15. 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真的没有想到我的作文会得到好评。写这篇作文时,我没有kè意去追求什么,我只实事求是地、 痛痛快快地qīng吐了自己积diàn了多年的情感。 我认为我的作文是靠真情yíng得了大家的好感。

                                 (节选自《语文报》2004、11、22)

  16.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你踏着隆冬的脚步,带着人们的渴盼,捎着新春的信息,来了。飘yì的雪呵!你的舞姿是那么轻yíng舒展,你的心灵是那么晶yíng纯洁。你为大地送来温馨、和谐和慰jiè,你给人们带来丰收、欢欣和喜悦。

  17.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语感错落有致,语调起伏跌dàng,或壮丽豪迈气势磅bó,或清丽wǎn约一咏三叹。真草隶篆行,异彩纷呈,这些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zhàn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摘自《人民日报》2004.4.20《请尊重我们的母语》)

  18.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采访中,我们一次次地感受到她无私无畏、打黑除恶的hào然正气;一次次地感受到她爱民、亲民、敬民、为民的zhōnɡ肠柔情,也一次次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对这样的好干部的拥dāi。她是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公安局长的kǎi  模,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9.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延 dàng(  )     ②吝sè(  )

  ③疏jùn(  )      ④言简意ɡāi(  )

  ⑤变huàn(  )莫测    ⑥不屑置biàn(  )

  ⑦yùn(  )育果实    ⑧长huì(  )

  20.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jiá(  )然而止    ②脍zhì(   )人口 

  ③làn(  )竿充数    ④破fǔ(  )沉舟

  ⑤融huì(   )贯通    ⑥明móu (   )善睐   

  ⑦毛骨sǒng(  )然   ⑧qìn(  )人心脾

  答案

  1.C  2.C  3.A 4. C  5. A  6. B  7.C  8. B  9. C  10. D  11. D

  12. A.万众一心  B.众志成城  C.和衷共济  D.敢于胜利 

  13. 谴 慨 奈 抉

  14. 砥 chà  yān 溢 qìn  pí  招 礴 

  15.刻 倾 淀 赢

  16.逸 盈 莹 藉

  17.宕 礴 婉 绽

  18.浩 衷 戴 楷

  19.①宕 ②啬 ③浚 ④赅 ⑤幻 ⑥辩 ⑦孕 ⑧喙

  20.①戛 ②炙 ③滥 ④釜 ⑤会 ⑥眸 ⑦悚 ⑧沁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   

【复习内容:】字词

第一单元字词解疑 

一、注音 

怅惘(chàng wǎng)  楹联(yíng)  膝下(xī)  汩汩(gǔ)  肇庆(zhào) 

泓(hóng)  万籁俱寂(lài)  嘟嘟哝哝(nōng)  涟漪(lián yī)  干涸(hé) 

惬意(qiè)  翩翩飞舞(piān)  墩子(dūn)  分道扬镳biāo)  萦绕(yíng) 

惹动(rě)  枝虬(qiú)  螺蛳(luó sī)  稠密(chóu)  皎洁( jiǎo) 

铭刻(míng)  阴晦(huì)  喷薄(bó)  红彤彤(tōng)  精髓(suǐ)   

恍惚(huǎng hū)恬静(tián) 竹笠(lì)  袅袅(niǎo)  砌桥(qì)  圩子(wéi) 

黑黝黝(yōu)  玲珑剔透(tī)  怠慢(dài)  萧萧瑟瑟(xiāo sè) 

二、辨音 

        (chà)古刹      (mài)非止一脉    (tiáo)调和       (sè)阻塞 

刹                脉                  调              塞 (sài)要塞 

    (shā)刹车      (mò)含情脉脉     (diào)调动      (sāi)瓶塞 

    (qiào)地壳      (yīn)殷勤      (bǐng)屏住        (cuán)攒聚 

壳               殷                屏                 攒  

    (ké)蛋壳       (yān)殷红       (pǐng)屏障        (zǎn)积攒 

晕 (yūn)晕糊糊    (yùn)晕圈 

三、辨形 

泠(泠泠淙淙)  晰(清晰)    翼(小心翼翼)  障(障碍)      篙(竹篙) 

冷(冷冷清清)  沥(淅沥)    冀(希冀)      嶂(重峦叠嶂)  蒿(蒿草) 

搏(搏斗)      乏(乏味)    簌(簌簌)      窜(抱头鼠窜)  贮(藏贮) 

博(博学)      泛(泛舟)    籁(万籁俱寂)  蹿(蹿火)      伫(伫立) 

崖(悬崖)      崛(崛起)    跷(高跷)      憾(遗憾)      嫌(嫌弃) 

涯(天涯)      倔(倔强)    娆(妖娆)      撼(震撼)      歉(道歉) 

驰(驰名)      苍(苍穹)    贬(褒贬)      钝(钝笔)      瞭(瞭望) 

弛(松弛)      沧(沧海)    泛(泛滥)      纯(纯朴)      潦(潦倒) 

四、释词 

1、    泠泠淙淙:水流声。 

2、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3、    脉:像血管那样连贯而成系统的东西。 

4、    佯作:假装。 

5、    楹联:挂在或贴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6、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7、    拾级:逐步登阶。拾:同“涉”。 

8、    怅惘:惆怅迷惘;心中有事,没精打采。 

9、    山鸣谷应:高山上发声,深谷中有回声响应。 

10、刹:佛教的寺庙。 

11、盖:古代称伞为盖。 

12、菩提树:桑科,常绿乔木。华南地区多用作行道树。 

13、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籁,从孔窍中发出的声音。寂,寂静。 

14、汩汩:水流声。 

1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见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刘梦得文集•陋室铭》。 

16、潺潺:象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17、颤动:短促而频繁的振动。 

18、涟漪:细小的波纹。                    19、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20、簌簌:象声词,形容风吹叶子的声音。          21、惬意:称心,满意。 

