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巨坤花卉市场:高山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02:29

高山寺位于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城内东山(东山又名高山),原名法华寺,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是湖南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著名禅宗古刹。高山寺始建于中唐,已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原寺庙规模大,傍晚鸣钟,声响全城,故名“山寺晚钟”,为永州八景之一。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于 唐元和元年起在高山寺贬居十年,是柳宗元谪永期间第二住处。柳宗元建亭寺西,名曰“西亭”,著有《法华寺西亭夜饮》、《构法华寺西亭》诗以及《永州法华寺 作西亭记》等诗文名篇。高山寺宋名万寿寺、报恩寺,明洪武初改名高山寺。明万历初年毁于火,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年)重建,清乾隆末再度被毁,道光八年又改建于东山之北。咸丰丙辰(一八五六年)零陵县令胡适槐倡捐,嘱住持静修法师重建。建国后为零陵军分区干校校址,佛像全毁。现仅存“大雄宝殿”及武庙各 一座。武庙的四根青石柱,浮雕石龙,栩栩如生。高山寺建筑古朴雄伟,环境幽雅寂静。寺外古木参天,翠竹环绕,松竹掩映。高山寺因地势至高,可一览全城。高山寺寺院现已部分修复。

相关资料:

高山寺所属关帝庙后侧,有古刹绿天庵(怀 素公园内),是唐朝书法家怀素和尚修行之家。怀素酷爱书法,因穷无纸,便于庵边种植芭蕉万株,以叶代纸,万株芭蕉绿荫遮天,故名其居为绿天庵。“绿天蕉 影”、“山寺晚钟”均为永州八景之一。怀素所书之狂草对后代书法影响甚大,世人尊之为草圣。庵内原有怀素千字碑文一块,现仅存清朝摹刻,字似急风骤雨,刚劲雄伟。李白曾写诗赞曰∶“吾师碎石倚麻床,须叟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凉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高山寺晚望

宋 徐照

石路近门方不险,刺桐疎处见僧归。

小坡重叠无平屋,四月阴寒尚裌衣。

山到道州高莫比,水分湘口绿相围。

暮云不隔东南望,一片遥兼白鸟飞。

永州八景

湖南省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永州市东接郴州市,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达广西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区桂林市,西北挨邵阳市,东北靠衡阳市。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嶷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永州、零陵从此一地二名。又因潇水与湘江在永州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永州历史悠久,风光美丽,因而有永州八景:

   永州八景
  1 朝阳旭日---朝阳岩   
朝阳岩,又名西岩。位于永州城潇水西岸,因其山光水色,风景秀丽,古有“朝阳旭日”之称,为永州八景之一。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时道州刺史著名诗人元结诣都计兵途经永州,系舟岩下,爱其山水佳胜,以其岩口东向取名“朝阳”并为之作《朝阳岩铭》及《朝阳岩诗》,从此流芳千古,名传万世。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搜奇揽胜,常到此游赏并题有《渔翁》、《江雪》等诗。此后历代文人骚客作诗题咏叹甚多,其碑作石刻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2 迥龙夕照---迥龙塔
  
迥龙塔,建于明代万历甲申年(1584),塔高37,25米,筒体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外观七级,里面五层,塔身中空。挺拔雄伟,屹立于永州市城北潇水东岸。
塔为邑人左佥都御史吕藿倡建。底层门额行书“迥龙宝塔”为钦差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闽人陈省所题,塔身腰檐斗拱结构造型保存了宋代建筑艺术遗风,为我省重要的砖塔之一。
  3 萍洲春涨---萍岛
萍岛,也叫萍洲或者浮洲,在潇湘二水汇流处,为永州著名风景胜地,唐宋以来,即负盛誉。湖南八景之一的“潇湘夜雨”图所绘也是这里的旖旎风光。
每逢春夏水涨,立于岛上石矶,举目四望,黄叶古渡,迥龙宝塔,江天风月,远浦归帆,渔舟唱晚,画诗情,尽入眼底。岛如随水沉浮一叶扁舟,风韵万般,人称“萍洲春涨”,为永州八景之一。 
  4 香零烟雨---香零山
  香零山,屹立于永州城东茆江桥西南潇水中央,旧产香草闻名于世,古称零陵郡以此山名。
山以天然石矶结构,地处中流,山势险要,若雨后日出,烟锁山脚,雾雨朦胧,往来舟楫,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烟波浩渺的意境,因有“香零烟雨”之称,为永州八景之一。
  5 恩院风荷---碧云池
  
