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设计cad图:刘长乐 包容的智慧(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22:38
 

刘长乐 包容的智慧(20)

 

http://book.qq.com/s/book/0/12/12783/20.shtml

 

 

 

  曾经有人提出,我们到底该用谁的方式生活?现在,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全社会深入思考的问题。

 

  谁都不能代替自己。就像流浪在海外的华人一闻到中国菜的味道就会难以自已;就像在国外见到神闲气淡、着对襟长衫的中国老者,总会油然而生亲切和感动;就像大年三十鞭炮齐鸣的时候,无论在哪,都想要奔回家去吃妈妈包的饺子一样--这些渗透骨髓的冲动,其实都是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悄然留下的印记。

 

  正如佛说"人人皆有佛性",其实每个中国人都有一颗中国心。只是,当我们在车水马龙的都市里仓促奔走,在灯火绚烂的繁华街头寂寞徜徉的时候,常常会因迷惑而忘记了自身的价值。

 

  "肯德基"真的就比佛跳墙好吃吗?拳击真的比太极好看吗?西服牛仔真的比长衫体贴舒适吗?为什么我们会如此轻易地认同陌生人和摒弃自己?

 

  两年前,中国京剧院在北京一些大学里演出《四进士》、《将相和》等传统京剧时,打出了这样的广告:"同学们,吃惯了比萨饼、麦当劳,不妨也品味一下中国茶吧!"

 

  京剧与中医、武术、国画并称中国的"四大国粹",半个世纪前,那些名角、"头牌"在演出时,往往万人空巷,一票难求。而在当今,年轻一代往往对本土传统文化弃之如敝屣,对带洋字的文化则趋之若鹜。难怪台湾诗人余光中痛惜地说:"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时,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呢?"

 

 

  中国人这场"文化认同危机"的总根源,就是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撼动了民族文化的根基。也就是说,我们是"不得不在文化的根基处,即观念体系和制度体制方面进行西方化的改革"。

 

  在国内外,我见过许多成就颇高的华人文化艺术大师,这些人往往是一袭中式对襟衣裳,神情淡定,举止儒雅。那种华人特有的气质和风度,令人倾倒。我深信,文化就是一举手一投足中所流露出的秘密,这些生命与文化的密码,是任何形式的全球化都无法消弭的。

 

 

  人的本性是平等一如的,但人的境界有所不同。盲目的自卑或盲目的自大都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一个领跑者的境界:即使你的文化奇葩已经被全世界认可,但也要有能力看见,人类花园里还有那么多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婀娜,不同的芳香。只有我们放宽眼界和心胸,我们享有的世界才会无比富饶。

 

  佛光山上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大佛城佛殿里的佛像是密宗和显宗并存的,这样一种圆融的姿态,在佛光山很多地方,譬如仪轨、厅堂、佛像设置上,都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就是把道教、佛教和儒教的偶像供奉在一起,比如重庆的大足石刻。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释迦牟尼佛、孔子还有老子,他们先是共存于一个县,后来共存于一个山,最后被供奉在一个殿里面。我们将此称为"儒释道"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