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轨道交通学院:广州长堤:花天酒地一条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0:24:32
清朝中期以前,广州珠江岸边并没有堤岸,只是一片淤积的河滩。光绪十五年(1889),两广总督张之洞开始修筑堤岸,但只修了天字码头一段和官轮渡码头。他离任之后,继任者也曾请人修筑天字码头西边的堤岸,但断断续续,未成气候。宣统三年(1911),已是“孤王江山岌岌拱”的清官府,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花岗石筑起堤岸,称为长堤。1920年,民国政府在堤岸上开辟马路,命名为长堤大马路。
宋代羊城八景之一的“珠江秋月”,以及明代羊城八景之一的“珠江晴澜”,就是指长堤一带的珠江景色。江上原有一个小岛,是广州著名三石(海印、海珠、浮丘)之一,据屈大均说,岛上有“古榕十余株,四边蟠结,游人往往息舟其阴。端阳七夕作水嬉,多有龙郎昼女、鲙鱼酤酒,零贩荔支、蒲桃、芙蕖、素馨之属,随潮来往”。(屈大均《广东新语》)人气阗溢之处,商业自然会兴旺起来。1928年,岛上建了一座“海珠公园”,游人更多了,街市仔也如群蚁附膻而来。1931年,政府认为海珠石造成这个河段水流过急,对于航船有危险,决定炸低海珠石,填平北面河道,南面开辟马路(今沿江西路)。
1914年,澳洲华侨马应彪等集资,在长堤开办先施公司环球货品粤行,是当时广州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首创不二价的营销方式,天台有游乐场,后还附设化妆品、汽水、服装、鞋帽等10个加工厂,大获成功。
1932年,东南亚著名华侨企业家胡文虎家族在原海珠岛东端建筑永安堂大厦,作为虎标万金油的总批发处。这是广州第一幢欧洲风格的钟楼式建筑。1934年,香港爱群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投资在永安堂西面数百米处兴建爱群大厦,1937年建成,仿美国摩天大楼风格,楼高63米,共15层,是广州当时最高的建筑。
 
摩天大楼挡住了长堤的“无敌大江景”,但长堤不仅没有因此停滞不前,反而以一种近乎神话的速度崛起,仅仅几年时间,已经超越了许多传统的商业街,成为与永汉路、惠爱路等老牌商业街并驾齐驱的繁华街区了。
长堤还有创于1914年的东亚大酒店,是先施公司的附属企业、当时广州最高级的豪华旅店,号称“百粤之冠”;扩建于1919年的大三元酒家,后曾为广州“四大酒家”之首,20世纪30年代以60元大裙翅为卖点,富贵者趋之若鹜;酒(茶)楼食肆还有名园(后改为七妙斋)、一景楼、金轮酒家、六国大饭店、大中华西餐、瑞如茶楼等等……

长堤的商店
长堤食府、戏院林立,又有豪华的百货公司,是广州最有名的吃喝玩乐购物一条街。广州人喜欢“食嘢食味道,睇戏睇全套”,在长堤,味可以遍尝百种,戏可以睇完一套又一套,既有大戏看,也有好莱坞电影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同庆戏院在长堤开业,是广州最早的粤剧戏院,有五六百个座位,后改名为海珠大戏院。1926年,海珠大戏院进行了大改造,扩建至三层观众席、2005个座位,一跃而成为广州戏院之冠。
广府人对粤剧情有独钟。早期的粤剧分男女班,先施天台游乐场是全女班的天下,海珠戏院是没有女艺人演出的,无论是花旦或是小生,都由男艺人扮演,20世纪30年代中期始有男女艺人合班。夜夜衣香鬓影,大锣大鼓。《白金龙》、《黄飞虎反五关》、《金叶菊》、《胡不归》、《情僧偷到潇湘馆》、《苦凤莺怜》等经典剧目,好戏不厌百回看,成为海珠戏院的隽永记忆。
1920年开业的明珠电影院(后为羊城电影院),初以放默片闻名,后来又成为放映彩色电影的先驱;爱群十一楼的丽都舞厅,先施公司的天台电影场,林林总总,一派花团锦簇,把这长710米的马路,装点成一个“花天酒地闹黄昏,抛掷金钱价莫论”的繁华金粉地。那些纨绔子弟夸口:“各游乐场戏园,不可一日不光顾”,“每天午后晨兴,天明就寝”,“糖果公司绸缎铺大餐厅等,每结账款至少数百元,方算交易”。
1930年,金轮酒家曾发生一起轰动广州的爆炸案,以演丑角著称,独创“乞儿腔”的粤剧艺人马师曾,在金轮酒家唱戏时,遭人放置炸弹炸伤右脚。此案令治安当局大为震动,下令马师曾的国风剧团停演六个月,最后马师曾到香港另组戏班去了。但这并没有把长堤的食客、戏迷吓退。
即使夜幕低垂,长堤依然灯火通明,人潮川流不息。江边堤岸的小食摊档密布,炒螺的、卖艇仔粥的、买牛杂的、、、、、、大受平民百姓欢迎。当时著名的戏剧家洪深南来广州,由朋友带去逛长堤,品尝了众多小食,赞口不绝。漫步长堤的店铺,只听见这边茶楼吆喝“埋数!单收,福禄寿齐啦!”那边酒楼又高呼“某官人到,某酒家准备款接贵客光临!”虽然政府开征筵席捐,上茶楼吃饭,连一毫纸的饭菜都要收捐,但茶楼食肆依然座无虚席,唱码声此起彼伏,热气腾腾。人们都说“食在广州”,但坊间有句更直接的俗谚:“住在广泰来,食在大三元”。广泰来是历史悠久的旅店,适合一般人投宿;大三元则是长堤上的名食府;此谚是广州人对长堤的最高赞美。
抗战胜利后,四乡的酒楼、茶楼,纷纷迁入省城揾食;一些被日本人巧取豪夺去的酒家,作为敌产处理,被中国政府公开拍卖,又重回到广州人手中,正是楚人失之,楚人得之。许多在战争期间避难外地的饮食业经营者,也陆续返回,重操旧业。长堤的酒楼愈开愈多。
由一姓詹的台湾人开在长堤的东天红餐馆,因日本战败,护身符没了,由香港酒楼业老行尊冯佳和曾深铭接手经营,改名为大公餐厅,以精美的西餐、西点驰名省港澳;德兴饭店的老板何恩在长堤东端开了一家冠华酒家;著名茶商陈星海的侄儿陈勤昌把长堤的割烹别府改建为总统酒家;金龙酒家是省港澳饮食大王高棠所开,他经营的酒楼遍布香港、澳门、广州、上海、南京等地、、、、、、
今天的长堤,虽然已不复当年红尘翻飞,但几十年商业中心打下的基础,底气依然很厚,虎老雄风在,老字号的效应还没有消失,人气也没有涣散。这条商业老街,定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摘自越秀区——《越秀商业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