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域蓝湾车位售价:九旬愚公修路”是一记讽刺的耳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49:53
修补村道30年,没有1分钱报酬,自己还倒贴了三万元,但成都新都区新民镇石庵村村民曾永先大爷却无怨无悔。只要路面有了新的大坑,95岁的他要么亲自上阵,要么用零花钱雇人,总之会把路补好。从1981年到现在,曾大爷一直维护着从石庵村通往军屯镇的长达3公里的村道,有人形容他是“现代愚公”。(《成都晚报》 3月18日)

  30年的坚守,10950个日日夜夜的执着,曾大爷感动我们的,不仅在于他95岁的高龄,更是他那种坚韧不拔的为民服务精神。然感动之余,让人内心油然而生的,则是更多的悲凉。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口号在各地的农村早已响彻。不过就是石庵村这条路,这条仅仅3公里的村道,每次“路面有了新的大坑”,没人理没人问(如果村领导提前安排好人员护理还需要曾大爷吗?),只等95岁的曾大爷要么亲自上阵,要么用零花钱雇人。老人助人为乐的背后,是相关部门对公共道路设施的视而不见,是管理职能的失职,能不悲凉吗?

  这让笔者想起两年前的一篇报道。广州市天河棠下有一段隧道,长期黑漆漆的,许多孩子放学时都感到害怕。最近两个多月来,隧道突然多了一位老人,每天早上手提应急灯为孩子照路。这位无私的提灯老人就是天河区棠东村博雅学校副校长熊传德。一位61岁的老人,自己花140元买了强光应急灯,每晚充三小时电,在学生放学后专程“送光”照路,风雨不误。老人的热心带给了孩子们光明,我们无法不动容。然而相关部门对于这样一条漆黑的隧道,却一直置若罔闻。

  不管是95岁的“现代愚公”,还是61岁的“光明使者”,他们都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但这种感动背后的冷漠,则显得那样不伦不类、滑稽可笑,刺痛了那些善良人们的心灵。

  是的,老人们可以这样坚持下去,继续“愚公修路”,继续提灯照明,可这是长久之计吗?本是公共管理部门的职权之事,自己却无动于衷,让这些老人在不辞辛苦地为之付出,如此“不为民做主”真不如“回家卖红薯”。

  维护一条3公里的村道,给长50米的隧道装上灯泡,举手之劳却变成艰难异常,老人们的义举无疑变成了两个巴掌,狠狠地打在相关职能部门的脸上——如果他们还有脸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