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三打狐狸精:专家学者为你解答眼下热点 日本大地震透露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13:39:49

  3月28日晚,在日本东京成田机场,工作人员搬运来自中国的救援物资。当晚,中国援助日本的第二批救援物资运抵日本成田机场。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这段时间,热点问题集中。

  3月29日,中国科协2011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在京举办。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孙文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核学会顾问叶奇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王作元研究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教授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走上讲台,面向公众,针对科技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解答百姓疑惑。

  热点一:

  日本大地震透露了什么?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孙文科教授介绍说,此次日本大地震的主要特点是震级大(Mw9.0),震动时间长(150秒—300秒);大海啸(10米高)。该地震位于世界三大地震带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属于低角俯冲带型地震,是板间型地震。与在中国发生的地震相比,日本地震基本是以俯冲带型地震为主,中国则是以内陆型地震为主。日本的地震多伴随海啸,中国的地震除了台湾地区,发生海啸的几率较小。日本的地震多数发生在海域,中国的地震大都发生在陆域。日本的地震次生灾害比较大,中国的地震直接灾害比较多。中国是因地震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仅在过去100年中,超过20万人死亡的三次大地震都发生在中国。

  孙文科认为,此次地震预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地震孕育、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类对地震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日本地区超过8级的地震不多,9.0级地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地震历史的统计结果表明,下一次8级大地震可能还将发生在日本东海地区。

  孙文科教授还介绍了海啸以及公众比较关心的“日本东移”和“地球旋转变化”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日本向东海移动了几米。孙文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一定向东移。因为太平洋板块的负重,板块通常是反方向移动的,这种移动是不发生地震的,一旦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地震,向板块运动相反方向移动,这两个移动大体上是平衡的。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理论计算的物理场变化结果还表明,日本沿海处都是在下沉的,并产生了位移场,对中国的最东部会产生2厘米的变化,东北地区普遍产生大约5毫米的位移。

  针对“地震旋转变化”问题,孙文科认为,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量级非常小,地震产生的地球旋转的变化是微乎其微的,公众不必为此感到担忧。热点二:

  核能利用安全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核学会顾问叶奇蓁在《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我国核能利用与核安全》的报告中,介绍了我国核电站设计的安全准则,并对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情况做了科学分析。

  叶奇蓁介绍说,在我国的核电设计中有四道屏障,第一道屏障为燃料芯块和包壳。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98%以上滞留在二氧化铀陶瓷芯块中,不会释放出来。第二道屏障为燃料包壳。燃料芯块密封在锆合金包壳内,防止燃料裂变产物和放射物质进入一回路水中,这是完全密闭的,即使产生的气体也密闭在这里,这里面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且锆管的燃料棒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最大数量的密闭气体释放也不足以使它开裂。第三道屏障为压力容器和一回路压力边界。由核燃料构成的堆芯封闭在钢质压力容器内,压力容器和整个一回路都是耐高压的,放射性物质不会泄漏到反应堆厂房中。第四道屏障为安全壳,就是混凝土的结构。现在的安全壳约37米直径,安全壳墙厚将近1米,而且用钢索扎紧,在内部产生一定压力的时候,不会把安全壳破坏,可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

  叶奇蓁说,我国核电站采取纵深防御策略,正常运行的时候有一套控制系统,一旦出现事故,反应堆会停止运行,然后有其他安全系统来保护。目前,我国核电站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在建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生产得到严格的监管,废气、废水的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公众不必感到担忧。

    热点三:

  怎样防护核辐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王作元研究员介绍,发生事故的核反应堆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与释放量和释放方式有关,明显受低空和高空风场的影响。对流层的上升与下降气流、降水、逆温、地形地物、再悬浮等因素都会对地面放射性污染有重要影响。

  王作元说,在正常情况下,人类也会受到电离辐射照射,主要来自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核素。过量照射会导致人体的放射损伤,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接受的剂量有关,接受的剂量越大越严重。人体接受辐射剂量还会产生随机效应,主要表现是癌症发病率增加。癌症发病率与接受的剂量有关,过去的统计显示,1000个人每人接受1希弗的剂量,最终有54人患癌症。

  王作元还介绍,核事故向大气中泄漏的放射性碘,会通过吸、食进入体内并积聚在甲状腺中,使甲状腺局部受到高剂量辐射。可采用事先服用稳定性碘,使甲状腺聚集碘达到饱和的方法,这样吸、食入的放射性碘就不会再聚集在甲状腺中,而会排出到体外,达到防护目的。但是,稳定性碘有一定副作用,患有甲状腺疾病以及碘过敏的患者不能服用。热点四:

  怎样“吃”才好?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教授在《中国食品安全的迷惑与思考》的报告中,围绕公众为什么越来越关注食品的营养与安全,公众是怎样从追求“吃饱”,到追求“吃好、吃得更丰富”,再到今天追求“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更安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食物供应的核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展开,通过介绍国家实施的米袋子工程、菜蓝子工程、餐桌工程等,说明公众对食品营养与安全需求的发展过程。

  胡小松特别指出,应该客观、科学地认识我国的食品安全、食品营养和饮食健康问题。要从不应该有的迷信和盲从中走出来,要从不必要的迷惑、不安和恐惧中解脱出来。例如,针对公众常说的“垃圾食品”问题,胡小松认为,“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任何称得上食品的东西都不是垃圾,只要科学地吃,都会对身体有益;反过来,即使所谓最富营养的食品,如果天天胡吃海塞,对身体也将有害无益。

  胡小松认为,当公众了解并掌握了最基本的原理和科学知识,就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能够把“深奥的问题通俗化”,就能够愉快地享受吃的美妙、吃的文化和吃的科学。

  (本报记者 胡其峰 本报北京3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