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万家岭30全集播放:天災面前,請讓仇恨走開 (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16:35

天災面前,請讓仇恨走開

90级大地震,随后引发海啸、核电站爆炸突如其来的天灾让岛国日本陷入震痛的深渊。对于这样的自然灾害,人类能做的就是善后。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已经或者准备派出救援队前往日本救援,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全球化,什么是共同体。对于日本的这场震灾,有一部分中国人的表现可能有些复杂。但在这场属于人类的灾难面前,我们不妨暂时放下历史的心结,然后省视我们社会的情感,从中发现宽容之心,宽恕之爱!这是日本的悲剧,也是人类文明的悲哀。。。。。。

日本人没想到的

2011-03-1807:47 瞭望东方周刊

日本大多数区、县政府的办公大楼都算不上豪华,但肯定会备有水及食品。遇到地震台风的时候,市民都会去那里避难。还有学校的教学楼,也是日本人遇到灾难时会第一时间聚集的地方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陈言报道

3月11日下午2时46分,田原先生觉得有些恶心,耳鸣,似乎周围桌子、椅子都要跳动起来了。他觉得可能是这些天有些累了。等到看到桌子上的杯子跳起来又落下,墙上的绘画开始摇动,正在和他谈话的职员喊出“地震了”的时候,田原才意识到,是地震来了。

东京已经连续几天都在地震,不过这次有些异样。和办公楼里的人一起从十几层走到楼下时,田原看到远处的东京塔塔尖都歪了,在东京生活了十几年,还是第一次碰上这种情形。

打电话和家人联系,田原发现手机已经不通了。楼下空地上的人越来越多,每人都是拿着手机,拼命拨电话或是发短信。一丝风也没有,刚才惊慌失措地往楼下跑时,出了一点汗,等看到歪斜的东京塔塔尖后,汗更多了。没有人交谈,也没有人对着手机说话。田原听到的,只有用手指按手机键盘的声音。

田原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是,日本遭遇的不止是大地震,而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地震带来了海啸,海啸之后核电站爆炸。这场灾难远远超过了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其影响可能会延续到很多年以后。

重回自行车时代

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日本人的第一反应是打开电视,从国家电视台NHK获得相关信息。如果不能收看电视的话,就会收听广播。

“2时46分前后,在宫城县北部发生了地震,震度7.9,在东京23区也观测到了震度5级的地震。”电视在第一时间就报道了,不过田原是在楼下足足待了20分钟回到办公室后才知道的。办公室里满地是散落的文件和倒塌的文件架,幸好电视还能用。

地震之后,日本人会很自然地想到海啸,每次地震之后也都会播报海啸方面的信息。“岩手县釜石市将会发生4.2米的海啸。”不过这时报出的信息实际上不够准确---后来日本气象厅将地震震级更正为9.0级,在一些地方,真正扑来的是高达13米的巨浪,让上万人下落不明。

很快,各种更准确的数据来了,地震震级有了调整,日本新干线、普通轻轨、地铁、公交车在差不多三四分钟内先后决定暂停运输。“今天估计恢复交通已经很难了,大家回家吧。”领导这么一说,公司在4点多钟下班了。

休息室里有招待客人用的矿泉水,冰箱里有些小吃。离家十几公里,田原拿了两瓶矿泉水和一些花生,准备走回家。

路上全是人。出租车已经很难打到,一些反应较快的人买到了自行车,开始骑车回家。大家脸上并没有惊慌失措,手机信号虽然很不稳定但已经能够接通。

身上的背包并不沉,田原心想,听听音乐走上几公里,估计就会有公交车了。但他太乐观了,走了四五公里,出了东京闹市、已经看不见东京塔的时候,仍然没有找到公交车,满眼只看到数不清的人在路上走。还好便利店里可以买到水和吃的东西,但越是靠近郊区的便利店,供应越紧张。

十几公里路田原走了6小时。这一天,数百万在东京工作的上班族都是靠走路回的家。

不过大家似乎并没有什么怨言,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明天就会一切如常,轻轨、地铁照开,生活一如往日。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从2011年3月11日之后,日本可能要进入一个比1995年阪神地震之后更加艰难和漫长的灾后恢复过程。

避难所

田原算是幸运的,很多人住在离工作单位几十公里以外的人,想走回家也不行。酒店早就爆满,订不上的人只能去政府大楼和学校暂避。

日本大多数区、县政府的办公大楼都算不上豪华,但肯定会备有水及食品。遇到地震台风的时候,市民都会去那里避难。还有学校的教学楼,也是日本人遇到灾难时会第一时间聚集的地方。

据东京都发言人事后宣布,11日晚,东京各政府办公点、学校和体育馆等1030个避难所共容纳了9.4万人过夜。

一位今年4月大学毕业、正在东京找工作的学生,11日晚原本准备回老家。在新干线停运后,他来到东京都政府大楼借宿。工作人员借给他一张床和一条毛毯。3月的东京之夜,在政府大厅里还是挺冷的,但年轻人裹上毛毯马上就睡着了。

“我家厕所对外开放。”

“来喝杯茶吧。”

东京不少家庭把这样的纸条贴在自家门口。大家都看了电视,知道东京交通已经瘫痪,愿意为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本刊记者以前在日本采访的时候,经常会看地方政府大楼内备有一定数量的水和干粮,以备发生灾难时发给需要的人。很多小区会准备被子和睡袋,普通市民家中也会备有相关的防灾用具。在东京一户市民家中,记者曾看到,家里为每个人都备了一个小口袋,里面装有手电筒、收音机、饼干、简单的药品和一块折叠得比手机大不了多少的铝箔。“这样的铝箔在下雨时可以遮雨,在晚上还能抗寒。”主人说。

活着的人更要顽强地活下来

本次灾难中最出乎意料的,是地震后海啸之强烈。

《读卖新闻》采访了一位亲历海啸的乡镇政府官员---宫城县南三陆町町长佐藤仁,后者只说了一句话:“我看见了地狱。”

1960年智利发生强震后,海啸波及日本,给南三陆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海啸之后,町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一座绝对牢固的三层钢筋水泥建筑,里面还贮存了食品。全町上下都认为这是个固若金汤的堡垒。

海啸到来前,日本气象厅已经预先估算了到达时间,30多名町里的职员先后来到了“堡垒”三层的房顶。为了防止浪太大有人摔下去,楼顶四周都用铁丝网牢牢圈了起来。

“海啸足有13米高,看着狂潮涌来,所有人都用手紧紧地抓住了铁丝网。第一波狂潮过来后,我看到还有20来人在楼顶上。紧接着又过来了几波,最后就剩下了10个人。”佐藤町长说。

狂潮裹挟着泥浆、建筑物碎片,扑面而来,铺天盖地,三层小楼根本抵不过13米高的浊浪。等海啸过去,佐藤去町里寻找其他町议会议员的时候,发现除了自己一人外,町里议员无一幸存。佐藤最终发现了几个在自家屋顶上侥幸存活下来的人后,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我看到的生与死的界限比一张纸还薄,活着的人更要顽强地活下去。”佐藤说。现在,他作为町长成立了灾害对策本部,地点改在了町里的体育馆,尽管手下并没有什么人。

为什么电视上看不见“尸横遍野”

关注本次震灾的人大多有这样的感受:几乎没看到什么灾民情绪失控的画面。从日本电视及各种媒体报道中,看不到痛哭流涕的脸,即便是失去了亲人,日本人更多展示的是他们冷静克制的一面。

尽管有数百上千具尸体遗落在海面上,但从电视画面上看,只有朦胧的满是垃圾的感觉,并不见“尸横遍野”的惨状。这是因为,那些被海啸卷走又送回来的人,由于经历了剧烈、长时间的蹂躏,被发现时往往一丝不挂,日本自卫队员和消防队员寻找到这样的遗体时,会用一块布将其包裹起来,让他们保持最后的尊严。

很多日本人看到家人遗体时,总是先是给消防队员鞠躬致谢,而不是失声痛哭。“能找到就好!”很多人都这样说。这也是真心话,和上万名至今杳无踪迹的人比起来,能见到遗体已经算是万幸了。

日本媒体特别报道了一位在12日出生的女婴的故事。28岁的小林友香因为是第一次生孩子,回了自己在岩手县宫古市的娘家。11日中午,她鬼使神差地离开了在海边的家,去唱卡拉OK。还没到练歌房就发生了地震,接着是海啸,但海啸也是到了她脚下后退了回去。地震后的第一个早晨,小林生下了自己的女儿。

