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巴塞罗那:推广沼气池商品化是必走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25:54
     发布时间:2009-9-7          推广沼气商品化是必走之路 ——读《“非正常报废”的数万沼气池》有感       沼气的好处人人皆知,在此就不多说了,我国推广沼气已有几十年历史了,但建池难、维护难、管理难一直是推广工作者的心病,一年好,二年少,三年了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和一些用户中普遍存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建池人员是临时短期培训的当地瓦工,大部分只是建一口池子拿一口池子的工资,无责任感,无敬业理念,造成只顾建不顾用的现状。     二、用户配套和管理不到位,如文章中所说的过冬就废了,本来沼气池在冬季周边就不该上冻(该建在保温及采光很好的温棚里),因上冻的沼气池是不会产气的。在寒冷地区一些用户温棚不配套或温棚质量达不到沼气冬季越冬的要求。造成沼气池被冻坏,用户应在入冬前做好沼气池的保温及补充大量的发酵原料,确保过冬,确保常年正常使用。     三、沼气池日常管理跟不上,产气的多少是由原料量和温度来决定的,用沼气不象液化气,罐内没气就没法用了,用户该换气了,而沼气发酵是随原料被消耗慢慢的减少,不是一下子就没有了,这样给用户造成了一个错觉,我家沼气池慢慢(产气一天比一天少)坏了,实际上是发酵原料被消化完了。     四、用户对沼肥的使用缺乏技术和认识,大量的沼渣沼液常期滞留在池内得不到使用,无法投入新料,致使沼气池不产气。     五、建池材质本身的缺陷,由于沼气(甲烷)分子小,质量低,易渗透,易漏,对用材和施工工序要求很严,用水泥作主材建户用沼气池,对建池人员技术要求很高。     六、量大、面广、且很分散,专业队伍不健全,管理部门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员看着每个池子从头建到尾,更不可能去每户看着用户进料出料。     七、发酵原料普遍不足,随着养殖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农民不在家家都养猪(牛、羊)了,户用沼气的发酵原料普遍不足。 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沼气的广泛推广,根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推广沼气,商品化是必走之路,是确保沼气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其理由如下:     一、所谓商品化就是沼气池变成了商品,它就有了质量的责任方和售后服务的主体,商品的制造商从产品的制造、销售、安装到售后服务实现全程服务,对沼气池的主体有保质年限,这样将建池质量和服务等相关问题及责任都转嫁到企业身上。     二、沼气池变成了商品,用户就有自选的空间,用户想买谁的就买谁的,谁的质量好、服务好,谁就能发展,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政府补贴就像家电下乡那样的模式实施,简单可行。     三、造价明白账,沼气池变成商品,价格公平、公开,企业凭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竞争,用户得实惠。     四、商品化可形成产业链,现在普遍是建好了池子就走人,有了任务再找人的局面,永远形成不了行业队伍,这样没有竞争意识,没有技术求精环境。只有发展商品化,走产业化之路,形成一个强大的沼气行业,这样可促进沼气快速、健康的发展。     五、技术将不断发展,有了企业作主体,有了商品作载体,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商品质量要提高离不开技术,这样既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又可促使行业发展,扩大从业人员规模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可增加大量稳定的就业岗位。     六、可减少管理难度和管理部门的工作量,管理部门由现在的管建池、管质量、管使用转变到管市场上来,只需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管。     总之,政府把沼气推广当成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项目之一、惠民工程、民生工程没有错,“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究实效”的发展农村能源的方针更没有错。在当今我国上下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如何讲科学、用科学,在沼气界还得靠管理部门和业界人士的努力,不能口头唱科学发展观,工作中教条、机械,缺乏创新意识和为民办实事的责任。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来推动沼气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户用沼气池向集中供气沼气工程转变,加快沼气物业管理行业的形成。     笔者希望:沼气之火永远燃烧在希望的田野上。  附:《“非正常报废”的数万沼气池》全文   “非正常报废”的数万沼气池 2009-08-31 08:54:30 来源: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北京) 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对于农民群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项惠民工程。但在黑龙江的很多村庄,已建好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其报废率超过90%;农民群众对这一工程避之惟恐不及?        本刊记者马玉忠摄 一处被废弃的砖混结构沼气池,由于怕人畜落入,已被村民封盖。