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万象城 开业时间:境界到底是什么东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47:55






  境界到底是什么东西?有这么一个传说很耐人寻味。有一次,楚悼王去打猎,把一张非常珍爱的弓弄丢了。左右的人十分着急,要去寻找。楚悼王却坦然地说道:“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叫左右的人不要找了。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很不以为然,他这样说到:“何必要一‘楚’字,‘人失之,人得之’岂不更好?”没想到,老子听到这件事后,更厉害,他摇了摇头说到:“何必要一‘人’字,‘失之,得之’ 足矣。”
  故事里的这三个人,胸襟似乎都很广阔,而且一个比一个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境界吧?对这三个人的评价,很多人往往都认为老子的境界最高,孔子次之,楚悼王更次之。然而,细一琢磨,并不是那么回事。
  老子对于功名权势很澹泊,洋洋洒洒的五千言《道德经》阐述了他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诸多看法,从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甚至还带些书生气。“失之,得之”,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气度不凡,颇有点“国际主义”的味道,但究其质,他强调的“失”和“得”无疑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说了等于没说。
  相对于老子,孔子讲的多了一个“人”,这同样值得玩味。“人”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西周的时候,“人”特指奴隶主阶级的成员。奴隶称“民”、“氓”、“黎”等。春秋时期,“人”的范围才扩大了,泛指社会各阶层的成员。孔子是一个博爱者,在这个故事里他所说的“人”显然是指所有的人,这和他一贯主张的“爱人”是一以贯之的,但尽管如此,孔子的“人失之,人得之”仍然带有“坐而论道”的色彩,说白了就是“带盖儿摇”。
  楚悼王不是一个思想家,更不是一个独善其身的隐者,作为一国之君,在其位、谋其政,他的心里装的是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他不能玩儿虚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讲究实际,要管用,动真格的。“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就是这种务实精神的真实写照。所以,按我的理解,境界——她或许仰之弥高,但并不是凭空的产物,至少不应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