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相见难别亦难:沅陵凤凰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37:18

沅陵县凤凰山于沅陵县城东沅水南岸,山上有凤凰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崇祯七年(1634)重修,清康熙七年(1758)建“一天门”,道光三十年(1850)重修古寺,在观音堂左修精舍三间。寺外古树参天,浓荫掩映。民国27年,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被囚禁于此。为纪念张学良将军爱国赤诚,1981年沅陵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古寺进行维修,内置张学良将军塑像。恢复原有建筑物——船形亭,水池。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凤凰山森林公园。

凤凰山的凤凰古寺,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所建。寺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为纪念张学良将军爱国赤诚,1981年沅陵县政府拔款对其进行维修,内置张学良塑像,并恢复原有建筑。

红网怀化2010年11月5日讯(沅陵分站记者 李青松 通讯员 黄生淼)11月4日,张学良将军软禁地旧址——湖南怀化沅陵县凤凰山凤凰寺观音殿维修正式开工。此次维修由沅陵县宗教协会筹资20万元,由湖南省神匠古建筑公司承建,主要对观音殿的一些损坏的木构架、瓦面、院墙、雕花门窗、斗拱、彩绘进行维修。

  张学良软禁地旧址---凤凰山位于沅陵县城南岸,与县城隔江相望。海拔200余米,面积756.4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43公顷,活立木蓄积3万立方米,名木古树参天,森林覆盖率85%以上。因山势奇异,风光秀骊,历为沅陵著名的古八景之冠,是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名山胜地。相传常有凤凰在这里栖息,得名凤凰山。

  凤凰山有可观景点十六处,其中主要景点凤凰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宗教活动辐射大湘西,朝香拜佛者络驿不绝,寺内香火长年不断与之呼应的凤鸣塔,为明朝万历年间辰州知府毛允让倡建,塔高25米,七级八方,雄伟壮观,与龙吟塔、鹿鸣塔构成“三塔一线”奇观。

  因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幽禁于此二十个月之久,留下“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唯有春风今又还”的诗句,吸引了众多仁人志士、海内外游客,寻少帅足迹,游凤凰名山。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区。凤凰寺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A级景区。

凤凰山位于沅陵县城南,海拔200米,面积2000平方公里,因山似展翅起飞的凤凰鸟而得名。她北临沅水,陡壁悬崖,另三面群山环抱。凤凰山林壑幽深,村落暖暖,炊烟依依,山顶古树参天,修篁遍地,风光旖旎,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列为黔中郡第一胜景。明代诗人张志遥曰:“晴峰缥缈出云端,野经迂回挠曲栏;人向绿杨荫处去,隔江指点画中看”。
  
  凤凰山有凤凰古寺、凤凰古井、送子观音樟、钓鱼池、石龟、雪仇洞、屈将室、望江楼、凤鸣塔、叙丞墓、咪子山、水上游乐场、河涨洲岛等30多个景点。
  
  1936年12月,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终身监禁。1938年10月,特务头子戴笠受蒋介石旨意,指使特务队长刘乙光把张学良从苏仙岭秘密密转押沅陵,囚禁在凤凰寺内,过着“山居幽处境,旧雨行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的痛苦生活,因此,在凤凰山的墙壁上题写了“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惟有春风今又还”的憾作。由于局势的进一步恶化,1939年12月转押贵州息峰,修文等地囚禁。
  
  昔日凤凰山,几经兴衰,受尽摧残。解放后,省政府列为重点保护单位,国家拨专款修复和重建。现在凤凰山以崭新的风貌接待中外游客。


稿源:红网作者:李青松

整理、摄影/记者刘建勇

  沅陵凤凰山上的张学良塑像。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永远是“少帅”。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幽禁行程图。(翻拍于凤凰山少帅纪念馆)

  [背景]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战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5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从此开始了他被软禁的生活。

  “西安事变”后,大陆有十一个地方曾秘密幽禁过张学良。湖南的郴州和沅陵有幸“迎来了”这位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少帅。

  特别是沅陵的凤凰山,从1938年3月到1939年12月,张学良以“李老板”的身份和他的妻子于凤至在凤凰寺中度过了600多个日夜。

  以“李老板”的身份住在凤凰寺

  口述:钟玉如(72岁) 地点:沅陵县人民政府院内18栋时间:2006年12月13日下午4点

  72岁的钟老知道很多张学良在沅陵的大小事情。

  “哎呀,少帅,在这里碰上你了”

