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博士:国学发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4:33:58
段振坤:国学发微2009-11-20 20:34

1.中国文化的起源

要对中国文化有一个系统、全面与正确的认识,就要站得高、看得远,要把视野放到一万年的时空背景下来观察。

第一,凡人造之物,均为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文化随着人的出现而产生,亦将随着人的灭绝而消失。

第二,从新石器时代伊始,标志着区域文化的萌芽与成型。旧石器时代,人类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面孔;随着种植业、畜牧业和陶器的出现,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文化。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新石器时代是同步的,并且是满天繁星似的。上万部落与氏族所形成的源泉文化,最后汇聚成炎黄部落联盟文化、东夷集团文化、苗蛮集团文化三大类型文化。炎黄部落联盟文化与东夷集团文化的融合,构成华夏文化的基本盘。因此中国文化的起源,经历了“上万部落文化—→炎黄部落联盟文化与东夷集团文化—→华夏文化”三部曲。

2.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

距今5000年以前,中国全境都处于母系社会,华夏文化的孕育与成型,是在母系社会时期完成的。母系文化的标志,就是黄帝归藏。在近一万年内,第一个5000年是处于鼎盛时期的母系文化;从第二个5000年开始,随着母系社会的崩溃,母系文化开始走上衰落,但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商代文化仍笼罩在母系文化的范围之内。随着周易的崛起,母系文化进一步衰落,春秋末年的老子是母系文化的最后一个传人。西汉初年的黄老之治,是母系文化死亡之前的回光返照。汉武帝独尊儒术,标志着母系文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距今5000年之际,父系社会开始萌芽。父系社会经过1000年的发展,在距今4000年之际形成了王权;再经过1000年的发展,距今3000年之际,父系文化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标志就是周易的诞生;父系文化再经过500年的发展,形成了集父系文化之大成的儒家;父系文化再经过500年的发展,距今2000年之际,通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取得了文化统治地位。

母系文化的传承线索是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彭祖—→太公与武王—→老子。

父系文化的传承线索是唐尧—→虞舜—→夏禹—→文王与周公—→孔子。

从近万年的历史来看,母系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时间有7000年,父系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时间有2000年,母系文化与父系文化共处的时间有1000年。共处的这1000年,当然是父系文化崛起与强盛、母系文化衰落与消亡的过程。

然从总体上来看,母系文化在中国文化之中是居于主体与核心地位的,她是中国文化永远不变的底层结构。父系文化则是依附于母系文化之上的表层结构。母系文化尽管已经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但她作为不变的底层,只是处在了文化的海平面之下。

由于母系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体和主体,母系文化的“死亡”或者说潜藏标志着中国文化的活力与创新精神的丧失,父系文化所主导之下的中国文化,演变成了一个僵化的躯壳。这个僵化的躯壳直到继辛亥革命而来的新文化运动,才彻底打碎。

3.归藏与周易

归藏是母系文化的象征与代表,周易是父系文化的象征与代表。周易是在归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归藏的颠覆与反动,亦是父系文化对母系文化的颠覆与反动。

归藏是直接面对大自然的科学认知体系,而周易则演变成了一个父系的意识形态。在易经体系中,周易不但去掉了归藏的思想精髓,亦去掉了归藏的科学基础。所以对易经的认识,需要以归藏为中心,应以一种反面的眼光来观察周易。

4.黄帝之学与先王之道

为先秦诸子所尊奉的先王之道,包括伏羲、神农、五帝与三王之道。先王之道包括两条思想路线,即一条母系路线和一条父系路线。以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为代表的母系路线,以尧舜禹与三王为代表的父系路线。

黄帝之学是先王之道中母系路线的总称,尧舜禹与三王之道对黄帝之学有所传承,又有根本的变异。

先秦诸子对先王之道的阐述与传承,是有路线之别与路线之争的,这是西汉司马谈划分诸子六家的关键基础。

5.黄帝之学与诸子百家

真正意义上的国学,当指先王之道。而诸子百家,则是第一批研究国学的国学家。研究诸子百家,只是研究国学家,而不是研究国学。

在先王之道中,最核心、最主体的是黄帝之学,先秦有大量的黄帝书,足以证明黄帝之学在先秦所具有的崇高地位。

司马迁曰“百家言黄帝”,黄帝为“学者所共术”,诸子百家无人不受黄帝之学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同有异。在司马谈所划分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之中,黄帝之学对阴阳、道德、名、法四家起支配作用,对儒、墨两家亦有着重大的影响。

黄帝之学是数千年几百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归藏、黄帝内经、金人铭是黄帝之学中最璀灿的明珠。而诸子百家只是个人学说,与黄帝之学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6.黄帝之学与中国文化的复兴

黄帝之学包容百家、启迪诸子,如果把中国文化看作一棵大树,黄帝之学无疑是大树的主干与根基,诸子百家则是大树的枝叶。枝叶是可以脱落的,而主干与根基永远保持着勃勃生机。

到今天,先秦诸子已凋零殆尽。要复兴中国文化,需要在黄帝之学的基础之上重新长出新的枝叶来,实现中国文化的再度繁荣。只有以黄帝之学为基础,开创一个新的诸子时代,才标志着中国文化的真正复兴。

黄帝之学“外之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可崇可贵使人兴慕”。复兴充满活力、创新与科学精神的黄帝之学,是复兴中国文化所要迈出的最关键的步伐。

黄帝之学作为中国文化永不变更的底层结构,我们不可能避开黄帝之学奢谈中国文化的复兴。黄帝之学是复兴中国文化不可替代的基础,是永不过时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是“万世可以为子孙所常者”(武王之言)。

2008年7月5日于北京天秀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