小林家人给女婴起名为“幸爱”---“幸福”并充满了“爱”。

“我们这个小镇大家要拧成一股绳生存下去,我也努力,要守护孩子,把孩子养大。”小林说。

危难时,态度是相互传染的

某公司一位人力资源主管,地震前正在电话通知应聘者前来面试。紧接着地震了,电话中断。应聘者又打了过来,确认之后,过了5分钟,他竟在地震中赶到面试现场了

《望东方周刊》记者林歆 | 上海报道

仙台,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知道有这么个地方,是因为鲁迅先生曾在此学习医科,上野公园的樱花和严谨慈祥的“藤野先生”,通过教科书进入几代中国学生的记忆。

2011年3月11日,这个中国人“熟悉的陌生城市”,连同其他几个日本东北部的县市,在9.0级强震和海啸来袭中,满目疮痍。

“本来打算天热点去福岛玩的,没想到整个就这么毁了??”杭州姑娘汤殳 一声叹息。

曲线回国

汤殳留学日本后嫁给了日本人,现居东京,从事中日贸易。

由于不是忙季,3月11日的汤殳有一个闲适的午后,挂着QQ,刷着微博,自得其乐。

时钟指向了1点46分,小巧的一室户忽然摇晃起来,地震了。久居日本的汤殳不以为意,以为只是像平时那样,“常规地震个几秒就恢复平静了”。没想到,地震不仅没停,咚的一声,电视机被震到了地上,吓得她一个激灵。这才发现这次地震有点不寻常,想打电话问问,发现手机已经拨不通了。

“这时候我以为自己要死了,我家的房子防8级地震,就怕超过级数会塌。”汤殳告诉《望东方周刊》。她第一反应是逃跑,又怕跑到一半被压死;想从阳台翻出去,家住3楼,看着太高有困难;于是就趴在窗口,看到外面是屋顶,就准备跳窗。

纠结再三,她还是从楼梯跑到一楼,看到对面居酒屋的老板,很平静地站在那里,她顿时感到放松了不少,危难时刻大家的态度是相互传染的。又回到家里,接到了婆婆打来的电话---原来固定电话只能接听不能拨出---相互报了平安。接着她发现网络仍畅通,就让国内朋友打电话给妈妈告诉她东京家中固定电话。不一会儿,她妈妈打来电话说,之前因为手机不通,已经吓坏了。

“然后我就又开始淡定地刷微博了。当时已经不怕了,可能已经习惯了日本生活,也有了日本人心态吧。”汤殳说,“地震才6级,我家房子能抗8级呢!”

她说这还不算什么,牛人比比皆是:一个朋友在地震的时候还在QQ上跟她聊天,她问他为什么不逃,答曰:“我们老板说我们的楼是新造的,比外面安全。”还有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地震前正在电话通知应聘者前来面试。紧接着地震了,电话中断。应聘者又打了过来,确认之后,过了5分钟,他竟在地震中赶到面试现场了!

汤殳的丈夫在公司上班,地震后跑到了附近的公园避难,地震结束后又回去继续工作直到下班。“唯一和平时不同的是没有加班,但东京电车因为地震都停了,他下班后是走回家的,到家已经晚上10点了。”路上车非常堵,东京有些地方的交通仍未恢复,电车轨道弯了在抢修。

地震之后基本上一会儿一次余震。汤殳家20多年的老房子依然十分强大,“只是墙上裂了一条小缝,不仔细看并不明显”。

东京本来受损不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都恢复正常了。“现在主要物流都停了,超市跟便利店没什么东西卖,因为生产便当的地方受灾,因此也很少。大家只是安静地排队买东西。”汤殳说,“这个周末,多数人都选择在家。迪斯尼乐园停业一周。”

问及有没有回国的打算,她说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日本政府处理比较及时,地震信息发布也很全面迅速,长期的教育养成的国民素质让大家在灾难面前都能表现得有序从容。我觉得东京暂时还是基本安全的,大家还是要把工作干下去,日子过下去。”

然而接下来福岛核电站的爆炸让原本乐观的汤殳也不能再乐观了。受3月11日的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日本两座核电站的5个机组停转,日本政府为此已宣布“核能紧急事态”,并于12日首次确认福岛核电站出现泄漏,大批居民被疏散。 3月13日,汤殳准备往西部躲一躲。她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现在就害怕核辐射,先去西部避避。”

3月15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4号反应堆内的“乏燃料池”因温度过高发生火灾,所幸被及时扑灭,但已经造成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积泄漏。这座反应堆所在机房16日清晨再度发生火灾。当地消防队员正在开展紧急灭火行动,但起火原因不详。

汤殳已经准备启程去大阪,之后打算从大阪坐船回上海。顺利的话,她将于3月18日“曲线回国”。

“即使辐射,也好想回去”

大地震发生后,在中国的日本人念着有机会返回日本,此时正盯着NHK的新闻念念有词的川内笃美就是其中之一。

川内笃美,22岁,来自日本福冈,现在是上海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一名大三留学生。

3月11日的午后,对于她来说是冬季学期停课复习的开始。

在寝室看书看得累了,川内笃美打开电脑上网,登录社交网站,看看日本亲友的动态,过了一会,网站上开始滚动播出地震信息。“一开始我并没在意,”川内笃美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因为这在日本很常见,特别是北部,常有地震。”然而当她在日本的朋友告诉她有海啸发生时,她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看着NHK播出的强大海啸袭击的镜头,川内笃美不敢相信那是真的:“印象中的海啸都是很高的白浪快速打下来,而此时看到的却是黑色的海水吞没陆地,比电影场景更可怕!”急忙给远在日本的妈妈发了一条短信,询问情况,却迟迟没有得到回音。川内笃美急得只能在网上通过朋友了解情况,得知福冈不在波及范围,才松了一口气。

到了晚上,她终于和妈妈连上了视频,妈妈说,可能因为地震通讯受阻,刚刚才收到短信。家里一切安好,无须担心。爸爸、妈妈和哥哥仍然正常上下班。

川内笃美的朋友们基本都没受到什么影响,只有一位同学联系不上,而他正好在仙台的东北大学读书,朋友们都很担心。后来辗转得知,由于他恰好在其他地方参加棒球集训,逃过此劫。“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现在说起来,川内笃美还是很激动。

川内笃美本校同学的家都不在重灾区,也都及时与家人取得了联系。除了持续关注NHK的新闻报道以外,她的生活似乎恢复了平静。“相信日本政府和国民都会做得很好,因为日本有太多经验了。”川内笃美坚定地说,“从小就有防震演习,也经历过地震,大家都会表现很好。”

每当看到电视下方灾民的留言“好怕啊”、“不想一个人度过地震的夜晚”、“我想回家”??川内笃美都会难过得落泪:“听妈妈说,福冈的人们都捐钱捐物给灾区。那边还是冬天呢,他们很需要衣服。”

川内笃美的爸爸是中国人,在中国国内也有亲人,地震发生的当天,远在内蒙古的奶奶打电话给川内笃美的妈妈,让他们全家都来中国避避,那时候在日本的家人都觉得奶奶多虑了。谁料第二天就发生了福岛核电站爆炸的消息,接二连三的爆炸和静冈的地震使川内笃美又开始担心。

3月15日,上海也开始传言受到日本核辐射的影响,虽然最终被证实是谣言。但15日,“东京地区检测到放射性物质辐射量超过正常标准”的新闻转变了川内笃美的想法。“好想回去??如果要遭受辐射我也宁可跟家人朋友一起,而不是一个人在中国享受安全。”

面对地震,日本人的训练有素让全世界瞩目;面对核辐射这样的灾难,日本人相对平静的表情下也透露出很难抑制的担心。■

震后经济重振:一场更持久的战争

1995年日本发生的阪神大地震给日本造成了10万亿日元(按当时的外汇比率相当于1万亿人民币)的损失,而此次东北部大地震在地震之外,还需要计算海啸及核电站事故造成的巨大损失,其规模可能会更大

《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陈言报道

3月15日,东京街头证券公司门口,行人匆匆,一些头发稀疏、开始驼背的男士,呆呆望着街面的电子显示板。到下午收盘的时候,日经平均股价已经比前一天下跌了1015点,在8605点上总算止跌。