  张学良来沅陵之前,在郴州的苏仙岭软禁了两个多月。

  有一次,张学良下山到郴州城里去洗澡。走到街上,对面一个人“啪”地立正,给张学良行了个军礼,还说“哎呀,少帅,没想到在这里碰上你了”。这个人是当年张学良在东北时候的一个炮兵旅长,他的部队正驻防在郴州。

  负责看守张学良的国民党军统特务队队长刘乙光看有人认出了张学良,向蒋介石汇报,建议蒋介石把那个炮兵旅长调走。蒋介石对刘乙光讲:他人走了,嘴巴子不会说啊?不行,你们赶快换一个地方。

  在防空洞刻下“雪仇”二字

  当时的凤凰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有一部分淹到水下了,山下是驿码头车站。张学良来的时候,(警卫人员)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当时的老百姓一看就晓得来了个大人物,但这个大人物是谁,却是在他走了以后才晓得。

  凤凰山上面有个凤凰寺,庙里面有十几个和尚。张学良还没来,和尚就被赶下山了。凤凰寺的菩萨龇牙咧嘴,赵四小姐(今查证,实为于凤至,当时赵四小姐在香港,编者注)不敢进。张学良让人扯了些布,把菩萨罩住,赵四小姐才敢进去。当时张对外的身份是“李老板”。

  凤凰山很小,张学良住的房子后来叫“屈将室”,郴州苏仙岭张学良住过的房子也叫“屈将室”。“屈将室”下面,为保护张学良的安全,根据刘乙光的要求,挖了个防空洞。张学良在防空洞的石壁上刻了两个字,“雪仇”。

  用“滚木礌石”防范土匪

  1938年11月长沙大火后,国民党(湖南)省政府有些机构搬到沅陵来了,有些厂和学校也搬到沅陵来了,那个时候沅陵县城人口达到了20多万,很热闹。

  沅陵的土匪看到沅陵热闹了,觉得有大财可以发,放出话来要打沅陵县城。要抢县城,土匪怎么还放出话来呢?沅陵的土匪基本上是小股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头子,放出话来是想大家一起上,人多势大。辰溪、古丈的土匪听到话也想趁火打劫。

  刘乙光担心张学良的安全,赶紧让人在凤凰山上修了两个碉堡,还发电报给蒋介石,请蒋介石调派军队剿匪。张学良看到凤凰山陡峭,地形特别,就说:古人打仗,有滚木礌石之说,土匪如果敢来,我们不妨试试古人的办法。保卫他的人又照张学良讲的,真的准备了很多木头和石头垒在山上。

  土匪看到形势不对,不敢发沅陵县城的大财了。

  拜沅水船夫为“钓鱼师傅”

  张学良在凤凰山有两大爱好,一个是钓鱼,一个是养花。他钓鱼的师傅是沅水船夫杨绍泉。有一次张学良看到杨绍泉钓了很多鱼,而自己没钓到几条,就问:老乡,你钓鱼有什么秘诀吗?杨说,钓鱼关键的是鱼饵。把鱼饵的制作方法告诉了张学良。张学良说太复杂了,记不住,请杨给他撑船,同时慢慢教他制作鱼饵和其他钓鱼秘诀。


 





  刘乙光给张学良雇了两艘船。大的坐刘乙光等保卫人员,小的坐张学良,杨给张学良撑船。

  1939年端午节,张学良突然提出要到杨绍泉家过节。杨讲:我家里破烂不堪,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张学良给了杨绍泉三块大洋,说:你准备桌椅就行了,别的我带来。端午节那天,张学良喊人挑了一担酒菜到杨绍泉家。

  张治中两次到凤凰山探望张学良

  口述:张宗高(52岁) 地点:沅陵县史志办 时间:2006年12月13日上午10点

  沅陵史志办主任张宗高,他对沅陵两个姓张的客人(张学良、张治中)很了解。

  跟张治中诉苦:“憋得慌”

  凤凰山下就是沅水,张学良在山上闷了,就会跑到河边钓鱼。

  到沅陵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于凤至和刘乙光到河边找到正在钓鱼的张学良,讲张治中来访。张那时是湖南省政府主席。

  两人见面后,张治中问张学良习不习惯沅陵的生活,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张学良把刘乙光支走后,向张治中诉苦了:我现在几乎是孤家寡人,有话无处说,做事要看刘乙光的脸色,沅陵县城就在河对面,也很少过去走走,心里真的是憋得慌。