22、迹地:林业上指采伐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 

23、分道扬鏣:指分道而行。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其事。鏣: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 

部分。 

24、萦绕:缠绕回旋。                 25、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 

26、飞红:很红。                     27、地壳:由岩石构成的地球的外壳。 

28、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一仞。       29、鱼贯:像游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走。 

30、登峰造极:比喻达到极点。         31、殷勤:热情而周到。 

32、苍穹:〈书〉天空。                33、鳌鱼: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34、人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35、娇娆:〈书〉娇艳美好。             36、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向上的样子。 

37、五彩缤纷:〈书〉色彩繁多而凌乱。 

38、仙山琼阁: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多指幻境)。 

五、辨议 

湿绿  鲜绿 

湿绿:透着湿气的绿。              鲜绿:颜色鲜明的绿。 

俯视  仰视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仰视:从低处往上看。 

九年级(上)第二单元字词解疑 

一、注音 

谋食(móu)  瓦楞(léng)  祭祀(sì)  装弶(jiàng)  秕谷(bǐ)  髀间(bì) 

伶仃(dīng)  愕然(è)  恣睢(suī)  鄙夷(bǐ)  应酬(chóu)  寒噤(jìn) 

忙碌(máng)  深黛(dài)  潺潺(chán)  隔膜(mó)  拮据(jié)  拟定(nǐ) 

别墅(shù)  褴褛(lán lǚ)  撬开(qiào)  栈桥(zhàn)  煞白(shà)  嘟哝(nong) 

憋气(biē)  吆喝(yāo)  打盹(dǔn)  汲水(jí)  腻烦(nì)  胆怯(qiè) 

打嗝(gé)  往前拽(zhuài)  埠头(bù)  占卜(bǔ)  糙米(cāo) 作梗(gěng) 

粜米(tiào)  迸裂(bèng)  斛子(hú)  捻着(niǎn)  断髭(zī)  折扣(zhé) 

不屑(xiè)  褡裢(dā lián)  小囡(nān)  一沓(dá)  一簇(cù)  零沽(gū) 

呷酒(xiā)  茶壶窠(kē)  拗不过(niù)  殷红(yān) 

二、辨音 

禁  (jīn)禁不住  行  (xíng)无行缺土  模  (mú)模样  畜  (chù)畜生 

    (jìn)禁止        (háng)行阵          (mó)模型      (xù)畜牧业 

  (báo)薄嘴唇       (shé)折本     (shěng)节省     (ě)恶心    

薄(bó)鄙薄        折(zhé)折磨    省             恶  (è)万恶不赦 

  (bò)薄荷          (zhē)折腾      (xǐng)省亲     (wù)厌恶 

累 (lèi)拖累    藏  (cáng)储藏     吓(xià)吓唬  调(tiáo)调匀 

   (lěi)积累        (zàng)西藏       (hè)恐吓     (diào)语调 

载(zài)载米  盛 (chéng)盛菜   写 (xiè)写意   强 (qiǎng)勉强  

  (zǎi)记载     (shèng)茂盛      (xiě)书写      (qiáng)强硬 

挑 (tiāo)挑选 

   (tiǎo)挑拨 

三、辨形 

苍(苍黄)    胯(胯下)    姿(姿势)    障(厚障壁)    颧(颧骨) 

沧(沧海)    垮(垮台)    恣(恣睢)    嶂(层峦叠嶂)  獾(獾猪) 

磕(磕头)    赚(赚钱)    详(端详)    绰(阔绰)  瓢(水瓢) 

瞌(瞌睡)    谦(谦虚)    祥(吉祥)    悼(哀悼)  漂(漂泊) 

搀(搀合)    攥(攥着)    飕(利飕)    膛(空膛)    砸(砸起) 

谗(谗言)    篡(篡权)    馊(馊臭)      (  水)    箍(紧箍咒) 

暑(中暑)    燥(干燥)    喘(喘气)    辨(辨认)    厉(严厉) 

曙(曙光)    躁(焦躁)    揣(揣度) 

署(署名)    臊(腥臊)    湍(湍急)    辩(辩论)    励(鼓励) 

缴(缴租)    廒(廒间)    跌(跌价) 

邀(邀请)    遨(遨游)    迭(迭起) 

四、释词 

既然:这里是已然(已经)的意思。             阴晦:阴沉昏暗。 

苍黄:灰暗的黄色。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影像:这里是印象的意思。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谋食:谋生。                           寓所:寄居的房子。 

大祭祀的值年:封建社会中的大家族每年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费用从族中“祭产”收入支取,由各房按年轮流主持,轮到的称为“值年”。 

无端:无缘无故。      伶俐:聪明、灵活。             如许:这样。 

潮汛:定期上涨的潮水。                希奇:同“稀奇”,稀少而新奇。 

苏生:苏醒、重现。                    尖利:(说话)尖酸、刻薄。 

愕然:吃惊的样子。        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后来用以泛称一般美女。 

鄙夷:看不起。              笑:讥笑。 

拿破仑(1769—1821):即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1799年担任共和国执政。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自称拿破仑一世。 

华盛顿(1732—1799):即乔治•华盛顿,美国政治家。他曾领导1775年至1783年美国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胜利后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惶恐:惊慌、害怕。                      道台:清朝官职道员的俗称。 

八抬的大轿:八个人抬的大轿。            吓:叹词。 

瑟索:即瑟缩。                          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使身体颤动。 

打拱:两手在胸前抱拳高拱,表示恭敬。    惘然: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样子。 

高底:从前裹脚女人的鞋往往装上木制的高底。   一气:意气相投,互相关爱。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恣睢:放纵、凶暴。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底货:这里指不时兴了的陈货。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糟蹋:浪费或损坏。                    动老本:这里指动用了赖以养老的钱。 

福音书:基督教徒称《新约》为福音书,这里借指好消息、幸福的信息。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增长。        十拿九稳:形容非常有把握。 