碧云池,又称“东湖”,地处永州城南门内。唐刺史李衢曾在此建芙蓉馆。池中旧有水亭,曰:“洗甲亭”,池侧建有碧云庵堂。池南隅座落着“思范堂”,古松垂柳与殿堂亭榭交映成趣,夏日荷香馥郁,诚城中幽胜之处。雅称“恩院风荷”。为永州八景之一。
  6 愚溪眺雪---愚溪
  
  愚溪,原名冉溪,俗称染溪。柳宗元更名为“愚”,作“八愚诗”及“愚溪诗序”,山川秀美与诗人之 灵气,相映生辉,成为令人神往之胜地。
冬寒之日,雪漫漫,鸟飞绝,人踪灭,水天一色银装素裹,唯古桥独峙,宛然一幅妙图。“愚溪眺雪”便成为“永州八景”之一。
   7 绿天蕉影---绿天庵
绿天庵,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草书圣手的怀素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地方。据零陵县志记载:绿天庵清咸丰壬子年毁于兵,同治壬戍年郡守阳翰主持重建。下正殿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有怀素塑像。庵后一处刻有“砚泉”二字,是怀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笔冢”塔,怀素写秃了的笔都埋于此。庵正北70余步有墨池,是怀素洗砚处。
   8 山寺晚钟---高山寺
高山寺,在永州城内东山,始建于唐代。原名法华寺,明洪武初改名高山寺,现存的寺观是清咸丰丙辰年(公元1856年)重建的。大雄宝殿前有钟、鼓楼,临夜击鼓鸣钟,声闻全城。故有“山寺晚钟”之称。
  总结永州八景:“朝阳旭日、迥龙夕照、萍洲春涨、香零烟雨、恩院风荷、愚溪眺雪、绿天蕉影、山寺晚钟”

 

 

                                                                            神奇永州

 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九疑山而得名,又因潇水与湘江在此汇合,自古雅称“潇湘”。永州融钟灵毓秀的山水和美丽传说于一体,汇独特民俗风情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于一身,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无不为之神往,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脍炙人口,欧阳修的“画图曾训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和陆游的“挥豪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等不朽名句让永州名闻天下。近年来,在永州出土的世界最古老“水稻”和“陶片”,把中华文明史推向一万二千年前的“长江文明”,更让永州这遍土地显得十分地神奇。
   
永州——世界稻作农业、制陶工业之起源
  
   永州地处湘桂粤交界处,自古以来是西南通向中原的咽喉。永州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当地流传着许多美丽古老的传说故事,特别是关于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广为人知。炎帝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作生产。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传说,有一天,一只鸟衔着一棵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神农氏面前,神农氏拾起来把它埋在了地里,后来竟长出了谷穗,他把谷穗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就开始教人们种起了水稻。在永州人民的心目中布谷鸟就是神鸟,是炎帝神农氏的化身,每年收割的季节布谷鸟一叫,人们就会说炎帝神农氏回来考察今年水稻的收成了。最值得关注的是,神农氏又称神戎氏、烈山氏、厉山氏,在永州的土话中的“农”与“戎”、“烈”与“厉”的发音是相同的,这说明关于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应该来自永州这一区域,这与2000多年前大史学家司马迁不远万里到永州考察远古传说不谋而合。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道县玉蟾岩遗址的伟大发现更是印证了这一传说。
   玉蟾岩,俗称蛤蟆洞,位于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距县城16公里,离炎帝陵约120公里。岩洞内旧、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保存良好。 1995年11月18日,考古工作者对岩洞进行发掘,发现一块不同寻常的钙质胶结物,当中国农业大学水稻专家张文结教授敲开胶结物时,发现里面竟嵌着一粒黄澄澄的稻壳。这一敲,敲开了世界水稻历史之门,玉蟾岩先后发现的4粒稻谷壳,经测定的年代为公元前一万年以前,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这一惊天大发现,将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的探讨时间从八千多年前推至一万二千年前。同时也出土大量的石器和陶器,揭开了永州在一万二千年前就有了相对成熟的原始制陶业的历史。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向传统的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起源于黄河流域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1996年2月,道县玉蟾岩遗址入选全国九五年度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3月,玉蟾岩遗址又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2001年7月,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蟾岩,成为了国内外科学界和史学界关注的焦点。湖南省社科院炎帝舜帝文化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制陶工业之源。
  永州——中华道德文化、崇祖文化之圣地
  
