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在被套里乱跑:评书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57:03

最近想起了这些评书,又大体看了一遍,感觉这些评书在人物构画上基本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分析如下,抛砖引玉,请战友们指正。


一是必有一个主角,而且是十全十美的主角,文武全才、忠义孝等优点均有。


这一类的人物代表有《隋唐演义》《瓦岗英雄传》里的秦琼秦叔宝,外号是“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熟铜锏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虽然只是本评书里的第十三条好汉(也有的说是第十五条),但他是主角,不仅武的方面可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还精通兵法,当了元帅,更让人敬重的是一直很低调、谦逊、忠厚、诚肯;《杨家将》里的杨延昭,边关大帅,满门忠烈,为世人称道(不过这个人也是虚构的);《说岳全传》的岳飞是民族英雄自不必多说。


这类人物是评书的魂,整部评书可以说是为主人公立的传。整部评书基本围绕着他们进展故事情节,有了他们的存在,听众为之兴奋、紧张、期待。


二是必有一些搞笑的人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些活宝。他们虽然鲁莽,但是往往误打误撞,反而因祸得福。

 


这一类的人物代表有《说岳全传》的牛皋、《隋唐演义》的程咬金、《大明英烈传》里的胡大海、《杨家将》里面的焦赞孟良等等。有了他们,故事衍生出了一些很搞笑的故事情节,使情节更为悬念从生、跌荡起伏。听众在听书之余感觉心理特别满足——他们这样做事都能成功,换做我等更能成功啊。


这类人物是评书中必不可少的点缀,有了他们,才让评书的情节生活活泼,逗的大家是哈哈大笑,要不然,一本正经的念书,是不会吸引观众的。


三是必然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反角,这些人是除了好事不做,坏事都少不了他们的。而且做的坏事让听评书的人感觉他们是恶贯满盈,死一百次一千次都不解恨的。


这一类人物代表有《隋唐演义》里的宇文化及、《说岳全传》里的秦桧、《杨家将》里的潘仁美。他们在评书里,好象活着的所有目的就是做坏事,天天没有事就想坏点子,别的事都不干,但是皇帝老儿就是必须要用他(不用他就不会有评书的情节了,呵呵)。他们的下场也是大快人心,必然是千刀万剐。


这类人物是评书的根,没有他们,就不会发生主人公的故事了。


四是有一些特殊的传奇人物,他们在历史上根本没有原型,只是民间艺人们根据人们崇拜无敌英雄的心理需要杜撰出来的。

 


这一类的人物代表有《隋唐演义》里的李元霸、《大明英烈传》里的常茂,这两个都是评书里第一条好汉、无敌大英雄。而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心智不全,天生就是为了打仗的。李元霸是隋唐演义的第一好汉,力大无穷,使一对擂鼓瓮金锤,恨天无把、恨地无环。常茂则是“雌雄眼”,一个眼大,一个眼小,差别特别大,也是武艺特别高强,天下无敌。此外还有《杨家将》里的杨七郎杨延嗣,也是武功相当厉害,可惜与李元霸一样,早逝。


这类人物是评书的水,有没有他们,故事照样进行。


五是一般都有风尘异人,可以观天知地,知古看今天,还能预知未来。


这一类的人物代表有《隋唐演义》里的徐茂功、《大明英烈传》里的刘伯温,他们担任是主角的军师一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祸知富知天机,而且在最后都全身而退,保留功名。一般都是他们与搞笑人物去斗智,使的情节更为生动。


这类人物是评书里的神仙,也算是知识分子的代表了。


总而言之,这些评书的人物刻画的性格鲜明,活泼生动,不足之处就是人物刻画相对简单和粗线条,缺少人物的复杂性,但这样也正符合当时人们的基本审美观,听众不用去多分析、多思考,只是纯粹的享受过程。这倒和现在某些电影导演的追求有些相似了,观众看完了也不知道他们拍的电影到底讲的什么事,只要整个电影的过程就是相当热闹,足矣。

 


注:传统评书书目共分四类,二十九部书。

(1)长枪袍带书(十三部):封神榜 西汉演义 东汉演义 三国演义 列国演义 隋唐传 薛家将 五代残唐杨家将 十粒金丹 精忠说岳 明英烈 明清演义

(2)短打公案书(十三部): 粉妆楼 大宋八义 宏碧缘 明清八义 永庆升平 三侠剑 彭公案 施公案 于公案 包公案 小五义 水浒传 儿女英雄传

(3)神怪书(二部): 济公传 西游记

(4)狐鬼书(一部): 聊斋 这二十九部书大多是金戈铁马,英雄侠士的战斗故事。除《聊斋》外,很少有讲爱情故事的。无"淑女才子之相逢,春花秋月之柔情",也是传统评书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