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社会保障局电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58:38

可怜天下父母心-王宝祥

王宝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内容简介: 

我讲家教的误区,我给归纳成八个误区,我讲的时候,我想有的家长可能有一个误区,有两个误区,等我讲完了,每次有的家长找我说,你说那些误区,我差不多都有。那么今天大家听一听看看你有一个误区,两个误区,如果有不符合规律的,我们要走出误区,才能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第一个误区情感冲击理智。家庭教育它是充满情感的理性行为,如果情感冲淡理智,甚至失去理智,必然发生违背规律的非教育行为,或者说是反教育行为,不可能受到良好地教育效果;第二个误区,家庭教育中随意性太大,计划性太差。好多家长教育孩子,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顺口就批评了,顺口就要求了,而且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什么计划行为;第三个误区是口头说教多,多渠道渗透教育少,口头说教多,实际上言教多,多渠道渗透教育少,就是境教、身教渗透教育少。你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看你有没有误区;第四个误区,家庭教育中成人化要求多,忽视孩子特点。在家庭教育当中,成人化要求多,好多要求大人都做不到,但要求孩子做到;第五个误区,家庭教育中长辈教育不一致的现象明显。不一致的表现父母教育不一致,父母与祖辈教育不一致,为什么不一致,原因是个人经历素养不同,教育思想观念不一致,教育方式方法不一致,就起矛盾了;第六误区,家庭教育当中劳动教育太薄弱,过去我们常讲,劳动创造人类,劳动是立身之本,劳动创造世界,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现在孩子劳动状况如何,愿意不愿意劳动,会不会劳动。第七个误区,家庭教育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我看了很多的数据都说,中小学生当中,有15%到2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个心理不健康不一定造成心理疾病,但是他心理不健康会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我们有时候家长往往把心理问题,是非问题,道德问题混为一谈,其实不是一回事儿。这是第八个误区,家庭教育中四重四轻的现象。大家看四重四轻指的是什么,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重成才,轻成人。这一个人按照现在社会要求来讲,应该是人格,加知识,加能力,加健康等于贡献,加财富,那么人格是打头的,这是素质的核心,人格不良什么都谈不上,这是我讲的走出家教误区,感谢大家的支持。 

(全文) 

有误区就是说没按规律办事。这个家长肯定都听过这么一句话了,叫做按规律办事,事半功倍,违背规律,事倍功半,要是违背规律的话,就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那么我们家庭教育当中如果能够按家庭教育规律去做的话成功率就高,凡是出现不成功的问题,肯定是出现了违背规律的现象。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一个家长她违背规律了。这位家长是高中毕业的一个女同志,四十多岁,她的孩子刚上高一,她说我这个儿子现在上高一,好多问题他问我,我解答不了,你看怎么办?我说为什么都要你来解答呢?她说,我这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有问题找妈妈。我说,你怎么给他指导的?她说,在孩子小的时候,我听有的同志讲这么一句话,叫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她一想,我要给孩子当老师,那我就得教她功课,所以从上小学一年级,他有什么功课不会了,他一叫我,我就告诉他,这怎么做,他上初中的时候,我就辅导不了,那怎么办呢?我就到教材门市部买了全套的初中教材,还买了教参,一有工夫我就在家里头备课,什么课都备,就为了晚上等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找妈妈,好当这个老师,这个孩子有问题了,不会做什么了,就叫妈妈,这个妈妈很辛苦,就给他讲这个怎么办,就这样过了9年,这孩子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有问题找妈妈,这妈妈很辛苦,她见到我的时候,我一看白头发一大堆,很苍老,肯定是为这个孩子累的,现在考上一个三类的高中,孩子有问题还找妈妈,他9年的习惯养成的。那么再问她问题的时候,这妈妈真是解答不了,她不可能把高中的课备了,当问到第三遍的时候,妈妈就跟这儿子说,儿子妈妈告诉你,现在妈妈实在不行了,那么这儿子就跟妈妈说,妈妈,你不行了,我也完蛋了。那么她给我讲了以后,我都替家长非常地惋惜,非常地遗憾,她这9年,辛辛苦苦当这第一任老师,实际上她没当好。 