    “东碣石,南建木”人们大多对传说中的“碣石”知道多,对“建木”(《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建木)了解甚少,传说中伏羲和舜帝登天的“建木”就是永州九嶷山潇水与舂陵水之间高耸入云的三分石,山下就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舜帝陵所在地。“尧天舜日”的舜帝就在这遍古老的土地上开辟了中华道德文明。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尧以舜品德高尚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舜继位后,既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尧典》所记载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知人善任选用能人。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开创了中华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舜受父母和弟弟迫害而他始终保持仁孝,他的一生,是仁孝开明的一生,对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就是中华道德文化。联系到舜帝一生耕、陶、渔的生产活动和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制陶工业之源,可以肯定永州就是舜帝当年率领他的部族从事耕、陶、渔等生产活动的地方。舜帝文化是炎帝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就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她与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舜帝和两个妃子娥皇、女英的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也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九嶷山上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斑竹成了爱情永恒的象征。
   舜帝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九嶷山下为他建起了陵庙,历代王朝都到此地祭祀。舜陵是我国至今发现最古老的陵庙(早在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在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世界上最早地图上所绘区域正是永州,在其九嶷山位置旁注“帝舜”二字;2002年至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传说中的九嶷山舜帝陵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各个时代的舜陵遗址)。舜帝陵庙开创了中国崇祖文化的先河。历史上她跨越时空,对凝聚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的舜帝陵陵区由陵山、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600余亩。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状,高600余米,气势恢宏。山北麓建有陵庙,陵庙坐南向北,规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重院落,五进建筑。陵庙外有长200米的神道。舜陵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是华夏子孙心驰神往、谒陵祭祖的圣洁殿堂。毛泽东“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更是使九嶷山蜚声中外。
永州——中国山水文学、柳学文化之摇篮
  说起永州,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柳宗元。柳宗元在永州写下了许多关于永州山水的华文诗赋和哲理名篇,对中国山水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他的“民本”思想,也影响着中国一代代政坛。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后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公元805年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任柳州刺史。永州10年是柳宗元人生中最辉煌、最重要的十年。秀丽奇异的永州山水造就了柳宗元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思想。柳宗元的山水文学寄寓世相悲苦和人生理想于山水意象之中,展示了一个贬谪者的精神漫游和心路历程的“观游在道”思想。其作品的荒寒孤寂意境与屈原一脉相承,这与他对楚骚精神的自觉追求是分不开的。同时,柳宗元的山水奇文千百年来也为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无限光彩。柳宗元谪迁永州司马十年,寄情永州山水,著作390余篇。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已成为宣传永州名扬千古的不朽篇章,历代无数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永州观光,不断地丰富了永州名胜古迹的内容,使永州的山水成为了人们心驰神往的地方。