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精灵死亡骑士幻化:林克谈炮击金、马的前前后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8:05

        林克谈炮击金、马的前前后后

       
           1958年8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突然对金门、马祖等蒋军盘踞岛屿发起猛烈的炮击,使整个世界为之震动。

    半个月后,整个行动的总导演毛泽东也说没料到"金门、马祖打这样几炮",会使"这个世界闹得这样满天风雨,烟雾冲天"。

        从那一天起,金,马地区的炮战成了一个固定的程式,一直持续了21年。

        34年过去了,当年如此重大的事件究竟缘何而起,其间前前后后的曲折内幕,毛泽东曾如何以超人的胆略和睿智,驾驭着变幻无定的险恶局势,即便是绝大多数曾经亲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也不得而知。而愈来愈多的后来者,甚至不知道大陆与台湾之司,曾有过这样一段历史,

       对此,曾在毛泽东身边当了12年国际政治秘书的林克时有感叹。也许正是为了不要使这种感叹持续下去吧,我请他将这一段往事,详详细细地叙说了一遍。凤凰博客+y­

       1.乘胜解放台湾的最初意图/一连串胜利后的轻敌情绪/强攻金门,9000将士壮烈牺牲。

       1949年6月,蒋介石败退台湾。当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认为:应该乘胜利余勇,一举解放台湾,不给蒋帮在海岛喘息之机。

       这一意图,反映在7月30日以毛泽东、朱德名义给华东军区和华东海军的一份密电中:

    "陈(毅)、粟(裕)、张(爱萍)三同志:

     新中国马上要成立了,希望你们抓紧做好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加强海军力量,做到中央一声令下,随时歼灭敌人。"

    屯兵江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随即接到中央军委进击福建,扫清华东残敌的电令。

       三野立即派由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参谋长陈庆先率领的第10兵团出击福建。当时正值盛夏酷暑,但第10兵团28军、29军、31军进兵神速,仅一月之间即到达作战位置,并完成作战准备。

       从8月11日10月17日,第10兵团相继发动福州、漳州、厦门等战役。作战进展顺利,共歼敌近10万,而我军伤亡:不足5000人。%^z^ ov0凤凰博客w#Az)t@#q
        福建全省的解放,使距厦门10公里之遥的金门岛守敌十分恐慌。金门共分大小金门两座岛屿,大金门形似哑钤,总面积161.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74.5公里,但便于登陆的地段仅16公里。为了增强该岛的防卫,国民党迅速调集部队,使原有的2万守军增至3万。

       恰在此时,三野和中共华东局又接到中央军委电令,要他们认真研究以较少的代价,在较短时间内解放台湾的方略。向台湾的进攻,仿佛成为指日可待之事。

       就在这种氛围下,第10兵团在接管厦门工作紧张进行的同时,匆忙部署强攻金门。由于在一连串的胜利后产生了轻敌情绪,所以对过去根本不熟悉的渡海作战没做充分的准备,对风向变化、潮涨潮落对战事的影响缺乏周密的思考,仅从第28军、29军中抽调7个团2万人,作为登陆作战的全部兵力。

       登陆作战由28军军长朱绍清指挥。此时,共筹集到一次可运兵3个团的船只,按计划分两批登陆.

       10月24日夜晚,也就是厦门解放后仅一个星期,强攻金门第一梯队3个团和2个营9000余人,登上了渡海的木船。

       此时海面刮的是侧逆风,大大延缓了船速,结果在敌军炮火拦击下,我军伤亡很大,航渡队形全部打乱,但作战部队仍顽强驶向金门。

       登陆后,又赶上退潮,渡船全部搁浅,被敌机炸毁,使第二梯队无法实施增援.第一梯队失去撤退的舟具。我军激战三日,弹尽援绝,9000余人大部分壮烈牺牲,首攻金门以失败告终。

       2.毛泽东亲自部署解放海南岛/杜鲁门准备坐观蒋介石自生自灭/蒋经国派李次白悄悄潜入大陆,与中共接洽暂不攻台/美国变"弃蒋"为"保蒋"/台湾中立化"之说/毛泽东认为在台湾问题上再不表态,"我们就将犯极大的错误"/首次炮击金门