那么我在全国17个城市演讲的时候,我就讲,我们学校的老师,比如说中学老师,都是上过师范院校的,中文系的教语文,物理系的教物理,英语系的教英语,学过教学法,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现在不断地在搞教学研究,那你说我们这老师是不是都能够一下子当好老师,也当不好,要有很长的适应过程,他要不钻研的话,他就很长时间当不好老师。一个家长他没学过这个专业,她怎么可能当这个第一任老师,所以我在给家长讲课的时候,我很少用这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是这句话不对,是这句话怎么理解,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我想主要不是教他具体知识的老师,应该是做人的老师,人格的老师,能力的老师,健康的老师,那么我讲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有些家长他走入误区了。 

那么下面我就讲今天的内容,首先我讲几段家教名言。首先一句名言是宋庆龄的,她说过这么一句话,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你一举手,一投足,说一句话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的,有的要影响他一辈子,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的言行就要非常地谨慎,我们经常说要谨言慎行。鲁迅有一句家教名言: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就是孩子的世界主要指孩子的心灵世界,心里世界,孩子的生活世界,跟成人不一样,截然不同,有的到了高中也是如此,倘不先行理解,如果你不先理解孩子,一味蛮做,一味蛮做就是一味蛮干,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教育孩子,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那肯定就非常妨碍孩子的发展,这是鲁迅的一段话,这就告诉我们,我们要理解孩子,这方面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那么我曾经在海淀区访问一些小孩,有一个小男孩非常有意思,初一的,我说你家长教育不教育你,他拉长声说,他说教育,当然教育,显然他就有点反感,我说,你母亲怎么教育你?他跟我说,他说甭提了,我特可怜我母亲,这是原话,我说你父亲呢,他说我恨他,我说,你给我说说,为什么可怜你父亲?他说,我妈每天上班很累,回家以后做饭家务事也都是她做,就在这么忙的情况下,每天得腾出三、四十分钟数落我,批评我,他说,说的那话还没什么水平,还没我说的水平高呢。他说,你说我这妈多可怜。我说,你为什么恨你父亲?他说,我父亲您看都快到21世纪了,这是前几年了,他说,他不民主,居高临下,他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我要反驳他,他就想揍,我还得逃跑,你说这样的父亲可恨不可恨,我就追问他,我说那你怎么办,他说了三个字,我听了以后,我很受冲击了,他说了三个字,他说强忍着,这孩子也真不容易,一个天天唠叨,一个竟犯横,这孩子还能强忍着。 

那么下面我要讲家教的误区,我给归纳成八个误区,我讲的时候,我想有的家长可能有一个误区,有两个误区,等我讲完了,每次有的家长找我说,你说那些误区,我差不多都有。那么今天大家听一听看看你有一个误区,两个误区,如果有不符合规律的,我们要走出误区,才能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第一个误区情感冲击理智。这家庭教育,它是充满情感的理性行为,大家注意了,它是理性行为,是充满情感,没情感不行,但是它是理性行为,教育都是理性行为,如果情感冲淡理智,甚至失去理智,必然发生违背规律的非教育行为,或者说是反教育行为,不可能受到良好地教育效果。刚才我举的那两个例子,一个是从孩子小时候就给当第一任老师,还有父亲、母亲一个天天唠叨,一个竟跟孩子横,实际上都是都是非教育行为,都是反教育行为,结果收到的效果当然不好。那么情感冲击理智的现象在家庭当中可以说非常普遍,家长急了以后什么都可能说,骂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个实际上就是不理智的。 

讲一个小的故事,有一个小学的孩子两口子带他去买东西,逛商店,春节期间,那么孩子想买的一个东西,说要这个玩具,这个钱比较多,这父母说不买,咱们今天没带那么多钱,还买别的,结果这个孩子就坐在地下,搓着脚又哭又闹,甚至还要躺下,很多人就围上来,七嘴八舌说你看大春节的,这么一个东西不给孩子买,让他闹哭什么呢?这两口子一听别人一说吧,就不好意思,掏钱买了,这孩子抱着这个东西高高兴兴走了,你说,是对,是错,这就是情感冲击理智。下回再有这种情况,这孩子还会这样,有三回下来,这孩子就能找到怎么战胜爸爸妈妈的法宝。现在好多孩子出现一个不良的习惯,出现不良的要求,随便跟家长撒赖,常常是从小家长打败仗,一次、两次、三次以后,他摸着你的脾气了,你再找专家,专家一问你,肯定是这么回事。 

