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一线:治疗——名医、专家的验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26:06
治疗——名医、专家的验方
 
 
     1.消黄汤治湿热下注之黄疸(关幼波)
    组成:茵陈蒿,萹蓄,金银花,酒炒大黄,酒炒黄芩,瞿麦,泽兰,赤芍、牡丹皮,六一散(包),木通。
    主治:尿黄赤而灼热,尿频、尿痛,大便干,时有发热,舌苔稍黄,脉弦数。
    方解:方中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为君;萹蓄、瞿麦、六一散、木通清热利湿通淋,共为臣药;牡丹皮、赤芍清血中瘀热,凉血而不滞邪,使血脉通畅,热邪得清,瘀血得散,则黄疸易于消退;金银花、黄芩清热解毒,泽兰活血利水,大黄通腑泻浊,使湿热毒邪从大便而出,正所谓“肠泻胆亦泻”。诸药合用,使瘀热湿毒之邪得以清除。(徐春波,柳长华主编,肝胆病实用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7-108)    2.凉血活血降黄汤治重度黄疸(汪承柏)
    组成:赤芍,葛根,丹参,茜草,牡丹皮,生地黄
    主治:急性肝炎病程超过1个月及慢性肝炎、肝硬化之重度黄疸(血清胆红素>171μmol/l)。临床见症:口咽干燥,小便深黄,便干,皮肤瘙痒抓后有出血点,鼻衄,齿衄,肝掌,蜘蛛痣,舌质紫暗,舌下脉络增粗延长,肝脾肿大等。
    方解:方中赤芍(重用)酸苦寒,《古书》中有赤芍“专泄肝火,盖肝藏血,因此清热凉血。”《本草纲目》中述及“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葛根、茜草、丹参、牡丹皮、生地黄均为凉血活血之品,善治血分热。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上述诸药有利胆退黄,改善肝脏及周身微循环作用。
    加减:有心下停饮(胃脘振水声)加桂枝、茯苓;有中焦虚寒者加干姜;有阳明腑实者加大黄(后下)、元明粉(冲服);有皮肤瘙痒者选加牛蒡子、浮萍、连翘、薄荷;有汗闭者加麻黄;有呕吐者加生姜片或姜半夏;有夹湿热者加黄芩,白茅根;有出血倾向或血浆白蛋白降低者加三七粉,水牛角粉。(柴国剑等,主编,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长春:长春出版社,1992,155)    3.慢肝宁治疗慢性肝炎(谷济生)
    组成:党参,沙参,生地,熟地,川楝子,枸杞子,麦冬,当归,垂盆草,鸡骨草,丹参,郁金,首乌。
    主治:慢性肝炎,肝肾阴虚证,辨证要点是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解:本方以一贯煎化裁为“慢肝宁”方,生、熟地为君,滋阴养血以补肝肾;首乌、枸杞以养肝肾之阴;沙参、麦冬以养肺胃之阴,使胃阴充肺阴足,金水相生,滋水涵木。少量川楝子加入大量甘寒养阴药中则不伤正又能疏肝气,以遂其肝木条达之性。当归活血养血。根据经验,当归可改善肝内血流量,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脂肪肝等作用。丹参活血祛瘀,利胆清心,长期大量服用能使白蛋白增加,纠正蛋白倒置。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生津。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况。鸡骨草、垂盆草均为清热解毒之中草药,治疗表明二药有较好的降酶作用,诸药合用使湿热得清,肝阴得养,肝气得疏,从而得到治疗慢性肝炎的目的。(米一鹗主编,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今日中国出版社,1999,15)    4.化肝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周仲瑛):
    组成:虎杖、平地木、半枝莲、土茯苓、垂盆草、贯众、片姜黄、黑料豆、生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化肝解毒,化瘀滞,通肝络,具有抗乙肝病毒,改善肝细胞病理性损伤的作用。
    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病毒携带者,辨证为湿热瘀毒,症见肝区痛,纳差,或质红有瘀斑,或淡白质胖隐紫,苔黄或白,或腻或薄,脉象细、数、弦、濡等几类相兼如细弦、细数、濡数者。亦有无明显自觉症状者。
    方解:虎杖、平地木,二药苦平,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入血解毒为君;垂盆草甘淡凉,清热利湿,解毒降酶;半枝莲辛平,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土茯苓甘淡平,清热利湿解毒,合而为臣,协同增效;贯众苦微寒,清热凉血解毒,片姜黄辛苦温,活血行气以缓痛胀;黑料豆甘微寒,清肝益肾,共为佐药;生甘草甘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而为使。
    加减:湿热毒盛,根据病邪的在气,在血,加用解毒祛邪之品,正气不足者,按肝脾肾及阴血气阳的不同虚候,分别补益,以加强正气,调整机体免疫功能。①邪实明显:湿热中阻,脘痞腹胀,口苦而粘,加炒黄芩、厚朴;湿热在下,尿黄,有热臭,加炒黄柏、炒苍术;肠腑湿热,便溏,有粘液,加凤尾草、败酱草;湿热发黄,加茵陈、山栀:热毒偏重(或肝功能检查谷丙氨酶增高),选加龙胆草,大青叶、蒲公英湿重,去甘草,加生苡仁、佩兰;湿浊偏重,加煨草果、晚蚕砂(包);肝郁血瘀,加丹参、桃仁;营分郁热,选加水牛角、丹皮、紫草;血分瘀毒,选加白花蛇舌草、马鞭草、制大黄(大便溏者不用,胆湿热夹滞,腑气不畅,大便虽溏而不爽者仍可用。)②正气亏虚:肝血虚,加当归;肝肾阴虚,选加制首乌,楮实子(或杞子)、制黄精、旱莲草;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五味子;阴虚有热,加大生地、川石斛;脾气虚,加炙黄芪、党参(或太子参);肾阳虚,酌加仙灵脾、补骨脂、淡苁蓉。③其他随症加味;如肝郁气滞胁痛,加醋柴胡、香附;肝区痛甚配延胡索、广郁金;食欲不振,配炙鸡内金,炒谷芽;脘痞、泛恶、口粘,酌配陈皮、竹茹、蔻仁;齿衄鼻血、小便黄,配白茅根等。(周仲英,周仲瑛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86)    5.复肝丸治疗早期肝硬化(朱良春)