       首攻金门失利后,中共短期内中止了渡海作战的行动,直至1950年春夏之交发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这次战役吸取了首攻金门的教训,毛泽东亲自致电承担攻击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对如何强渡、第一梯队的兵力、登陆后的作战原则、后勤保障等问题,都做了极为详尽的指示。四野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解放海南岛的作战,采用了分批偷渡与大规模强渡相结合的战术。首先分四批偷渡入岛近万人,与岛内琼崖纵队会合,做强渡内应。然后以13个团约4万人强渡。整个战役持续了约一个半月,以歼敌3.3万胜利告终。通过这次战役,解放军积累了渡海作战的经验。

       海南岛失守后,再次引起蒋介石集团的惊慌,他们十分担心中共紧接着发起付台湾的进攻。因为当蒋介石统治迅速崩溃,以从其在大陆边缘和沿海接连失败之际,美国朝野人士对其政府扶蒋政策失误抨击之声日烈,杜鲁门总统一度准备采取"不予蒋保护",观其自生自灭的态度。

       失去美国的庇护,国民党对能否以自身力量同中共抗衡忧心忡忡。为了延缓中共可能的攻击,蒋经国亲自召见黄埔早期学员李次白,要他凭借妹妹是陈毅兄嫂的特殊关系,充任密使,向大陆透露蒋方愿再次与中共合作信息,起码说服中共暂时不攻打台湾。

        1950年6月上句,李次白经香港到大陆,通过陈毅兄长陈盂熙.会见了任上海市长的陈毅。陈毅报据中共中央的精神,告以中共不急于攻台.

台湾刚刚接到李次山转来的消息,美军即于 6月25日出兵朝鲜,挑起战争。两日后,杜鲁门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他表白说.出于远东整体战略的考虑,台湾海峡的局势安定至关重要。其对台湾政策由"弃蒋"改为"保蒋",恢复对蒋的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与此同时,他还抛出"台湾地位未定"之说,初露美国政府欲将台湾分裂出中国的企图。

       鉴于美国政策的变易,蒋方感到有美国的庇护,立即通知李次山,不必再提国共合作之事,大陆台湾间第一次秘密接触至此告终。

       美国为了集中力量投入朝鲜战争,不希望蒋方在台湾海峡一带制造磨擦,招致中共对台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一再约束蒋方不得对大陆骚扰。中共亦因抗美援朝,不宜多线作战.暂时搁置解放台湾准备,海峡局势一度平静。

       朝鲜战事结束后,美国为了"从三条战线对付中国",拼凑亚太地区"集体安全防御"体系,井加紧同台湾磋商《共同防御条约》。同时,美方更积极地渲染台湾地位末定、台湾中立化、将台湾交联合同或某十立国托管等主张,企图以法律或世界裁决的形式,使台湾与大陆水久隔绝。

       毛泽东敏锐地感到:如果坐观美国的预谋得逞,将铸成不可挽回的历史大错。他于1954年7月23日,致电正在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周恩來,要他立即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共一定要解放台湾。毛泽东在电报中指出:我们在朝鲜停战后,没有及时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是不妥的,如果现在不立即展开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就将犯严重的政治错误。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共立即展开了解放台湾的宣传攻势。在毛泽东致电周恩來的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定要解放台湾》。周恩來分别于8月1日、日月11日、8月22日,发表下一系列讲话和报告,强调"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上",并指出:"一切想把台湾交给联合国‘托管'或中立国‘代管'以及‘中立化台湾'和所谓‘台湾独立国'的主张都是企图割裂中国的领土,......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的。".

       为了配合宣传攻势,毛泽东决定采取有限的军事行动。1954年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炮轰金门。袭击持续了十余天。同时,中央军委下达了准备解放一江山岛的作战命令。凤凰博客"

       1955年1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协同作战,占领了一江山岛,全歼守敌1000余人。蒋军丢失一江山岛后,美军第七舰队及航空母舰迅速驶入台湾海峡,并帮助蒋军将一江山岛近旁大陈岛上的守军全部撤走,解放军随即进占该岛。

       3.美国的如意算盘/蒋介石并不那么俯首帖耳/"孙立人事件"/蒋经国怂恿砸美国驻台大使馆凤凰博客

       有限的军事行动,使美国政府误人为中国政府马上要以武力解放台湾,立即在国会通过《台湾决议案》,协助国民党护飞台湾。在调入第七舰队后,美方又威胁不惜动用核武器,阻止针对台湾的军事行动。个别美国会议员甚至鼓吹先发制人,对大陆发动进攻。海峡局势再度趋于紧张,并引起世界关注。