本刊记者马玉忠摄 穆棱市自平村村长孙德忠自费修建的PVC沼气池,已使用一年多,未发现使用问题。本刊记者马玉忠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崔晓林 马玉忠/黑龙江、北京报道 利用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推行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被国家环保部列为“解决农村面临污染的核心技术”;被国家农业部列为“新农村再生清洁能源”;被中央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技术”。兴建一座沼气池,政府给予五分之四的补贴,对于直接受益者的农民群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项惠民工程。 但据黑龙江质监部门向《中国经济周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黑龙江的很多村庄,已建好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其报废率超过90%;农民群众对这一工程避之惟恐不及?? 这是为什么? 蹊跷的沼气池 8月的东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但在黑龙江的部分农村,记者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风景。 8月1日至25日的25天时间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先后走访了黑龙江省鸡西、绥化、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佳木斯、穆棱、虎林、桦川等十数个市县的20多个村落。采访中,黑龙江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废弃的沼气池散发的臭气,令记者印象极为深刻。而这臭气的背后,到底掩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建好的户用沼气池绝大多数报废停用?而想找到一个能够正常使用的沼气池,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色变: 倒给钱我都不建 8月3日一大早,记者来到黑龙江某市的长征村。长征村是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村里铺上了水泥路,路两边开满了鲜花。“2006年和2007年,乡里为我们村建了45户沼气池,这些(沼气池)基本没有能用上一年的,经过一个冬季就都报废了。”村长蒋喜年一脸的苦笑。 “2008年,根据乡里的指示精神,村里再次号召农户安装沼气池,可是农户有了前两年的教训,说什么也不建,在2008年没有一户安装了沼气池。用农户的话说:‘给政府省省钱吧,安装了也不能使用,既浪费了国家的钱,又给我们添了不少麻烦’。” 蒋喜年告诉记者,今年初,哈尔滨工业大学为长征村做了一个整体规划方案,目的是打造“北方寒地生产、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示范村”。但令蒋喜年担忧的是,这个规划中,有相当比例户用沼气,而村民对此非常抵制——他们被沼气池吓怕了。 所到农户家中,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座座废弃的沼气池,有的农户怕废池掉进人畜,在其进料、出料及排气口都加以覆盖。但更多的是池口大张, 加过料(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的更是臭味扑鼻。 记者试图找到能正常使用的农户,但始终未能如愿。 “一些灌了粪的破损沼气池,不但带来了安全隐患,还造成了二次污染。”蒋村长对此深感担忧。 随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又走访了虎林、桦川、齐齐哈尔等地,采访中,记者见到的近百个沼气池,其现状与在长征村见到的情景大致相似。 在穆棱市福禄乡四方村,村支书张玉文(音)告诉记者,四方村有村民380多户,2008年,70户村民报名安装了户用沼气池,“现在,70个沼气池,还能正常使用的不超过5个”。 “项目是好的,国家投了钱,希望老百姓得用上。但现在指望不上,除了留下挺大一个坑,老百姓还损失了自己的利益??”张玉文坦言,工程队干完活就走人,池体裂了没人维修,大都废弃了,现在村民对沼气工程产生了抵触情绪,“去年刚建时都挺积极,今年没有再报名的了。” 在虎林市虎头镇,记者了解到,2007年项目实施以来所建的400套砖混结构沼气池,工程粗糙,难抗寒冬,全部不能正常使用。在虎头村, 村委会刘书记告诉记者,“虎头村建的14个沼气池,都不能用,主要问题是漏水。” 在绥化市青冈县,新华乡、祯祥镇的农民反映:“使用效果很不好,好像没听说有全年正常使用的。” “我再也不相信沼气池了,别说花钱不多,就是不花钱,倒给钱我都不建!”有不少村民向记者发出这样的抱怨。 砖混结构沼气工程: 三年报废九成以上 沼气是利用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即粪便、秸秆和垃圾经厌氧发酵产生的可燃气体甲烷,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同时产生沼渣、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国家有政策,政府有资金,为什么这样一个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最终却变成了百姓的一个心病?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对此,黑龙江省技术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调研员齐永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黑龙江省,政府主导的沼气工程,都是砖混结构的,而这样的沼气池,一般在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季后,基本上就会被冻裂,从而不再产气。