    组成:紫河车、红参须、炙地鳖虫、炮甲片、参三七、片姜黄、广郁金、生鸡内金共研为极细粉末,水泛为丸。
    主治:早期肝硬化。症见胁痛定点不够,伴见胸闷腹胀,消瘦乏力,面色晦滞,红丝血缕或朱砂掌,舌暗红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弦细。
    方解:本方针对肝硬化虚中夹实的病机,采用扶正祛邪的原则。方取紫河车大补精血,红参须益气通络,两味用以肤正;参三七活血止血、散瘀定痛;地鳖虫破血消癥,和营通络;更加郁金、姜黄疏利肝胆、理气活血;生鸡内金、炮甲片磨积消滞、软坚散结。全方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消癥之功。(王伯祥主编,中医肝胆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629-630)    6.草河车汤治热毒内盛(宋孝志)
    组成:草河车,青皮,苏木
    主治: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或单项转氨酶增高。症见两胁胀痛,心烦急躁,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方中草河车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主药;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气,入肝胆经,可疏肝破气,清泄止痛,又防草河车苦凉太过;苏木入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此方临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明显而肯定。
    加减:若热毒较甚,将草河车更为凤尾草;大便溏者,减草河车,加贯众;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肝硬化早期,加山楂;腹水较明显,加郁金,槟榔;伴见脾胃虚弱者,加茯苓,白术,党参。(徐春波,等主编,肝胆实用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46)    7.肝炎解毒饮治疗急性肝炎(谌宁生)
    组成: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夏枯草、绵茵陈、生山栀、黄柏、木通、田基黄、甘草。
    主治:急性病毒性肝炎,属湿热内蕴者。
    方解:方中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生山栀、田基黄清热解毒;茵陈、黄柏、木通利湿清热退黄;甘草调和诸药,增加解毒功能。急性肝炎患者无论有无黄疸,均可按此施治,疗效显著。(谌宁生等,肝炎解毒饮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112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1985,(4):14)    8.三黄益肝汤治疗乙型肝炎(蒋森)
    组成:黄芪、黄柏、淫羊霍、菟丝子、黄精、虎杖、党参、白术、茯苓、蚕砂、桑寄生。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方解:本方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以健脾补气,淫羊藿、菟丝子、桑寄生、黄精以补肾益气,佐虎杖、黄柏以清除余毒。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固肾,兼清余热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药物有增强T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作用,并能促使机体干扰素产生和促进抗体提前形成等,其中蚕砂、虎杖、黄柏均有抑制HBsAg的作用。另外应嘱咐病人坚持服药,一般以1年以上为好。本方长期服用未见明显副作用。
    加减:黄疸、ALT高于500U者加茵陈、败酱草、连翘、龙胆草;若兼头晕失眠,五心烦热,两眼干涩者加生地、麦冬、鳖甲、北沙参;兼肝脾肿大、质硬,或有衄血、蜘蛛痣、肝掌,舌有瘀斑、瘀点者加鳖甲、穿山甲、丹参、郁金或三七参;若有水肿、腹水、白蛋白减少或白/球比值倒置者加重黄芪、白术、茯苓的剂量,丙加怀山药、泽泻、车前子;若病程较长,气血亏损严重者加入人参、紫河车。(蒋森,慢性乙型肝炎治验摘介,新中医,1982,(12):20)    五、单方验方
    1.青黛,明矾,共研细末,装入胶囊,一日量,分3次服,具有清热退黄的作用。可用于黄疸经久不退,特别是淤胆型肝炎的患者。
    2.大黄甘草汤  生甘草,生大黄(后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3.茵板合剂  茵陈蒿,板蓝板。水煎2次,将药汁一起浓煎至200ml,加白糖,每次100ml,每日2次。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4.降酶合剂  贯众、牡丹皮,败酱草,茯苓。用于慢性肝炎谷丙转氨酶升高者。
    5.复方水飞蓟蜜丸  水飞蓟、五味子各半,制成蜜丸,每丸含生药,每次1丸,日3次。用于慢性肝炎ALT升高者。
    6.茅根木贼汤  白茅根,木贼草,板蓝根,水煎服。适用于小儿急性肝炎,梗阻性黄疸。
    7.木瓜冲剂  木瓜生药,加蔗糖制成粉末颗粒,包装成药品备用。每次1-2包。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8.泥鳅数条,放烘箱内烘干(温度100℃为宜),研成粉末。每服10-12g,每日3次,饭后服。功能清热祛湿,退黄解毒。适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
    9.柳芽10g,开水冲泡代茶频饮。具有清热、利尿、解毒。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10.车前草30g,煎服,日1剂。用治于急性黄疸性肝炎。
    11.田基黄、螃琪菊,煎服,每日1剂。用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12.鸡骨草30-60g,煎服。用于退黄。
    13.垂盆草30g,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2周为1疗程。适用于各型肝炎引起的胁痛。
 江苏省中医院 章茂森
 
