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距:取嚏治病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37:48

   

 取嚏治病法(2011-04-01 23:02:38)

 

  清代外治宗师吴尚先(吴师机)认为:“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搐鼻取嚏发汗为第一捷法。”嚏法的基本作用是“嚏法,开也,在上在表者也,可以宣发阴阳之气也”,“嚏法,达之、发之、泄之,可以解木、火、金之郁”,“嚏法,泄肺者也”,“连嚏数十次,则腠理自松,即解肌也;涕泪痰涎并出,胸中闷恶亦宽,即吐法也。盖一嚏实兼汗、吐二法”。“纳鼻而传十二经”,“嚏可以散表……嚏亦可和里”,不仅“凡欲升者,皆可以嚏法升之”,而且亦可“上取而治下”。

      自然状态下,打喷嚏是正气祛邪外出的反应。《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把喷嚏形象地比作雷声,说:“盖喷嚏者,雷声之义也,其人内阳外阴,阳气奋发而为嚏也。”“盖阳和则嚏。”《灵枢·口问》也说:“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总之,喷嚏是由于阳气的作用;首先是心阳的宣通,其前提是“阳气和利”。所以,喷嚏是人体阴阳自和的自然表现,也是阴阳自和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体战胜疾病的征兆。

    通过认为的方法刺激打喷嚏,也能起到振奋正气,祛邪外出的作用。金元名医张子和指出:“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人,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他提出的“汗、吐、下”三法,就是给邪以不同的出路,从而治愈了许多疑难怪症。这三种方法,实际上都能够起到打通人体排毒管道、使毒素外排、恢复健康的作用。

    中里巴人也分析了取嚏法的疗病机理,认为“外感病得嚏,是阳气奋起抗邪,驱邪外出,是自卫的反应,甚至可不药而愈;内伤久病得嚏,则是阳气来复,得以宣布,病有转机而向愈之势。二者都是在人体阴阳自和的情形下才可能出现。”
     他还说,“打喷嚏是把人体免疫系统激发起来的方法。免疫系统是人的本能,如果平常经常刺激一下它,让它调动起来,就是我们的保护神。打了几个喷嚏,激发免疫系统,这时风寒就进不来,人就已经被激活了。所以每天都需要多打几个喷嚏。尤其常在空调房呆的,本身体内寒气挺重的,或者怕冷怕风、手脚冰凉的人。”

  《王孟英医案·卷二》载一医案:张雨农司马因病重,谈及其体气羸疲情形,“孟英忽曰:公其久不作嚏乎?司马曰:诚然,有年矣。此何故也?孟英曰:是阳气之不宣布也。古惟仲景论及之,然未立治法。今拟鄙方奉赠,博公一嚏如何?……遂以高丽人参、干姜、五味、石菖蒲、酒炒薤白、半夏、陈皮、紫菀、桔梗、甘草为剂,煎服后,驾舆以行。未及三十里,即得嚏。”

    其所用的方药大多具有温中补虚的功效,能够振奋心阳,温中散寒,宣肺化痰以开窍,因此取得了“博公一嚏”的疗效。

 

 

取嚏法的使用有禁忌吗?

(2011-04-01 22:39:35)      当然,取嚏法不是万能的,有其适应证和禁忌症。

    取嚏法的禁忌症包括:

    中风、痰厥等急证,属脱证者禁用;

    高血压、脑出血、脑外伤等所致昏厥者不宜用;

    体虚及孕妇者慎用。

    取嚏法的注意事项:

    取嚏法为祛邪之法,中病即止,不可久用,以免耗伤正气;
    用此法后如有不良反应,要改用其他疗法;
    运用本法,要根据病情,及时配合其他疗法,特别是急性疾患尤应注意。

    取嚏的次数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用于急救,以得嚏气通苏醒为度;用于证候较缓者,可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所用药物等,每天l~3次或2天1次不等。

    取嚏的部位,如头痛、咽喉疾患、眼病、牙痛等疾病,一般是左侧病取右鼻,右侧病取左鼻,双侧同病则二鼻交替或者同取。  

 

 

 

 

 

   您好:欢迎您光临衔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