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长高会不会痘痘多:我之三个月过英语关的心得(原创+首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09:51
先来说说我在那三个月中的学习时间表吧。

1)早上6点醒来,打开收音机,听91.5Mhz的国际广播电台节目,重点听资讯节目,一直到8点或8点半左右。
2)上班路上,在地铁和公交车上,打开小本本,背单词。上班时间,有空就背单词。
3)每周三买一份《21世纪报》(英文周报)。花一个星期时间完整地精读。(这个报纸现在不知道是否还发行。)
4)每天晚上花1-2小时时间看中央9台英文节目。
5)每天晚上在电脑上,借助金山词霸的帮助,用英语写作,用10号英文字号,写满2页A4篇幅,内容不限。



听英文广播和中央9台是很好的听力训练方法。在最初40天的时间里,我一个资讯都没听懂过。就这样坚持到大约40天后,突然有一天我听懂了一则英文资讯,记得好像是关于朱镕基的什么事。在那之后,每天我都能听懂的更多一些,到接近三个月时,我基本可以一边自己忙着事、一边自如地听懂中央9台的节目了。练听力绝对不是光是强迫自己去听那么简单,我下面还要说说我对听力训练的其他体会。



在读《21世纪报》时,我的原则是,要“精读”不要“泛读”,凡是不认识的单词,一律查词典;凡是好的句型,一律关注。查出来的生词,根据其重要性和在该报纸上出现的频率来判断是否有必要背诵。如果我认为很重要的单词,我会把它写在小本子上,然后背下来。至于我认为不那么重要的单词,一概舍弃。



说到单词问题,好多朋友都认为背单词是个痛苦的过程,我也曾经一样。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重大的对单词的误区是:好多人背下了8000个单词以上,但是只存在于能认得(能读)的程度上,一旦在写作或说话中想用某个单词,完全没戏。我记得看过一个资料说,中国学生普遍的会用的单词占能认得的单词的比例大致在30-50%之间。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啊!兄弟们。要是一半以上的单词你会读不会用的话,你怎么可能会听的懂?会说出来?会写出来?这个单词对你的意义有多大呢?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我不要求我有多大的词汇量,不要8000、10000,这个对我没有意义。我设定的目标是:我要能和外国人自由交流,我想让英语成为我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负担。我要求自己能记住5000个单词,其中能熟练使用的单词比例要达到80-90%!



为了实现5000个单词量,我对单词做筛选。须知,5000单词量的要求并不高,大学英语四级还要求4000-5000词汇量呢,只是彼之要求和我之要求的等级不同而已。彼之要求是要求“能读”(认的)即可,我之要求是“会用”。既然要求的数量不多,我就对单词做筛选,选出那些出现频率较高、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单词去优先记忆。



选单词时需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把该单词的常用词性都背下来。就是说,如果我选出了一个名词单词,这个单词还有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词性的话,我就需要把这4个词性单词都背下来。只有我记住了所有相关词性,我在应用这个词的时候才是可能的。否则,光知道某个单词的名词形式,一旦你说话或写作中需要用它的形容词,你不会,那还不等于是不会用这个词吗?



在那三个月中,我按照这样的标准,选择了大约2500-3000个单词做突击记忆,完成了这个不高的目标。加上以前的基础,5000以上的词汇量应该是有了。



在读《21世纪报》的过程中,除了把认为重要的单词挑出来记忆以外,我还随时注意那些重要的句型。什么是重要句型呢?经常出现的句型重要;听起来很简练上口和有美感的句型重要。我用心地去体会这些句型在英语中的意境,体会那种微妙地感觉。



每天晚上,我花2-3个小时用在写作上。在我经过三个月的学习过程后,我把“听说读写”按照重要性重新排了顺序:



写、读、听、说。



感觉有点奇怪是不是?我把“写”放在了第一位上,好像这个说法和所有的英语老师的说法都不一样啊。



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除了背单词和句型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外,在听说读写的专项强化训练中,“写”是最最重要的,是一切的基础!再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一开始我刚开始训练英语写作时,写出来的东西是惨不忍睹、乱七八糟。在我后来移民去了加拿大后,曾经去成人高中参加了2个月的学习。在一次作文中,老师给我打了满分,把我的文章作为范文给全班看,老师当众说他读了我的作文后认为一个字都不需要改,夸奖我写的像英语记者一样准确和达意。(呵呵,小小地美好回忆一下)。