解说员说:“目前比2008年10月16日美国引发的雷曼危机要相对好一点,那次是下跌11.41%,现在只有10.55%。”但很明显,这并不能给民众带来提振信心的效果。

在日本东北地区有工厂的企业、在这次地震中出现重大核事故的东京电力公司等,股价一泻千里。

“震灾之后,恢复经济可能要使用相当长的时间。现在日本只能靠借贷来恢复经济,巨大的还贷负担有可能让日本财政更加困苦,经济更加不安。”日本著名商学院一桥大学大学院佐藤主光教授说。

本来日本已经铆足了劲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新一轮技术革新投资,但现在看来,救灾善后将成为未来几年日本国家和企业工作的重点。已经遭遇了多年经济增长乏力的日本,很可能要在恢复经济的艰难道路上行走一些年。

“51万亿日元瞬间消失”

地震是在周五股市快要收盘的时候发生的,周六及周日股市不开盘,到了周一(14日)开盘时,无数狂甩指令已经聚集在了股市门口。

“14日和15日两天,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大企业,其股票市价总额减少了大约16%,51万亿日元瞬间消失。”16日零时6分,《朝日新闻》发出了这条消息。换言之,在短短两天内,比日本全国一年的税收总额(2009年为46万亿日元)还要多出许多的企业财富,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除此之外,本次地震给居民、企业、地方政府带来的直接损失,短期内更是难以估量。一桥大学的佐藤教授做了一个粗略的计算。除核电站事故等难以估量的内容和因为长期缺电将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佐藤教授给出的数字是:56万亿日元,又是一个远远高出年税收总额的巨额数字。

此外,到了这个时候,企业最先想到的都是先从国外收回资金,把钱投入日本国内,从而出现了庞大的抛售美元、兑换日元的市场需求。国际投机市场看准了这一点,先卖出美元再买入日元,于是出现了日本经济中长期可能收缩、企业乏力、市民无力消费的时候,日元却在短期内升值的势头。

日元升值,又将让日本经济恢复起来更加艰难,因为此时恰是需要销售日本产品,从国外换取外汇和物资的时候,日元的升值将阻碍日本的出口。而脱手的美元等外汇资产,能够换取的日元又随之减少了。

东京交通半瘫痪

在高度电力化的社会里,停电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地铁、轻轨、新干线都是用电驱动的。停电后,交通系统随之陷入半瘫痪状态。14日从北京赶回东京的凌先生,乘坐的飞机在3个半小时后准时在下午12点55到达东京成田机场,但从机场回到东京边上的琦玉县家里,却用了近10个小时。

首先是因为停电,下午5点以前轻轨不能行驶,5点以后,聚集的人流要依次上车,等凌先生乘坐上去的时候,已经快6点了。这之后,“平时轻轨36分钟的路程,走了150分钟。”

东京的上班族斋藤小姐告诉《望东方周刊》,从14日开始,公司决定只上半天班,下午就让职员回家工作。但从东京回到自己在横滨的家,往日半个小时的路程用了4个小时。“从15日开始,就改为在家里上班了。”斋藤苦笑道。

15日起东京各地区轮流停电,3个小时有电,3个小时停电。“商店冰箱就没法用了。冷冻食品一旦化了就不能再冻,只好扔掉。”一些零售店的老板无奈地说,在市民最需要食品的时候却没法多进货,来一点卖一点,不敢存货。

食品生产线更是如此。停电,哪怕是三个小时停一次,也等于让他们全面停产。东京等城市街头出现的食品断货,更多是与停电有关。

过去街道上跑的车有红绿灯管理,现在停电后改成缓慢行驶,确认安全后再通过十字路口,于是东京开始变得比北京还堵车。

损失远超阪神地震

在日本东北地区设有工厂的日本企业,是本次灾难的重大受害者。

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岩手县北上市,有东芝公司的闪存和存储器工厂,生产数码相机和录像机用的闪存,以及电脑使用的存储器。东芝总部公关部对外发布消息说:“工厂已经停工,厂房有所损坏。”

索尼公司同样在此次震灾中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该公司在宫城县多贺城的磁带及光盘生产线、在白石市的半导体激光线、在福岛郡山市的锂电池生产线被迫停工。

各家企业在缺电的情况下,何时能重新调整设备、进入生产,都还没有时间表。而且,本次震灾的受灾面积要大大超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东北地区集中了较多的家电、汽车零部件及半导体工厂,而日本企业实行零库存生产方式,东北地区遭遇的灾难,必将波及日本整体经济。

1995年日本发生的阪神大地震给日本造成了10万亿日元(按当时的外汇比率相当于1万亿人民币)的损失,而此次东北部大地震在地震之外,还需要计算海啸及核电站事故造成的巨大损失,其规模可能会更大。

而且,日本在1995年刚刚走过泡沫阶段,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而现在日本经济已经连续“失落”了将近20年,恢复东北地区经济、解决核电站事故带来的各种后遗症,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责任编辑:马晓慧)

在日留学生:民众灾难中人情味令人动容

2011-03-1807:32 中新社

[提要] 中新网记者17日连线部分在日中国留学生,他们讲述了震后的见闻感触。在日本山口大学留学的小郭告诉中新网记者,目前日本媒体大篇幅的新闻报道依旧在进行着。

中新网3月17日电(朱峰) 中新网记者17日连线部分在日中国留学生,他们讲述了震后的见闻感触。据这些留学生反映,目前日本当地民众及在日留学生情绪基本稳定,并无严重的恐慌情绪。在灾难过后,不少人在灾难中表现出的坚强渡过难关的瞬间令人印象深刻。

目前就读于大阪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季莎莎告诉中新网记者,她是地震发生次日3月12日回到日本准备新学期开学的,由于大阪距受灾地区还有段距离,目前影响不是很大,超市里也未出现哄抢现象。但水电食物不足现象确实存在。虽然救援物资通过国家的调剂发放到了受灾城市,但由于运输车辆汽油不足以及恶劣的道路交通状况,现在处于有物资却送不到灾民手里的情况。

季莎莎说,因为担心核辐射从东北部下来避难的人很多,因此各个城市都在分配容纳灾民。出门常带帽戴口罩,还接受核辐射量的检查。东京附近的留学生不是来关西避难就是回国了,关西的留学生也有回国的。

在日本山口大学留学的小郭告诉中新网记者,目前日本媒体大篇幅的新闻报道依旧在进行着。避难所人们的生活要比想象的艰难很多。从日本民众脸上看不出太多的惊慌和失去亲人的悲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超乎想象的冷静,或许还有着对未来的迷茫。

小郭说,在形容海啸过后城镇的容貌时,日本媒体用了“全滅”这个词。单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日本受了多大的伤。木造的房子都被冲成了材料的原样。轻汽车差不多跟玩具似的被海水弄的到处都是。

避难所大部分都是学校礼堂或者体育馆,市政府。各家各户在地上铺着毯子生活。这两天日本还是时不时会下大雨,然后温度就会骤降。木造的建筑导热效果很差,晚上睡觉就一条薄毯。食物一天发两次,有一个家庭的采访让人印象很深,大人尽量不吃,把食物都给了孩子,看了让人感动。

还有位80多岁的老人,妻子在海啸中去世了。老人一开始说的时候很平静,听了只能感觉他在讲日语,说海啸快来的时候他喊妻子快点上房顶,妻子应着来了来了就被海水淹没了……说着说着,老人的声音就像哑了一样,眼里有了泪水。

(责任编辑:马晓慧)

 

一個民族對生命的態度,可以從對另一國地震的態度看出

日本搜救人员向汶川地震遇难者遗体默哀

当我们遭遇地震时,日本曾这样对我们

还记得那张照片吗?汶川地震中,日本救援队队员们站成两排,向遇难者遗体默哀。超越国家民族界限,对人的爱与尊重,让那张照片成为那场灾难中的一个震撼瞬间。一位留日学生在网上回忆起汶川地震时与日本同学一起上街募捐的情景,当时一位日本老妇人一边将钱塞进募捐箱一边说:“中国頑張れ!”(中国加油!)