另外有两口子也是这种情况,带着孩子去到商店,这孩子看了一个东西要买,家长说不买,今天咱们没有决定要买这个,要买别的东西,这个孩子也坐地下了,围上了很多人,也是七嘴八舌,但是这两口子就没像那两口子似的,这个妈妈跟父亲就研究了一下,由妈妈出面,就对这孩子说,儿子,你就在这儿坐着,我跟你爸爸回家了,扭头就走,那么这孩子也不哭了,也不闹了,爬起来就追,两口子就快走,这孩子就快追,快追上的时候,两口子又走快点,一直走到家里,进胡同到家了,到家以后把电视打开,沏上茶,两口子在那儿说话,不理他,大概二十多分钟,这妈妈说话了,说儿子你呀,坐下,跟你商量点事儿,以后爸爸、妈妈还带你出去逛街,但是有一条,就是有时候没准备钱,或者说你要买的东西,告诉你,我们这回不买什么原因,你看怎么办,这小孩当场表态,只要爸爸、妈妈说不买,就不买了,一次解决问题。故事很简单,同样发生在三口之家,你从这里思考一下,我们能悟出什么道理。 

这是第二个误区,家庭教育中随意性太大,计划性太差。好多家长教育孩子,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顺口就批评了,顺口就要求了,而且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什么计划行为。在这儿我先讲一个故事,咱们北京市的。有一个家长他在孩子出生之前,他就学了很多有关养育和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然后孩子出生以后,他就按照这去做,然后他不断地做记录,写这孩子的成长日记,不断地纠正自己那些不科学的东西,按照科学的教育理念去培养这孩子。 

下面有一个内容就是没有计划,一项就是不按家庭规律办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少家长都是这样。老师说了,你最近数学不好,你数学给我加点劲行不行,完全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另外就是想怎么说孩子就怎么说,不考虑可接受性,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就从来没有考虑过,我教育孩子的话,他是否能接受。其实教育的语言怎么说出来,孩子愿意不愿意接受,这里是有学问的,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还有一种现象,盲目报班。从孩子小时候,老是给他报这班,报那个班,好像参加了这个班以后,孩子就一定是智力发展,学习就好,其实也不一定。这里面有一个因素,就像我这里边讲的,有的家长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就是我想这孩子应该怎么样,自己有一个需要,并没有考虑孩子的需要,没有考虑孩子的正当需要。 

下边我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点建议: 

第一个依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及优缺点,一个孩子一个样。你家这个孩子他有什么特点,他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正是你制定家庭教育计划的一个依据;第二个依据:同龄孩子的年龄特点,就这么大的孩子,他有什么特点。你比如说,我们现在都是初二的家长,初二孩子就有初二的特点,正处在青春初期,这时候年龄的特点很明显,容易受别人的心理暗示。你看全国统计,离家出走,离校出走最多的是初中的,其中最多的是初一后半学期和初二的,为什么呀,因为有人分析了,这个年龄特点叫第二次心里断乳期,这就是这个年龄特点。 

北京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儿,有一个学校初二的几个孩子离家出走,到了河北的一个什么地方,没钱了,没钱了以后,派出所就把他们送回来了,送回来我们看北京新闻报,家长去接。后来学校就讨论这孩子为什么走,是处分不处分,报上也讨论,什么原因,那时候我们都写了文章,那很多人说你不要走了,家长着急,学校着急等等,非常有意思居然有人写信,打电话给这几个人说,下回再走的时候,告诉我一声,跟你们一块儿走,这就是这年龄段的孩子他有这特点,高中也不一定如此,小的还不敢。后来就谈有的孩子为什么爱出走,就问,他说都是那些唱歌唱的,说这里的生活很无奈,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何不潇洒走一回,这就走了,这是年龄特点,你像我这年龄,你让我走,我还得考虑我去不去呢,你给我买飞机票,我还考虑我去不去呢,这个年龄就不行,他容易受这种心理暗示,因为他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很容易的,所以你除了考虑自己孩子特点,你还得考虑同龄孩子的特点,这就得学习,你得读点这方面书,初中的孩子有什么心理,这有叫初中生的心理学,你拿一本书看看,你就会明白很多。 

第三个误区是口头说教多,多渠道渗透教育少,口头说教多,实际上言教多,多渠道渗透教育少就是境教、身教渗透教育少。言教当然就是说了,你对孩子进行口头教育的时候,你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看你有没有误区:首先是表扬激励为主,批评为辅,不批评是不行的,但是为主的应该是表扬激励。 