       美方在朝鲜战争失败后,欧洲各国对美国在远东军事冒险啧有烦言,不愿再为美国的战略,消耗各自的军力物力。

       美国鉴于自身能力和盟友们的态度,亦视直接介入台湾军事行动为下策。其最理想的算盘是:使台湾成为大陆永远不能收复的、并可用以切断中国与世界往来的基地。

       因此美方命舰队援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蒋军撤离大陈岛。接着,就劝说蒋介石,尽快放弃临近大陆的金门、马祖岛屿,用辽阔的海域,远远地隔绝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使各方关系日渐淡漠,以期"台湾中立化...‘台湾地位未定""托管"等预谋得逞。

       然而,不仅中国政府不容同胞分离、国土割裂,蒋介石也不愿听美国摆布,做一个在孤岛称王的历史罪人。蒋介石不仅不从金、马等岛屿撤退,相反向请岛增兵,摆出固守架势。

       美方曾向蒋介石施加压力,声称《共同防御条约》防护范围不包括金、马等临近大陆的岛屿,因此这些岛屿遭攻击时。美军将不于支持。蒋方则力争说:新通过的《台湾决议案》中规定,美军协防范围包括全部"友方掌握的有关阵地及领土",美方不应言而无信。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得不宣布:"为了不损害自由中国的土气,及断绝他们的希望,美国决心协防金门、马祖,以巩固台澎地位。"

       艾森豪威尔的表态,引起美国盟国的强烈不满,纷纷指责美国扮演对台湾海峡事务大包大揽,又使美国隔绝两岸的如意成算落空。这一切都使美国十分尴尬。又鉴于40年代中期以后,蒋介石集团政治腐败、经济瘫痪、军事一败再败,威望一落千丈.美方遂密谋"换马",另觅有利于美方的新代理人。|

       蒋方虽然了解到美国的意图,但没有美国的援助,蒋介石自知独力难撑,所以不敢公开同美国翻脸,只得暗中对与美国关系亲近又掌握军队的实力人物加以猜疑。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相继发生了"孙立人事件""刘自然事件"。

       孙立人是蒋介石退台后的陆军总司令,早年留学美国,是曾到华调停的马歇尔将军的校友。他任台湾防卫司令时,麦克阿瑟曾召他密谈,要他负起保卫台湾之责,美国会全力支持他,并示意美对蒋介石巳不抱希望。孙当即表示他不能背弃蒋,并将此次密谈如实上报。

当"换马"风声暗流之际,蒋介石立即想到与美渊源非同一般的孙立人,认为他可能是美国欣赏的人选。不久,蒋氏以"参谋长"虚衔,夺去他的军队指挥实权。1955年5月,孙的亲信郭廷亮被逮,罪名是策动兵变.企图拥戴孙守人为"台湾元首",孙被控为兵变后台,此书究系捕风捉影,抑或确有真凭实据,至今雾锁迷津,但孙因此遭长期软禁。

       刘自然是国民党军少校,被美国顾问团上士雷诺无故开枪打死。美军事法庭以"误杀"判雷诺无罪,激起台湾人民愤慨。蒋经国利用民怨,发泄对美逼蒋、"换马"的不满,怂恿冲击美国驻台"大使馆",砸了保险柜.拿到一些美政府"弃蒋"的文件。美蒋之间裂隙更深了。

        4.毛泽东说:美国人连老朋友蒋介石都要"整"/中共向台湾发出第三次合作信息/"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宋宜山奉蒋介石命来大陆

        "刘自然事件"传到北京,毛泽东对他的国际问题秘书林克说:"美国对它自己的伙伴没有同情心。你看,连老朋友蒋介石都要整嘛/......5月24日,台湾大打美在台”大使馆”,用大铁锤砸开了美国‘使馆'的保险柜,拿走了秘密文件,文件上有要搞垮蒋介石的内容。"

       针对美蒋矛盾加深的情况,毛泽东从祖国统一大义着眼,不失时机地发起和平攻势。

      自1954年中美在日内瓦就台湾问题举行领事级会谈以来,美方一再要中共承诺不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中共则对此始终不松口。而1955年5月13日,周恩來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首次公开提出:"解放台湾打两种可能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1956年初春,毛泽东,周恩來先后发出"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二次合作"的信息。4月.毛泽东更清楚地说:我们跟台湾"和为贵",爱国一家。7月,经毛泽东首肯,周恩束在接见原"中央通讯社"记者曹聚仁时,进一步提出:"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在中共中央通过当时住在香港的章士钊转蒋介石信中,还出了"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  类寓意丰富的文字。