哲尔赛岛:英吉利海峡的一个小岛,在法国西北部。 

不列颠国旗:英国国旗。                褴褛:指衣服破烂。 

郑重:严肃、认真。 

苍白:白而略微发青;灰白。 

吞吞吐吐:形容有顾虑,有话不敢直说或说话含糊不清。 

恭维:为讨好而赞扬。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张皇:惊慌;慌张。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圣玛洛:法国西北部的海港,这里是船名。       无精打采:没精打采。 

张罗买卖:指想办法找坐车的客人。             打盹:打瞌睡。 

汲:从下向上打水。                     座儿:指想要坐车的人。 

腻烦:这里指感觉心烦。                 爽性:索性。 

漾:这里指胃里的东西向上涌的意思。     晌晴:晴朗无云。 

惊惶失措:害怕慌张,举动失常,不知怎么办才好。 

幌子:商店门外表明所卖商品的标志。      埠头:停船的码头。 

占卜:原指算卦一类的迷信活动,这里是探问的意思。 

课兆:这里是苗头的意思。                粜:卖出粮食。 

髭:胡须。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廒间:粮仓。 

袁世凯:指当时通用的民国初年铸的银元。上有袁世凯的头像。 

曲辫子:讥笑劳动人民的话。清朝时男子都有辫子,辫子常梳编才光滑挺直。劳动人民没工夫常梳编,辫子就显得蓬松、弯曲。 

鄙夷不屑:看不起人。 

中国银行:1912年创办。因为开办较久,在老百姓心里,它的信用比国民党政府1928年开办的中央银行高。 

褡裢:一种长口袋,可以装东西,又可以像带子一样缠在腰间。 

听:英文音译。这里指装煤油的洋铁桶。            小囡:浙江方言。小孩儿。 

赛璐珞:英文音译,塑料的一种。用来制造玩具、文具等。 

踌躇:犹豫。                            沽:原指买酒,这里是买的意思。 

爷老子:父亲。                       拗不过:无法改变(别人的坚决的意见)。 

一担:这里指一石(十斗)。 

四分钱五分钱:指高利贷。四分钱五分钱就是四分利五分利,是借债的很高的利率。 

写意:浙江方言。舒服、开心。 

上海东洋人打仗:指1932年“一•二八”在上海进行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殷红:带黑的红色。                    呷:小口地喝。 

幽幽:这里是意味深长的意思。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保卫团:指反动地主武装。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字词解疑 

一、    注音 

言简意赅(gāi)   繁琐(suǒ)  浩劫(jié)  囊萤(yíng)  焚膏油以继晷(guǐ) 

灯火阑珊(lán)   禁锢(gù)   反刍(chú)   悒郁(yù)   休憩(qì) 

懵懵懂懂(měngměng)  同胞(bāo) 寸积铢累(zhū) 犀锐(xī)   蚁邱(qiū) 

矻矻穷年(kūkū)      批大卻(xì)    譬如(pì)     浮光掠影(lüè)   

晦塞(sè)            探骊得珠(lí)   蚌壳(bàng)   瞬起瞬灭(shùn) 

二、    辨音  

度  (dù)千百度      角  (jiǎo)角度  传  (chuán)传播 

(duó)度着方步       (jué)主角      (zhuàn)名人传记 

刹  (chà)一刹那    散  (sàn)散布    圈  (quān)圈子  应  (yìng)应手 

    (shā)刹车          (sǎn)松散        (juàn)羊圈       (yīng)应当           

三、    辨形 

羡(羡慕)    饶(饶舌)    涯(天涯)    悴(憔悴)      悔(终不悔) 

蓦(蓦然)    绕(围绕)    崖(山崖)    粹(纯粹)      晦(隐晦) 

颚(颚骨)    茎(茎衣)    瞻(远瞻)    竟(竟然)      晦(晦塞) 

愕(惊愕)    径(路径)    赡(赡养)    竞(物竞天择)  悔(悔恨) 

澈(清澈)    慨(慨然) 

撤(撤退)    概(概况) 

四、    释词 

言简意赅:言语简练,意思完备而深刻。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赅:完备。 

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稀见:稀有、罕见。 

烦琐:繁杂琐碎。          浩劫:大灾难。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语出韩愈的《进学解》。膏油,指灯烛。晷,日影,日光。恒,经常。兀兀,勤苦不懈的样子。穷年,全年,一年到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语出〈进学解〉。嬉,戏乐、游玩。随,不经意,随便。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代晏殊的词《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柳永的词《凤栖梧》。衣带渐宽,意思是人逐渐消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词《青玉案》。 

疏漏:疏忽遗漏。         创造的刺激:这里的“刺激”可理解为“快乐”“快感”。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茎衣:包裹在茎外的膜。 

反刍: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 

梦游:在睡眠中无意识地起来并完成复杂动作的症状。 

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不自觉的智慧:指的是动物和植物的本能。 

悒郁:忧郁。          造物主: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休憩:休息。 

主日:基督教以星期日为耶稣复活之日,故称星期日为“主的日子”。 

颚:同“腭”,口腔的上壁,前部叫硬颚,后部叫软颚。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寸积铢累:也做“铢积寸累“,指一点一点地积累。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远瞻:目光远大。                     烛照:照亮。 

食古不化:意思是读书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 

融会贯通:融合、贯穿。               笨伯:愚笨的人。 

两脚书橱:指读书记诵的内容多,但是不善于灵活运用。 

冬烘先生:旧指不高明的塾师,含讥讽意,指其思想迂腐、见识浅陋。 

矻矻:勤劳不懈的样子。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      初民:远古时代的人。 

无关宏旨:不涉及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宏旨,大意,主要的意思。 

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 

物竞天择:是对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概括。意思是,万物为生存而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优胜劣汰。 