  张治中听了,虽然很同情,但是无能为力,看管张学良的刘乙光是军统直接委派的,他湖南省政府管不到。所以张治中只是表示对不起,以后多派人来看望。然后就是劝张学良喝酒。

  “你一定要帮我向委员长转达我的心思”

  张治中第二次来看望张学良是1938年9月,张治中到湘西视察教育,抽时间来到凤凰山。

  这次见面,张学良的抱怨多了一些,他对张治中讲:抗战一年多了,全国军民都在抗战,我一个军人反而闲着无事,心里实在不好受啊。张学良反复讲:我的身体还不错,打仗是没有问题的。最后,张学良讲:只要能出去做事,做什么事都可以,你一定要帮我向委员长(指蒋介石)转达我的心思。

  张治中就跟张学良讲:你先写封信吧,我看到他时再把你的意思详细说明。张学良就给蒋介石写了封短信,信里说切望参加抗战,要求面见委员长详陈一切。

  张治中回到长沙,马上就派人把信送给了蒋。但蒋没有给张学良回信。

  日军轰炸沅陵,

  张学良迁往贵州

  1939年5月底,张学良过生日。这一天大家都喝得很好。刘乙光他们也放松了警惕。张学良一个人醉醺醺地走小路下了山。到山下他已经困得不行了,就找了个旅店开房睡了。刘乙光酒醒后没看到张学良,吓坏了,喊起山上的保卫人员全部下山去找,还打电话到沅陵县城,让城里的宪兵队、警察局全都帮着找。最后到旅馆找到了。

  1939年8月中旬,日军飞机第一次轰炸沅陵,后来又不停地来骚扰。虽然凤凰山挖了防空洞,但蒋介石还是怕张学良有危险,就在这年12月,把张学良转移到贵州去了。




     沅陵。酉水、沅江在此交汇的一座古城。

 沅陵。我的父辈曾在此求学、奋斗,激扬文字的一座城市。

 沅陵城南的凤凰山,历史厚重,名扬天下。它山势奇崛,风光秀丽,清代诗人张志遥有诗赞曰:“睛峰缥缈出云端,野径迂回绕曲栏,人向绿荫深处去,隔江指点画中看。”此山因幽禁过少帅张学良将军更显沉重。在一年多失去自由的日日夜夜,面对滔滔沅水,阅读这座古城,抗战之初的这段岁月,学良将军国恨家仇潮涌心间,于是他奋笔写下“雪仇”二字,又留下了“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唯有春风今又还”的诗句,于是,这座名山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瞻仰凭吊、追思怀古。

 寻觅少帅足迹,感受少帅情操,便成了我此行的最大心愿。

 沅陵,在我的梦中飘渺了多年。

 那天,我早早醒来,时针才指向四点,窗外除了点点星光,四周依旧一团漆黑。出于安全顾虑,我又在宾馆里呆了一个小时,这时,天空渐渐透出亮色,我才挎上背包出了大门。问清通向凤凰山的路线,便大步流星地朝前走去。风并不是很大,街上除了几个环卫工人,还有两三个早起的行人,路灯明晃晃地,水泥路面倒影着婆娑的树影,远处,深黑的街道显得格外幽静。初冬的夜有些漫长,早晨来得很晚。走过沅江大桥,凤凰山到了。

 白天的沅水是碧蓝碧蓝的,干净得一尘不染,水面很宽,客船、货船不时从你眼前滑过。而此时,因为光线暗淡,更因为陆路交通的发达,水上运输并不繁忙,桥下的水面显得静悄悄的。一辆的士从桥对面开了过来,明亮的车灯与路灯融汇,把大桥照得格外亮丽。远处,两个人影披着一身橘黄色的霞光正慢慢向这边移来,走到近旁才发现是两个早起的老人。女的背着一呢绒口袋蔬菜,沉重的担子把她压得更弯了,男的掖下夹着一个南瓜,这南瓜皮呈金黄色,瓜瓣滚圆,是极成熟的那种。老人一手紧夹南瓜,一手则插在裤兜里取暖,帽子压得很低。他们在为生计奔波吗?他们的儿女呢?亦或他们本来就是勤劳惯了的农人,要他们享福,他们却是坐不住的。这两位老人刚刚过去,又有两个身影向我这边移来,原来是一对夫妻,从穿着上看出可能是一对退休干部,他们各背着一个小包,是早起晨练的。擦肩而过时,我大声向他们问好,婆婆笑眯眯应和:“你好!”。虽是匆匆过客,但快乐的心情却从这一问一答中开始了。