       蒋介石在迟疑良久之后,决定派台湾立法委员宋宜山密赴大陆。宋到北京的第三天,周恩來即在东兴楼饭店设宴交谈。随后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又同他进行了数次协商,初步商定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台湾成方中国政府统辖下的高度自治地区,其政务由蒋介石领导,中共不前往干预,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务的领导,但外国军事力量必须撤离台湾及台湾海峡。

        宋宜山在大陆逗留近一个月,通过参观游览,对大陆印象颇佳。返香港后,宋写了份万余字的报告,主张国共合作,实现统一,井对大陆情形加以赞美。

       蒋介石本无合作诚意,派宋氏赴大陆,主要目的是打探一下情况,见宋的报告后,蒋异常生气,认为他被中共赤化了,遂将他拒之台岛之外,关于和平统一的谈判,再度无疾而终。

        5,毛泽东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打一些炮"/杜勒斯劝说蒋介石"划峡而治"/运筹帷幄中的炮击行动/美军突然在黎巴嫩登陆/毛泽东提出要联系"中东解决"

        蒋介石拒绝和平统一谈判后,加紧了对大陆的骚扰,不断派飞机袭扰闽浙地区,甚至深入到云南、贵州、四川、西康、青海等地,撒传单,空投特务。毛泽东对此有些恼火,他操着湖南乡音说;"太猖狂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打一些炮,警告他们一下。

       也是在这个时期,美国分离台湾、敌视中国的行动也升级。1958年5月,美国把在台湾的"军事援助顾问团"、"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等17个不同机构,合并为"美军驻台协防军援司令部",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并对中共发出的恢复中美台湾问题大使级会谈通知,置之不理。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在此时亲赴台湾,再次以削减军援来要挟蒋介石从金门、马沮等临近大陆的岛屿后撤,以避免因这些岛屿的争端,使美国卷入对中国的军事冲突。更险恶的是要以此从地理和政治上隔离台湾与大陆,通过"划峡而治",双方停止军事行动,进而实现其"两个中国"的预谋。

    金、马等岛屿,是台湾在地域上和政治上同大陆连接的最后纽带。一旦蒋介石屈从美国的压力而后撤,台湾问题的解决将更为复杂和棘手。

    基于这种情况,毛泽东提议再次炮轰金门、马祖。一方面,对蒋帮的袭扰进行回击;一方面,再次向美国表明中共绝不坐视台湾被割出祖国的坚决态度。另外,还有一层秘而不宣,有待蒋介石领会的用意。

       中共中央做出炮轰金、马决定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随即电话通知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开始炮击准备,整个行动由叶飞指挥。叶飞接受命令后,立即筹建由他本人和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张翼翔、副政委刘培善组成的前线指挥部,着手紧张的准备工作。

       恰在此时,中东局势突变,引起世界性的震动。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发了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民族革俞。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国。美国军队遂于7月15日,在黎巴嫩登陆;英国亦在7月1 7日,出兵约旦,向伊拉克施加压山,企图扼杀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毛泽东认为:必须根据新的变化,将炮击金、马的行动,放在新的国际局势背景下加以考虑。他好几个晚上都为思虑此事而夜不能寐,于7月27日,展纸给国防部长彭德怀、中央军委秘书长黄克城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毛泽东提出炮击金、马的行动应该缓一缓,要"看一看形势",并联系"中东解决"的问题通盘研究,这样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信尾嘱咐彭、黄,若同意他的看法,守即将信转给前线指挥叶飞。

       叶飞收到毛泽东的信,对信中"政治挂帅,反复推敲","不打无把握之仗"的精神十分赞同。为了确保对金,马的有效攻击,并防止蒋方的反扑,中央又将大批作战飞机调到福州、漳州、连城、仙头、龙田等沿海机场;又将3个炮兵师、1个坦克团调入厦门,前线指挥部拟出周密的海空协同作战方案,只待中央一声开打的命令了。