汶川地震后,日本政府捐了5亿三千万日元,折合美元近500万,是除沙特外捐款最多的政府;日本的24小时便利店随处可见给四川地震募捐的倡议及捐款箱;松下、索尼等商业巨头也纷纷为地震捐款……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人民、企业及政府对汶川捐款超过12亿日元,折合人民币7719.6多万。所有这些,都代表的是超越了民族界线与民族情感的人道主义。

我们现在也这样对日本

中国人民和政府在地震和海啸袭来的第一时间立即给予日本人民和政府表达了高度关切和慰问,最先伸出援手。

3月11日下午,地震和海啸刚刚发生,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问,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13日,一支由15位中国人组成的救援小队抵达日本灾区,深入地震与海啸的核心地区,协助日本救援队搜寻灾区的生还者。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先生率先行动,在灾害发生的11日下午即决定于当晚乘飞机赴日本参加救援,并向日方捐款。陈光标说,在汶川地震中,日本救援队让他格外感动,“现在人家有困难了,我们应该涌泉相报”。

在东京一间便利店内工作的中国人王先生说,新闻报道说中国等国外救援队来到日本,店主都对他表示感谢。这次中国救援队来到日本提供帮助,肯定有助于促进两国间的国民感情和友谊。不关报答,更非施舍,在浩瀚银河中,在地球这条小小的船上,在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所谓援助,正如左手帮助右手一样理所当然.。

 

包丽敏:中国人,请为日本加油!

2011-03-1412:13 青年参考

是的,这场地震无可避免地触碰到了我们民族的伤口。比之这场巨灾中那些逝去的生命,以及存活者失去亲人的撕心裂肺之痛,中国网络上这些是非讨论或许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不恰当,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原本应该成为基本价值、无需加以讨论的常识问题,却发生了某种错乱,成了需要争辩的话题。这只能说明,我们民族情感的那个老伤口,至今还流淌着脓水。

东亚的两场灾难几乎同时到来。先是3月10日12时58分,位于中国云南省偏远的盈江县遭遇5.8级地震;接着是11日13时46分,日本突发9.0级地震,并发生海啸,继而引发核危机,灾情百年一遇。

前一场灾难,夺去了25个同胞的生命,年龄最小的遇难者才两岁半,也让成千上万人家园破碎;而后一场灾难,当海浪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日本国土,一切就如灾难电影现场再现,至今损失无法估计。

大多数国人都对自然伟力酿造的这两场灾难感到痛心,以悲悯之心、以人类的名义,为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那些遇难或正凄惶受困的人们哀悼和祈祷,因为在灾难面前,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文化。但是后一场在日本引发汹涌海浪的地震,却也在国人心中激起了民族情感的波澜。

没错,那些在网络上表达幸灾乐祸之意的过激言论,已经遭到了其他国人的严辞批驳和谴责,但更多地,有一种情绪徘徊在许多人心头。一位网友坦诚地说了出来:“从道义上,我会为日本受难者祈福。但不知为何,看到他们受难的照片,我眼前似乎出现731细菌和南京大屠杀受难者的惨状。祈福的心情不知不觉就变得复杂多了……”

这是一种真实的情绪。有一种观点提醒说:当其他国家遭受巨灾时,中国人没有表达幸灾乐祸之意,也并不缺乏爱心,而积极伸出人道主义的援手;但现在这个国家是日本,那个曾经侵略过中国、屠杀我们同胞、带给我们屈辱的日本。

是的,这场地震无可避免地触碰到了我们民族的伤口。比之这场巨灾中那些逝去的生命,以及存活者失去亲人的撕心裂肺之痛,中国网络上这些是非讨论或许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不恰当,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原本应该成为基本价值、无需加以讨论的常识问题,却发生了某种错乱,成了需要争辩的话题。这只能说明,我们民族情感的那个老伤口,至今还流淌着脓水。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是否仍在习惯性地对标签式的、符号化的抽象集体名词“日本人”表达愤恨,而忽略了这个名词是由无比丰富多元、与你我一样的个体组成?一个被灾难夺去孩子的日本母亲的眼泪和痛苦,难道不足以让我们感同身受?当然有人会说,那些日本军国主义者,当年可曾因为一个中国母亲的眼泪就放下屠刀?或许没有。但我们是否就可以因此要求那些未曾参与杀戮的日本新生代,背负起几代以前的罪责,偿还历史的罪孽?我们是否可以因此无视那些来中国下跪谢罪的侵华老兵,无视日本曾给予中国的巨额援助,无视多数公正撰写的教科书,而单单揪住少数极端右翼分子的言论,少数篡改历史的教科书,然后让自己沉溺在愤恨中,从内心和情感上对“日本人”作一次集体宣判?如果认为假自然之手剥夺他们的生命、摧毁他们的家园是可以接受甚至合乎情理的话,那这样的残忍逻辑,与那些举起屠刀的人,又有何本质区别?

当然,从乐观的角度看,之所以纠结正是因为人们能够明辨道义,只是难以跨越情感障碍。这种复杂的情绪或许是伤口愈合的一种方式,或说必经的过程。愈合需要时间。但在这场属于人类的灾难面前,我们不妨放下历史的心结,然后省视我们社会的情感,从中发现宽容之心,宽恕之爱!只有宽恕,才能和解。只有当一个民族的成员懂得爱他人,懂得以爱的名义去宽恕,这个民族才能真正成熟自信。

历史问题始终横亘在中日关系之间。要解开这个心结,日本自当反思,表达诚意,而国人又何尝不需反思?历史当然绝不容忘记,但可以宽恕!

在这个极不寻常的3月,中日同此震痛。在云南,我们的同胞遭受震害,等待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而千里之外的日本民众也在遭受同样的灾难,并且,我们还有数万同胞在那里与他们一起共渡艰难、等待救援。灾难当前,中日人民在一起。

我们很难忘记汶川地震中日本救援队的出色表现,他们集体肃立向中国遇难者遗体默哀的一幕曾让国人深受震动。而在得知日本此次受灾的消息后,一位留日学生也在网上再次忆起汶川地震时与日本同学一起上街募捐的情景,当时一位日本老妇人一边将钱塞进募捐箱一边说:“中国頑張れ!”(中国加油!)那么这一次,也让我们告诉邻国那些正在守候希望的人们:日本加油!

(责任编辑:张仁和)

王传涛:向日本援助 是人类的安全与进步

2011-03-1516:41 华声在线

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13日中午抵达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将乘日本自卫队直升机赶往东北沿海重灾区,实施人道主义救援。(3月13日,新华网已报道)

有一个集体叫人类,有一种精神叫人道。9.0级“有记载以来最强地震”、日本本州岛东移2.4米、近10万人行踪难掌握、核泄漏与爆炸、190人受辐射影响、火车被海啸卷走断为四截……日本人正在遭受着史上最大的一场灾难。在这一刻,全球人为之动容。各国的物质支援以及救援队纷纷抵达日本,我国也不例外。

非常不解,在某些新闻网站的词条之中,笔者看到了些许“幸灾乐祸”的网民表达。当“中国首善”陈光标决定对日本进行物资和人力支援的时候,许多网友也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为什么不去盈江?”面对这些,我特别能理解此时此刻因为新仇旧恨等问题而激起的民族主义情绪,但是,用情绪的东西绑架陈光标的慈善救援,未免有些狭隘。历史上的、现实之中仇恨,与“落后就要挨打”有关、与领土争端有关,但与天灾无关,与人性、人道无关。

非常庆幸,在日本地震的新闻下面,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留言:为日本人民祈福!日本加油!为死者默哀!为伤者祈福!这个时候人类是一家,希望日本人民度过这次劫难……可以看到,在灾难之后,更多的网友还是能摒弃狭隘的民族情绪,送给灾难中的日本以真切的祈福的。

天灾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汶川地震之后,日本政府捐了5亿三千万日元,折合美元近500万,是除沙特外捐款最多的政府;日本的24小时便利店随处可见给四川地震募捐的倡议及捐款箱;松下、索尼等商业巨头也纷纷为地震捐款……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人民、企业及政府对汶川捐款超过12亿日元,折合人民币7719.6多万。除此之外,日本对汶川地震派出一支31人的抗震救灾国际紧急救援队,这支救援队是地震后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外国职业救援队。所有这些,都代表的是超越了民族界线与民族情感的人道主义。

