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度检测仪:体态语言的类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8:49:55
(一)表情语
表情语,是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言。
 
表情能表达丰富而复杂微妙的情感,具有超凡的魅力。有人曾问古希腊大演讲家德摩斯梯尼:“演讲家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他回答:“表情。”又问:“其次呢?”“表情。”“再其次呢?”“表情。”
 
美国记者根宝在《回忆罗斯福》一书中,写到罗斯福,“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他的面部表情有:希奇、好奇、伪装的吃惊、真情的关切、担心、同情、嬉笑、庄严,都有超绝的魁力,但他可不曾说过一个字。”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马卡连柯也说过:“做教师的一定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老师。”确实,脸部表情是最生动的,也是变化最大的,喜怒哀乐都可能出现。教师要善于用表情说话。
 
面部表情使用最广泛、表现力最丰富的,是微笑语和目光语。
 
1.微笑语
 
微笑语,是笑的一种。微笑语,是通过略带笑容、不出声音的笑来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言。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会笑。人群中不能没有笑声。
 
人们说,教师的微笑,是阳光,它可以排除学生脸上的冬 色;教师的微笑,是春风,它可以催开学生心灵的蓓蕾。教师的微笑,能沟通师生的心灵,能唤起学生对美的寻觅。
 
微笑又是一座沟通双方情感的桥梁。如在课堂上,教师和蔼可亲、精神饱满、兴致勃勃,脸部表情才会轻松柔和、微笑大方、眉目传神。学生受其影响,心情就会轻松自如,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就会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脸部显得“硬”一点,若在课堂上再板起一副面孔,拉长脸皮,结果就只能使学生更加望而生畏,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这是因为,如果教师阴沉着脸讲课,学生的心情也会变得压抑,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学质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当然教师的表情还应多“变”,使自己的表情与讲授的内容、教学情境协调一致。无论如何,教师上课时的面部表情应以微笑为主。
 
微笑如此好,但也不容易掌握。这里有一个嘴巴的开合度的问题。嘴巴不张开的笑,给人一种皮笑肉不笑或冷笑的感觉。嘴巴咧得太大,又给人一种傻笑的感觉。电影表演家孙道临说,只要在嘴里念声“茄子”就行了,嘴巴开合度控制在“不露或刚露齿缝”为佳,也即是说,微笑完全含蓄在口缝之间。
 
当然,如果讲课、讲演的内容是严肃、愤怒或者悲凉的,那就不能面带笑容,而应有其他相应的表情了。如南昌四中办公室主任郑晓山有段演讲辞:“可是,我的父亲在20年前,因患肺癌就撇下我们离开了人世。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父亲的追悼会。父亲原本也是个教师,在追悼会上,除几大叠文稿在他的遗体旁,便是母亲盯着和自己感情融洽的父亲遗容,那悲痛欲绝的情景……”他在演讲时的表情是痛苦的、悲哀的。
 
2.目光语
 
目光语,是运用眼睛的动作和眼神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的一种体态语言。
 
表情语中,目光语最为重要。古人有“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反映目光语功能的说法。人们高兴时,往往“眉开眼笑”;发怒时,会“横眉竖目”,说明了眼神含义的微妙和丰富。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神变化,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信息传递出去,外界信息传入大脑枕叶,80%~90%要靠眼睛。于是,眼神便成为一种无形的传递语言,它往往真实地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有时不用开口说话,通过眼睛便可以倒出心里所思。记得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想用自己编织的谎言欺骗老师,因为他害怕责骂,可是,当他抬头看见老师那慈爱柔和的目光时,看出了老师的态度,便托出了一颗诚实的心。
 