       6、彭德怀接到指示,不要惊动英国人;要防止蒋军空军反击/三天里,10万发炮弹落在蒋军阵地上/蒋军伤亡惨重,蒋介石却连称"好,好"/台湾宣布固守金、马,绝不后撤

 8月11日,美国国务院公布《关于不承认共产党政府的备忘录》大肆诋毁中国政府。6天之后。中共中央在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第一次会议上.确定了炮轰金、马的作战方案,而在本来列出的1 7项会议议题中,并没有炮击金、马这一项。

       毛泽东随后批示彭德怀:不要在深圳方面进行原定的军事演习,以免惊动英国人。要防止蒋军大编队空军的反击,我大编队空军要做好迎战准备,但追击不得超越金、马线。限定追击的意图,是不给蒋介石造成攻击会向纵深发展的错觉。

8月22日之前的数天里,炮击的序幕已经拉开。这些天,每天均有成百架飞机组成的机群,飞临马祖上空,摆出将发起解放马祖战役的架势。蒋军被迷惑,急忙把二分之二的海、空力量,调防马祖区域。

        8月23日中午12点,福建前沿阵地万炮齐鸣,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等蒋军盘踞岛屿,遭到猛烈的轰击。3天之间.10万发炮弹倾泻在这些岛屿的机场、弹药库、油库和前沿及炮兵阵地上。蒋军猝不及防,死伤3.6万余众。金门防区司令胡琏因躲入地下指挥部,幸免一死,副司令吉星文、章杰、赵家骧均伤重殒命。

       在蒋军阵地上的两名美军顾问,也在炮击中丧生。当初。在讨论炮击时,毛泽东是希望最好能避免美军伤亡,以防上中美直接对抗,林彪因而建议以某种方式暗示美军躲避。但这样一来,必然暴露我军作战意图,无法达到预期的攻击效果。毛泽东又经一番熟虑,作为美国不可能因个别顾问的伤亡卷入战争,毅然决定不向美方暗示。

     金、马守军伤亡惨重的消息,立即报到蒋介石那里。他听后长时间紧蹙的眉头,骤然舒展,情不自禁地连声说:"好,好,好!"他身边的一些人见此,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些人无沦如何也不曾料到:他们委座此时的心情,作为其老对手的毛泽东,却早已料到了。

在金、马炮击开始后的一天,毛泽东突然对林克说;"向金门打炮,也不是为了解放金门.而是蒋介石希望我们打炮.这样他就有了借口,可以抵抗美国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克才更清晰地了解到.毛泽东从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大义出发帮老蒋一把的深刻用意。

       原来,面对杜勒斯的步步紧逼,蒋介石虽硬着头皮顶着不撤,却一直找不到有力的理由回绝杜氏,压力日重,成了他一块心病。中共的炮击行动,给他送上一个顺理成章的借口。

       在蒋介石授意下,台湾"外交部"首先发言,声称台湾将坚守金、马,并反对美国关于海峡中立化的建议。9月,蒋介石亲自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谈话说:中共炮击金、马,是进攻台湾的前奏。金、马是台湾的屏障,自动放弃这些岛屿,等于敞开门户。因此,金、马地区必须固守,哪怕是由国民党独立作战,也决不后撤。这等于是对杜氏的要求,做了针锋相对的公开回复。

       7.蒋介石说:美表态,均由毛泽东亲自执笔/"我们不炮击金门,就是联美压蒋"/有些搞新闻的人员,还不懂得抓动向,没有弄清中央的意图.

       蒋介石关于不后撤的表态使美国政府十分恼火。杜勒斯在蒋介石谈话的翌日,即以训斥的口吻指责说:如果美国能够争取别大陆和台湾之间都放弃武力对峙,而台湾却仍在金门、马祖等岛屿保持庞大的军事力量,则是愚蠢、不明智和欠谨慎的,井再次兜售"托管"台湾之说。

       杜勒斯话音刚落,就遭到蒋介石的反驳。他对美国记者说:杜勒斯有关放声金、马,停止海峡两方军事对峙的建议,只是片面的声明,台湾当局并无非接受不可的义务。10月9日,蒋介石发表"双十文告",再次强调要"坚守"金、马,绝不后撤。10月15日,蒋介石在答《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问时,言辞犀利地指出:美国关于台湾地位未定的说法,以及"托管"台湾的建议,是"空洞和愚蠢"的,申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无可争议。

