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研究生院:享受懒惰,拒绝安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12:54
享受懒惰,拒绝安排!(2010-12-31 11:19:47)

节选自《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   


    今天在梅里往事与劲夫一整日闲谈之后,我对他的评价应该要全部改写了。昨夜还见他轻皱着眉头,眼神坚定的样子,今天却发现他是懒惰的最佳代言人,而且他居然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原本是个令众人艳羡的金领,从事设计游艇的工作,可竟然还得寸进尺地希望能找个只出五分力的工作,早点退休领养老金。像他那样没什么干劲且什么都不在乎的人直接不工作领低保应该也活得下去。他还一脸无奈地说,前途理想地活着多累啊。

劲夫并没有非常渴望想成为一个掌控着他人的领导者,也不是一个满腹计划谋略的野心勃勃之人。他并不喜欢去规划长久的未来,而是安于做一个快乐的享受当下的人。每一个项目给他带来的“getting it right(将事情做好)”的驱动力只是能使他全身心地完成当下的一步,而不是风风火火地往前冲。可是敏感而善良的天性让他很难对别人说不,繁杂的任务因此开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什么话总是在心里反复酝酿也不愿意说出口,早已习惯了独自承受。忙碌的工作渐渐覆盖了生活的一切。在办公室明亮的灯光下,埋头于电脑屏幕和图纸堆前,他逐渐忘记了自己。

    一天夜里11点,他走出办公室。在电梯里的电视屏幕上看见了一则广告片:一个西装革履的先生一手提着公文包,一手拿着文件,走进了空荡荡的电梯。电梯门关上后,他忽然随着电梯里的音乐跳起舞来。当电梯门打开,他立即恢复沉静,走出电梯。还有一个穿着职业套装的女士,婀娜地走到了不知是哪些孩子涂鸦的一个个格子前,忽然踩着高跟鞋一个人玩起了跳房子。这则广告片触动了他,他忽然惊觉生活的乐趣似乎早已消失殆尽,缓解工作忙碌的疲惫除了睡觉别无他法。回想以前,自己还经常弹弹吉他,画画图,听听音乐,生活不乏色彩且让人宁静。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他发现自己手上因为弹吉他磨出的茧早已脱落了,吉他也不知道躺在杂物堆的哪个角落里被灰尘覆盖着。习惯了被人安排的生活,回到过去谈何容易。就如一张彩色的相片处理成黑白的很容易,但黑白的相片要处理成彩色的却要煞费苦心。有一个笑话,一个人去算命,算命先生说“你到四十岁以前是不会发财的。”那个人饶有兴趣地追问:“那么,我四十岁后就会发财吗?”算命先生说:“放心,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你已经习惯了。”

    走出电梯,劲夫深埋心底的对生活品质的渴望,突然微微动了一下。但就是这样轻微的触动,使得他就此在生活的种种安排面前决然转身了。一个星期后,他递上一封辞职信,开始了走走停停的骑行旅途。

    劲夫刚开始就没有给这趟骑行设定太多的规划。像他那样的懒人,最喜欢的方式其实是坐火车晃到西藏,然后直接从雪山上坐船途经三峡去上海,再走海路回北京。他说,行程表只是一个出游参考,而不是自己为自己套上的镣铐,也用不着对旅行攻略忠贞不渝。重要的是看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如果认为旅行仅仅是对照着手中的攻略去看风景,那么旅行概念就太乏味了,旅行中的经历、际遇、思索、体味等等很多外延都不是一纸攻略可以安排的。何况想要看到很多绝美的风景还需要一种缘分,冥冥之中的造化是从来不会看手中的那几张纸,也从来不会遵从原本的计划的。在路上这个过程如果变成了一边游走一边拿着手中的攻略去对照、去印证的话,那就真有点南辕北辙的滑稽味道了。除非是去登山探险,心中怀有随性的旅行态度远比手中拿着的旅行攻略重要得多。

    懒惰是人的天性,注定要跟随着人类从出生直至死亡。很多时候,惰情战胜了毅力,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那么为什么人们常常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呢?

    因为即时愉快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有这样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你愿意得到的是今天的一块糖还是明天的两块糖,第二个是你愿意得到的是100天后的一块糖还是101天后的两块糖。很多人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会选择前者,第二个问题则选择后者。当我们想象100天后那一块糖的时候,认为自己肯定能多等一天,得到两块。既然已经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了,多等一天又何妨。但是,当那100天过去,我们面临的是今天就得一块糖,还是再等一天得两块糖的时候,即刻满足的诱惑却是那么难以抗拒。

    再比如,假设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明天休息半天,一个是一个月后休息一天。人们很可能会选择明天休息半天,因为明天近在眼前。现在假设十年前就给出这两个选择,一个是十年零一天后休息半天,另一个是十年零一个月后休息一天,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

    人们常常前后不一致,仅仅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自己的选择。这就是时间自我矛盾性。就像是戒烟,每个星期日都和自己说一遍“我下星期开始要戒烟了,现在抽的是最后一支”。可是,当星期一朋友向他递过烟来的时候,他又想,还是下星期再开始戒烟吧。戒烟就这样变得很容易,每星期都能戒一次。又如,工作中我们时常赶Deadline(最后期限)。每一次在精疲力竭赶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后,都咬牙切齿地发誓再也不会见了棺材才掉泪了,可是下一次依然是拖啊拖,直到最后时刻才开始通宵赶工。再比如,当我们做养老储蓄规划的时候,总是安排得十分妥当。但真正实行起来的时候,超过一半的人都没有为自己的退休做足够的储蓄。一个女人可能想着今天我还是在购物中心好好挥霍一次吧,同时向自己承诺从明天开始减少开支进行储蓄。

    因为每个人在长期比在短期更有耐心。面对现在和未来进行权衡取舍时,人们总是偏向于把享乐留在今天,而把痛苦推到明天。可当明天成为今天的时候,我们就又会感到懊悔,可又总是在重蹈覆辙。这看上去很不理性,为什么造物主要创造这样一群无比懒惰而无法作出长期规划的人呢?

    其实未来的快乐、幸福、休息总有一个“折现率”,就像是贷款的利率一样。等待也是有代价的,所以明天的一块钱没有今天的一块钱值钱,明天的一份闲暇不及今天的一份闲暇舒坦。而且,人生并不是无限的,也许哪天我们的安排就会违反自己的意愿地被打断。未来总有种种风险,没人能肯定等待之后一定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人生如朝露,行乐须及时,既然如此,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吧。所以田中芳树说:“早饭在中午之前解决就可以了,葬礼等死了之后再准备也还来得及。”

    缺乏远见,并不是人性的弱点,而是我们面临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死亡做出的理性选择。最极端的问题是,设想明天地球就要毁灭了,今天该做什么呢?转念一想,反正明天就物种灭绝了,干什么还不是一样。这是理性而且正确的。甚至有经济学家指出,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自然界选择了那些“及时消费”的种群——它们比其他的种群更早地消费,更早地生育和繁衍后代。那些总是在对未来做规划的个体,却容易在还没有繁衍自己的后代之前就因为各种原因死亡了。所以能够不断地繁衍至今的,或多或少都是那些“缺乏远见”的种群。

    劲夫在梅里挥霍了大把时光后,决定第二天前往雨崩村,继续在那里挥霍时光。

    挥别后,我回想着劲夫说过的话。

    “戏剧性就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不管你多认真多努力多无所谓多不羁。”

    是啊,不如像他一样活得随性一些。

    “仁者乐山,智者乐睡。”

    是啊,懒人也有禅。也许我也应该和劲夫一样享受懒惰,拒绝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