人类的安全与进步,是向日本援助的终极目的。除去灾难本身需要救援,日本这个位于地震带上的国家,仍然有许多可供我们学习的经验。比如,在巨大的天灾面前,日本人的冷静有序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经验与常识的缺失;日本房屋的质量,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钢筋混凝土”。还记得去年玉树地震时官方公布的数据吗——7.1级地震导致85%民房倒塌,大部分小学与职业学校校舍坍塌。论面积,我国位于地震带的地区,不少于日本,但抗震经验却比日本落后了几十年。

2010年,日本的GDP总量第二位置被我国所取代。但日本不是输者,胜于我国10倍的人均收入,以及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都是当下我国还无法企及的。站在人的角度,日本人的观念值得我们学习。

对人类而言,灾难与安全、进步与发展、幸福与尊严是永恒的话题。对这些东西的理解,不需要狭隘、冷漠甚至是自私,只需要学习与互助。

(责任编辑:宁肇刚)

日本东京街头数人为救灾募捐()

2011-03-1519:52 中金在线


14日,东京街头,几位青年呼吁路人伸出援手。 本报特派记者 左庆 14日发自东京

14日,在日本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新宿,多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头发花白的长者,有染着红头发的青年人,都是来为日本关东大地震募集善款的。

在新宿车站门口,几位身着白衣的人捧着募捐箱,其中有几位长者头发花白。只要有人路过,他们就鞠躬致谢,口中念念有词。他们的对面,是几位身着橘红色衣服的青年人,在街头一角声嘶力竭地呐喊,手中举着大牌子,呼吁过往的路人向关东大地震受灾的人们伸出援手。

两个五六岁的小朋友在家人的带领下从这里路过,他们踮着脚把硬币投到捐款箱中。不少行人纷纷慷慨解囊。

本报记者以中国游客的身份,捐赠了1000日元。手捧捐款箱的近藤先生一个劲地鞠躬致谢。得知本报记者是中国人后,近藤先生说:“谢谢,谢谢中国人民对日本大地震的支持,再一次鞠躬致谢。希望你们在日期间能够平安,一定要多保重,快乐地生活。”

在东京一间便利店内工作的中国人王先生说,新闻报道说中国等国外救援队来到日本,店主都对他表示感谢。这次中国救援队来到日本提供帮助,肯定有助于促进两国间的国民感情和友谊。

(责任编辑:宁肇刚)

勿將人道救援與歷史問題捆綁,以“連坐”思維看待日本人

日本政府确曾恩将仇报过,但那是军国主义时期

日本历史上的关东大地震发生后,当时的北洋政府随即组织赈灾救济委员会,并支出库银20万元(当时1元钱能买40斤大米)用于救灾。还下令暂免食品、服装、药品、卫生材料等出口日本的关税。各界名人也纷纷捐款,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还组织了赈灾义演。

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一些地方也都有自发的募捐活动。同年9月6日,上海总商会、红十字会等团体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到9月27日,该会共捐助钱粮、药品计14万元。中国佛教界也组织了赈灾活动,各大寺院道场组织各种法会,吊祭日本地震的罹难者。

讽刺的是,当时的救灾和同情心并没有换来丝毫的友谊,换来的却是无情血腥的侵华战争,这一切刻进了不少中国人的心。不过,现在世界局势和环境已经不一样,整体看来,日本的人道主义形象与特质,并没有遭到右翼的摧毁。

二战与地震是两回事,天灾与人祸是不相同的

日本地震后,那些在网络上表达幸灾乐祸之意的过激言论,已经遭到了其他国人的严辞批驳和谴责,但更多地,有一种情绪徘徊在许多人心头。有一种观点提醒说:当其他国家遭受巨灾时,中国人没有表达幸灾乐祸之意,也并不缺乏爱心,而积极伸出人道主义的援手;但现在这个国家是日本,那个曾经侵略过中国、屠杀我们同胞、带给我们屈辱的日本。

是的,这场地震无可避免地触碰到了我们民族的伤口。但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是否仍在习惯性地对标签式的、符号化的抽象集体名词“日本人”表达愤恨,而忽略了这个名词是由无比丰富多元、与你我一样的个体组成?我们是否就可以要求那些未曾参与杀戮的日本新生代,背负起几代以前的罪责,偿还历史的罪孽?我们是否可以因此无视那些来中国下跪谢罪的侵华老兵,无视日本曾给予中国的巨额援助,无视多数公正撰写的教科书,而单单揪住少数极端右翼分子的言论,让自己沉溺在愤恨中,从内心和情感上对“日本人”作一次集体宣判?如果认为假自然之手剥夺他们的生命、摧毁他们的家园是可以接受甚至合乎情理的话,那这样的残忍逻辑,与那些举起屠刀的人,又有何本质区别?

愈合需要时间。但在这场属于人类的灾难面前,我们不妨放下历史的心结,然后省视我们社会的情感,从中发现宽容之心,宽恕之爱!只有宽恕,才能和解。只有当一个民族的成员懂得爱他人,懂得以爱的名义去宽恕,这个民族才能真正成熟自信。不懂得放下,就一定会负重难行。

 

温天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救日本

2011-03-1509:06 中国经济网

温天纳 香港著名投资银行家

(原标题:救不救日本?)

香港时间3月11日下午1时40分左右,笔者正接受日本当地媒体友人电话专访,那位友人是笔者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认识近20年的日本籍大学同学,当时讨论内地通胀并没有如预期回落对经济的影响,谈了一会,话筒中突然传来爆炸声响,线路突然中断。

笔者当时完全摸不着头脑,心中只觉奇怪,并不了解到话筒的另一端正大祸临头。隔了半小时,笔者才知道日本发生历来最大规模的9级大地震。之后笔者极度担心日本友人,不断尝试打电话到友人手机,可是电话一直无法接通。

地震后隔了11小时,笔者终于收到日本友人报平安的短信,表示他心情刚平复,在日本北部青森的家人安好,但是由于日本铁路(JR)停驶,可能会有几天回不到位于日本琦玉县(位于东京都旁)的住所,电话线路在周六仍没法接通。日本人极度讲求纪律和服从性,由于日本政府呼吁节省用电,尽管当地线路在周六傍晚已经局部接通,他们也响应政府的要求,竟然也把电话关上,以节省电力,供政府救灾之用。

随后,笔者再与其他内地朋友讨论是次日本世纪大地震对世界和区域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不过,话题没多久就转到中国应否提供援助予日本?日本虽然是富国,他们或许并不需要金钱,但整个东日本受到重创,他们极需要人力和物力的支援。

当年关东大地震,中国积极施援手

和内地朋友一提到日本,很难避免碰到彼此历史上的新仇旧恨了。这次日本地震规模巨大,马上令人联想起上世纪20年代在日本发生的关东大地震。1923年9月1日,日本的横滨和东京一带发生的地震灾难。这一带在日本称为关东地区,当年估计震级约为8﹒2级。

当地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当时的币值),若换成今天的价值,可能达到数千亿美元。

关东大地震发生后,当时的中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北洋政府随即组织赈灾救济委员会,并支出库银20万元(当时1元钱能买40斤大米)用于救灾。还下令暂免食品、服装、药品、卫生材料等出口日本的关税。各界名人也纷纷捐款,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还组织了赈灾义演。

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一些地方也都有自发的募捐活动。同年9月6日,上海总商会、红十字会等团体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到9月27日,该会共捐助钱粮、药品计14万元。中国佛教界也组织了赈灾活动,各大寺院道场组织各种法会,吊祭日本地震的罹难者。

讽刺的是,当时的救灾和同情心并没有换来丝毫的友谊,换来的却是无情血腥的侵华战争,一切刻进了不少中国人的心。不过,现在世界局势和环境已经不一样,站在邻国友好和人道立场,理应帮忙。9级的超级大地震无人能预防,涉及搜救和援助规模庞大,日本单靠自己的资源已经是应付不了。此时此刻,笔者认为国际社会(包括中国)提供援手也是应该的。

在笔者执笔之际,地震发生不久,破坏规模有多大、损失有多少尚未清楚,笔者不足以判断此次地震对经济的影响。日本地震对市场的影响要看灾后对日本的经济损失的实际大小,不过,从目前掌握的资料去评估,本次灾难为日本东北三县带来“毁灭性打击”,估计伤亡人数达数万,全东日本受灾严重。

(责任编辑:张仁和)