柳宗元不愧是永州奇山秀水的“伯乐”和中国山水文学的开拓者,永州世代人民深深地爱戴着他,为他建起了让柳文化发扬光大祠庙——柳子庙。柳子庙座落在零陵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南宋始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清朝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柳子庙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面对愚溪,背靠青山。庙分为三进三开,最前面是一座双檐八柱戏台,后行至二进中殿,再后为三进,三进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正殿后墙有三绝碑《荔枝碑》,碑文为韩愈所撰,由苏轼书写,内容却是颂扬柳宗元的事迹。 
 永州是丘陵和喀斯特地貌混合区,到处都是秀美奇丽的山川,自然之美,妙不可言。随处登高远眺,峰峦叠嶂、逶迤绵延、水绿山青、浓淡相宜,宛若一位身着绿裙、飘洒飞天裙带翩跹起舞的美丽少女,秀美非凡。永州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五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三个,众多的灵山秀川、名胜古迹、自然溶洞星罗棋布,交相辉映,犹如一副巧夺天工巨副美丽画卷。九嶷山之神奇,阳明山之险峻,舜皇山之秀丽,令人如梦如幻;舜皇岩之宏大,朝阳岩、月岩之神秘,阳华岩、紫霞岩、淡岩之奇异,使人惊叹叫绝;濒洲书院、浯溪碑林、柳子庙、绿天庵、宁远文庙、高山寺、回龙塔、文昌阁、广利桥等名胜古迹早已名闻天下。难怪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不畏艰难,徒步漫游了永州的每个县,处处都让他流连忘返,在《徐霞客游记》上留下了最长的篇章。
  永州——古代书法艺术、摩崖石刻的海洋
    永州是把书法艺术推向极致的“书圣”怀素的故乡,怀 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零陵郡(今永州市)人。怀素7岁时到零陵县城河西20华里之外的“书堂寺”为僧,后到东门外的“绿天庵”为僧。自幼对书法怀有浓厚兴趣,经禅之余,勤学书法。因无钱买纸练字,就在寺旁空地种下许多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因此其庵得名为“绿天庵”(在零陵区高山寺后侧)。经长期勤学精研,秃笔成堆,埋于山下,名曰“笔冢”。旁有小池,常洗砚水变黑,名为“墨池”。与张旭齐名“颠张醉素”。他的草书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毛泽东对他大加推崇,经常把怀素作品作为送给国际友人重要礼品。怀素的字若行云流水,李白曾诗云:“草书天下称独步”。现在永州的绿天庵、浯溪碑林、高山寺都留有怀素的遗迹,永州现存怀素的作品有《干字文碑》、《瑞石帖》、《秋兴八首》等,属中国书法珍品。
    永州有世界最大的古书法艺术摩崖石刻群“浯溪碑林”和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在零陵西山附近原有中国最大的古诗石刻群“柳子崖”。永州的碑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名人的诗文碑刻之多,价值之高为中国之冠。全湖南省文物志的历代名碑刻56块,永州就独占16块,其中许多是碑林中的旷世杰作、文物中的稀世瑰宝,如浯溪三绝堂内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和柳子庙后壁上唐代韩愈作文、苏轼书丹、颂扬柳子德政的《荔子碑》在中国历史上二者皆称“三绝”。碑文化是永州的特色,也是永州的骄傲。在永州2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单是摩崖石刻就有浯溪、朝阳岩、淡岩、月岩、阳华岩五处,还有无以计数的石刻散布在各村寨。世界最大的古书法艺术摩崖石刻群“浯溪碑林”在祁阳县县城旁,“浯溪碑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浯溪碑林”有唐以来的摩崖石刻五百零五方,涉及书家三百余人,览括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可以说走进浯溪,就如进入了一座古代书法艺术的殿堂。
   永州独特的“碑文化”是古老潇湘大地上一个永不熄灭的文化亮点。“天下第一楷书”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和“天下第一草书”怀素的《千字文》都在永州。历代文学大家祭邕、司马迁、元结、李白、怀素、颜真卿、欧阳修、柳宗元、黄庭坚、李商隐、陆游、寇准、周敦颐、徐霞客、米芾、何绍基等历代名人都在永州留下了大量的诗、铭、书画和崖刻,给永州增添了无穷神韵。可以说永州就是中国古书法艺术的圣地。   
  “女书”又名“女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千百年来,只流传在永州江永县及其近邻一带瑶族妇女中,它靠母传女一代代传下来。“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植根甚古、牵涉面颇广、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1983年,江永发现“女书”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后,引起轰动,海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深入江永考察、学习、发掘。近年来,永州积极实施抢救和保护女书文化工程,通过兴建女书文化村,建立女书博物馆,组织开发女书工艺品,发展女书文化产业,使女书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永州——封建宋明理学、科举文化的热土
 