那么我觉得有些家长在调查中发现了,到了初中的时候,他反过来了,以批评为主,表扬没有了。我曾经拿着录音机搞过这样的调查,从小学开始,我调查过四千多户问卷调查,还有实际调查。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拿着录音机找十个孩子,我说,最近两天家长表扬没有,十个全举手,我说,批评没有,一两个;到三四年级的时候,这两天家长表扬没有,就可能少一两个,七八个,八九个,批评没有,就增加了三四个;到初二,我说,最近两天家长表扬没有,有的就一个举手的,多数都没有举手的,批评没有,全举手。实际上就出现了一个什么误区,随着孩子年龄升高,表扬越来越少,甚至没有,批评越来越多,直至狂轰乱炸。所以我这儿讲了表扬激励为主,批评为辅。 

身教,我给总结了20个字,首先是四字一短语,积极向上,这个不用说了,但是是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这个,因为他影响孩子精神面貌;第二个是勤奋刻苦,就是家长是不是能做到勤奋刻苦,这包括什么呢?平常比较勤劳。我有个调查,我们的孩子并不认为家长都是勤劳的,我在朝阳区调查一千多孩子,多数孩子认为母亲勤劳,但是也有百分之十几的孩子认为他妈也懒,75%的孩子认为他爸爸勤劳,25%认为他爸爸特懒,这个对孩子没有好影响。第三句话,求知善思,如果家长不求知,不善思,那么这孩子他就不求知,不善思,你老是要求他如何,他就想你怎么不如何如何,你要求他读书,他就想,你怎么不读;文明友善,这是讲的我们文明行为,处理人际关系,还有民主乐观,家里头要讲民主,讲乐观,我为什么讲最后一条,现在下岗的比较多。我曾经收到一篇文章,是一个学校教导主任写的,这文章的题目叫做《学校中的下岗情节》,因为家长下岗嘛,孩子们反映出来了,有的孩子由于父母下岗,孩子出现了种种变化,有的就看不起家长,有的就自卑,有的就已经抬不起头来了,干部都要辞职,那么这跟家长是不是乐观有关系,是不是积极向上有关系,所以大家要考虑,家长提供孩子精神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境教首先是精神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心理氛围。你这家庭文化氛围要好,心理氛围要好;人际关系,物质环境,是不是大方质朴,适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过于奢华不利于孩子成长。大家看看实际上在家庭教育当中,应该是身教重于言教,境教也非常重要,言教只是其中一部分。现在我们很多家长,把这颠倒了,言教第一,批评第一,数落孩子第一,训斥孩子第一,老是这么,他以为这孩子就学好了,其实这是误区。 

还有一个特点,老爱横着比,拿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你瞧人家谁谁如何,你怎么就不成,树立榜样。各位,我跟你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正常人的愿意你经常给他树立榜样,你琢磨这道理吧。比如女士回家跟你先生说,今天开家长会,我碰见小王的先生了,你瞧人家,一表人才,你瞧你,人家个比你高,听说挣钱也比较多,还会疼人,在外边也不胡闹,你看看,你先生准跟你急,绝对不会跟你表态,你给我树立榜样,明我向他学习,不会,何况小孩子,尽说人缺点,这不好那儿不好。 

第四个误区,家庭教育中成人化要求多,忽视孩子特点。再大也是孩子嘛,除了他成人以后自己什么了,那在家长眼里还是孩子。在家庭教育当中,成人化要求多,好多要求大人都做不到,但要求孩子做到。我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家长在孩子小学的时候,一看孩子做作业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自己拿根毛衣针在那儿打毛衣,孩子一弄铅笔就给他一下子,或者就批评他,你怎么老走神,将来能学得好,能考大学,就说上了,他就不懂孩子能集中精力,小学低年级就15分钟,你小时候也那样,他不懂这个规律,一看半个小时,好多孩子厌学,除了学校作业多,学校原因,就是家长这么给看出来的,能集中15分钟,非让他30分钟,1个小时,然后还要说这孩子没有毅力等等,他是不可能的呀,初中的孩子他也有一个控制的度,大家注意了,他能控制自己的时间靠意志,多长时间有一个度,跟高中大学不一样,所以每个孩子还不一样,是不是,所以你不要忽视孩子的特点。 