1995年神户地震日本因祸得福

日本资金流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之一,此次地震若造成日圆转向贬值(在短暂反弹后),那么将有可能造成亚洲出口的萎缩,进而影响世界经济的运行。此次灾害对内地加工型企业会有所影响。日本是内地生产高端部件的主要供应国,主要向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加工型企业输出高端电子产品零部件等。因此,本次地震有可能影响到内地的汽车、玩具、石化、电子产品等行业。

参考1995年的情况,当年在日本神户东南的兵库县淡路岛发生了7﹒2级地震。日本国家土地局当时测算单在大阪-神户地区的损失为1,070亿美元(以当时汇价计算),而对短期和长期经济的影响则大大超过这个数字。

以直接受灾的其中一个地区宫城县为例,人口占日本全国总人口约1﹒7%,占GDP比重同样为1﹒7%。而当年神户则占日本GDP约4%,其港口更拥有地理上的重要性,位处工业重镇大板及日本西部的中间,肩负日本出口重任。神户在地震后,日本工业生产在当年1月跌2﹒6%,但2月已反弹2﹒2%,到3月再升1%,显示当时灾难对宏观经济数据影响有限。

当时,日本国内曾估计在1995年第一季度对GDP和1994年同期相比下降0﹒6%至下降1﹒1%之间,第二季度GDP和同期相比下降0﹒1%至增长0﹒5%,第三季度比1994年同期增长0﹒3%至0﹒7%,第四季度比1994年同期长0﹒3%至0﹒6%。

今次大地震将多方面影响日本及国际经济

换句话说,日本预期神户大地震的负面影响可能从第二季度就开始消失,对1995年全年的经济影响有限,另外地震的重建对劳动市场亦有一定的好处。理论上,本次灾难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不过,这次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亦存在复杂性,并将在多方面影响日本和国际的经济:

1)灾难破坏了东日本不少港口、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将造成一段期间内工业生产和生活的混乱。

2)目前,日本在值春耕,沿海大量农田被淹,粮食供应可能受到影响。特别是重灾区仙台附近乃日本大米主要生产区,而大米作为日本国民的主要粮食,价格定必上扬,从而定影响国民日常生活。

3)日本为全球主要资源进口国和产品出口国,这次灾难发生在日本东部沿海地区,若影响日后海上交通,这肯定会影响当地及世界经济。

4)近20座核反应炉关闭,数家炼油厂起火,能源进口渠道受到影响,这将有可能影响日本的能源供应。当地余震不断发生,这将迫使核电站难以短期内重新运作。笔者估计日本国内的电力供应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全面正常,对油价将造成不稳定的影响。

1995年发生阪神地震后,日本因祸得福,经济短暂摆脱了连续数年的低迷,出现了1996和1997年的反弹。不过,这次灾难以及日本目前所处身的经济环境与当年非常不一样。阪神地震摧毁了阪神地区不少住宅和基础设施,当时日本经济泡沫刚爆破,日本政府借助投资重建的机会,协助日本经济走出了低迷。

全球须尽快协助日本脱离灾难

不过,目前尚未能全面评估本次灾难对住宅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另外,现在的日本政府债台高筑,政府的债务是国内GDP的两倍,国债又刚刚被评级机构降级,政府一时之间也有困难拿钱赈灾和重建,一切也要打上问号。如果日本政府没足够资金,勉强进行赈灾和重建,日本国债有可能被进一步降级,也可能会影响到日圆汇率,曲线影响到亚洲甚至是全世界的经济发展。

因此,就算不站在人道立场,全世界只是看经济层面,也应该尽快研究究竟如何能尽快协助日本脱离是次灾难。

(责任编辑:张仁和)

沒有必要用政治的眼光去看待這場由天災引發的自然災難

这属于人道救援,跟钓鱼岛没关系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日本东北大震酿成毁灭性灾害,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第一时间表示慰问,并且愿意捐款1亿新台币的协助。国民党立委黄昭顺的助理赵志勋却在facebook上质疑,“为什么要援助日本?现在应该出兵钓鱼岛。”这引发了网友痛批。

赵志勋在facebool上发表文章说:“为什么要援助日本,钓鱼岛先还来再考虑一下。”有网友响应可以趁机出兵钓鱼岛时,他表示“比较想进攻东京”。虽有网友回文批评,这属于人道救援与钓鱼岛没关系,赵志勋却说,“可是我不把他们当人看”,随即在网络上引来更严厉批评,认为他已泯灭良知。

民族主义与法西斯心态可能仅一步之遥

海啸狂袭日本,伤亡惨重,举世关怀。对世上许多国家而言,日本不像是一个异民族,异文化,甚至突然像是亲属。

另有许多国家自诩具有普世性格,但是他们与战前日本差不多,陷在不理性的宗教或民族情绪中,偏狭怯懦,凡事不是动辄采用武力侵犯,就是仰赖金钱收买,欺善怕恶,性格脆弱。在自称普世性的同时,其实心中主要动机,却是要贬抑自己的对手或敌人。这种充满歧视性的情绪,在战前日本极为明显。所以就算当时有追求普世性的理想,始终不能达到普世性的境界。

如今在海啸一击之下反而看出,日本得到的同情绝不只是哲学上对受难人类应有的抽象同情,而是各界发自内心对日本本身犹增一分的亲近感在起作用。灾难将给狂飙好一阵子的右翼带来尴尬,因为他们那种敌我与优劣分明的论述,在举世普遍对日本感同身受的关怀中,无以为继。

国民党立委为助理“趁机出兵钓鱼岛言论”道歉

2011-03-1316:42 环球网

北京时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图为3月11日,日本仙台宫城县一家医院的护士疏散病患。图为3月11日,日本岩手县的建筑物因地震引发大火。

环球网3月13日消息,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日本东北大震酿成毁灭性灾害,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第一时间表示慰问,并且愿意捐款1亿新台币的协助。国民党立委黄昭顺的助理赵志勋却在facebook上质疑,“为什么要援助日本?现在应该出兵钓鱼岛。”这引发了网友痛批。

报道称,国民党立委黄昭顺的助理针对赵志勋的发言,黄昭顺昨晚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地震人民死伤惨重,她和同胞都深感哀痛,昨天起免除赵的主任职务,她也捐出五万元(新台币,下同),并呼吁同胞对日本伸出援手。黄昭顺指出,对赵志勋发表非常不当的言论,她表达最深的歉意。

赵志勋在facebool上发表文章说:“为什么要援助日本,钓鱼岛先还来再考虑一下。”有网友响应可以趁机出兵钓鱼岛时,他表示“比较想进攻东京”。

虽有网友回文批评,这属于人道救援与钓鱼岛没关系,赵志勋却说,“可是我不把他们当人看”,随即在网络上引来更严厉批评,认为他已泯灭良知。

此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后,赵志勋强调,不反对台湾派搜救队前往救灾,但台湾财政困顿,捐钱给日本,“根本是打肿脸充胖子”。

(责任编辑:汉震中)

石之瑜:灾难中日本的普世性格

2011-03-1517:23 中国企业家

关于日本人道主义与和平思想到底是如右翼所言的自虐,还是一种普世性理想的途径?这次海啸所提示的答案,明显不过。

【中国企业家网】日本爆发9.0级强烈地震,震动整个世界,由此引发的海啸,随之而来的核爆,国际救援,日本民族对待大灾难的态度等等都成为时下焦点;石之瑜教授特别撰文指出,灾难中的日本具有一种普世性格,这种性格是珍贵的,值得褒扬。

以下为其观点全文:

海啸带来的惨剧,将继续巩固日本人的独特意识,日本人将更进一步认为,日本不但是世界上唯一遭受核弹之苦的国家,更是在地震与海啸中长存下来的民族,因此对于和平的执着与对大自然的敬畏,足堪为世界各国借镜。亦即在历史经验所凝聚的独特自我意识中,萌生了得以进入其他社会情境的谦逊个人,也促就了日本式的普世性格。海啸狂袭日本,伤亡惨重,举世关怀。震惊与伤痛之余,世界各国领袖均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更重要的是他们感性的发言,在片语只字之间,毫不吝惜地流露出感同身受的慰问。对世上许多国家而言,日本不像是一个异民族,异文化,甚至突然像是亲属。

并不是只有BBC或CNN日以继夜的关心。地震发生之际,传出惊人的8.9级,当时身在加尔各答一个国际安全战略的会场上的印度学者们,纷纷拿起手机,各凭本事打探情况,焦急之情溢于言表,引发会场内外的震动。若说印度与日本是两个象征以差异为基础的亚洲普世主义范式,毫不为过。

日本人道主义未遭右翼摧毁

本来,自福泽谕吉提出“脱亚入欧”思想以降,日本追求贯通东西洋的普世性不可得,起而争霸,发动侵略战争,结果战败而沦为不正常国家。然而现在看来,日本着实已养成了真正普世的性格,这比起修宪建军,谁曰不正常?