       在这之后,蒋介石偕宋美龄,亲临金门战壕巡视。他还派"国防部"政治部主任蒋经国,三赴金、马地区,慰问守军。以此向美国示意,其将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金、马的强硬态度。

   毛泽东一直密切地关注着美蒋之间的争斗,他认真地分析着来自各方面的材料,并要求党内在事关台湾海峡的问题上持慎重态度。他亲自审阅事关台湾海峡的行动与宣传的文件,指出:这是一个复杂的国际斗争,对各方面的影响很大。因此.一切重要的行动和宣传(包括文告、谈话、口号、社论、新闻、广播),都必须遵守集中统-的原则,不得自作主张。后来陆续发表的一系列对金、马,对台湾的文告,有些虽以别人的名义签发,都是由毛泽东亲自执笔的。

       随着美蒋日益激烈的纷争,毛泽东形成了炮击持续下去,并使金、马留在蒋军手中.以支持蒋介石抵制美国制造"两个中国"预谋的方略。他在又一次闲谈中,对林克说:"我们现在的方针是援蒋抗美,坚决反对两个中国的阴谋。杜勒斯到台湾,如果我们不炮击金门,那实际上是联美压蒋。我们炮击金门,打乱了美国的阴谋,打乱了他的计划。"

       在每日阅看有关金、马、台湾情况的材料时,毛泽东及时地发现,新华社的有关报道没有跟上中央的意图,没有充分地注意到美、蒋的分歧,在报道中没有突出美、蒋的矛盾.而且仍有将美、蒋联为一体的倾向。他将这些材料上的问题一一标出来,并指出其处理不当之处。他告诉与他一起读材料的林克:"从最近《参考资料》对台湾海峡地区局势新闻的标题和编排可以看出,《参考资料》的编辑人员不了解中央在这方面的政策和方针。他们应该好好学习。"

       因为经过同毛泽东的几次交谈,林克对中央在处理对金、马、台事务的意图比较明了,所以在10月24日,由他到新华社,传达毛泽东对《参考资料》的指示。他陈述了毛泽东的要求:"你们编报的人要懂得抓动向,看起来现在还不懂,要善于抓动向。如杜勒斯第一次讲话,有脱身的味道。你要脱身,就抓住,不让脱身。有很多问题,摸不到方向,做新闻工作的就要学会摸方向."

        新华社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及时调整了关注焦点,使毛泽东能够更决、更明了地了解世界及美、蒋方面对台湾海峡局势的反应。凤凰博客

        8.金门打炮,艾森豪威尔三夜睡不着觉/准备前往中东的美军.又被调回远东,前线请示:美舰护航怎么办?毛泽东说:照打不误

       发生在台湾海峡的炮击金、马行动,对回击蒋帮对大陆的窜扰.打破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蓄谋,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这个行动的意义,并不是地区性的.还有着广阔的国际斗争背景。

       因为在行动准备期间,发生了伊拉克共和国成立.美、英出兵中东事件.使那一地区的局势骤然紧张,成为举世关注的新焦点。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一致呼吁美、英撤军。

      毛泽东随之提出推迟打炮,将"中东解决"一起考虑.以便使台湾海峡地区的炮战.起到声援中东人民反侵略斗争.并减轻那里的外来军事压力的作用。"

        正是在毛泽东的新思考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及大批炮乓,坦克部队开始了向福建沿海一带的大规模集结。故而炮击一开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竟在华盛顿三夜睡不着觉,因为从美方侦知的种种迹象看。都无法排除中共渡海作战的意向,炮击金、马,很可能是进攻台湾的前奏。而蒋介石为了不从金、马后撤,一门咬定炮击金、马,是向台湾进攻的组成部分,拼命渲染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旦中共真的对台湾实施攻击,现有驻台美军,是不足以协助蒋军守卫的。于是,艾森毫威尔下令,将在地中诲游弋的美第六舰队的一半力量.调往台湾海峡,与第七舰队会合,又从美国本土和非律宾,抽调部分舰只.使在行舰只达50艘,其中包括6艘航空母舰。3艘重型巡洋舰。

    接着,美军第46巡逻航空队、第一海军陆战队和其他几批飞机,也调到台湾,美国第一批陆战队3800人,在台湾南部登陆。美国一些本来用于和准备投入中东的军事力量,按照毛泽东的预想安排,被吸引到了远东。