第五个误区,家庭教育中长辈教育不一致的现象明显。不一致的表现父母教育不一致,有的孩子很小,能带着这孩子找我们来打官司,你说我们俩谁对,这我都遇到过,孩子还很小,有的六个月抱着就来了,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了;父母与祖辈教育不一致,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教育不一致,祖辈之间教育不一致,我们也遇到了姥姥跟姥爷就打起来了,爷爷、奶奶为这个也吵起来了,为什么不一致,我说一下原因,大家琢磨一下,原因是个人经历素养不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经历,每个人有每人的教育背景,每个人的个性,素养不同,教育思想观念不一致,教育方式方法不一致,就起矛盾了,好多家长为了这孩子闹矛盾,闹得不可开交了。 

我遇到东城区有一个孩子也是上初中了,两口子为这个孩子的事儿都分居了,后来我问,我说为什么分居?她说,情感还可以,就是教育孩子老不一致,我问这妈妈,我说你后来怎么办?她说,在某个地方又租一间房,我们娘俩住那儿,我来管这孩子,我说,多长时间,三个月了,我说,见起色了吗?她说,也不见起色,我说,你先搬回去吧,我就问她,怎么不一致,她说,她先生老给她捣乱,就是他们教育不一致,她做的那事儿,他先生不同意,她有时候让孩子罚跪,我说,什么时候了,还罚跪,那我们小时候就是跪大的,我说话这你也让你先生跟你一致,这问题就很严重,她让孩子罚跪呢,先生回来了,回来以后拍着孩子头说,罚跪不舒服吧,你先站起来放放风,我给你放哨,你妈一出来,我给你使暗号,你再跪下,正好她从厨房出来了,能不打吗,她说,她先生捣乱。我说,都什么年头了,你还罚跪,她说,我们家没男孩,我们姐仨都是跪大的。这个事还不是说就这么一家,我到通县去,有一个镇书记他也说,他们家昨天有这么一幕,家长也不打,让他罚跪,我说你是不是也让他放风,我说,那你怎么办,他说,我把他母亲找来,咱们说不要罚跪,我说,这不愧当书记的,结果他说,您甭表扬我,我后来又犯错误了,我说,你犯什么错误?他说晚上,我把孩子接出来,请他上小饭馆吃一顿,我慰问了一下,果然也是犯错误了,那用得着慰问吗?纠正了就得了,我说的都是真事儿,你看多有意思。家庭教育个案性特强,你现在看什么书也好,你包括听我讲也好,你最后还得变成你们家那个情况来对上号。 

所以这种不一致是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应该怎么办,孩子的反馈表现你注意,你家长不一致,你看孩子什么心理,我都调查过,一种就是孩子莫衷一是,不知道怎么好了,爸爸说这个,妈妈说那个,爷爷说那个,不知道怎么办?有的暗自高兴,有的你不是当着孩子吵起来了吗,他说,你们吵你们的,没我事了,他高兴了。还有的孩子怎么了,很自然就倒向于有利于自己意见那边,北京话叫做哪头炕热往哪头跑,你想想,所以我们想当着孩子面不要吵。 

那么有不同意见怎么办?我下边有一个对策建议,长辈要共同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一起来学,应该有定期不定期的家庭会议,你不叫会议也行,讨论孩子的教育发展问题,孩子应该参加发表意见,这个要注意,要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千万不要变成我们教育他,让他光听,你听听他什么想法。长辈不应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有不同意见怎么办,求同存异,下次再讨论,你不要一次就说通了,这是不可能的,父亲、母亲之间,跟长辈之间,跟孩子都要强调这个,要求同存异,以后再讨论。 

第六个,家庭教育当中劳动教育太薄弱,过去我们常讲,劳动创造人类,劳动是立身之本,劳动创造世界,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现在孩子劳动状况如何,愿意不愿意劳动,会不会劳动。我有调查,很多孩子是不劳动的,我这个调查有个数据,你看看,在我们北京调查的结果是什么呢?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主动劳动的,特别到了初中这段,还有三分之一主动劳动,自理之外还能帮着家里干活,约三分之一的孩子被动劳动,约三分之一的孩子不劳动。 

有一个孩子上了附近的一所重点中学,刚上初一,他觉得自己了不得了,家长也把他当熊猫保护了,他喝水,他都自己不倒,做作业,他冲天花板喊,我渴,父母赶紧搭腔,儿子喝什么,往这送,其实这时候应该什么呢,他想喝水,问问父母要不要水,我给你倒一杯,反过来了。 