在每天读《21世纪报》的时候,我注意把凡是我认为很好的词句都记下,在每天晚上的写作训练中尽量用上,反复用。在之后的阅读中,一旦碰到那些美好的语句是我在前几天写作中苦思冥想不知该如何准确或优美地表达的时候,我的记忆就会很深刻,在下一次的写作中就会模仿着把这个词句多次应用,模仿它,慢慢地这个美好的句型就被我用熟了。



在写和读的交互中,我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写的越来越快,越来越流畅。到近3个月底时,我写完2页纸用的时间已经大约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感觉像写汉语一样舒服了。



写作中,我经常遇到不会写的单词,这时我使用金山词霸来帮助查询。查询了之后,如果我感觉这个词我在以后的写作还会经常遇到,或者直觉告诉我这个单词重要的话,我会把这个单词抄在小本子上,并把它的其他几个词性的单词都查询出来和抄录下来,背下。



我对写作训练的内容不作任何约束,什么都可以写,写日记,写读书心得,写看电影随想,写工作总结,等等。总之,尽量多用正在背诵的单词,尽量多用那些美好的句型,反复用;在阅读的时候,总结和归纳自己用的对不对、准不准,模仿报纸文章的笔调和口吻来写,用到熟练为止。写着写着发现原来认为很费力的背单词也变得容易了,反复用了几次的单词自然就记住了。 随着我写的多了,我发现我的阅读能力和听力都同步显著提高了。训练写作对阅读能力提高有帮助很好理解,为什么我说对听力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呢?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我事后分析了一下,觉得写作对听力提高产生作用的原理在于:一般来说,在听英语节目时,初学者是被动地听,就是说一边听,一边去在心里翻译成中文,然后听懂。而当写作熟练后,带来的效果是对很多常用句型非常熟悉,熟悉到了那种信手拈来的程度。当我在集中精力听英语节目时,听到的总是那些常用的句型,基本上我是听着前面的,就猜到了后面将要说些什么;注意力可以从以前的对零散单词的关注上转移到对关键词的关注上,从零散化地听转变为结构化地听。这样,我就很容易能听的懂段落的整体意思。



就是说,想提高听力,重要的是:要把“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听”。把“边听边理解”转变为“预测性地听懂”;从滞后性地听转变为保持一定的预判和提前量。只有这样,才能在听英语节目或和老外对话时,保持着对句子的理解,而不是对单词的理解;对大意做理解,而不是对局部的纠结。朋友们不知道是不是在以前上听力课时有这种体会:当集中精力去想着理解前面一句话,一旦出现卡壳时,会影响到听后面一句话,从而影响了对整个段落的理解。我所说的“主动听”就是要做到快速听懂整体意思。其实,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听中文对话时,不就是这样吗?把听英语的过程尽量模拟为平常我们听中文的过程。大家说说,我说的写作对听力提高产生重要作用是不是有点道理啊?



有心的朋友在看我的三个月学习计划表时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其中压根就没提到“说”。是的,在我看来,“说”根本就是不需要训练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分析一下,当你和老外英语交流时,为什么感觉“说”很困难?我想,原因不外乎:

1)会读的单词很多,会用的单词太少,说话时老是找不到合适的单词用。
2)造句的速度太慢,吭哧半天在心里造完一个英文句子的时候,老外早走开了。
3)胆怯,怕说错了被人嘲笑。
对不对?



按照我以上的学习方法,我要求我会读的单词中80-90%要能用,并且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反复应用它,把这些单词从“生词”变成“熟词”。当我能读5000单词时,我能在写作中能应用的单词已经达到4000-4500,这个词汇量在口语中已经足够足够了。



在写作训练中,我有足够的时候思考如何遣词造句,有足够的时候去想怎么写出一个漂亮的句子;常用语句在我的写作训练中,早已经反复斟酌过了,能很顺畅地写出来。当我在说的时候,这些句子就像是早就停留在我的喉咙中似地,脱口就出来了。



怕人嘲笑是毫无必要的,这种心理上的挫败感需要自己去克服它。要明白,老外知道你是外国人,你能流畅地用英语表达意思,谁会关心你到底犯了多少语法错误呢?有一个美国朋友就跟我说:“Frank,你的英语不错啊,什么都能表达,我都听得懂;我的中文可是远远不如你的英文啊。”呵呵,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如果老外的中文不如你的英文,你比他强多了,他有什么资格嘲笑你?放弃这个害人的想法吧,你所要的是和外国人沟通,你即不是在海外出生长大的,也不是英语老师,你为什么一定要说一口地道无误的伦敦音呢?Fluen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ccuracy!(流畅性比准确性重要!)