    永州是“南圣人”理学始祖周敦颐的故乡,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都是他的学生。周敦颐开创的理学文化思潮是中国的新儒学,理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综合,它以复兴儒学为旗帜,重新解释儒学经典,使儒家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振兴。另一方面,它又大量汲收综合了佛、道两家的宇宙哲学和思辩方法,将其补充到儒家学说之中,将儒学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高深哲理的思想体系。由于理学能够振兴儒学,发展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需要,故很快成为了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直至延续到晚清时期。周敦颐散文名篇《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也成为不少人士的励志名言。周敦颐的故乡道州濂溪是潇水的一条支流,其上游有一座神奇瑰丽的岩洞——月岩。其岩形浑园,入洞仰视,自东看象“上弦月”,自西看象“下弦月”,从洞中看,蓝天当顶,圆如满月,故名“月岩”。明代著明旅游家徐霞客由衷地发出赞汉:“永南诸岩谁最?道州月岩第一!”据说,濂溪先生曾在月岩读书、静养、悟道而写作《太极图说》,构想出这个宇宙本体及形成发展的图式。这里现在也成为遍布世界各地的周敦颐后裔寻根访祖的热点。
永州过去不仅是封建理学的热土,封建科举在这里也是非常地兴旺发达。历史上,永州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宋代杨万里说的“甲永乙邵”(“永”是永州,“邵”是邵阳)、宋代史书记载的“永全榜”都是名副其实。据考证永州历届举子在科举考试中的成绩,名列湖南省各州前茅。据《湖南通志•选举志》载,从唐初至清光绪九年(1883年),湖南共考取进士(包括特科)2305人,其中永州487人,占21.3%。状员11人,其中永州3人,占湖南状员总数的33%。此外,尚有5人名列进士一甲,即榜眼或探花。唐宋两朝,湖南进士938人,其中永州为371人,占39.6%。在历代科举考试中,永州举子曾二十届囊括湖南全部进士名额。
   永州历史上科举教育也非常发达,各县都有文庙和书院,现存规模最大的是宁远文庙、零陵文庙和著名的濒洲书院。宁远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第二大文庙,仅次于曲阜文庙。它始建于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明、清两代历次重修,最后一次重修于清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八年,历时十载。整座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精美,规模庞大,给人以古朴、庄重、雄伟之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石雕是宁远文庙的精华,大成殿前丹墀刻有五龙浮雕,一眼望去,逐浪翻波,时隐时现,仿佛水花在溅,涛声在响。环绕青石坪台的20方石雕,刻有各种形体的飞禽走兽,多姿多态,妙不可言。所有石雕艺术中,尤以20根龙凤青石柱(全国仅26根,此处20根)吸引人。石柱高约8米,直径约40公分,石柱上张牙舞爪的龙和展翅飞腾的凤让人感觉似在翻江倒海、习习生风。 
     零陵文庙,是中国最早的文庙之一,始建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元至正二十年、明弘治三年、嘉靖二十一年三次重建,现存文庙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文庙建筑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现存的文庙因文革的破坏,只有大成殿和东西两庑,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大成殿,彩绘斗拱,疏朗雄大,歇山重檐,翼角高翘,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殿前、檐下有石柱四根,其中两根为汉白玉柱,雕刻着蟠龙,龙身矫健,对向回舞盘旋,两根青石柱雕刻着飞凤,殿前后阶有石狮、石象各一对,块石丹墀雕刻花龙。这些石刻选型古朴,雕琢精致细腻,栩栩如生。木横枋,飞檐,大殿四周的石围栏和台阶的石脚上,都精细的刻着人物及飞禽走兽、花卉,砌垒的线条分明、工整、美观。大成殿后面两角上方有两块汉白玉石碑,立于青石乌鱼之上。碑上盖顶和碑两边的雕刻十分精巧,有龙飞凤舞之貌。这些雕刻和建筑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濒洲书院就座落在著名的“潇湘八景”之首的“潇湘夜雨”处的濒岛上,湘水在这里与潇水汇合。雨落潇湘的夜景,是旧时文人藉以寄情的著名景观。“涔涔湘江树,荒荒楚天路。稳系渡头船,莫教流下去。”凄凉而无助的心境,就像夜雨本自一样哀婉缠绵。现存的濒洲书院是清代民族英雄王德榜在原有的湘妃馆的基础上创建,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在这里讲学和逗留。近代,她是中国同盟会和中国共产党的摇篮之一,这里培养许多同盟会会员和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就曾就读在这里。
    永州——人文湖湘文化、瑶族风情的家园
 