可是政府主管部门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一面是大量砖混结构沼气池的报废;一面是新的砖混沼气池诞生,国家和老百姓的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齐永先向记者透露,今年3月至5月期间,省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与标准化研究院联手对黑龙江农村户用沼气工程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调查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建成3年的沼气池,其90%以上报废停用;建成2年的,70%报废停用;当年建成的,50%报废停用。“这些报废的沼气池全部都是砖混结构的。”齐永先告诉记者。 8月10日,记者联系上了哈尔滨市香坊区沼气协会会长张连臣。“几年来,香坊区共建户用沼气池近1千个,都是砖混结构的,由于大部分沼气池建在室外,冬季冻坏的达80%以上,老百姓普遍反映不好。当初建时都说能过冬,但事实却都没有过冬,现在老百姓不太配合,不再申报新建了,破损的也没人管。”张连臣告诉记者,“现在是,省里不管、市里不问、工程队建完就走人的局面。” 针对张连臣反映的情况,记者询问了哈尔滨市委相关部门负责人。“我们也接到反映沼气工程的一些情况,但国家和省财政的资金由省农村工作委员会农村能源办统一管理和使用,最后验收也在省里。”该负责人表示,“建什么材料的沼气池、建多少都由省里说了算,是有指标和标准的。” 根据2003年8月26日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负责沼气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建设管理工作。 在穆棱市农委的办公室,市农委能源办主任朱未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穆棱市2007年6月开始兴建第一批农村户用沼气工程。一共建了1500套,2008年8月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2009年,我们又规划了1500套,目前正在建设中,一共3000套都是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的沼气池问题不少,能挺过冬天的不多,又存在安全隐患。” “我们也欢迎新型的池体材料,也曾向省里反映过,从密封角度讲,砖混的能否改进一下,省里也正在研究这个事,但现在要求建砖混的,其他材料都不让。”朱主任告诉记者。 在穆棱市自平村,村民孙德忠对记者说,“2007年穆棱市农委让申报建沼气,我之前跑运输,在挺多地方听说过红砖的不好用,就又去了周边的几个县市考察,在海林山市镇发现他们用的PVC(聚氯乙烯)新型沼气池,冬季也能使用,回来向农委申请,回答说只能建砖混,我就自己掏钱在去年5月建了PVC沼气池。”孙德忠说,现在连做饭都用沼气专用饭锅,取代了电饭煲,较以往每月省电几十元,很多周边的村民都来他家参观。 “市农委曾答应给我们村200个沼气指标,村民都知道砖混的不好用,纷纷要求建我家这样的沼气池,农委说必须建砖混。”孙德忠告诉记者,村民为此多次到市里反映,但无果而终。“至今整个村就我一户有沼气。” 这一切,似乎都是砖混结构惹的祸。可为什么一定要建砖混结构的沼气池呢? 为啥一定用砖混 补贴多成本少有利可图? 8月6日,记者在穆棱市了解到,该市所有砖混结构的沼气池几乎没有一户能够正常使用。在该市巨峰、光明、福生、老黑山村、磨刀石镇等地,虽然有一些农户已经报了名,但就是不让建砖混结构沼气池。当地农委工作人员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我们自己也知道红砖的是糊弄老百姓,但是没有办法,国家规定的就得是红砖(即砖混结构)的。” 据了解,黑龙江沼气国债项目已建和在建的农村户用沼气均是采用砖混结构。记者采访到的各地基层能源部门均表示,省农村能源办只允许建砖混结构,其他一律不给验收。 为此,记者向农业部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求证,该部门一位人士表示,“国债资金只验收砖混结构”的说法没有根据,我国出台的《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虽然规定了“户用沼气选用现浇混凝土、砖砌体、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等材料建池以及密封层施工的质量检查验收的内容、方法及要求”,但对是否允许采用其他新技术、新材料建池并没有做限制说明。该人士认为,一律采取砖混结构,而不考虑根据本地区气候环境特点尝试新型材料,这无疑是“机械”地、“教条”地执行国家政策,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采访中,一些基层能源部门和不少村民也向记者表示,明知道砖混结构不适合北方地区,却不敢使用新材料,这种感觉“很受伤”。“也不知道省里是怎么想的,这不就是小沈阳小品里说的‘跑偏’了吗?”一位村民比喻说。 黑龙江省质监局标准化研究院的舒去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就目前世界上所使用的沼气池建材种类而言,大致有5类:砖混、钢结构、玻璃钢、聚氯乙烯(PVC)、还有就是软体材质。通过我们的大量调研,目前看PVC、玻璃钢比较适合我省省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PVC材质的沼气池已由一些民营公司投产并在黑龙江农村有了一定的市场。黑龙江一家建造PVC沼气池厂家的负责人告诉记者,PVC沼气池非常适合北方高寒地区,也在国家补贴标准范围内,但是,建造一个标准为8立方的沼气池,其成本造价在3000元左右,明显高于砖混结构沼气池。“其实大家都知道PVC的好,我们的产品于2007年投放市场,可是,政府不支持,你有什么办法。”该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 在穆棱市农村,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多砖混沼气池都报废停用了。