  来自射阳的顾老太太,一年前突患胆汁瘀积性肝硬化,总胆红素一直高达100多单位,用激素治疗又引发严重神经性皮炎,一年中足迹踏遍全国数十家知名医院,花费40余万元,胆红素一直居高不下,病情日趋严重。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陈四清博士应用大剂量中药清热凉血、化湿祛毒退黄,仅治疗了两周的时间,病人的黄疸指数就下降了一大半,达到了安全范围。后运用中药综合调理,病情一天好似一天,病人家属连叹神奇。   陈四清介绍,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应用中药治疗肝炎。汉代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茵陈蒿汤至今仍是治疗黄疸性肝炎的有效方剂。中医中药治疗肝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改善症状作用  辨证论治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胁痛、消化不良、腹泻、皮肤瘙痒、疲劳、齿鼻出血症状。   保肝降酶作用  垂盆草、田基黄、鸡骨草有明确的降转氨酶作用,五味子更被临床医生称为作用强烈的降酶药物。   退黄抗炎作用  茵陈、大黄、苦参、赤芍均有明确的退黄抗炎作用,甘草则有类激素样作用。对于一些顽固性黄疸,加用中药后疗效奇特。   抗病毒作用  实验证明,苦参、蛇舌草、败酱草、大青叶、叶下珠等清热解毒药物,均有一定抗病毒作用。   抗纤维化、肝硬化、肝癌作用  大黄虫丸、鳖甲煎丸等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类中药均有一定抗纤维化、肝硬化、肝癌作用。有些肝癌患者服用中药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生存期得以显著延长。
 
