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虎咬女人照片:红色经典4---毛泽东诗词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5:32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附:郭沫若词满江红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词以“小小寰球”起笔,气势恢宏,境界壮阔。在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个小而又小的行星而已。这种化大为小的空间压缩,显示了作者在青年时期就有的雄伟气魄和包容日月星辰的寥廓胸怀。作者似立于天宇苍穹,,俯视尘寰,以沉稳、傲岸、泰然之态度姑且作冷眼观,且勾勒霸权主义者可鄙、可惜、可厌、可笑的丑态。毛泽东讽刺赫鲁晓夫们依仗其大党大国的地位,自吹自擂,为所欲为,顽固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嘲笑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种种诽谤、中伤、诋毁、讹诈,都如蚍蜉想摇撼大树一样不自量力,愚妄可笑,枉费心机。写出我方反击赫鲁晓夫集团的批判文章如响箭般风驰电掣、腾空疾飞、锐不可当的凌厉之势,同时也为词的过片作了有力的铺垫。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四个整齐的三字短句,笔力雄悍,似铜板铁琶,促节铿锵;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作者大匠运斧,汇天地海陆、风云雷电于笔下,形成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动人心魄、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这首词自始至终贯穿着反帝反霸、捍卫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意志。上片多用典故,对霸权主义者的反华行径予以嘲讽、揭露和鞭撘,笔调冷峻而不乏诙谐。下片则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热情歌颂风起云涌的世界革命,风格雄浑壮伟。上下片浑然一体,形成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艺术特点,表现出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艺术上讲,都称得上毛泽东的巅峰之作。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1961年2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旭日初升,曙光四射。练兵场上,一个个精神抖擞、英姿焕发的女民兵战士,手持五尺钢枪,正在严肃、认真地苦练杀敌本领。新中国的优秀儿女,她们有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誓把中国和世界革命进行到底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志趣,她们鄙弃穿红着绿,修饰打扮。牢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教导,紧握手中枪,随时准备着把一切敢于来犯之敌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从整体上,在章法上,此卷的横幅手卷型,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由平稳到险绝的感觉。这种感觉,使人享受了尺幅之间的天广地阔、变化无常的哲理性的形式美、气韵美。品味之际,进一步领略到了作者的兴奋之情以及反映出来的喜气洋洋、敢登险峰的神采。

 

 

菩萨蛮•黄鹤楼

 

 

   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正值中国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正洋洋得意地初临王位。

     整个中国的局面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扑朔迷离的烟云密布大地,是年毛泽东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一吐心曲。登高赋诗是历代文人抒情言志的习惯,毛泽东,这位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的一代诗人兼革命家以其独有的胸襟及气慨表达了他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


    黄鹤楼自古以来为诗人咏叹,自崔颢题诗之后,写黄鹤楼要不落前人窠臼,实属不易,而毛泽东凌云之笔一下就触击巅峰。


    全诗一开始从大处作眼,从远到近,层层展开,其中有精确的地理,这地理中暗示作者内心缜密的布局及经纬法度,这一切处理得干净简练,仅用“九派流中国”,“一线穿南北”,“龟蛇锁大江”这几个妙巧的对称,犹如围棋高手的布局显得严密而大度,同时也显示了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胸。

    接着下阕一转,又透出了诗人对于世事沧桑,雪泥鸿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该过去的都过去,而今诗人又作游人的一员在此低回歌咏。最后二行诗人把酒酹江以抒壮志,涌动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涛,越来越感受到一种急迫地想立即置身于中心的强烈愿望(因当时共产党处境维艰,国民党占有上风),诗歌在此达到一个最后的高潮,以绵绵思绪和慷慨高歌抵达诗言志的核心,几乎直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确是正宗汉音,苍凉慨叹沉雄俊爽。 

     

 

浪淘沙 北戴河

 

      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十六字令 山

       (1934-35)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

    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