但是,穆棱市某乡村民李某家的沼气池,建造两年来,一直正常使用,每当省里、市里下来检查工作,市里就把工作组带到李某家。时间长了,李某家的这个沼气池就成了市里的一面旗帜,这着实让村民们又是羡慕又是纳闷: 他家的池子咋这么好使呢? 一次,李某酒后吐了真言:知道我家的池子为什么好用吗?那其实不是红砖的,是PVC的。我不说,埋地下谁能看得清? 有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一些地方强令推广砖混结构,是因为“有利可图”。那么,利在哪儿?    穆棱市农委能源办主任朱未来告诉记者,2008年,在黑龙江建一个农村户用沼气池资金标准是:国家补贴1200元,省里补贴1200元,市县补贴800元,农民自己出资800元。“我们县里资金都配套到位了。”朱主任介绍说,考虑到农民的负担,市农委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方法,没再收取农民的800元钱。 “各方投入的资金加起来一共是4000元,而据保守估算,建一个砖混结构的沼气池,成本不超过1500元,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建砖混结构的真正原因。”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他同时告诉记者,黑龙江不少地方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四方村村支书张玉文这样描述他亲眼看到的沼气池施工过程:“建造一个标准为8立方的沼气池,我们村大致一个池体用红砖1000块,水泥4—5袋,两人(施工人员)一天早早干完了。”而记者从哈工大建筑设计院了解到,国家规定的8立方米红砖户用沼气池的材料用量与工时远不止这样就能够完成。 8月10日下午,记者在黑龙江省能源办公室见到了省农委农村能源办主任鄂佐星。刚刚开会回来的鄂佐星一面收拾桌子上纷乱的文件,一面对记者说:“刚开完会,马上还要出去,不能接受采访。”关于黑龙江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情况,鄂佐星表示“才刚刚开始(建设),量还很少??”,并拒绝介绍详细情况。 但随后,记者在省农委能源办综合处提供的《全省农村能源建设2008年工作总结》中却看到这样的叙述:“2008年,全省新建户用沼气池11万个,户用沼气项目已覆盖全省所有市(地),并在83个县(市、区)的1549个村展开;2008年,争取国家各类农村能源建设资金1.77亿元,省级投入专项资金1.08亿元,市县安排扶持资金4000多万元,农民和企业自筹2.9亿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从这份工作总结中可以看出,仅2008年,国家和省里就投入专项资金3亿多元,这说明,黑龙江省农委农村能源办在农村能源的开发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同样是这份报告,却令人高兴不起来:一面是新建的11万个沼气池和总金额超过6亿元的专项资金;一面却是大量的沼气池报废停用?? 8月24日下午3时,记者又拨通了黑龙江省农委农村能源办主任鄂佐星的电话,对于黑龙江农村户用沼气池大量报废一事,鄂佐星表示,“(沼气池)大量报废那是造谣,我正在开会,三两句话说不清楚。有时间我给你打电话。”随即挂断了电话,截至记者发稿之时,并没有接到来自黑龙江省农村能源办的任何信息。 8月12日,黑龙江省某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国家2003年8月26日试行的《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有这样的规定:中央投资主要用于购置水泥等主要建材,沼气灶具及配件等关键设备,以及支付技术人员工资等。‘购置水泥等主要建材’这句话,就是相关部门坚持只用砖混的政策依据。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黑龙江、吉林、内蒙等高寒地区,根本不适合用砖混结构建设沼气池,大量的报废的沼气池就说明了问题。” 该人士甚至表示,在黑龙江,农村沼气工程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从政府资金管理和使用,到水泥、沙子(政府不负责沙子)、红砖等建材,到工程招标,暗箱操作随处可见。“砖混结构沼气池,‘建了废,废了再建’也就不足为奇了,坑害了国家和百姓,肥了自己的腰包。”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基层农村能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村民都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据知情人士透露,黑龙江省讷河市2003年、2004年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成沼气池1000多处,2006年又申请到国债资金240万,建设户用沼气池1000户,但所建沼气池均不能正常使用。原讷河市农村能源办主任张本良(音)因套取、贪污沼气工程款已被依法判处8年有期徒刑。 废弃沼气池的威胁: 伤害人畜,污染水源 “废弃的沼气池是个巨大的污染隐患,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将会后患无穷。”8月18日,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齐永先调研员向记者表示。多年来,齐永先一直致力于寒地户用沼气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他告诉记者,沼气的原理,就是通过发酵而产生气体甲烷。报废的沼气池不等于不再产生甲烷,而是所产生的甲烷压力不够,不能为人们正常使用。“这些不够压力的甲烷去了哪里?空气中和房间里的甲烷超标,对人畜的伤害很大,另外,废弃的沼气池大多是池壁有裂缝,或者封闭不严而透水。这样,池内容物如粪便等产生的毒素,就极有可能渗入地下,对土壤和地下水源造成污染,如果情况严重,极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 穆棱市农委能源办主任朱未来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担忧,“砖混的出料口直径达0.8到1米,开口大,存在安全隐患。” 