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数官方网站:沱江阳华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41:11

 阳华岩

阳华岩,位于县城沱江东南3公里的竹园寨村回山之下,因山南有大岩向阳而得名。“江华”这一县名的由来,也依据于此。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冯乘置江华,因县城在沱江与阳华岩之间,故称“江华”。

“阳华胜览”,是江华八景之一。岩上小山耸立,岩面向南宽敞,可容纳数百人不嫌拥挤。洞中怪石嶙峋,泉水晶莹透澈。露天向阳的洞壁宽阔平整,成为文人墨客铭刻题咏的绝好地方。这里共有大小石刻40余处,有楷、行、草、隶、篆、籀等多种书体,历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其集历代书法为一体,融诗词题铭于一岩的独特景观,在众多的岩崖石刻中实为鲜见,成为古人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唐宋以来古代文学艺术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在众多的岩铭题刻中,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元结所作的《阳华岩铭有(并)序》最为有名。

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时任道州刺史的元结游江华阳华岩,作铭并序,邑令瞿令问以楷、篆、籀三体书刻崖上,世称名迹。铭序全文如下:“道州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南面峻秀下有大岩,岩当阳端,故以阳华名之。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有也,故作铭称之。县大夫瞿令问艺精篆,俾依石经,刻之岩下。铭曰:九嶷万峰,不如阳华,阳华巉巉,其下可家。洞开为岩,阳当阳端。岩高气清,洞深泉寒。阳华漩洄,岭巅如辟,蒲藤松竹,峰映水石,成宜逸名,亦宜退士。吾欲投节,穷老于是。惧人讥我,以官矫时。名迹彰显,丑如此为。於戏阳华,将去思来,前步却望,踟蹰徘徊。    大唐永泰二年岁次丙午五月十一日刻”。此碑刻为隶、篆、籀三体合一,为国内所罕见,阳华碑刻理所当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游人的遵崇。

此外,较有名的还有宋代安硅所作的《江华阳华岩图并序》,此石刻分上下两截,上截为阳华岩图并篆额,图绘岩景:仙田、浮岚阁、岩门思来亭、阳华寺、朝彻亭。下截序四十行正书,盛赞阳华岩“洞深气爽”、“泉流之清”、“甲众观也”。1989年2月13日,香港《晶报》曾发表吴汝宁写的专稿,并附彩色图片,介绍阳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