许多国家自诩具有普世性格,其中有大国,也有小国,但是他们与战前日本差不多,在自称普世性的同时,其实心中主要动机,却是要贬抑自己的对手或敌人,借以羞辱对手是陷在不理性的宗教或民族情绪中。这种充满歧视性的情绪,在战前日本极为明显。所以就算当时有追求普世性的理想,始终不能达到普世性的境界。

相反的,近二十年的日本舆论界纵使见证的是右翼勃兴,听到他们令人瞠目结舌的奢谈高论,其间不但散发军国主义思想,甚至不乏种族主义与法西斯阴影,但是整体看来,日本的人道主义形象与特质,并没有遭到右翼的摧毁。

吹牛自己拥有普世气质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国家,往往偏狭怯懦,凡事不是动辄采用武力侵犯,就是仰赖金钱收买,欺善怕恶,性格脆弱,其中却还有的会指责日本不是。日本民族的提升恰恰是在于摆脱了表象的、言词的粉饰,在思想与生活中开展对世界真正的关怀与投入。

日本人道主义文化的日益厚实,日本人对世界和平与人道的尽心付出,是对那些成天指责日本民族战后不知反省,妄想恢复争霸,或说日本人只知道赚钱,没有道义的评论家,构成无言而深沉的回应。这样的付出虽然默默进行,但无所不在,参与广泛,几乎世界各角落都碰得到好奇而认真的日本人道主义者。这样的无言表达与无须表达,刚好映射日本民族的普世性已获得了无限提升。

日本普世性格的形成

不论是在非洲或亚洲,从中国大陆的大山,到印度的海角,或是哈萨克的地缘,都有日本研究者。日本学术界的好奇,既在于自己,也在于对象,因而是出于对差异的理解;与主流社会科学以理论或方法为导向迥然不同,后者的旺盛企图,往往是向对象展现自己的普世性,期盼对象的臣服。

这样理解日本知识人或民间行动家在第三世界的脚步,就能读到具有日本特色的援助计划,其中并无以日本为模式的改造野心,尽管仍然不脱现代化或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但所证实的更像是日本融入当地的能力,而不是散播福音的自我突显。没有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如何孕育出一个个投身天涯海角,充满动能的个体行动家?

如今在海啸一击之下反而看出,日本得到的同情绝不只是哲学上对受难人类应有的抽象同情,而是各界发自内心对日本本身犹增一分的亲近感在起作用。灾难将给狂飙好一阵子的右翼带来尴尬,因为他们那种敌我与优劣分明的论述,在举世普遍对日本感同身受的关怀中,无以为继。

海啸带来的惨剧,将继续巩固日本人的独特意识,日人将更进一步认为,日本不但是世界上唯一遭受核弹之苦的国家,更是在地震与海啸中长存下来的民族,因此对于和平的执着与对大自然的敬畏,足堪为世界各国借镜。亦即在历史经验所凝聚的独特自我意识中,萌生了得以进入其他社会情境的谦逊个人,也促就了日本式的普世性格。

普世性的境界不在于改造特殊性,而在于能悠游于特殊性之间,这里有儒家文化的理想掺杂其中,不过这一点固有文化信仰,目前在大陆与台湾都已近乎失传,反而与日本特有的无的哲学有所结合。关于日本人道主义与和平思想到底是如右翼所言的自虐,还是一种普世性理想的途径?这次海啸所提示的答案,明显不过。

作者是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责任编辑:宁肇刚)

中華民族將以什麼樣的心態出現在世界面前?

惟有开放包容方能强大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其情操和精神,常常是需要特殊事件锻炼和考验的。

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这是每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姿态是一种复合体,很难一言道尽,但不管如何,姿态的内涵里一定有着朴素的情感,一定有着生命的守望。面对他人的灾难伸出友爱之手,没人会低视你,相反只会高看你。林肯说过:一个民族如果对另一个民族长期怀着仇恨或崇拜的心理,这就是一种弱国心态。超越了这样心态,特别是在灾难面前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他人,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成熟

幸灾乐祸,决不是真正的爱国热情

人民网发表李泓冰的时评,提起汶川地震时美国影星莎朗·斯通的轻薄言论曾经伤害了中国人的心;如今日本有难,“我们不会忘记,这个国家的军队历史上曾残忍地侵略过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个国家现在还与中国发生海上领土争议”,但“从彼岸的灾难中,获得几许复仇的快意”,属于“极度自私与狭隘”,决不是真正的爱国热情。

谅解和宽容才是解决历史和现实冲突的基础

喜欢这样一句话:如果发生战争,我会抱着枪冲在最前面;如果前去救灾,我也会抬着担架跑在最前面。如网友所说,“这是我心中的真男人”;而这,也是我心中的中国人…[详细]

谁都无法把历史弃置一边,如何处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是所有人的必修课。纠缠于仇恨之中,只会让冲动淹没理性,让冷酷替代慈悲,让偏执驱赶宽容。其实,在中日两国悠久的交流历史中,不快只是短暂的一瞬,根本没理由也没必要让上几代人的仇恨代代相传。即便中日两国眼下和将来还会因为种种原因产生矛盾、纷争,但这也不意味着仇恨需要延续。恰恰相反,只有谅解和宽容才是解决历史和现实冲突的基础,也只有放下历史包袱,才可能造就未来的美好。历史不容忘记,却可以宽恕;争端难以避免,却可以和解

天灾面前,我们都是同类

衣食足而知礼仪,礼仪之邦的中国,该补课了。由于缺乏基本的公民意识和开放包容心态,一些国民的表现常常让人误读中国的形象…[详细]

恻隐同情之心,是人类告别动物世界,直立行走,从而形成社会后必须具备的一种情感,它其实是人类保护自己的一种理性化的态度。可以说,中国人对日本大地震表示同情并力所能及地提供援助,并不仅仅是报汶川大地震日本国民的恩,更是一个创造古老文明的民族,再一次对人类朴素价值观的守护和捍卫…[详细]

在世间走一遭的我们,每每会感叹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终结是什么,抑或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释怀。答案或许已明了,珍惜我们在世间的每一刻每一秒,珍惜身边的每一次感动和每一次幸福。生命至上,以生命的名义,敬畏每一个生灵的存在,尊重每个生命的权利,这是为人的根本。此刻的我们,不关乎生命之外的复杂心情,此刻,人人都应为生命祈福,祈祷受灾群众平安无事…[详细]

因为,在日本地震发生的前一天,中国偏远的云南盈江县遭遇5.8级地震,25位同胞罹难,250余人受伤,28万多人受灾;因为,每一场灾难,都是人类共同的悲剧。除了真切感知自身的渺小与卑微之外,我们根本无法预知,大自然何时会再次伸出它痛击人类的灾祸之手。

除了携手共渡,我们别无选择。作为人类,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感同身受

结语: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已经崛起,然而就养成与之相匹的国民心态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青年报:我们看日本,世界看我们

2011-03-1507:25 中国青年报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其情操和精神,常常是需要特殊事件锻炼和考验的。比如说,汶川大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让我们失去了许多,也用精神在回报我们。这一刻,日本强震海啸再一次把考验置于我们面前。那为邻国生命点燃的烛火,和划过脸庞的泪水,让我们欣慰。

不管历史曾经发生过什么,对于人类来说,所有的事件都只是历史的一个片段。贯穿人类始终的,应该是对生命的珍惜及对幸福的追求。如果说人类有永恒的敌人,那只有一个,就是灾难。在灾难面前,无论你是大象还是蝼蚁,都有偷生之欲,都有无助之感。曾经的恩怨情仇,在滔天的海啸和地动山摇中,显得是那么的不值一提。这一刻,只有生命值得珍惜,只有生命触动灵魂。我们应该唱响生命的赞歌,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怜惜。