8月20日,曾任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能专委会主任、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等职,现任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会长的王孟杰老先生在北京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关于黑龙江农村户用沼气池问题,王老同样感到痛心,他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尤其是近两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户用沼气的投入力度,国务院明确提出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措施之一,农业部确定发展农村沼气建设要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十六字工作方针。 “2009年,国家预计投入100亿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工程,但是不能盲目建设,一要有资源,二是管理到位,三是技术可靠。”王孟杰告诉记者,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另外还要加上八个字“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国家目前正在修订标准,农业部2009年3月9日第1177号公告颁布了玻璃钢沼气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意味着我国沼气建设步入工业化时代,标志着我国户用沼气池进入标准化生产、规范化使用、健康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他新型池体材料标准正在起草中。”王孟杰透露说。      附:《“非正常报废”的数万沼气池》全文   “非正常报废”的数万沼气池 2009-08-31 08:54:30 来源: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对于农民群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项惠民工程。但在黑龙江的很多村庄,已建好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其报废率超过90%;农民群众对这一工程避之惟恐不及? 本刊记者马玉忠摄 黑龙江省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研究院调查报告显示: 沼气池大量报废是人祸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崔晓林 马玉忠/黑龙江报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报废的沼气池进入了这些质监人士的视线。经过3个月的深入调查走访,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称“省质监局”)披露了该省建设沼气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意外发现报废池 黑龙江质监护农“春雷行动”,由黑龙江省质监局启动,旨在保护农用物资产品质量,维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该活动发起自2007年,至今已开展了三届。但是,2009年的“春雷行动”却与以往有所不同,这一次,行动组成员意外地发现,以前不被注意的沼气池竟然出“问题”了。 提起发现报废沼气池,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研究院(下称“研究院”)主任舒去非十分感慨:“完全是偶然发现的。‘春雷行动’所涉及的面非常宽,工作量大,而且繁琐。在走访农户家的时候,经常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儿,开始时没在意,后来闻得多了,就产生了怀疑。一打听,原来这臭味儿是从废弃沼气池散发出来的。这才让我们对沼气池产生了‘兴趣’。”舒去非告诉记者,“春雷行动”主要针对的是农机具、化肥、农药、种子等涉农物资的打假及质量监察工作,对于如此之多的报废沼气池,如何对待和处理,一开始他们心里还真没谱,后来工作组成员一致认为,要把全省农村沼气工程的质量情况摸清楚,看看到底有多少报废的池子,是什么原因报废的。 舒去非对记者叙述:“于是,我们开始了为其三个月的调查走访,调查工作由研究院和省质监局标准化处牵头。同时,还要求各地市县质监局协同作战,并以走访+问卷的形式,在全省展开对沼气池的全面调查。3个月下来,我们的调查结果令人十分震惊: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报废停用比率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同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又一个更大的难题—— 尽快建立新的‘农村互用沼气工程质量标准’已是燃眉之急,刻不容缓。” 大量报废本可以避免 8月12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黑龙江省质监局看到了这份名为“关于全省农村户用砖混沼气池建设和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的书面文件。该报告共9页,详实记述了质监局标准化处与研究院在全省范围内,对农村户用沼气工程进行调查摸底的具体情况。 参与调查的省质监局标准化处调研员齐永先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所见所闻。“我们分3个小组,分别走访三个不同的区域。我们组走访了5个地区,20多个乡村, 80多个沼气户,我们在牡丹江市一些县乡实地考察是发现,几乎没有一户沼气池能正常使用。” 