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哪个学院最好:你是第几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51:08


作者:宋新宇博士----德国最大的财经日报《商报》说:“宋新宇是中国最成功的战略专家、管理大师”(古代有一个这样的人叫孙子)
    成功几乎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通往成功之路,因人而异。最近,我越来越感受到,成功之路,更是因文化而异。

     中国人的成功学里,最重要的成分可能是辛劳,勤奋,投入。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企业,我们听到的中国故事大都是一个人如何头悬梁锥刺骨,如何从一件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西方人的成功学里,当然也有勤奋这一项。但最重要的,却是其他的字眼:例如自信,说服别人的能力,人脉关系。我们听到的大部分的西方故事,都是说一个人如何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如何说服投资人,如何因为某个人的帮助得到了成功需要的一切:资金,客户,资源,伙伴等。在互联网经济的今天,更是这样。

      中国人的观点,我们都非常清楚。而西方人的观点,我们可能不太了解。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理论,是美国畅销书作者格拉德维尔提出的。在《引爆点》一书中,他试图解释一件事情例如一个产品为什么会突然流行起来。而一个产品,观念或服务的流行,其实就是这个产品,观念或服务的成功。

      他认为一件事情的流行,得益于三种人的推广。

      第一种人是所谓的Maeve,中信出版社的翻译是“内行”,而我的理解是“导师”,这些人因为自己的专业声誉和个人威信而拥有“信众”,他们的推荐会使大家尝试某件新事情或某个新产品,如果有足够多的人跟随而使这件事情超过了某个临界点(他的术语是“引爆点”),这个事情就会流行起来。

      第二种人是非常容易理解的Salesman:中信的译本翻成了“推销员”。“推销员”这个词给我们带来的联想是负面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这类人是令人讨厌的一类人,但在西方人的眼中,一个Salesman可以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们可能用自己的销售技巧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流行起来。

      第三种人被称为Networker,是我们中国人最不理解的一类人,因而也几乎无法很好的翻译。中信的译本翻成了“联系员”,这是非常不贴切的翻译,因为“联系员”让人不知所云,而且无法体现这类人的重要。在西方世界里,这类人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们的能力不是创造什么,不是擅长什么,也不是销售什么,而是认识非常多的人,并有能力把一件事情的好处传播给许多人。

       你更像前面提到的第几种人?

       就我的观察,中国人倾向于做第一种人,不愿做第二种人,看不起第三种人,因为我们认为第三种人没有创造任何价值。一个人仅仅认识很多人算什么本事呢?

      西方人的观念和我们截然不同。在美国很流行的一句话是: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 (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这句话似乎还被“科学”地验证过。据说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一生赚的钱,12.5%来自知识,而87.5%来自人脉关系。

      我没有查证过这个所谓的调查是否真有其事,也许是一些人为了方便给人灌输自己的理念而杜撰出来的数字。但年龄越大,我越相信人脉的重要:例如找到第一份工作(德意志银行),我的教授和基金会的朋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的第二份工作(罗兰贝格)更是同事介绍的结果。我看到一个调查报告说,60%以上的工作是通过介绍人找到的。我非常相信这个调查结果。

      人脉的积累,说服力的培养,专业的能力,当然还有勤奋:其实都是我们成功路上必须具备的条件。而大部分人成功的短板可能因为文化的原因忽略了人脉的积累和销售能力的培养。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三种人的影子,只不过有些方面多,有些方面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