   永州处在湘江的上游,是潇湘之源,也是湖湘文化的源头。湖湘文化源自于炎帝神农文化,湖南气候温湿,冬寒夏暑,春秋两季变化无常,其南部的永州是原始野生稻产地,永州先民在自然界不能满足人们食用需要的野生稻面前,敢为人先,率先种植起水稻为人类燃起了开拓生存的希望,这就是湖南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开始,也就是湖湘文化的源头。炎帝部落发明、开拓创新精神和舜帝部落乐于为民造福的牺牲奉献精神在湖南历代先民文化传统中也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种惯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性格特征,也就形成了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这一性格特征造就了许多湖南的名人,在永州也有许多,如怀素、蒋琬、黄盖、周敦颐、李达、蒋先云、唐生智、陶铸、江华等,他们那种国家民族利益高一切的价值观、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使命感和格物致知实事求是责任感是湖湘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宋以来,以湖南三代伟大思想家宋代的周敦颐、明代的王船山、清代的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儒学——理学在湖南这遍土地上区域性地兴起和发展,几乎推翻了孔孟的旧儒学,基本主导了近现代中华文化。他们兴建起濒洲书院、船山书院、岳麓书院等取代了代表孔孟旧儒学的文庙。湖湘文化在近代也就达到了她的辉煌顶点,成为了中国最正统的文化。宋以来,湖南人因此倍感自己的优势,也以此自豪,并为世人所敬仰,这样从社会心理层面上就形成了湖南人自信、刚烈、倔劲、质直的湘人性格。当然,新儒学的兴起同时也培养起湖南人崇尚文化修养、求学上进的性格特质。这些性格和精神,在永州人身上也是一脉传承迄今的。
 瑶族是永州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永州也是一部色彩斑斓的瑶族百科全书。境内瑶族人口达四十余万,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永州有神秘的瑶族发源地——千家峒,有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原始自然风光和瑶族风情。千家峒是传说中瑶族的起源地,传说中,千家峒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后来被官府发现,先要强行收租收粮,后又出兵围剿,瑶民被迫逃离千家峒,从此以后过着不断迁徙的生活,散落到世界各地。由于岁月的变迁和民族的迁徙等原因,千家峒的确切地理位置也迷失了。但是,千家峒在瑶民心目中的圣地形象却始终没有弱化,他们一直在寻找他们的“根”——千家峒。经瑶学专家的考究证明,大远瑶族乡就是他们梦中的世外桃源——千家峒。与《千家峒源流记》相吻合的穿岩、古战场、马山、鸟山、狗头岩等历史遗存无不印证了这一观点。千家峒瑶族敬奉盘瓠为祖先,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如盘王节、还“洪门愿”、度戒节、做功德等等。这些祖先崇拜仪式隆重,文化内涵丰富,有着深深的瑶族印痕。千家峒里风景如画,岩洞、高山、流水、密林等等不一而足。大泊水瀑布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庞岭之颠飞奔而下,百米之内,水势逼人,极具震憾力。天女散花藏于郁郁葱葱的原始次森林当中,一瀑三跌,水花有若仙女所散,令人双眼迷离,醉然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