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指标什么意思:正常道与方便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1:29:23

正常道与方便道

 

从发起正信而修学成就,是正信的最初修学,这又有两类的进修法:一、正常道的修习信心:正信(正信必有正愿),声闻法中是「出离心」,大乘法中是「菩提心」。修学大乘信心的一般方法,如《起信论》说的信佛、信法、信僧,又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去助成。这可见,自利利他的大乘信愿,要从事行与理行的修习中来完成。换言之,信心并非孤立的,而是与种种功德相应的,依种种功德的进修而助成的。然经论所说的菩提心,般若道中有三阶:初是愿菩提心,其次是行菩提心,后是证(智)菩提心。前二者,也名世俗菩提心;后一也名胜义菩提心。如说菩提心是离言绝相的,是约胜义菩提心说。如说菩提心为慈悲所成就,那是约行菩提心说。初学大乘信愿,是约愿菩提心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信愿。初学者,对于佛(菩萨)的无边功德,一切众生的无边苦迫,佛法济世的真实利益,发菩提心的种种功德,应该多多听闻,多多思维。这对于大乘信愿的策发,最为有力。如大乘的信愿勃发,应受菩萨戒,这就是愿菩提心,为法身种子。菩提心,是菩萨的唯一根本大戒。受戒就是立愿;依戒修学,就能渐次进修,达到大乘正信的成就。 

二、方便道的修习信心:这是信增上菩萨的修学法。由于「初学是法(大乘),其心怯弱」,所以特重仰信,依佛力的加被而修习。龙树说:这是以信(愿)精进为门而入佛法的,也就是乐集佛功德,而往生净土的易行道。说得最圆满的,要算《普贤行愿品》的十大行愿。这因为佛是无上菩提的圆满实证者,所以将信愿集中于佛宝而修。十大行愿中,(一)、礼敬诸佛,(二)、称叹如来:是佛弟子见佛所应行的礼仪。(三)、广修供养:是见佛修福的正行。(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从梵王请佛说法,与阿难不请佛住世而来。这都本于释迦佛的常法,而引申于一切佛。(四)、忏悔业障:如《决定毘尼经》的称念佛名的忏法。大乘通于在家出家,所以不用僧伽的作法忏,专重于佛前的忏悔。(五)、随喜功德,酝、普皆回向:这是大乘法所特别重视的。(八)、随顺佛学:即依佛的因行果行而随顺修学。(九)、恒顺众生:是增长悲心。 

这十大行愿,有三大特点:(一)、佛佛平等,所以从一佛(毘卢遮那)而通一切佛,尽虚空,遍法界,而不是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佛的。(二)、重于观念,不但忏悔,随喜,回向,由于心念而修;就是礼佛,供养,赞佛等,也唯由心念。如说:「深心信解,如对目前」;「起深信解,现前知见」。这是心中「念佛」的易行道,成就即是念佛三昧。(三)、这是专依佛陀果德(摄法僧功德)而起仰信的,一切依佛德而引发。如随顺众生的悲心,因为:「若能随顺众生,即能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而为体故」。这与上帝爱世人,所以我也要爱人的理论相近,这是偏重于仰信的缘故。 

    信增上菩萨,信愿集中于佛,念念不忘佛,能随愿往生极乐世界。但由信愿观念,所以是易行道。然心心念于如来功德,念念常随佛学,念念恒顺众生,如信愿增长,也自然能引发为法为人的悲行智行。龙树说修易行道的,能「福力增长,心地调柔。……信诸佛清净第一功德已,愍伤众生」,修行六波罗蜜。所以,这虽是易行道,是信增上菩萨学法,而印度的大乘行者,都日夜六时的在礼佛时修此忏悔、随喜、劝请、回向。不过智增悲增的菩萨,重心在悲行与智行而已。 (本文录自《妙云集?学佛三要》91~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