赫胥黎:英国博物学家。   牛头狗:一种颈粗性猛的狗。      邱:同“丘”。 

张目:助长声势。                  创获:过去没有过的成果或心得,第一次发现。 

犀锐:坚固锐利。           寡约:这里的意思是缺乏高度的概括。约,简约。 

劳而无功:付出了劳动,却没有收获。                    晦塞:晦涩不畅。 

读书得间:意思是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可以获得新知识,并有所发现。 

鞭辟人里:深人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豁然贯通:思路开阔通达,能透彻地了解问题。 

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的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 

读破五车:形容读书非常多。五车,形容书非常多。《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去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青空:碧空,蔚蓝的天空。                       匠心:巧妙的心思。 

珍珠泉:在山东济南市区中部。泉水上涌,时见气泡浮现,上下连贯,宛如珍珠。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五、    辨义 

流泻    倾泻 

流泻:(液体、光线等)迅速地流出、射出、跑出。 

倾泻:(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 

九年级(上)第四单元  字词解疑 

一、注音 

鹭(lù)  挚(zhì)  淳(chún)  婉(wǎn)  隽(juàn)  绮(qǐ)  祺(qí)   

恬(tián)  睿(ruì)  磅礴(páng bó)  蓑(suō)  喙(huì)  嫌(xián)   

黛(dài)  铿锵(kēng qiāng)  寥廓(liáo kuò)  烁(shuò)  砦(zhài)   

哔(bì)  炷(zhù)  嬷(mó)  逸(yì)  宕(dàng)  砾(lì)  撂(liào) 

讷(nè)  挪(nuó)  髻(jì)  拭(shì)  虔(qián)  磕(kē)  绊(bàn) 

瞟(piǎo)  忸怩(niǔ ní)  尴尬(gān gà)藜(lí)  弦(xián)  乍(zhà) 

峦(luán) 

二、辨音 

        (chéng)澄澈      (jiào)咬文嚼字     (ǎo)拗折       (āo)熬白菜 

澄                嚼  (jiào)倒嚼      拗  (ào)拗口   熬  

    (dèng)澄清       (jué)咀嚼         (niù)执拗       (áo)煎熬 

三、辨形 

挚(zhì)真挚      棋(qí)下棋        隽(juàn)隽永      绮(qǐ)绮丽 

贽(zhì)贽见      祺(qí)即颂署祺    镌(juān)镌刻      崎(qí)崎岖 

恬(tián)恬静      喙(huì)百喙莫辩   嫌(xián)嫌弃      沦(lún)沦丧 

甜(tián)甜蜜      啄(zhuó)啄食      谦(qiān)谦虚      伦(lún)伦理 

淳(chún)淳朴     寥(liáo)寥廓       烁(shuò)闪烁      炷(zhù)一炷香 

谆(zhūn)谆谆     谬(miù)谬论       砾(lì)瓦砾        烛(zhú)蜡烛 

宕(dàng)跌宕      撂(liào)撂手        讷(nè)木讷      髻(jì)发髻 

岩(yán)岩石       摞(luò)一摞书      呐(nà)呐喊      鬓(bìn)鬓发 

绊(bàn)羁绊       瞟(piǎo)瞟一眼    藜(lí)蒺藜     眩(xuàn)头晕目眩 

拌(bàn)拌嘴       膘(biāo)上膘      黎(lí)黎明     弦(xián)弓弦 

峦(luán)山峦 

恋(liàn)爱恋 

四、辨义 

沦    漾 

沦:名词,水上的波纹。 

漾:动词,水面微微动荡。 

澄    澄 

澄(chéng)清:(1)清亮。(2)使浑浊变清明,比喻肃清混乱局面。(3)弄清楚。 

澄(dèng)清: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 

五、释词 

隽永:意味深长。                           绮丽:鲜艳美丽。 

睿智:英明有远见。                         喙:鸟兽的嘴。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鸿鹄:天鹅。 

寥廓:高远空旷。                           素:白色。 

黛:青黑色的颜料。                         嗜好:特殊的爱好。 

恕:宽恕,原谅。                           俊逸:俊秀洒脱,不同凡俗。 

跌宕:文章富于变化。                       害臊:害羞。 

撂:落下,丢下。                           张皇:惊慌,慌张。 

讷讷:语言迟钝,不善讲话。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尴尬:不自然。 

嬷嬷:对老年妇女的称呼。 

鹿砦:一种防守用的障碍物,是将砍倒的树木削去小枝,削尖大枝,用木桩排列钉住,树梢朝外,形如鹿角,因而得名。 

拭:擦。                                   负罪:戴罪,有罪。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瞟:斜着眼睛看一下。 

乍然:忽然;突然。                         山峦:连绵的山。 

宁静:环境、心情安静。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洗礼:形容经受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  字词解疑 

一、注音 

倏(shū)  缬(xié)  挹(yì)  眸(móu)  睐(lài)  掬(jū)  绺(liǔ)  

滓(zǐ)   嵌(qiàn)  瞥(piē)  涸辙(hé zhé)  暇(xiá)  揠(yà)   

娑(suō)  猗(yī)  葱茏(cōng lóng)  蕈(xùn)  盎(àng)  曳(yè) 

踞(jù)  珊瑚(shān hú)  藓(xiǎn)  茨(cí)  碍(ài)  惺忪(xīng sōng) 

镐(gǎo)  铸(zhù)  搓(cuō)  垧(shǎng) 