        美国的注意力被转移到远东,远东局势趋向紧张,而中东的紧张局势得到缓解.使中东各国十分感谢中国。毛泽东对此十分欣慰,兴奋地说:"这回中东各国可是欢迎啦,特别是一个阿联.一个伊拉克.每天吹,说我们这个事情好。因为我们这一搞,美国人对他们那里的压力就轻了。"

        但这些仍不是炮击金,马的全部意义.一石三鸟,是毛泽东擅长的杰作。他还要利用炮击,掌握更多的情况。

       自1955年3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生效后,毛洋东就希望确切地了解这一条约的性质,是放蒋介石出笼进攻大陆的呢?还是有限度的防御性的?美军对海峡地区的军书对峙,究竟准备介入到什么程度?但始终没有一个检验的机会。
       炮战持续一段时间后,金、马蒋军的弹药大量消耗,粮食储备亦所剩无多,频频向台湾告急。蒋介石随即向美提出护航要求,以便对金、马进行补给。

       蒋介石这样做是另有居心的:如中共不对美舰炮击,则可建立起安全的补给线;若中共对美舰射击,美舰还击,则顺势将美国拖入对中共的作战。美国是极不愿直接介入军事对抗的.但碍于《台湾决议案》有关条文,答应护航,敷衍蒋介石。

       9月7日,台湾舰只在美军护航下,向金、马运送军需物资。美舰在左右两侧护航,与台舰相距二海里。美舰的卷入,使前线指挥部感到情况复杂,叶飞立即向毛泽东请示如何对付。复杂的情况反而激起了毛泽东的灵感,这正好提供了一个检验《共同防御条约》的机会。他毫不迟疑地在电话中命令叶飞:照打不误.但只打台舰,不打美舰,即使美舰开火,没有命令也不准还击。

        中午12点,美台混编舰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福建前线炮兵立即开火。结果美舰置台舰与运输船于不顾,竞相遁去,而台舰则3艘被击沉,多艘受创。

毛泽东由此对美国的对台政策得出新的估价:第一,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是有限制的,是防御性的。是给蒋"戴上辔头"的条约。第二,美国不愿冒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风险。第三,美国想从金、马"脱身"即逼蒋后撤,通过"划峡而治",减轻自己的"义务"和负。

       9.美国有人叫嚣用原子弹对付中国/胡志明致电毛泽东:是否会发生美华战争/苏联外长葛罗米柯来华摸底/赫鲁晓夫致信艾森豪威尔:"要慎重从事:"

       在金、马炮战开始后,美国虽然逼蒋后撤,与蒋分歧日益公开化,但为了确保台湾不受攻击,美国还是将大量海、空及登陆部队调往台湾.另外,美国又有6艘军舰,2000名士兵进驻新加坡。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甚至就是否使用原子武器摧毁福建军用机场及切断前线供应线等问题,进行讨论。

       远东局势紧张,在台湾海峡爆发一场有美国介入的激战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这引起了世界性的震荡。毛泽东也说:‘金门、马祖打这样几炮.我就没有料到现在这个世界闹得这样满天风雨,烟雾冲天。这就是因为人们怕战争。"

        部分美国的盟国害怕被美国裹进战争,一些中国的友好国家,亦对中国面临的险恶局面深表关切。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于9月8日致电毛泽东,电文说:"鉴于台湾情况之紧张,美帝态度之顽固,请您告诉我们:(甲)可能不可能发生美华战争?(乙)我们越南应该有什么准备?"

        苏联亦对中美是否会发生直接冲突十分担心,8月底9月初,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亲自来华摸底,询问中国政府对海峡时局是否会发生直接对抗的估计,亦想了解中国对苏联是否有什么要求。

       毛泽东认为:对直接对抗,中美双方都心存余悸,都害怕战争,"但是他们(帝国主义阵营)比较怕我们多一点,因此中美之间的战争是打不起来的。"特别是经过对美台混编舰队的炮击检验后,毛泽东更确信,"美国没有一个人愿为金、马而战。"因而断定战争打不起来。
        9月8日,毛泽东即复电胡志明:"(甲)美国人怕打仗,就目前说,很少可能人打起来;(乙)贵国似可以照常工作。"同时中国政府亦根据毛泽东的推断,明确地向葛罗米柯表示,中国自己完全能够驾驭局势,不需要苏联也牵扯进来,更没有让苏联用核武器来支持中国的想法,并告知中方对事态发展的估计。)|­