我在那三个月的强化学习中,从来没有做任何英语口语训练。有趣的是,在我结束强化训练的两个月后,我出公差到上海去接待一个瑞士来的客人,并且要陪同他在上海一起共事一周时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了,在上海机场接了客人。在会面开始的最初几分钟,我结结巴巴地用英语表达着我的意思;然后,突然之间,我发现我好像能很轻松地用英语说话了。要知道,我在开始英语训练前的口语水平处于无法表达“向前走200米”这样简单的语句的程度上的。



在一周的时间内,我的口语越来越顺畅,和瑞士人在工作之余,带他去购物、旅游景点、吃饭、酒吧,等等。我的英语说话语速越来越接近中文。呵呵。那种顺畅的感觉,让我浑身痛快,一时间把十多年来为哑巴英语苦恼的阴霾都丢开了。



之后的几年,工作中经常接触外国人,不管是生活用语,还是参与谈判,英语都没有再很大地困扰我;以至于后来到加拿大生活,开车在美国长途旅行,英语都不再是我的敌人,而是我的朋友了。英语让得我结交了很多的外国友人。设想一下,如果你只能通过翻译和外国人交流,你能期待和他建立私人友谊吗?



我期待以上我的经验和分析能给大伙带来一些帮助,至少能带来一些启发吧。方法正确,就可以事半功倍;错误的方法是要害死人的。我曾经“恶狠狠”地对一个英语老师说:都是你们英语老师们把我们这些学生给害苦了;说的这位老师当时就脸红了。哈哈。


补充一些个人想法:

1,背诵课文是一个学英语的很好辅助手段。对于高中生来说,能把高一、高二的课本除了长篇剧作外的所有正常课文背诵下来,再结合一些语法学习和试题测试,通过高考基本没问题。

2,有些朋友认为只要出国呆上三个月就能把英语学好,这种想法千万要不得。我在出国前曾经抱着一样的想法。出去后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国外生活时,看到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多年之后还是只能在中国人的圈子里面混,英语水平一塌糊涂。我认为,成年人学英语只有在本国才能学好,因为这儿有学英语的环境和条件。出国后,老外会很“不见外”地跟你哇啦哇啦地说话,压根不管你是否听懂,弄得人头晕脑胀。好多外企的朋友说在国内和来访的老外交往的时候觉得好像没有啥困难,出国了突然感觉很不适应。原因在于,老外进入中国后,会刻意地降低语速、用简单单词、说话清晰,而一旦你到了人家的地界后,人家就“不拿您当外人”了,哪里会迁就你,听懂听不懂都是您自个的事了。

3,千万不要参加培训班,我个人认为培训班简直就是“坑爹”的机器。您要是准备花一千元学英语,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北外的漂亮MM做家教,一对一的教学效果最好。你想想,培训班的小班也要10多人吧,一节课下来你能和老师说几句话?要是请家教,一小时按50元算,有20小时。

4,尽量用英英词典来查单词。中文是无法准确解释一个英文单词的。尽量在写作和阅读中培养出语感。就我自己来说,我虽然从来不学语法,但是我敢说,我要是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话,肯定能拿一个不错的分数。我在网上看过一些6级考题,我能很轻松的找到正确答案。问我为什么选这个答案,我只能回答你,我不知道,我就是知道这个答案是唯一正确的。相信我,只要你在学习中努力去揣摩英文文章的意境,体会语句的美感,你会找到“语感”。

5,学英语千万不可以“拉长战线”慢慢学,慢慢学只会让您懈怠和放弃;一定要狠下心来,拿出3-4个月时间,集中精力学,把所有的零散时间都放在这一件事情上,定好计划,严格执行时间表,直到达到一个事先设定的目标为算。您想想,学好英语后是对您一辈子有益的事情,拿出几个月时间来有啥不划算的呢?您上大学时四年的时间都可以拿出来,一样的道理,是不?凡事总是要有投入才会有回报的,时间也是一种投资。投资在自己身上不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