 
 
肝病用药重在辨证
 
---------------------------------------------------------------------------------------------------------------------------------------------- 
更改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刘铁军
 
  目前,临床治疗肝病的药物和方法众多,但在抗病毒、调节免疫、阻断病情进展等方面的疗效并不乐观。通过多年对肝病的临床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认为,中医中药治疗肝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从本期开始,他们将从辨证用药、临床治疗重舌诊、重视中医下法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临床治疗注意少用药、肝病需要注意阶段性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肝病患者慎用抗病毒药物、配合饮食的调节等几方面探讨肝病治疗及用药的原则。   中医药治疗肝病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辨证是否准确,这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肝病,尤其是急慢性乙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分别是: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和肝肾阴虚型,或者是各证型相互间杂。在临床治疗时,可以根据辨证分型的结果用药。   肝胆湿热型  用茵陈蒿、栀子、胆草、金钱草、滑石等清热利湿。   肝郁气滞型  用柴胡、元胡、川楝子、郁金、木香等疏肝理气。   肝郁脾虚型  用柴胡、香橼、香附、白术、茯苓、山药等疏肝健脾。   瘀血阻络型  用丹参、红花、赤芍、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   肝肾阴虚型  临床常用黄精、麦冬、山萸肉、生地、玄参等具有滋补肝肾之阴功效的药物。   在辨证的同时,还应注意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用药。   黄疸  加红花、赤芍、茵陈、栀子。   鼻衄、齿衄  加地榆、仙鹤草。   腹水  加芦根、白茅根、翠衣、猪苓等。   胁肋疼痛  加金钱草、元胡、川楝子。   腹胀  加香橼、香附。   胃痛  加白芍、白芨、甘草。   胃热  加石膏、知母。   口苦  加龙胆草。   吐酸水  加水红子、莱菔子。   口干  加花粉、石斛。   咽干  加沙参、麦冬。   咽痛  加山豆根、牛蒡子。   大便溏结不调  加大黄、黄连、马齿苋。   头痛  加川芎、藁本、白芷、蔓荆子。   午后或夜间低热  加百合、功劳叶、地骨皮。   外感发热重  加麻黄、金莲花、金荞麦。   汗多  加生牡蛎、麻黄根、浮小麦。   打嗝重  加旋覆花、代赭石。   呕吐  加干姜、半夏、橘皮、竹茹。   手足心热  加青蒿、鳖甲、牡丹皮。   伴有胸水  加白商陆、葶苈子。   对于肝癌患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之上,我们诊病常用药物有半枝莲、半边莲、虎杖、白花蛇舌草、蜈蚣等。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对各类肝病通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根据中医学理论进行归纳判断确立证型,以明确治法、方药。在辨证治疗取得综合疗效的基础上,对症状、体征的改善和消除更为确切和快捷。而症状体征的改善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为最终康复创造必要的条件。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对症治疗或许唯有通过辨证用药才能达到或实现。
 
 
 
钱英:肝炎论治 逆流挽舟
    钱 英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分配至北京中医医院工作。1970年至1980年跟随关幼波老中医临诊肝病。主编《肝炎论治学》等四部专著,发表论文40余篇。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现任该学会内科肝胆病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国家第三批、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同仁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 
 
