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永固防水材料厂:家长们要警惕虎妈式的家庭教育暴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36:24
  家庭教育暴力,和校园教育暴力,是我一直呼吁家长们警惕的两个危险现象。近年来,这两个暴力在中国中小学生家庭里已大有横行而不可收敛之势,被家庭教育暴力和校园教育暴力严重残害的孩子比比皆是。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最近在美国热潮的“虎妈”现象暴露出美国最高层知识分子家庭也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家庭教育暴力现象,这令中国的狼妈狼爸们叹为观止,自叹不如。

     所谓家庭教育暴力,我将其定义为:不懂教育的父母们打着“为孩子一生负责”的名义,利用手中暂时具有的对孩子的绝对支配权,强行(或变相强行地)支配孩子长期从事太多太重孩子既不十分懂得也不愿意做的种种行为,直至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我这里所说的不懂教育的父母,不是指没有文化的父母,恰恰相反,指的是那些地位显赫、学历超高的超自信的强势父母群体。家庭教育暴力最容易发生在这样的父母群体里。

     很显然,家庭教育暴力是爱孩子而不会爱所引起的,并且越是大爱,越是既有钱又有时间的又着急的大爱,就越容易异变成大力度的家庭教育暴力行为,这一点请很多家长注意。我经常对父母们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既又钱,又有爱心,又有时间,又有学历,而孩子又少(比如就一个孩子),那你就要特别小心了,因为你具有了实施家庭教育暴力的所有条件了。

     家庭教育暴力之所以横行而得不到遏制,说到底,是父母们不懂或不十分懂什么是教育。因而凭着自己的感觉实施教育,或到处翻书实施教育,并且越教育不好越着急,最后逐步发展成失去耐心的硬暴力或软磨硬泡式的软暴力。

     家庭教育暴力有四大特点,一是父母最大的借口就是“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一切为了你好!”;二是父母证明自己施暴正确的唯一标准就是孩子在什么比赛中得了什么奖,或考试得了多少分,并且获奖越高得分越高施暴的正确性就越高;三是整个教育过程从不问或几乎不问孩子的感受是什么,似乎只要获了奖或得了高分孩子就该幸福高兴。四是父母往往具有和蔼印象,甚至具有可怜印象,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名义坚持着自己的逼迫行为,逼着孩子、哄着孩子、骗着孩子、实在不行了就逼急了打骂着孩子去从事孩子十分不愿意干的事情。这使得打着爱的旗号横行的家庭教育暴力无法得到制止,使很多孩子都笼罩在教育暴力的压抑中。

     受家庭教育暴力伤害的孩子年龄一般在7-15岁,多表现在8、9、10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常有较严重的抑郁、多动、自闭、恐惧、逃避、反抗、对抗等行为,并对生活总体上失去兴趣和信心。

     家庭教育暴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父母们自身并不快乐,并且被巨大的困惑、压抑、痛苦折磨着,每当他们有机会倾诉自己的教育之苦,这些父母们往往哭诉自己含辛茹苦经历。

     那么和家庭教育暴力相反的正常的教育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到了一个和教育十分相似的词,也带个“育”字,即体育。一个人从事体育活动有两个状态,并且两个状态的目的截然相反,一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从事体育活动,二是为了拿冠军而进行殊死的竞技体育训练。前者显然是件正常的好事,而后者,搞不好就变成暴力了。

    教育和体育相似,也是这个道理。

    学习数理化、语数外、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本都是些快乐利智的好事情,可一旦家长们背离了学习本身固有的快乐,将成人世界里的功名利禄的竞技追逐纳入到孩子学习的每一个细节角落里,使孩子的学习每时每刻每点每滴都变成了输和赢、生与死激烈较量,那学习本身真的就变成一种折磨了。

 

    诚然,生活在功名利禄包围的世界里,人类的学习不可能不带有些功名利禄的实际考虑,比如学校的学生不可能完全放弃考学和得分,学艺术的学生不可能完全不考虑参加大赛拿奖等等。但教育者的内心必须清楚,真正的教育恰恰是在远离功名利禄的心态下完成的,真正的教育接近人心,而远离功名利禄。你虽然难以发现、找到、觉悟、创造出教育自己孩子的贴心之道,但不能因找起来不容易就不去寻找了,就一边倒、一窝蜂地跟随社会大潮追求分数、证书、获奖去了。

    这就需要教育者们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孩子最大限度地获得贴近内心本真的快乐教育,又顾及到了考试、分数、获奖等社会外在评价。前者是根本,后者是结果。这个关系无论如何都不能反过来,若反过来了,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而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禄、考学、分数、证书、获奖等外在指标,到最后就要为一个有很大问题的“成功”孩子买单了。

 

    我因为关注儿童教育而知道了美国有一位较出名的“虎妈”,并看过她写出的一本被称之为“虎妈战歌”的《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名字应该改一改,不叫《育儿经》,而叫《育儿困惑经》,因为书中讲的更多的是这位妈妈的育儿困惑,而这位妈妈自己并没有觉悟到,她的困惑均来自她对孩子实行的是强制安排的、违背孩子内心的完全为追逐功名利禄的暴力教育。

    使我感到震惊的是,虎妈夫妇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的终生教授(这个称呼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在全世界都是超高的,高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程度),有这么高文化素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还犯这么底水平的错误,就足以证明教育的觉悟有多难。

    美国虎妈被美国人尊崇为教育英雄,这说明在美国不懂教育的人也大有人在。虎妈采取一切“虎”的手段逼着两个女儿学钢琴和提琴,把大女儿逼得偷偷在钢琴上咬牙印,把二女儿逼得获奖之后与自己仇人相见,但这一切教育暴力均因为两个女儿最终在著名音乐厅内演奏一场而具备了“合法性”,并且虎妈一跃成为“成功”的妈妈,真是一俊遮百丑。两个女儿在著名音乐厅里演奏音乐无非是获得了几分钟的热烈掌声而已,而为此就要遭受十几年的家庭教育暴力,这正确吗?最关键的是,整个教育的最终核心人——两个女儿——她们幸福吗?全书中描述的虎妈和女儿斗智斗勇的各种细节和女儿在演出获奖后放弃拉提琴的决定,就是对暴力教育的最好注解。

   

    虎妈不是教育英雄,她自己虽然高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终生教授,但在育儿上却是一位极普通的、并且是不完全开窍的困惑妈妈。中国的狼妈、狼爸们切忌一窝蜂地仿效虎妈对自己的孩子发狠,而应警醒地认识到教育是一件和学历多么没关系的事,是一件多么需要谦虚谨慎才能学好办好的事,否则的话,就算博士毕业生也照样教育不好一个儿童。

    当下的中国孩子在学校里面临的是纯应试教育,那是一种赤裸裸的只为分数的、完全放弃心灵启迪的、只为升学和求职负责的、不为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负责的、到头来其实连升学和求职都难以保证的、愚蠢的、短见的、更加凶残的校园教育暴力。在这个强大的校园教育暴力的大背景下,家长们不要再仿照美国虎妈的极端行为,给孩子再增加回到家里的家庭教育暴力了。

    孩子本不属于你,他是上帝暂时寄存在父母这的一颗神奇的种子,父母只是孩子临时的保管员,愿这些临时保管员们别太自大,别动不动就当虎豹豺狼,而要学会用观察、谨慎、思考、学习、智慧,带好保管好本不属于你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