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美莱怎么样:谜样卡扎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04:36


  【财新网】(记者 陈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位备受争议、谜一样的领袖人物。支持者对他顶礼膜拜,称他是救世主、革命旗手、“沙漠雄狮”、“阿拉伯雄鹰”;反对者对他恨之入骨,说他是暴君、亡命徒、“不定向导弹”、“无赖国家头目”。

潘基文在埃及遭卡扎菲支持者围堵袭击

  不管外界如何评价,卡扎菲统治40年来我行我素。

  在西方人眼中,他是怪癖的独裁者:他爱美女,并且毫不掩饰,据称他身边总有数十名姿色出众的女保镖和女护士陪伴;他有强烈的“帐篷情结”,出访时不住对方安排的酒店,而是下榻于在公园搭起、由女保镖严密守卫的帐篷内,这可能与他出生于一个游牧家庭的帐篷有关;他有“长时间飞行恐惧症”,单次坐飞机时间不能超过八个小时,一旦超过就要将航程拆开;他连服饰上都特立独行,在一张与包括奥巴马在内的各国领导人合影中,戴墨镜、黑衬衣搭配雪白西装、外搭黑色阿拉伯长袍的卡扎菲在清一色的深色西装中显得尤为另类。

  在利比亚人眼中,他是施行高压统治的铁腕领袖,毫不留情地处决与不惜代价地武装镇压对他来讲是家常便饭:他曾多次下令在包括班加西、的黎波里在内的数个城市公开绞死示威游行的学生和反对派成员;曾在三小时内屠杀了阿布萨利姆(Abu Salim)监狱中1200名据称手无寸铁的囚犯。

  这位阿拉伯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领导人本是草根出身。他1942年出生于利比亚海滨城市锡尔特以南30公里一个贝都因牧民家庭。家境贫苦,父母都目不识丁。

  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惟一的男孩。卡扎菲的童年在戈壁沙漠与帐篷中度过,据说他是靠吃阿拉伯饼、喝骆驼奶长大。

  尽管家境贫寒,父亲还是送卡扎菲到锡尔特市内读小学。他是班里最大的学生,人送绰号“乡巴佬”,白天上学,晚上睡在清真寺的地板上,每周步行30公里回家一次,途中要穿越大片沙漠。

  卡扎菲的“革命”天赋中学时代就逐渐展露了出来。他接触到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演讲及其著作《革命哲学》,深受纳赛尔“自由军官组织”的影响,醉心与各种地下组织与民间运动,曾秘密组织学生团体暗杀利比亚国王,后因组织游行被开除学籍。

  在纳赛尔的影响下,卡扎菲决定从军。他21岁时进入利比亚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次年建立了自己的地下团体“自由军官组织”。五年后的1969年9月1日,该组织发动不流血政变,以突袭的方式从利比亚王室手中夺权,也把卡扎菲推上了40年铁腕统治的王座。

  纵观这40年利比亚的政治体制演变,其本质是卡扎菲将国家最高权力逐步向自己及家族集中的过程。

  “九一革命”后,由12名军官组成的革命指挥委员会(下称“革指会”)成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1971年6月,卡扎菲成立“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社盟),年满18周岁的劳动者均可参加。自此其他一切政党都被定为非法,地方政府官员多为社盟成员。

  卡扎菲本希望以此来实现在中央通过革命指挥委员会、在地方通过社会主义联盟的有力统治,但是逐渐壮大的社盟却要求独立于“革指会”以外。卡扎菲“果断”再次“革命”,于1973年发动“人民革命”建立“民众国”,以“人民委员会”和“人民大会”取代“革指会”、社盟和地方政府,并将利比亚的政权从革指会集体领导转变为以自己为首的军人集团领导。

  当“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中也出现较大异己声浪时,1977年卡扎菲又再立门户,自称“革命领导人”,成立“革命委员会”。该组织以出身下层、支持卡扎菲的青年为主要成员,并迅速渗透到“人民大会”、“人民委员会”、警察、军队、学校、媒体等各类组织中。卡扎菲控制的非正式组织机制逐步取代了国家正式组织机制,成为国家的实质控制者和运行者。

  但是,此种程度的集权也不能令卡扎菲满意。1993年,卡扎菲的密友、利比亚二号人物贾路德突然遭解职。有分析称,这是卡扎菲在为自己逐渐成年的子女接班铺平道路。

  利比亚后来的各种权力走向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卡扎菲的子女逐步控制了军政大权:长子穆罕穆德执掌通讯业,次子赛义夫负责卡扎菲基金会并在各种场合出任卡扎菲的代言人,三子萨阿迪任特种部队司令,四子穆阿塔西姆任国家安全顾问。

  有分析称,卡扎菲一方面让复杂交织的各类政治组织相互牵制,使任何异己力量都无法通过现有的权力架构形成有效组织;另一方面却利用了国家正式组织机制的混乱,发展效忠于自己的非正式组织机制,牢牢掌握着各个系统的最终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