 来到凤凰山脚下,天还没亮,园内没有路灯,黑漆漆的,我不敢进去,只好站在大门口干等。渐渐地,公园里已经有人活动了,有的绕圈行走,有的在摔胳膊压腿。一位大姐告诉我,再等一会,有群老人要进山的,与他们上山有个伴儿。然后我们天南海北的侃起来。她告诉我,她有一个女儿,歌唱得很好,是吃艺术饭的人。语气里充满了自豪。难怪,走路过程中,她一直播放着音乐,原来,这些歌都是她女儿演唱时录制下来的。她把女儿给她买的那个小小录音机栓在腰带上。她说,女儿在她手中她就不觉得孤单了,听着女儿的歌上山,听着女儿的歌下来,天天如此,不感到厌烦。她走遍了凤凰山的每个角落,每想到女儿,她就格外有劲,再苦再累也不觉得。听着她的话语,我想起了远方的儿子。母亲的心总是相通的。短短的几分种,短短的一段山路,我们几乎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从这位母亲身上我见识了沅陵人的纯朴、善良和灵秀,品出了沅陵百姓的人脉亲情。

 我想从这里出发,寻觅少帅是如何由一位驰骋沙场的将军,蜕变成一位隐者、智者的过程。这是何等的气度,这是何等的胸怀,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在这里,少帅度过了近千个日日夜夜,把国恨家仇一点点融化,把忠肝义胆化为片片柔情,该是怎样的一种角色转换啊?这一定与他的生存环境很有关系,他与这里的山水形成了某种默契。凤凰山自成一体,曲径通幽,是如此的美丽而幽静。山脚下,沅水浩浩荡荡地从上游下来,又浩浩荡荡地奔下游而去,大风刮过,树枝摇晃,松涛轰鸣,江面上的孤帆渐行渐远,最后与蓝天相接。江对岸的人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平淡地生活,心思沉稳,处惊不变,看惯了风云变换,看惯了四季轮回。山上,刚刚才鸟语花香,转眼又到枫叶红透,秋色醉人,居于层林深处的少帅能不感悟到什么吗?少帅一定每天爬山,还会下山钓鱼,他常常遥想故乡,欲罢不能。如果没有这片山,如果没有这片水,如果没有这片树林,少帅怎么活得下去?凤凰山庇护着少帅,沅江的水滋养着少帅,完整地塑造着少帅的人格。

 笛音。一阵清丽婉转的笛音从“凤凰寺”背后飘来。是少帅在屋里吹奏么?还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在播放音乐?它太好听了,在这幽幽的树林里,在这晨曦初露的时刻,在这幽禁过少帅的环境,竟能产生这么美妙的音乐,这是我想象到的,它特别具有氛围,特别具有一种穿透力。循着笛声,我向“凤凰寺”的后面走去。树林之中,有一栋小屋,原来是个“望江亭”,两层的楼阁,白墙、红柱,琉璃瓦,象小洋房的那种,人一般眺望沅江。墙壁在些剥落了,护栏有些生锈,平台上长有野草,显出年代久远和历史的厚重,这一定是当年少帅望风的地方了。走进这栋小楼,只有一条通道,十几步台阶,一楼房内有房,廊外有廓,两面环窗,视线良好。二楼只是有一个通间,其余是平台,平台的两头是孤形的。从一楼到二楼背靠背设有两个欧式铁梯,很陡,楼道口很窄,只容一人通过,阴森森地,直通一楼大间。楼阁旁,一个十几平方的水泥平台伸向树林深处,手杆粗的藤蔓从空中横过,此平台二楼稍低,与一楼、二楼相通。一座不到20米长的铁栏杆护桥把这幢小楼与“少帅纪念馆”连通。从布局可以看出,当年的少帅过着怎样的日子。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哨兵在楼道上一站,一只蚂蚁也休想进来。少帅肯定站立在此,透过树稍的缝隙,望着江上,望着对面的古城,望着满目翠色,水天相接处,他只能在心里想念处在日寇铁蹄下的故乡了。作为一个军人,既不能战死沙场,又不能回归故乡,这是一种怎样的熬煎。他一定非常痛苦,非常焦虑,只能做困兽之斗了。那刻在墙壁上的少帅手迹“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透出几多无奈,又透出几多苍桑?