好的老师,往往善于用眼神的交流来维持课堂秩序,组织课堂教学。如一位深谙学生心理的老师,接任了全校有名的“差班”班主任,上课铃响了,他满怀热情地走向教室,但映入他眼帘的却是一片乱糟糟的嬉笑打闹的情景。于是,他“三视”学生,即在教室门口用慈爱中透着严肃的目光环视教室;走上讲台,再次环视教室;对少许讲话者稍加注视。他没有说一句话,却使得课堂趋于安静,达到了用口语也难以达到的目的,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位语文教师讲授《七根火柴》一文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层次,表现不同的眼神,或激愤如仇,或深情似水。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情地融注到自己的目光中,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激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眼睛有其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讲课、讲演者的目光与学生、听众的目光接触,达到讲课、讲演时间的70%以上的,其讲课、讲演获得学生、听众的好感、信赖、喜欢,激发学生、听众的兴致,将达到最佳效果。这是因为,目光接触的多,和学生、听众交流感情的机会就多。一个教师,注意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学生,自觉运用目光语向学生示意,把学生的目光和精力紧紧地吸引过来,这样不断地循环、不断地交流,就能极大地增强讲课的艺术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扔开讲稿的讲演效果远比照本宣科的报告效果好得多的缘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目光投向学生的时候,还要处理好环视与注视的关系。一方面,要在讲授过程中自然地全方位地扫视整个教室的学生。可以把整个教室的学生按照纵向三部分、横向三部分划成九个区,教室的目光按照这九个区轮流扫视,切不可只看着前几排学生或自己喜爱的学生。如果教师不注意对整个教室的环视,只注视一部分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就会使被注视的学生感到不安,使被忽视的学生产生被冷落的感觉,这样就会产生不良的效果。另一方面,在环视过程中,也应当着重注视一些需要注视的学生,如做小动作的学生、窃窃私语的学生,等等。应当根据学生听课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做到环视和注视相结合。
 
教师在运用目光语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观察和接受学生的目光表现,由此了解学生对教师讲课的心理反应,达到利用目光进行双向交流的目的,并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讲课的节奏和方法。如,透过学生紧锁的双眉,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还未完全理解和接受,这时,教师就应讲慢一点儿或重复一遍;若学生面容舒展,并对教师投以期待的目光,这时,教师就可以保持或加快讲课的节奏,或增大知识传授量;若学生的眼睛朝着教师,表明学生在认真地听;若学生的眼睛朝着别的地方看,则表明学生有厌烦情绪,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目光反映的信息,及时调整讲课的方法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心存全体学生,学会用眼睛说话,以平等的目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的眼睛里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尊重、关爱、鼓励,体会到教师的博大和宽容。
 
(二)首语
首语,是通过头部活动表示某种意思的一种体态语。它通过点头、摇头、昂头、侧头、低头等活动来表达思想。
 
首语,自古就被人们采用,它的表现力也是较强的。自古以来,我国有很多成语,如昂首阔步、点头哈腰、摇头晃脑、俯首帖耳等等,反映了首语的功能。
 
点头和摇头是基本的首语,也是含义最明确的首语。
 
点头,可以表明这样一些思想:如表示致意,表示同意,表示肯定,表示承认,表示赞同,表示感谢,表示应允,表示满意,还有表示认可,表示理解,表示顺从。
 
如两人交谈时,甲对乙的谈话很感兴趣或表示赞同,就会频频点头;学生回答问题时答对了,教师就点头称赞。
 
摇头可以表达这样一些思想:表示不满,表示怀疑,表示反对,表示否定,表示拒绝,表示不同意,表示不理解,表示无可奈何,等等。
 
教师同学生交谈时,若想了解学生讲的是不是实话,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观察他的首语,当他对你说:“我同意您的意见”,或者“我真的喜欢这种工作”的同时,却无意地将头从一侧摇到另一侧,这就表明他讲的不是心里话,至少不完全是真话。
 
在多数国家,最基本最普遍的首语只有两种:点头或摇头。这两种首语所表达的内容,在文化习惯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甚至会相反,比如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等国,点头是一种否定信号,假如你问一个尼泊尔人是否同意你的见解,他点点头,这就是说他不同意。如果你认为他这是同意你的见解,那就是大错特错了。然而在大多数国家,比如我们国家、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点头则是一种积极信号,通常表示“是”或“肯定”。有人对出生就聋、哑、盲的人作过专门观察,发现他们也用点头表示同意和肯定,因此认为这是一种天生的人体行为。在大多数国家,摇头表示“不”或“否定”,也被认为是一种天生的人体行为。
 