二、辨形 

倏(shū)倏忽      缬(xié)皱缬    挹(yì)挹注     掬(jū)憨态可掬 

攸(yōu)性命攸关  撷(xié)采撷    悒(yì)忧悒     据(jù)根据 

锢(gù)禁锢   辙(zhé)车辙   暇(xiá)闲暇    猗(yī)猗郁    蕈(xùn)蕈菌 

涸(hé)干涸   撤(chè)撤退   瑕(xiá)瑕疵    倚(yǐ)倚靠    潭(tán)水潭 

娑(suō)婆娑    揠(yà)揠苗助长    搓(cuō)搓手 

挲(suō)摩挲    偃(yǎn)偃旗息鼓   磋(cuō)磋商 

                                     蹉(cuō)蹉跎 

踞(jù)龙盘虎踞    跚(shān)蹒跚        湖(hú)湖泊    惺(xīng)惺忪 

距(jù)距离        姗(shān)姗姗来迟    蝴(hú)蝴蝶    猩(xīng)猩猩 

倨(jù)倨傲        删(shān)删除        糊(hú)浆糊    腥(xīng)腥臊 

据(jù)根据        栅(zhà)栅栏         胡(hú)胡涂    醒(xǐng)清醒 

锯(jù)铜锯        珊(shān)珊瑚         瑚(hú)珊瑚 

镐(gǎo)镐头    铸(zhù)铸造     垧(shǎng)一垧地    忪(sōng)惺松 

稿(gǎo)手稿    踌(chóu)踌躇    饷(xiǎng)军饷      松(sōng)松树 

搞(gǎo)搞活    畴(chóu)田畴    晌(shǎng)晌午      讼(sòng)诉讼 

缟(gǎo)缟素    俦(chóu)俦侣    响(xiǎng)响亮 

三、释词 

踞:蹲。                                   倏:极快地,忽然。 

皱缬:潭水泛起的波纹,好像有花纹的绸缎(微微)皱褶着。缬,有花纹的丝织品。 

尘滓:指杂质。                            蕴蓄:积蓄而未显露。 

挹:舀,把液体盛出来。 

明眸善睐:出自《洛神赋》。意思是指明亮的眼珠善于左顾右盼。眸,本指瞳人,泛指眼睛。睐,看,向旁边看。 

掬:两手捧(东西)。                            惊诧:惊讶,诧异。 

嵌:把较小的东西卡在较大的东西上。             瞥:很快地看一下。 

涸辙:干涸了的车辙。涸,水干,枯竭。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暇:空闲。 

揠苗助长:把苗拔起,帮助它长高。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揠,拔、拽。 

婆娑:盘旋舞蹈的样子。                    猗郁:叹词,表赞美。 

蕈菌:高等菌类。生长在树林里或草地上。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和文字。 

生机盎然:生命力强盛的样子。盎然,形容气氛、趣味洋溢的样子。 

摇曳:摇荡。                              踞:文中是处在的意思。 

绿篱:用木本或草本植物栽种而成的围墙。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效仿的人或事物。 

远眺:往远处看。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惺忪:形容刚睡醒时神志和眼睛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镐:刨土用的工具。                       素常:平时,平常。 

搓:两个手掌相对或一个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反复揉擦。 

火燎燎:类似被烫的一种疼痛的感觉。 

垧:土地面积单位。在东北一般1垧合15亩,西北地区一般合3亩或5亩。 

迹地林:森林采伐之后重新种树形成的林地。 

次生林:原有森林采伐或破坏后又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 

层积:木材堆积垛长、宽、高相乘的体积。包括各段木材的实积及其相互间的空隙。以立方米(层积立方米)为单位计量。 

复习资料 2

【复习内容:】阅读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储备]

1、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对比。

4、修辞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⑦、夸张:突出、强调;

A、现代诗

[知识点储备]

1、诗歌的特点:抒情性、概括性、形象性、音乐性。

2、按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3、按体裁分为:旧体诗、新诗。

4、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5、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B、小说

[知识点储备]

1、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情节、环境。

2、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

3、描写人物的角度:正面、侧面。

4、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自然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7、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提示文章主题。

8、根据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9、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C、散文

[知识点储备]

1、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D、戏剧(剧本)

[知识点储备]

1、分类:

①、按表现形式: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

②、按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

③、按题材反映的时代: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④、按篇幅规模:多幕剧、独幕剧。

E、记叙文

[知识点储备]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记叙文段意的归纳: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F、说明文

[知识点储备]

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

3、文章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4、说明文段意的归纳: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5、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①“XX”词好在哪里?

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②、“XX”词能不能删掉?

不能,删掉“X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用了“XX”词不达意,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H、写景文

[知识点储备]

1、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2、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及近(由近及远)。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病因查找与病句修改

复习资料3

【复习内容:】 病因查找与病句修改

病句的六种类型:1、搭配不当 

2、语序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一、搭配不当:包括A、主谓搭配不当 B、动宾搭配不当 C、主宾搭配不当 

  D、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如:1、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改善。

  2、有的同学,经常拖延上交作业的时间和质量。

  3、农民耕种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4、大路两侧,聚集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5、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很健壮。

  6、为了纪念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台隆重的文艺节目。

  7、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8、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英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善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

  二、语序混乱:包括分句之间语序混乱和短语之间语序混乱

  例如:10、村子里不但向国家交售了3万公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供应粮了。

  11、他跳进河里,来到河边,很快游了过去。

  12、我们学校有两位优秀的有30年教龄的语文教师。

  13、在教室里,同学们近几天认真的复习功课。

  14、全校师生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15、当他来到这座城市,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情接待和热烈欢迎。

  16、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2011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2、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3、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4、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6、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8、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9、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10、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11、 (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通假字

  2011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通假字

  1、 七年级 

  2、 七上: 

  3、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童趣》) 

  4、 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5、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论语>十则》) 

  7、 尊君在不 “不”通“否”。(《与陈太丘友期》) 

  8、 七下: 

  9、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10、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 

  11、 满坐寂然 “坐”通“座”(《口技》) 

  12、 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两小儿辩日》) 

  13、 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14、 2、八年级 

  15、 八上: 

  16、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17、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18、 右手攀右趾 “攀”通“扳”,往里拉。 

  19、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常见文言虚词

  2011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常见文言虚词

  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充分地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刻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业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二、解题

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方法。

2、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

1、 初读:读准字音与节奏,整体感知文意

(1) 一生朗读,教师正音,学生齐读。易读错的字:

(2) 学生自由读,讲述文章故事。自由读时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讲述时注意妻、妾、客的不同态度及语气。

2、 再读:词句质疑,积累词汇

(1) 学生小声自由阅读,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将疑难之处提出来,先请小组里的同学帮助解答,仍不能解决的再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2) 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特别注意掌握?请找出来连同例句写到文言词语积累本上。

3、 三读: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叶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4、 追读:完成背诵

感悟课文排比和反复的语言修辞特点,提高记忆的效率,以先进示范或教师表率,使多数学生在课堂中完成背诵课文的任务。

四、研读:把握形象,品味精妙。

1、 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

明确:邹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较,在暮寝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已及人,立刻想到国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进谏。

2、 突出了邹忌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实事求是、善于思考、有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之能和安邦治国的深谋远虑。

3、 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

明确:齐王采纳了建议。下令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受上、中、下赏。进谏的人数由门庭若市——时时间进——无可进者。最后其他几个国家皆朝于齐,乃至于战胜于朝廷。

4、 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明确:邹忌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的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5、 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

明确:邹忌——善于言辞。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语言委婉,易于让人接受。齐威王——重贤明理。

归纳小结:邹忌是怎样的人?

          齐王是怎样的人?

 明确: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齐威王: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励天下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

6、 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的精妙。

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下边加点字的读音:

刿(gùi) 又何间焉(jiàn) 鄙(bǐ) 弗敢专也(fú) 小惠未编(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g) 辙(zhé) 轼(shì) 旗靡(mǐ)

2、学生参阅注释默读课文,要求:

①进一步给生字或容易读错的字正音,了解文句意思。

②课文共3段,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第1段写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可以战胜敌人,这是战前的政治准备。第二段写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鲁军打败齐军,取得战争的胜利。第3段写打败齐军后,曹刿给鲁庄公总结经验。可见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课文详细地记叙了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可不可以打,最后得出“可以一战”的结论,而对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所以课文详写战前讨论(论战),略写战争经过。

四 、研读课文

1、分析课文第1段。

①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课文后,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理解下边加点词的意思:

齐师:军队。乃入见:于是,就。衣食所安:所用来养生的东西。小惠未徧:小恩小惠。

必以情:实情。忠之属也:一类、之类。

可以一战:可,可以。以,凭借。一,助词,加强语气。

②这段文字先交代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战争的性质和形势,接着写曹刿主动请见鲁庄公,谋划迎战条件,再具体写曹刿与鲁庄公的讨论情况。可讨论如下问题:

a.长勺之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对鲁国来说当时的形势如何?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的侵略战争,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来说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这从“齐师伐我”一句可以体现出来,“伐”即齐国借口讨伐,要达到吞并他人扩张自己的目的。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者鲁庄公目光短浅,准备迎战,却不知凭什么去迎战。由于鲁国充满着危险,所以曹刿挺身而出,主动要与鲁庄公“论战”。

b.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和他对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同时,这一小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横生波澜。

c.从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可以看出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军的条件是什么,曹刿对此是怎样认识的?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军事见解?

齐军来犯,鲁庄公认为可以迎战的条件是衣食分人不独专,对神诚实不虚夸,大小案件尽诚心。曹刿否定了前两个条件,认为“衣食分人”得到好处的不过是些近臣,这是小恩小惠,未能遍及众人,人民是不会跟你去作战的。对神诚实,也不过是小信用,还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你的。而对第3个条件曹刿加以肯定,认为这是作君主的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事,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可以凭这个条件抵御齐国的侵略。曹刿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说明了他充分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对当权者来说,战争能不能打,能不能胜,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否取信于民。曹刿的这种认识是难能可贵的,表明了他正确的战略思想。

③课文第1段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战争的性质及双方的形势,重点写了曹刿论述战前的政治准备:必须取信于民。

④集体背诵课文第1段,简要复习第1段内容,导入下文。

课文第1段重点写了曹刿论述战前政治准备,否定了鲁庄公“衣食分人”和“诚实待神”就可以打仗致胜的看法,肯定了鲁庄公“小大之狱必以情”的做法,认为这是取信于民的,可以凭这个条件抵御齐国的入侵。并表示作战时他愿意协助鲁庄公指挥战斗。课文以此由写战前曹刿论战到战时曹指挥作战。

2、分析课文第2段。

(1).教师领读或学生齐读课文后,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边加点词的意思。

战于长勺:在。齐人三鼓:击鼓。公将驰之:他们,指齐军。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军。登轼而望之:他们,指齐军。

(2).这段文字记叙曹刿指挥鲁国军队打败齐国军队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但重点却很突出,人物形象也很鲜明。分析时可以讨论如下问题:

①如何反击齐国军队入侵,课文写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指挥艺术,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指挥才能?

a.选择了有利于鲁军转入反击的阵地长勺,让敌军深入鲁境,好让鲁军以逸待劳。

b.选择了有力于追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采用了“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

c.选择了追击敌军开始的时机,齐军“辙乱旗靡”时。在观察情势的基础上,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②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鲁庄公鲁莽无知,再一次表现了“肉食者鄙”。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有诱敌、埋伏之事。而曹刿却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

(3).第3段记叙了曹刿帮助鲁庄公指挥鲁军打败齐军的经过,记叙了长勺之战中鲁军防御、反击、追击的三个阶段,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

3、分析课文第3段。

(1).教师领读或学生齐读课文后,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边加点词的意思:

公问其故:指代战胜齐军这件事。一鼓作气:击鼓。再而衰:低落。三而竭:尽。惧有伏焉:兼词“于之”,在那里。故逐之:追击。

(2).这段文字写战后曹刿对鲁军能够战胜齐军的总结,写得非常简洁,紧扣“论战”,抓住第2段中的“击鼓”和“逐师”展开,充分表现了曹刿的远谋和才智。分析时可以讨论如下问题:

①课文是怎样由上段写战争经过过渡到本段总结战胜齐军的经验的?

