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洋妞的会所2016:“春晚”感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26:47
  
    ““春晚”办了二十几年,已成“二难”,甚至可以说句极端的话,已陷入泥潭。
    一,现实非常残酷:这一顿所谓的“年夜饭”,期待者越来越少。道理很简单,人们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而“年夜饭”质量却越来越低,甚至令人不屑“入口”。稍举一例,今年冯巩的小品——抱歉,看完这个节目,我已转台——就大煞风景:一个似半昏迷的歪脖子坐在轮椅上,一听到女性名字便清醒过来,东扯西拉地不知所云,且多次冷场……这个与虎年喜庆吉祥的气氛格格不入的“劳什子”,竟然成为“春晚”的开场锣鼓!实在令人大惑不解。但说不定,这恰恰是“我最喜爱的节目”呢!
     二,主持人虽满面春风,喜气洋洋,极力吹捧所有即将登台的节目,但是,“语言类”节目已经山穷水尽,让人笑不出来;“歌曲类”同样可悲,“春晚”过后,绝没有任何一支歌曲可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十五的月亮》等那样能唱响大江南北。如果将此话题稍许拉开一点,可能会得罪更多的人。类似于“春晚”的“青歌大赛”亦年复一年办下去,门类越来越全,场面越来越大,评委越来越多,观众越来越迷惑。大赛过后,同样没有几首歌能传唱大江南北,甚至没有一首歌能流传开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主持人中,在各类节目频频出镜的“万金油”似的朱军的过分自信,老是抢话说的董卿的饶舌,都让观众怪不舒服。评委席中,韩红太轻佻,频频与左右评委交头接耳,指手画脚;糟糕的是,摄像机镜头却又偏偏对着她!假如她是学生,在课堂上敢这样旁若无人,恐怕会被老师轰出教室;但她却肆无忌惮。这与同样坐在评委席上的德艺双馨的殷秀梅、德德玛等老艺术家相比,差距太大。余秋雨博闻强记,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令人敬佩不已;但有的评点拉得太开,不但选手们听不进去,就是电视机前的多数有文化素养的观众也如同就餐时都必有鸡肉一般厌倦起来……
      三,更有怪者,“语言类”节目好像离开了赵本山就不行。策划者似乎要将他的“春晚=赵本山”、“赵本山=春晚”的荒唐理念牢牢扎根在全国观众心里;各宣传媒体心领神会,甚嚣尘上。瞧,彩排几次,赵大叔还未现身,这怎么行?某些人便着急了,直到最后彩排,大叔终于被“千呼万唤”至“春晚”舞台,于是大家都松了口气。结果如何,无需赘言。我想,明年如果还办“春晚”的话,这位大叔恐怕会知趣的“退出江湖”吧!平心而论,赵大叔是有贡献的:他使“东北二人转”走向全国,使一批优秀的“二人转”演员脱颖而出,前几年,有几个好段子尚可回味……但他那歪戴着帽子走斜步,专找无聊话题(如“公鸡下蛋”、“卖拐”之类)瞎掰的表演,已成模式,十分腻味。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台湾作家柏杨所描述的“丑陋的中国人”而不忍卒睹。大叔自己以为如何?
     四, 不知是为经济利益所驱动,还是为彰显名人效应,许多令人反胃的节目却被评为“春晚我最喜爱的节目”!因而,人们有理由相信,无论对于举办者或演员(哪怕是群众演员)来说,“春晚”实际上都已经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一个可追名逐利的途径;其中猫腻也常有人曝光,还是按下不表为好。
     忽然“风马牛”地想到了语文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也是每年一次,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几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近200道,试题一经公开,评者如潮。有些命题,虽也不尽如人意,但至少不会像“春晚”这样挨骂。
    “春晚”该叫停了,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