昂头,表示的义项有:充满信心,表示胜利在握,表示踌躇满志,表示目中无人,表示骄傲自满。头一直往后仰,还表示陶醉。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那位老先生,一边念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边“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侧头——将头从一侧倾斜到另一侧,俗话说是“歪头”、“歪着脖子”。侧头表示思考,表示兴趣,表示天真。如学生听老师讲课,歪着头听得津津有味,这就表明听者对讲者的话产生了某种兴趣。这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信号。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首次发现,不仅人类,动物也是如此,当对某事产生莫大兴趣时,总是将头从一侧倾斜到另一侧。当你在讲话时,如果你的学生和听众坐在那里,歪着脖子,或歪头,而且身朝前倾,这就表明你的讲话是成功的。
 
低头,表示的义项有:表示顺从,表示听话,表示委曲,表示无可奈何,表示另有想法,等等。讲课时,每当发现学生低着头,就应立即停止讲话,作出一些其他的动作,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抬起头,然后再继续讲。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防止学生使用这种首语,有经验的老师在开讲之前通常来一段“小戏”,当学生将头抬起,甚至倾斜着脑袋时,他才言归正传。从某种程度上说,要想评价一个老师讲课是否成功,只需看一看学生的首语,就会一目了然。
 
首语的运用,要做到三点:一是注意民族习惯,前面讲的有些民族,如,斯里兰卡、印度、保加利亚,点头就是否定,不赞成,这就得搞清楚,以免闹笑话。二是动作要明显,尤其是当它发挥替代功能时,如到底是点头还是摇头,动作要稍大些,让对方看清,正确领会,正确解读,不能似是而非,造成误解;三是注意配合其他交际语言使用,如点头时配合一个“嗯”,就不至于误会,也可以配合其他体态语使用。有些成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点头哈腰”,“昂首阔步”,就是不同的体态语配合使用。
 
(三)手语
手语,是运用人体上肢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言。这也是表现力很强的一种体态语言。
 
手的动作较多,它包括手指、手掌、手臂及双手发出的能够承载交际信息的各种动作。
 
手是人体敏锐、丰富的表情器官之一,它以近200个不同态势的造形艺术描摹事物,传递心声,披露情感。手势表达感情强烈。手势可以表示强调,表示欢乐,表示愤怒,表示激情,人们高兴时常常手舞足蹈,愤怒时握紧双拳或拍案而起,表示敢做敢当则手拍胸膛,表示懊悔常常手拍大腿。
 
手语的运用范围很广,使用频率也相当高。如,碰到熟人招手表示呼唤,表示致意;当应答人家是否需要某件东西时,用摇手表示不需要或者谢绝;当会议表决时,举手表示赞同或支持;当不能满足对方要求时,用搓手表示为难;叉手表示自信心和优越感;摊手表示坦诚或无可奈何;拱手表示行礼或者道谢;背手表示自由自得或正在思考;当师生谈话时,教师可以用手抚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或背,以示亲近,这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悟到教师谈话的目的和分量,进而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吐露内心真情。
 
手语还包括鼓掌语,它是通过双手合拍发出声响、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其含义有两面性:一是正面的,表示欢迎、感谢、支持、称赞、鼓励等等;一是反面的,表示不满、喝倒彩、鼓倒掌。
 
对鼓掌语的含义,要结合当时引发鼓掌的原因、鼓掌人的表情、场面气氛、有声语言等情形来理解。
 
手语还可以印证有声语言,增加有声语言的可信度。如有些青少年用手指拉勾,表示说话算数,这种拉勾的手势就起着配合口语,促使说话双方相互信任的作用。
 
在特定的场合,运用恰当的手语所取得的表达效果是任何其他语言也无法比及的。也许大家都读过方纪《挥手之间》,该文写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在登上飞机舷梯时转过身来向送别的人们挥手,他“举起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地、慢慢地,一点点地,象在举一件非常沉重的东西,等举过头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也不动了。”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伟人非凡的气魄,把毛主席无比的决心、无尚英勇的“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性格,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世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手势这种状物言志、传情达意的特殊本领运用到教学领域,就成为辅助教师的非口语的表现形式,成为雄辩的无声语言。)
 