记者在这份报告中看到这样的文字: 海林市农委早在2007年,就停止了红砖沼气池的建设,改用其他材料建设,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在接受上级检查中,海林农委不敢说实话,因为怕说不是红砖建的不验收。海林市山市镇两年来,就没有使用红砖做沼气池,为国家和农民减少了损失,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赞扬。 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池90%不能使用,处于报废状态,有的已经被农民填实,有的是用于做菜窖,大部分处于报废闲置状态。 “大量报废沼气池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结合我们的这份报告,我们主要提出4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本可以避免的,但是??”齐永先所说的4各方面问题,在报告中有详细描述: 一、不按技术标准施工,导致工程质量差,(工程)普遍存在严重的偷工减料问题,有的甚至采用立砖砌垒沼气池。其原因就是个人利益驱使,为了获得暴利,施工单位与部分政府人员相互关联,中饱私囊,在国家和省里投入的资金中,全部用于工程使用上的资金不足一半。即使按照原标准建造的沼气池,都不能在我省高寒地区正常使用,何况这样做,就更可想而知了。 二、地方利益驱动。有些地方的领导明知红砖沼气池不适合在当地大面积建设推广使用,但是,他们采取了欺上瞒下的手段,在当地建几个或十几个超标准的沼气池,来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给上级领导造成错觉,以为砖混沼气池真的可以再我省推广使用。 三、个别市县的农委、能源办乃至县领导,没有按照省能源办的指示精神、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而是采用制造假花名册的办法,来套取、挪用、侵占甚至私分工程项目款,导致用在项目上的资金不足,建设数量不实。 四、个别市县的能源办工作人员,甚至采用了更加恶劣的手段,将项目资金贪污(讷河县能源办主任张某已被判刑8年)。 “砖混结构的沼气池,如果工程质量合乎要求,同时配套增温设备,连续使用3年以上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所有事实证明,正是由于这些人为的因素,才导致已建成的沼气池大量地‘非正常死亡’。”齐永先表示,“至于上面提到的问题,那是纪检委和审计部门应该过问的事情,而我们质监部门,当务之急要做的,是尽快出台新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工程质量建设标准’。” 新标准出台没那么简单 8月12日,黑龙江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韩威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旧有的沼气工程建设标准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制定的,虽然后来又进行了修改,但是没有将质量监督、监管明确写入标准之内,因此,造成监管工作不到位,出了问题找不到负责人。“而新的标准不仅在建设指标、技术要求有所创新,更要明确监管责任、健全监督制度。” 通过黑龙江质监局及相关科研单位的积极努力,今年5月20日,《黑龙江省户用沼气池通用条件规范》、《黑龙江省户用硬质聚氯乙烯沼气池地方标准》两个新的地方标准编制完成。新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确定户用沼气池建设使用寿命应当大于20年以上;沼气池的气密性要达到100%;建设池体所用材料要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国策,采用低耗能、可循环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材料;建立质量责任追溯制度,技术监督部门作为监管主体,应实行严格的产品准入监管制度等。 今年5月26日,黑龙江省农村户用沼气池地方标准评审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该会议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会长王孟杰、农业部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杨美君、国家农业部能源与环境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赵立欣,及黑龙江省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省农村能源办工作人员、各地市农村能源部门负责人等30多人。通过审议,两个新的地方标准获得专家组的认可,并被最终确立。 黑龙江省质监局副局长姚贵宝在审议会议上发出这样的感慨:“在黑龙江农村,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年好,二年少,三年了!红砖池子不能再用了,同志们,国家投入几个亿了,这不能不说问题严重吧?我希望我们大家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制定出一个严格的地方标准,来规范沼气产品市场。” 回忆审议时的情景,一个专家组人员告诉记者:“那天,省农委能源办来参加审议的是一个副主任,还有综合科的一位科长。本来,会议决定由省农委能源办的同志来宣读这两个新的标准,可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副主任拒绝宣读;后来的签字仪式上,该副主任也拒绝签字。当时我就感到,这新的标准出台了,可执行起来,可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8月22日,记者致电黑龙江省质监局,对方表示,新的标准还没有面向社会公布,具体实施日期也还没有确定。 看来,那位专家组成员的预感还算准确。 (本文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