  化痰解毒活血退黄疸   各种肝病极易并发黄疸,中医辨证有阳黄、阴黄、瘀血发黄、急黄之分。钱英根据自己多年临床体会,总结出退黄应“三因制宜”,灵活运用化痰、解毒、活血法,即病毒性肝病之黄疸用解毒活血法;脂肪性肝病之黄疸用化痰活血法。黄疸早期多瘀热,可采用赤芍、紫草、茜草等凉血活血;黄疸中期多因虚至瘀,可用川芎、三七、泽兰等养血活血;黄疸晚期多沉寒痼瘀,可用桂枝、苏木、鸡血藤等温通活血。   郑某,男,15岁,因黄疸、发热、鼻衄反复不愈,于2001年7月13日到门诊找钱英治疗。检查发现患者HBsAg(+),HBeAg(+),HBcAb(+),ALT:666.6U/L,AST:205.32U/L,TBil:656umol/L,DBil:387.1umol/L。证见目睛黄,身黄,溲黄,便干,脉虚大数,舌质红、苔白,肝脾及多处淋巴结肿大。辨证为毒热痰结,瘀阻三焦。选用凉血活血、化痰、解毒三法联用以退黄:茵陈30克,大黄炭6克,栀子6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草河车30克,公英15克,地丁15克,栝楼20克,山慈姑10克,丹皮12克,赤芍25克。共14剂,每日一剂。水煎,日服三次。西黄丸1克,每日两次。之后基本守方无大改动。10月16日复查肝功能显示各项指标全部正常,随访两年未复发。   滋肾柔肝治疗早期肝硬化   慢性乙肝与早期肝硬化二者之间是以肝纤维化为病理基础的相互移行的一种难治病,属中医“肝着”和“肝积”范畴,临证治法繁多。1990年,钱英带领课题组应用乙肝养血活血冲剂(该药宗一贯煎加味,用地黄、北沙参、女贞子、当归、白芍、五味子等组成),治疗346名患者,疗程3个月,与西药常规保肝组对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3%,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之后又用6年时间,在一贯煎滋补肝肾之阴的基础上合用鳖甲煎,以软坚散结,化裁为“软肝煎”(该方由北沙参、女贞子、百合、炙鳖甲、桃仁、泽兰等组成),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1996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审定认为:“软肝煎对改善症状及肝功能、抑制病毒、抗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疗效”。经典与临证使钱英认识到“滋肾柔肝法” 是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的重要治法之一。   快速截断慢性重型肝炎   “快速截断法”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治则。该治则为清解、通下、凉散三法并用,以尽早驱逐客邪,顿挫病势,防止传变。“逆流挽舟法”是清喻嘉言始创,其用人参败毒散治疗痢疾,升举清阳、宣通气机、鼓动正气以驱邪外出,能于“逆流中挽舟楫上行”。“快速截断法”与“逆流挽舟法”并称为“截断逆挽法”。实践证明,二法均为《内经》“上工救其萌芽”的大法,二法协同,并用不悖。   李某,女,31岁。因黄疸,乏力,于2008年8月11日入院,诊为:病毒性肝炎,亚急性重型。曾用激素、人工肝治疗,黄疸不退。10月8日复查ALT:83.7U/L,AST:293.5U/L,TBil:272,3umol/L,DBil:193.6umol/L,于10月10日用“截断法”,宗下瘀血汤合升降散加味:桃仁10克,土鳖虫15克,大黄10克,姜黄10克,蝉蜕3克,僵蚕6克,郁金10克,黄连1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生炒苡仁各30克,瓦楞子30克,藏红花1克(后下)。每日一剂。10月20日查PTA下降至41%。因病人产后,面色苍黄,脉细无力,于原方加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川芎6克,以“逆流挽舟”。宗上方加减治疗,于2009年2月20日复查肝功正常,黄疸消退。(关  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