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鹏翔科目三考场: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泥河模式”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0:51:19

“泥河模式”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

[ 繁体 ] 文章来源:《中国有色报》2009-07-21

    长期以来,我国探明一座大型矿山周期很长。如何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地质工作规律,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又好又快的找矿新路子,已成为地质工作未来政策发展的重要问题。一个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四方联动,整装勘查,成功实施的深部探采项目,取得了地质找矿新突破,被业界广泛赞誉的“泥河模式”就此诞生。

安徽省庐江-枞阳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庐枞火山岩盆地,专家们通过对庐枞地区成矿背景与成矿规律的研究,认为庐枞盆地找矿前景广阔,于是先期由政府投入,后引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集中优势资源,仅用3年多时间成功的探明了1.2亿吨磁铁矿、3000多万吨硫铁矿以及一个500万吨中型石膏矿。因为泥河铁矿高效的探矿速度和新模式的改革,实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20年来找矿重大突破,所以被评为2007年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和2008年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国土资源部也将庐枞地区列为全国找矿示范区。

今年5月,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徐绍史在深入泥河矿区考察后表示,“泥河模式”从实践层面对地质找矿改革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要深入总结“泥河经验”,把“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要全面梳理思想认识上和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寻找应对之策,使地质找矿工作思路真正落地,推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目前,我国探索建立的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勘查有机衔接、中央与地方相互联动、统筹部署的地质找矿新机制正迈出重要步伐,国土资源部发动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提出的10个主题正被全国业内热议。“泥河模式”采用新型会战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产出的新成果,创造出了“泥河速度”、“泥河质量”和“泥河精神”。其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有效衔接的模式成为全国示范,探索和实践的经验发人深省,那么“泥河模式”是怎样改变了地质找矿的思路?又给予全国地质找矿哪些有价值与意义的示范呢?

四方合作创造“泥河速度”

2006年10月,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庐江盛桥―枞阳横埠铁铜矿勘查》项目在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中成功立项,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项目资金到位。

2007年7月,安徽省地矿局以泥河铁矿探矿权入股、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资金投入,双方合作组建安徽五鑫矿业有限公司。

2007年11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矿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四方签署《共同推进安徽省庐枞地区矿产勘查合作协议》,泥河矿区创造出了从发现到建成投产3年多的“泥河速度”。

在往常,由于矿权国家垄断的特殊性造成管理复杂,责任主体不清晰。矿权在进行传统招拍挂之后,地勘单位的矿权获取边缘化,国有地勘单位地质找矿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地勘单位自身发展的方向定义不清。另外,中央、地方的勘查基金,勘查和开发都没有建立规范的衔接机制,公益性地质成果转入商业性存在问题。

而在“泥河模式”中,中国地调局明确让地勘单位使用公益性成果,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撑。安徽省政府不搞地方保护和行政配置,由安徽省地矿局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双方合作组建的安徽五鑫矿业有限公司,政策和技术上获得了安徽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市县政府大力支持,资金上获得了中国地调局陆续投入的项目资金约3000万元,中国五矿集团投入1亿多元资金。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问题得到共同解决,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工作无缝衔接。既实现了国家对于矿权的行政控制,又实现了国有大型企业市场化开发的模式。行政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双效运行,地勘队伍因为矿权入股得到了强化,用来壮大自身技术、经济能力;投资企业用其充裕的资金来市场化运作矿山,利益分配得到有效配置,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激励。

泥河铁矿项目的投资方、中国五矿集团矿产资源部总经理王炯辉对此表示,泥河深部铁矿勘查的成功得益于泥河项目响应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在地质勘查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这种四方合作的泥河模式有效解决了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的转化问题和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的跟进问题,实现了中央和地方、地勘单位和企业多方联动,有效衔接资源勘查和矿山开发,为短时间取得找矿突破创造了条件。这种新的勘查机制应该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要有一个懂技术、热爱地质事业的队伍;二是要有一个好的矿政管理环境;三是有一个了解地质工作的有实力的投资主体。

整装勘测积聚“泥河质量”

“泥河模式”实践了灵活的创新机制,依托泥河铁矿项目,实施了整装勘查,降低了勘查成本、提高勘查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成果、出技术、出人才,累计出了“泥河质量”。泥河铁矿自2007年5月发现,就立即优选19台钻机会战,一年多时间即高质量地完成70个钻孔、7.5万米进尺。探采以局为单元、队为基础,成立指挥部,整合人才、技术、资金、装备各类资源,多方法一齐上,普查、详查、勘探、开发一条龙,采用项目总包制,完全按市场机制运作。

受委托的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6地质队,把优势技术力量进行重组,全力以赴支援泥河铁矿的钻探施工。现场施工工作管理健全,成立了由一名副队长任施工总负责的钻探施工项目部,项目部下设探矿技术部、安全管理部和施工协调部,确保了施工工作规范化运行,形成了较强的施工管理团队,钻探工作没有发生一例安全生产及质量事故。

在第一孔见矿后,钻探深度超出了设备的能力,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326地质队立即筹资购置了2台1500米深孔钻探设备,提前进入矿区等待施工,钻孔定位后立即安装施工;在省地矿局支持下,又及时添置4台1200米钻机待命,为泥河铁矿后期大规模的钻探施工工作全面展开提供了设备上的保障。并且设备为国产,由于采取了绳索取芯新工艺,一天能钻进30~40米。为完成施工任务,326队还配备了精干的技术力量,采取少打多提、轻压慢转等施工技术,保证了钻进中的岩芯完整、不脱落。当孔深至800米以上时,因钻具超重,技术人员又采用多股钢丝绳下钻,并加冷水匣冷却,从而较好地防止下钻过快引发钻具发热、钻杆变型等事故的发生。为确保钻孔质量,队勘察处根据孔深情况,及时更换钻具,先后投入80余万元购买加厚钻杆。

另外,泥河矿区文明机台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均投入了大量资金予以支持,优化了机台作业环境。走进机台,整个工作间收拾整洁,各种钻具、机场物品、岩芯摆放、岩芯牌书写、钻孔测斜等摆放有序,矿区现场的工人们紧张有序。

传承奉献形成“泥河精神”

“泥河模式”的成功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各方面的付出,各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对项目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常印佛院士等专家级学者到泥河铁矿实地考察找矿;地勘单位发扬地勘工作优良传统,献身泥河铁矿的建设;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对泥河铁矿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泥河铁矿取得的成绩和新模式的组成缺一不可,他们奉献的精神构成了“泥河精神”。

为了早日找到矿,70多岁的老专家和新进入地质队的大学生投身地质事业,在野外为探明祖国的资源宝藏执着奋斗,不懈追求;在600米仍未见矿时,顶住了压力,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方法克服困难直至见矿。

在泥河铁矿钻探施工中,地勘单位职工在传承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三光荣”传统,充分展示了甘于吃苦、善打硬仗的拼搏精神;不计名利、超越自我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和谐共事的团队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发挥了地质找矿的专业优势,不断找到国家急需矿产资源。工作中,他们组织技术骨干对钻探施工技术、工艺进行攻关和科研,并且不断将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到钻探施工当中。发扬传统、勇于奉献、不断探索、积极创新使“泥河精神”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