有一个统计数据,有人搞过调查,美国小学生平均日劳动72分钟,中国小学生平均日劳动12分钟,不是说劳动我们不需要了,是我们整个环境和我们习惯造成了这种结果,包括我们升学的压力。就在十几年前,我的一个老师给我翻译了一篇文章,他就讲德国有个省,把让孩子劳动是写入法律的,6岁以前可以不劳动,从6岁开始先学擦皮鞋,擦自己的,擦家长的,到十几岁,初二年龄,他得会挖树坑,挖篱笆坑,挖篱笆墙,这些都有具体内容,如果到这阶段,你没有让他劳动,那么孩子可以写状子状告父母违法。 

第七个误区,家庭教育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我看了很多的数据都说,中小学生当中,有15%到2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个心理不健康不一定造成心理疾病,但是他心理不健康会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我们有时候家长往往把心理问题,是非问题,道德问题混为一谈,其实不是一回事儿。 

我想讲一个例子,这个也是发生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女孩上初二,长得很漂亮,学习委员,老师跟她交代,你是学习委员,要把咱们班的学习搞上去,她特别当一回事儿,高度重视,每天给同学补课,考试之前最忙的就是她,结果他们班学习成绩还上不去,最后这孩子怎么办呢?她就急了,她形成一种焦虑,心理有毛病,她就在日记本上写,她说,如果下一次考试成绩再上不去,我就要采取最后一条措施了,她要自杀,老师也不知道,同学也不知道,她形成焦虑了,但是她跟她妈妈很亲,她就跟她妈妈说,她说,妈妈我告诉你,我不想活了,这孩子把心里话说了,结果她妈妈不懂这个,不懂得孩子有心理问题,妈妈说,你胡说八道什么呢,咱们家条件这么好,这两个还是知识分子,有三居室,你是学习委员,你胡说什么,就把她给堵了,她就没言语。转天吃饭的时候,她又说,她说,妈妈,我真的不想活了,她妈妈说,你怎么又来了,胡说八道,又给堵了。第三次她又说,她说,妈妈,我前两次说得都是真的,我不想活了,她妈妈就很生气,你这孩子真不像话,竟胡说八道。这孩子把碗筷撂下,爬到八楼上跳下来,粉身碎骨,这么好的一个孩子就这样没了。在埋葬的时候,她的姥姥在坟前说了一句话,说孙女你的死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误,如果这个家长明白,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大人都可能有心理问题,是不是,这时候问一问孩子,你为什么呀,孩子就会说,我们班学习上不去,我作为学习委员有责任,这孩子她这时候年龄她偏激,她全归她自己身上,妈妈说这么一句话就行了,你肯于负责任太好了,你想过没想过,你们班有多少老师有责任没有,有班主任,有课任老师,每个孩子还有家长,他们有责任没有,你们班,还有别的班干部有没有责任,一下子她就会缓解了,这件事就不会出来了,那当然我举的是这么一个极端的例子,一般的情况下,孩子可能轻微的焦虑,交往障碍,本来平常比较活跃忽然就比较闷了,等等就出现一种反常的现象,所以我想,这个要把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提上日程,这也是现在这个时代特别需要提醒的。 

这是第八个误区,家庭教育中四重四轻的现象。大家看四重四轻指的是什么,重智育,轻德育,一想就想到学习的事儿,我开始举的那个例子,而对孩子整个的人格、品格的成长注意得不够。重知识,轻能力,现在我们教育方针就是培养孩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所以轻能力,将来这社会是能力社会,重文凭,轻素质,觉得文凭重要,大家想一想现在文凭重要不重要,但是现在这个社会我觉得是学历加能力的社会,没能力不行,现在大学毕业生竞争很激烈,去年2003年大学毕业生是212万,到年底没找到工作还有30%,60万左右,今年大学毕业生是280万,到年底你想又增加了六十几万,肯定有更多的一下找不着工作。那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适应这社会,跟能力非常有关。重成才,轻成人,光想着成了专业人才如何如何,但是成人这块没有考虑。 

下边我有一个公式,大家看一下,这一个人按照现在社会要求来讲,应该是人格,加知识,加能力,加健康等于贡献,加财富,那么人格是打头的,这是素质的核心,人格不良什么都谈不上,所以

从小人格培养非常重要,家长又最能起作用,你看这四项人格、知识、能力、健康,家长最能起作用的是人格、能力、健康,这是我讲的走出家教误区,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