齐国军队被赶跑了,战争胜利了,但鲁庄公并不知道战争是怎样打胜的。这一方面再次印证“肉食者鄙”,另一方面“公问其故”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上段曹刿的两次“未可”,制止了鲁庄公的瞎指挥,两次“可矣”,打败了齐军,并把齐军赶出鲁国。就鲁庄公来说自然要问个明白。这一问就自然引出曹刿对战争的总结,进一步展开“论战”,也使课文由记叙战争经过自然过渡到总结打胜战争经验上来。

②从曹刿总结战争胜利的经验内容看,为什么他仅就如何选择反击时机和如何选择追击时机作了议论?你认为他的总结全面吗?

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反击进攻和追击敌人,但都被曹刿制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地对鲁庄公作了解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照应,发展自然。当然曹刿的总结是不够全面的,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除曹刿总结的两方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还选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引敌深入的战略战术等。

(3).第3段记叙了曹刿总结战争取胜的原因,是第1段“论战”的继续,进一步表现了曹刿的远谋才智。

(4).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4、课文标题为“曹刿论战”,而课文内容却是全面叙述一个历史事件,而且叙述得非常简略。课文是怎样以简短的内容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中心的?

(1).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略搭配得当。

课文标题的中心是“论战”,课文内容依照这个中心剪裁,取与“论战”有关的曹刿的行动和言论,而对与“论战”无关的战争原因、物质准备、激烈的战斗场面、胜利后的祝捷活动等都略去不写。课文共3段,详写曹刿对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战后的经验总结,略写战争经过。在略写战争经过时,又只突出“击鼓”和“逐师”这两个环节,一方面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为下文总结战胜经验作了铺垫。这样既让读者了解长勺之战的全貌,又突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让曹刿的战略思想指导战争,以由战争实例来证明曹刿的作战理论。

(2).以简短的对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为突出曹刿的战略思想正确,课文让鲁庄公的鲁莽无知和曹刿的远谋才智进行对比,使曹刿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课文写鲁庄公处处扣住一个“鄙”字,他把战争胜利押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和神灵保佑上。战争开始,就要击鼓进攻;齐军刚退就想盲目追击;战争胜利了却不知胜利的原因。而曹刿却能看到人民力量的强大,知道民心所向对取得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能正确运用引敌深入,避其锐气,敌疲我打的战略方针;又有重视调查研究,谨慎仔细,不盲目决断的作风。而所有这些,课文都是通过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简短对话来表现的。这样通过对比,让我们看到一个论战时侃侃而谈,指挥作战时沉着果断的曹刿形象

《专题:九年级古诗文赏析》教学案 

【考查内容】  

九年级上  

1.《塞下曲六首》(李白) P39页   2.《凉州词》(王之涣)P40页  

3.《塞下曲》(卢纶)P41页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P42页  

5.《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99页     6.《相见欢》(李煜)P207页   

7.《浣溪沙》(晏殊)P209页                 8.《龟虽寿》(曹操)P247页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P244  

九年级下  

1.《饮酒》(陶渊明)P59页              2.《行路难》(李白)  P62页  

3.《游山西村》(陆游)P64页            4.《观沧海》(曹操)P191页          

5.《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P192页  6.《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P195页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主观分析题(包括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含义,探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巩固练习】 

九年级诗词鉴赏(上) 

1.李白《塞下曲》(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诗歌中“折柳”一词语意双关,请作具体分析。

答:将士们常年驻守在边关,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春风杨柳的景致,所以只能奏起《折杨柳》的曲子。“折柳”既指《折杨柳》这首曲子,又指内地那杨柳依依的春天景致。

(3)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情感?

歌颂了将士无怨无悔驻守边关的赤胆忠心和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

(4)阅读下列诗句,综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诗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物候与纬度的关系。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反映物候与地势高低(即高下)有关系。

2.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1)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2)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请描绘出来。

参考: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3)“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有双关意义,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4)“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中“怨杨柳”一词暗含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思家怀乡之情)

解析:羌笛吹的曲调恰好是哀怨的《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城”里还看不见一点春色。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中“上”在炼字上有和好处。

                                                                                 

                                                                                 

解析:“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3.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1—2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

答:“月黑”与以下“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逃;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将军一见雁飞,迅即作出“单于夜遁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已久,已无力夜袭;将军雪夜严密注视敌情,也暗示了将军极富作战经验。

(2)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

答: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故留悬念,扣人心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4.《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图名为:春江鸭戏图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来到,寒冰消融,只要水温升高,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就急不可待地到江水中嬉戏游玩了。)

(1)这首诗所描绘的的是       (季节)的景色,从                  之处可以看出。

(2)惠崇的这幅画中所描绘的景物有:桃花盛开、春江溶漾、竹外桃枝、鸭群戏水、蒌蒿之密、芦芽之短。

(3)“春江水暖鸭先知”富有哲理,试分析。

春天来了,江水开始变暖,鸭子能首先感受到。现常比喻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发现新生事物的萌芽。

(4)这首诗的写法“妙”在何处,请分析。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春江水暖鸭先知”和“正是河豚欲上时”两句中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正是这想象和联想将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整个画面点活,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5.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完成第1—5题。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       、        、       三个部分。 

(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_______、_______。 

(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这两句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点: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案:1. 追求、思慕、迎娶   2.“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3. 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 4. 辗转反侧  采之、友之、芼之、乐之5、《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6.阅读《蒹葭》,完成下列题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分析: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1)诗中景物发生变化,从      到     ,再到      ,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2)诗中“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那么全诗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

答:热烈追求与失望惆怅相交织的心情。

(3)诗的句式特点: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反复咏唱。

7.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2)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分析:“离愁”是抽象的感情,李煜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确是千古妙笔。六朝民歌中“丝”谐音思念的“思”。此词也用丝缕来比喻愁思,他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难以摆脱。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结尾一句写离愁的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秋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8.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诗人在“小园香径独徘徊”中,见到了和想到了哪些意象?)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案:1、夕阳 落花 归燕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的感伤,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中“无可奈何”写出了诗人的惋惜,“似曾相识”写出了欣慰,诗人在这惋惜和欣慰交织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呢?