比如,老师上课时,两个学生交头接耳地说话,旁边的同学要制止他们,又不便用有声语言,可在他的桌子上用手指点一点;有的学生精力不集中,开小差,老师可用目光注视着他,并用食指轻轻点几下自己的太阳穴,提醒他注意听讲,这种暗示性的提醒,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老师在结束讲课或复习时,可抬起手臂,叉开五指,一边数着“第一、什么内容,第二、几个要点……”一边伸出手指,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听讲的同时,通过看老师的手语,牢固地记住所学的内容。反过来说,老师的手语起了强化记忆的作用。学生圆满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一边用语音给予鼓励,一边用手语示意其坐下,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照顾了内容的前后衔接,还没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可谓一举多得。
 
运用手语,要注意几点:一要简单,不要动作太复杂,不要手舞足蹈,不停地动,使人生厌;二要与其他体态语及口语配合协调,说话之间”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不出手,话说完了又做手势;三要时常变换手语动作,即使是十分漂亮的手势,也不宜一再重复或常用不换。
 
(四)姿态语
姿态语,是通过人的身体的各种姿态传神、传情、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
 
能够成为体态语的姿态,主要有立姿、坐姿、步姿等。
 
立姿,就是站立的姿势。不同的立姿,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思想情绪。如,挺身直立表现出一个人端庄稳健、精神饱满;昂首而立表现出一个人自信、傲慢;低头而立表现出一个人在沉思;弯腰而立表现出一个人精神不振、情绪不佳,或表现出居人之下、求人之心;坐立不安表现出一个人心中有事、情绪不稳,等等。
 
坐姿,就是一个人坐的姿势。不同的坐姿,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如,男性张开两腿而坐,表现出自信、洒脱、豁达,翘起“二郎腿”则表现出悠闲自乐,或无所谓的神态;女性两膝并拢而坐,表现出庄重、矜持、有教养;“稳坐钓鱼台”表现出一个人胸有成竹或无忧无虑;坐而不安则表现出一个人心神不定、不想久留,等等。
 
步姿,就是一个人走动的姿势。人们的步姿,有多种多样。如,健步如飞,闲庭信步,稳步前进,大踏步前进,步履艰难,踱来踱去,亦步亦趋,正步,跑步,散步,等等。这些不同的步姿,也可以表现出人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思想情绪。
 
教师应当掌握姿态语的基本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正确运用姿态语,充分发挥姿态语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首先,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立姿、坐姿、步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的样子,用正确的姿势表现出饱满的精神和高昂的情绪;不要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走路慢慢腾腾,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带给学生很不好的影响。
 
其次,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姿态语,发挥姿态语的应有作用。比如,走进教室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反映,运用自己的姿态语去影响学生;在讲授过程中,不要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或坐着讲、坐着念,可以适当地走动,通过走的动作和姿势,影响学生情绪,配合讲授来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上自习课和做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可以在教室的前后左右走一走,特别应注意到不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身边去走一走,这既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监督,也是用无声的语言示意他们遵守纪律、好好学习。
 
再次,教师应当正确地运用姿态语。运用姿态语的总体要求是:准确、适度、自然、得体、和谐、统一。运用姿态语,还要注意同其他体态语及口语的配合、协调、统一,才能丰富自己的各种语言,取得圆满的表达效果。比方说,教师要叫学生班长到办公室去拿回作业本,就要把目光投向这位班长,用口语叫上他一句,同时向他招手示意,而且这三种语言要协调一致地运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在讲体态语的时候,还有一点应当注意到,这就是,体态语虽然是通过人的动作来表达,但体态语不同于人的一般动作。称作体态语的行为动作,必须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必须能起交际作用。有些动作,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属于体态语,而一旦脱离这个环境条件则属于一般的动作。如摇头,患摇头病的病人摇头是一种病情症状,不是体态语;锻炼身体的人独自摇头晃脑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动作,也不是体态语;只有与人对话是表示否定意义的摇头,才是体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