 这有些哀伤,有些幽怨,又有些苍凉的笛音阿,是少帅吐出的心曲么?那挂在有些斑驳的柱子上的衣服,可是少帅的军服?那坐在门坎上如痴如醉吹奏着笛子的背影就是我们的少帅么?我的眼前有些模糊,我的思维有些浑沌。我很想把这张背影留下,但又怕闪光惊扰了他,只好静静的站在门外等待、倾听和想象,一曲终了来又一曲,直到天空发白。这是一位老人。我走上前对他道:“老大爷,我能给你照张相吗?能否把你吹笛子的身影留下来?”原以为老人会拒绝,没想到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还给我送了一张名片。他拿起笛子,对着乐谱认真地吹奏起来。我从正面、侧面、背面,屋内、屋外各个角度对他进行了拍摄。老人面对闪光丝毫没有迟疑,反而吹得更加投入,更来劲了。旋律或高亢,或悠扬,如高天流云般舒展。在老人的笛音中,我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一张张照片的拍摄,在老人换曲歇气的当口,我又让他欣赏我的杰作。老人夸我拍得真好,我说是他的笛子吹得好。我们快乐地交流着,笑声感染了整栋小楼。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向我们这里走来,他可能也是一位热爱艺术,可能每天都和吹笛的老人配合,每天都要高歌一曲。这时,老人吹起了《儿行千里》,那位身材高大的老人挺直了腰板,用脚击打着节拍,清了清嗓子,昂头唱了起来。声音浑厚,音域宽广,我被他优美的歌声,从容的神情感染,更被他们的忘我投入所感动。不知不觉中,和着他们的歌声,我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边拍边唱,边唱边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状态,从来没有这样的灵感,在快乐中轻松地完成了一组组群相。创作是闲适的,快乐是无价的。放松、闲适、忘我,不正是我们要追求的一种境界么?平静如水,处乱不惊,不正是我们踏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才能领悟得到的真谛?“最美不过夕阳红,淡定又从容”。这些老人虽然走过了长长的人生道路,但他们在快进入暮年的时候,依然能够如此洒脱、如此健康、如此积极向上。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和着我们的歌声,又有好几个老人靠了过来,他们慢慢地向这边挪动,或压压腿、或伸伸腰。特别是有位老人,每换压一次双腿,就会向我们靠拢一步。我知道他想加入到这个快乐的团队来,希望我也能给他拍拍照、留留影,但他不好意思开口。于是,我对他说:“过来吧,我给你们照张合影”。于是,这五六位老人站成两排,一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那吹笛子的老人说:“我吹笛,你们唱歌”。那是一曲《十送红军》,和着笛音,老人又高声而深情地唱了起来,我知道他们是在用这首歌曲为我送别,他们已经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看成了他们的亲人。

 含着热泪,我再次拍下了这群慈祥乐观的身影,也把他们的豁达、博爱和向上摄入了心间,固定成永恒。(2011.2)

 

木船去湘西风雨沅陵

小说:木船去湘西  作者:罗朝晖  更新时间:2009-03-30

  沅陵位于酉水与沅水的汇合处,曾经是湘川黔一带的交通要道。由于不通铁路,山高水深路远的沅陵渐渐让人遗忘。“三千里碧水为路,五万峰青山作营”,这个中南六省面积最大的县绝不是浪得虚名,以致我有好几次在沅陵落脚。

  凤 凰 山

  第一次到沅陵,因为时间仓促,只去了与县城一江之隔的凤凰山。山不甚高,但林木葱茏,颇为幽静。山上有座明神宗年间所建的凤凰寺。因张学良将军在这里度过二十个月幽居生活而远近闻名。尽管是湘西的佛教圣地,凤凰寺的规模却不及一些名山大都的庙宇。从山门进来,天王殿、大雄宝殿依山取势,沿右边一字排开。后面是观音殿,几位老尼,戴着眼镜,在夕阳下做针线活。

  大雄宝殿当中,将军的坐像取代了罗汉。旁边他住过的厢房已经落锁,站在走廊上隔窗观望,外间一桌一椅,里间一张木床,陈设简单至极。从这里经过一座天桥到望江楼,沅水波光粼粼,环绕着薄暮中的沅陵城。