                                                                                  

                                                                                  

9.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选出对赏析有误的一项: (C)

A.这首咏志的乐府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B.开头四句连用“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表达对“人寿不长”的惋惜,但其用意是积极的。 

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核心,是从正面设喻。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即使殉国成了“烈士”,也雄心不减。 

D.九至十二句,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强调精神乐观可以延年益寿。把说理与刻画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哲理性强。 

(2)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书P241

(3)这是有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四言诗。

(4)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赶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会停息。

(5)如何理解“养怡之福”。

这里的“养怡之福”不是 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10.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

这句话以南方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

(3)结尾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 

最后两句写出行人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目送,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惜别之情跃然纸上,极为动人。

九年级诗词鉴赏(下) 

1.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特点。“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2)“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 

答: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3)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4)“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1、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2、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3.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义是                    ,后比喻                            。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3)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涵了什么哲理?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答案:1、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2、 C 3、这一句说明事情到了最糟糕的时候往往出现转折。如有一次做一道数学题,百思不得其解,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我放下心事,细心回忆老师讲题的思路,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来了灵感,迅速地解决了问题。

4.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观沧海时见到的哪些实景?

                                                                                  

2.面对萧瑟秋风,作者却与众不同,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尤其

是                      这句诗,情景交融,既写出了大海的壮美,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                             的“烈士”胸襟。(提示:用《龟虽寿》的诗句填空。) 

3.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5.《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                 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杀敌卫国(或: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6.元曲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逐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想”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光涌澎湃的情怀。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答案: 

1.“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4.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主旨归纳 

  

九年级(上)  

  《醉翁亭记》:本文以“乐”为主线,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队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岳阳楼记》:本文热情的赞颂了朋友滕子京谪守巴陵后的光辉政绩,生动地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贬抑了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从而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  

  《与朱元思书》: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桃花源记》:本文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掠夺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而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厌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九年级(下)  

  《出师表》:本文以十分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告诉人们,要取得事业成功,就必须下定决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本文用了设喻、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文以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层层推论,阐述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通过邹忌以自身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能兴国。  

  《曹刿论战》: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重点是写站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八年级(上)  

  《小石谭记》: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优美和寂静,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现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  

  八年级(下)  

  《口技》:课文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文篇,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准确、生动,赞美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陋室铭》:本文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音调铿锵,作者通过给自己的陋室作铭,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马说》: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其真不知马'是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作者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的人材,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  

  《送东阳马生序》: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而功成名就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本文的中心是劝学。  

  七年级  

  《三峡》∶  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之情。  

  《爱莲说》∶ 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LYPHM001 

陈涉世家 

一、根据汉字写拼音: 

阳夏(    )  辍耕(    )   怅恨(    )   嗟乎(    )  鸿鹄(     )           闾左(      )  谪戍(    )(    )   罾(     )    烹食(     )    间令(      ) 

篝(     )     忿恚(     )(    )  笞(      )   袒右(      )    蕲(     ) 

徇(    )    铚(    )       酂(    )    柘(     )   谯(     )    弗(    )胜   社稷(     )     长吏(     ) 

二、解释加点词词义 

1.度已失期___________       2.楚人怜之_____________3.卒中往往语___________  

4.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__5.天下苦秦久矣___________  6.置人所罾鱼腹中__________  7.尉果笞广____________       8.失期,法皆斩_____________     

9.乃丹书帛曰__________       10.狐鸣呼曰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虚词虚词用法: 

“之”:1、辍耕之垄上(      )               “而”:1、佣者笑而应曰(      )  

2、怅恨久之(      )                    2、夺而杀尉(      )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4、楚人怜之(      )                4、收而攻蕲(      ) 

5、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乃”1.乃入据陈:(        ) 2.乃行卜:(      )3.乃公子扶苏:(          ) 

四、解释古今异义: 

1、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古义:    今义: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往往:古义:     今义: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古义:      今义: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古义:        今义: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 古义:       今义: 

五、填空: 

1.本文选材详略得当。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_______________、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是一句话带过。 

2.表现陈胜青年时代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千古志士之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段阅读。 

(一)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解释加点的“之”字: 

(1)辍耕之垄上。_________(2)怅恨久之。__________(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 

尝与人佣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为佣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佣者笑而应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________,“鸿鹄”比喻________。陈涉的“鸿鹄之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回答)。 

5.文字中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的短语是_____                        ___。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释义: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3)固以怪之矣。                    (4)卜者知其指意。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发闾左/ 戍渔阳/900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解释加点的词: 

   

4.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是(    )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固以怪之矣 

C.祭以尉首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填空: 

(1)起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陈胜等人绝不只是逞匹夫之勇,陈胜等人对朝廷、庶民的情形、庶卒的心理都有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和了解。他采用了哪些正确的策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语句概括)四字短语。 

(5)本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标出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 花 源 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豁然(      )  (2)俨然(      )   (3)阡陌(     )(     ) 

(4)问津(      ) (5)邑人(       )  (6)诣太守(        ) 

(7)垂髫(      ) (8)发髻(      )   (9)两鬓(        )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      )来问讯         B.便yāo(      )还家               

C.yuán(      )溪行           D、xún(      )病终                                     

E.欣然ɡuī(        )往          F.后suì(         )无问津者                                

3. 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B.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C.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D.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E.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F.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4.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名        ,字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 

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 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欲穷其林。(        ) (2)便扶向路。(        )(3)此中人语云(        )       (4)处处志之(        )(5)芳草鲜美(         )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3.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4.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6.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