    苏联有了底,赫鲁晓夫遂于9月7口、19日,两次写信给艾森豪威尔,呼吁美国政府对在中国台湾及台湾海峡地区所采取的行动要慎重从事,不要轻易采取可能带来不可收拾的后果的步骤,并表示如果美国对中国发动核攻击,"那么,侵略者就将立即遭到应有的、同类武器的反击。"苏联的表态,对美国在台湾海峡行动持慎重态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走过这段凶险的历程中,毛泽东充分显示了他超人的胆识。

        10.前线将士磨拳擦掌/毛泽东说:可能40年都不拿台湾/"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杜勒斯要蒋介石不与中共和谈,蒋介石默不作声

        作为总导演的毛泽东,亲自指点着炮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央军委、周恩來也不时提出例如是否对金、马实施空中轰炸,甚至白天打,黑夜打不打;是打排炮,还是打零炮等等。在已经掌握了全国政权,经济建设转为主要工作若许年后,毛泽东再度淋漓酣畅地施展了他出类拔萃的军事雄才大略。

       然而,只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军事家,还不是最高品位的军事家。"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只有在政治舞台和战争舞台都游刃自如,牢牢掌握主动权,才称得上是最高晶位,毛泽东正属于这一类军事家。

       进入10月后,炮击行动预期的目标已经一一达到,但美国、蒋介石方面,都还没摸透毛泽东的真实意图。甚至参加炮击的广大指战员,也不清楚最高统帅的整体构思,他们还在摩拳擦掌,以为紧接着炮击的,是渡海作战,收复金、马,然后红旗直指台湾岛.

可此时毛泽东与身边人员谈论的话题,已经是:"现在我们不拿台湾,可能10年、20年、40年都不去拿台湾。向金门打炮,也不是为了解放金门."他已经在考虑停止炮击了.

        10月5日,毛泽东突然要彭德怀、黄克诚转告叶飞和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在10月6、7日两日停止炮击,"偃旗息鼓,观察两天"。

       第二天,他又改变了主意,发布了准备推迟几天发的、由他亲自执笔、以彭德怀名义发的《告台湾同胞书》。书中开篇的文字是:"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将停止炮击的时间延长到一周,并敦促蒋介石同大陆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谈判。至此,以炮击为上的军事斗争,开始向以政泊斗争为主的谋求谈判转换。

    停炮一周期满,毛泽东表示继续停炮两周。美国见此,遂借口金、马地区实际上巳"停火",再次要蒋介石后撤,同中共脱离接触。美国国务卿准备再赴台湾,对蒋紧逼。10月21日,杜勒斯飞抵台湾。

       针对美国的举动,毛泽东订下了将炮击形式固定下来的对策。10月22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以彭德怀名义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

        书中指出:"美国的政治掮客杜勒斯,爱管闲事,想从国共两党的历史纠纷这件事情中间插进一只手来,命令中国人做这样,做那样,损害中国人的利益,适合美国人的利益。就是说。第一步,孤立台湾;第二步,托管台湾。"

        书中请国民党当局不要屈从美国的指挥,让他们回顾一下张作霖之死的往事.警告说美帝国主义之凶恶.不下于当年置张氏于死地的日本人,劝蒋介石等"当心一点儿","不要过于依人篱下,让人家把一切权柄都拿了去"。
        为了继续使蒋介石持有不撤军的理由,书中宣告恢复炮击金、马地区,但固定为单日打炮,逢双停火,"以利你们长期固守"。

        恢复炮击后,法新社驻台北记者发出的消息说:台湾当局人士在炮击之后,"显然松了一口气"。当杜勒斯要蒋介石公开声明,"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不与中共和谈,蒋介石默不作声"。

       从10月25日以后.金、马地区的炮战,成为纯粹政治意义的行动。例如11月3日,根据毛泽尔的建议,大打一天。"打1万发以上,对一切军事目标都打。以影响美国选举,争取民主党获胜,挫败共和党。同时使蒋军得到拒绝撤兵的口实。"除此之外,双方都象征性地把炮打在对方的海滩上,没有丝毫军事意义。

       久而久之,西方一些明眼人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炮战是中共与蒋介石之间对付美国的"一种默契"。台湾海峡的局势,又趋缓和,而美国"划峡而治",搞"两个中国"的蓄谋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