  一九三八年三月,张学良将军由郴州迁移到沅陵凤凰山。九月,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前来看望。他写信给蒋介石提出参加抗战,请其代转。结果石沉大海。这年冬天,长沙毁于“文夕大火”,省里的机关、学校都迁来沅陵。杭州艺专与北平艺专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与南通学院医科合并成国立江苏医学院。同来的湖南省银行,所保管的国宝四羊方尊在日军空袭中碎成了二十多块,解放后才得以修复。少帅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写下《自感遗憾》:

  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渐渐鬓发老,惟有春风今又还。

  他的怀抱如同光风霁月,却终于未能回到故乡。次年十一月下旬,日军进犯湖南,又迁移到贵州修文县阳明洞。整个后半生,都在这样的迁徙中。凡他待过的地方,都成为当地名胜。

  傍晚时分,没什么游客。山间清幽,除了当年修筑的碉堡,就是满山遍布的坟茔。凤凰山以形态奇丽,貌似凤凰而得名,死后归葬这方风水宝地,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圆寂的僧尼、抗日的将士都在凤凰山作了邻居。

凤凰寺在城东沅水南岸凤凰山上,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辰州知府毛允让倡议修建。清道光三十年(1850)重修。寺外古树参天,浓荫掩映。凤凰寺不但是沅陵主要佛教活动场所之一,也是沅陵城内登高游览之胜地。民国时期,寺中僧人照度常在夜深人静时于寺外临江之峰顶处以鼻吹笛,为沅陵一绝。名绅修承浩等集资在照度吹笛处修建一座船型笛楼,以壮凤凰山人文景观。民国27年(1938),张学良被蒋介石幽囚凤凰寺一年有余,寺中僧人俱被迁到龙兴讲寺,仅准住持宏莲法师一人留寺打理佛事。当局为张学良在凤凰寺周边方圆三十米自由活动范围内修建观江楼、养鱼池、天桥、钓鱼台、网球场、碉堡、防空洞等。张学良在凤凰山一年中写有为数不多的书信和诗文,其中最为世人熟悉的两首小诗,一是怀念杨虎成将军的“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惟有春风今又还”,一首怀念夫人于凤至的 “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1955年,凤凰寺停止宗教活动。“文革”期间,凤凰寺遭受破坏,几近颓塌。

1981年,沅陵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古寺进行维修,在寺内设立张学良陈列室,安置张学良塑像、图片及遗物,恢复原有建筑物观江楼和养鱼池。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原龙兴讲寺法师、县织布厂退休职工杨宏清获准再次出家住持凤凰寺。1989年初,经县政府批准,凤凰寺恢复宗教活动,安排僧尼入住管理,接请保靖县释圣念法师当住持,释圣念入寺后,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7000多元全部拿出添置庙产及佛像,并在当年农历九月初五在凤凰寺举行万人忏法会,超度亡灵,此举吸引600多教徒和群众观光。1992年以后多年,凤凰寺通过募集善款,不断增扩修葺,先后复修完成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弥陀阁、财神殿等。其中山门为八字形,造型简朴。整个寺院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1993年6月—9月,释方丽法募资修建斋堂;1994年8月4日到8日,由正在江西金山佛学院就读的释方丽策划,沅陵佛教协会邀请福建佛学院教务长妙峰法师以及能寿法师、法诠法师、庚净法师等到凤凰寺开展为期五天的讲经活动,此举得到佛门内外一致好评。1995年4月释圣念法师圆寂后,由刚从佛学院毕业的释方丽任凤凰寺当家师。1995年10月18日,凤凰寺正式登记发证,此后,凤凰寺一直由当家师释方丽主持寺内教务及佛教协会日常工作。1996年8月,近100人来凤凰寺受居士戒,开办学习班7天。1999年,凤凰寺被列为怀化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和沅陵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常德、怀化、吉首以及本地香客和游客万多人次。2004年2月—10月,凤凰寺当家师在信士的支持下,投资13万元,新修斋堂和改造佛教协会办公场所。2005年凤凰山森林公园多方筹资105万元,对凤凰寺进行全面整体维修,2006年10月竣工。同年农历10月中旬,观音殿圣像大放佛光三天,目睹者近40—50人。2006年除夕夜,凤凰寺举办新年敲钟祈福,县城居民近200人上山参加活动。2007年10月,凤凰寺将1993年修建的老斋堂改为三星殿。近年来,凤凰寺当家师释方丽率广大信众对寺内不断维修和改造,已使寺内外焕然一新,凤凰寺已成为大湘西著名的旅游景点和佛门信众必拜的丛林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