此时,我们在看邻国。邻国发生的一切,有我们不熟悉的,更有我们熟悉的。我们不熟悉,巨浪竟然可以掀起10米高;我们不熟悉,核电站瞬间竟然那么可怕……我们不熟悉的只是灾难的级数,只是一些伤害的物理细节;但我们熟悉:在灾难面前那无助的眼神,那空洞的心灵,那对生存无比的热爱和对温暖无比的渴望。这种眼神和心灵,热爱和渴望,在汶川大地震,在舟曲特大泥石流,在诸多灾难面前,我们都曾有过。心同此心,情同此情,在投向邻国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柔情似水,就在网上,普通人传递着祝福;就在昨天,中国救援队已经启程出发。这种基于人类共同情感的似水柔情,让生活如此美好。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一刻,我们在看邻国,邻国看我们,世界也在看我们。

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这是每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姿态是一种复合体,很难一言道尽,但不管如何,姿态的内涵里一定有着朴素的情感,一定有着生命的守望。面对他人的灾难伸出友爱之手,没人会低视你,相反只会高看你。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如果对另一个民族长期怀着仇恨或崇拜的心理,这就是一种弱国心态。超越了这样心态,特别是在灾难面前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他人,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成熟。在日本强震海啸刚发,伤亡人数还不明的情况下,就有媒体转场讨论“经济”影响问题。如果说这样的重心偏移让人遗憾的话,那么随后民间的纠编,则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对生命的尊重。那点燃的烛火,划过脸庞的泪水,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也让世界看到了一种自信的成熟和美丽。

谁都无法把历史弃置一边,如何处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是所有人的必修课。喜欢这样一句话:如果发生战争,我会抱着枪冲在最前面;如果前去救灾,我也会抬着担架跑在最前面。如网友所说,“这是我心中的真男人”;而这,也是我心中的中国人。

(责任编辑:宁肇刚)

李泓冰:日本有难,请“中国斯通”们闭嘴

2011-03-1519:08 人民网

昨天,邻国日本的强烈地震和海啸,让一衣带水的中国也触目惊心。

这一夜,很多国人也没能睡得安稳,有的焦灼地以各种方式确认在日亲友的安好;有的守着电视和网络,不断刷新最新的震灾信息,为那些惊人的画面揪心;温家宝总理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问,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令人惊惧的灾难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也许就是守望相助。

两年前,在让中华民族的心灵撕开一道巨大伤口的汶川大地震中,日本救援队与众多国际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以令人敬佩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先进的专业救援水准,给了国人极大的心理安慰和实际帮助。当时在日本各大连锁便利店,都设置了四川地震捐款箱,日本许多媒体也都开设了捐款热线。

而今,受难的是日本。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个国家的军队历史上曾残忍地侵略过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个国家现在还与中国发生海上领土争议。

中国和日本,有无数的历史恩怨。在一些网络论坛讨论日本地震的跟贴中,也爆出零星的“笑声”,仿佛竟能从彼岸的灾难中,获得几许复仇的快意。这类言论的刻薄与浅薄,自然招来众多网友愤怒的抨击。在彼岸生命遭受巨大损失的时候,还能幸灾乐祸,这样的人,极度自私与狭隘,连人类都不爱,连邻居受难都失去基本的同情心与同理心,还能指望他有真正的爱国热情?

我们不会忘记,当年美国影星莎朗·斯通在汶川震后对中国“报应说”的冷血言论,在国人心中引发的愤怒和伤害。今天,也希望这些拿着爱国当遮羞布、实则在无良地以自己的言行损害中国形象的“中国斯通”们闭嘴,不要在别人的伤口撒盐,别让祖国的形象蒙羞。

(责任编辑:宁肇刚)

十年砍柴:人为什么要有恻隐同情之心

2011-03-1508:10 重庆时报

十年砍柴 知名网评人

日本东北部9.0级大地震不但是该国战后最大的国家灾难,亦是全人类共同的大灾难,这场灾难牵动了各国人士的心,对经历汶川地震未久、和日本一衣带水的中国人来说尤其如此。

大地震发生后的几天内,中国的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上,绝大多数国人表现出的是对日本遭受灾难的同情、祈福之意,但要看到,其中也有一些不和谐之音。尽管发出这些不和谐之音的毕竟是少数人,但在全人类共同灾难面前,这类声音不但暴露出道德上的冷酷,也反映出少数人的不理性。必须承认,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国和日本是有过恩怨纠结的邻居。尽管进入了21世纪,两国有识之士提倡以“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大度来共同面向未来。但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当然也有复杂的历史原因,有“心结”亦属正常。

但情感归情感,当一个人或一个族群遭受巨大的灾难时,撇开历史的纠葛,表示同情至少不幸灾乐祸,我认为这是一种底线道德。

为什么说这是底线道德呢?因为恻隐同情之心,是人类告别动物世界,直立行走,从而形成社会后必须具备的一种情感,它其实是人类保护自己的一种理性化的态度。“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之心”,是设身处地,是换位思考,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它是善良仁义的萌芽和发端。这种底线道德,使齐宣王这种应该属于冷漠“帝王”的人也不忍看到牛被牵上祭台牺牲前的可怜样。春秋时鲁襄公四年,南部强国楚因愤恨陈国背叛自己依附北方的强国晋,准备讨伐。当听说陈国国君新丧,于是停止了发兵。这并非是被中原人称为“南蛮”的楚国有多么伟大,而是国丧这种事哪国都可能碰到,谁也不希望别人趁火打劫,那么自己首先要遵守这类底线道德。

之所以说恻隐之心这种底线道德是理性的,我以为首先出于“利己”,大自然的灾难可不像法官那样冷峻、理性地分善恶是非,它不作道德的评价,发作起来对谁都可能一样,可能吞噬一个人的仇人,也可能吞噬他的亲人甚至他本人。同情一切遭受大自然灾难的人,其实就是同情自己,守护自己作为人类一员的价值与尊严,自己不愿意遭受的痛苦,也不希望别人遭受。

在大自然面前,任何人都是弱小的,弱小的人之所以能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下来,并延续文明,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有理性的选择,尽管彼此之间有过战争和杀戮,但长远来看是告别孤立的原子状态,结成相互帮助、彼此提供服务交换劳动的社会,人类才强大起来。这种特质在自然灾难面前表现得尤为突出。日本是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国家,其社会秩序井然、公民素质良好,且具有应对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丰富经验,饶是如此,在超强烈地震和海啸面前,还是显得那样弱小,同样需要各国及时的援助。而其地震中核电站发生爆炸,一旦发生泄漏导致辐射的灾难,需要承受痛苦的不仅是日本人民也包括整个人类,真正是环球同此凉热。可以说,中国人对日本大地震表示同情并力所能及地提供援助,并不仅仅是报汶川大地震日本国民的恩,更是一个创造古老文明的民族,再一次对人类朴素价值观的守护和捍卫。

(责任编辑:张仁和)

 

中国青年报:放下心结,中日共此震痛

2011-03-1513:17 中国青年报

灾难降临,人类是如此地脆弱。当照片、视频、新闻报道,以及所有记录日本大地震的影像与文字呈现于我们眼前时,震惊、恐惧、悲痛与无助一并袭来。

约2000人遇难,数千人失踪——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是所有父母亲朋的悲戚痛楚,是瞬间的地裂天崩、海浪肆虐,更是无法估量的损失和暗藏的危机。

9.0级的大地震,随后引发海啸、核电站爆炸——突如其来的天灾让岛国日本陷入震痛的深渊。作为人类,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感同身受。

因为,在日本地震发生的前一天,中国偏远的云南盈江县遭遇5.8级地震,25位同胞罹难,250余人受伤,28万多人受灾;

因为,3年前的汶川大震还不曾走远,逝者之伤、生者之痛,依然让我们悲伤、惦念、挂牵;

因为,每一场灾难,都是人类共同的悲剧。除了真切感知自身的渺小与卑微之外,我们根本无法预知,大自然何时会再次伸出它痛击人类的灾祸之手。

悲悯,是所有获知灾情的人们共同的感受。不管你是身处灾难现场,还是令人震惊的影像的观看者;不管你是在为灾区的朋友亲人担忧,还是庆幸自己远离危险,作为人,作为人类的一分子,他人的痛苦与危难,同样会让我们揪心难过。国籍、民族、文化,甚至仇恨、怨怼和纷争,在巨大的人类灾难面前,都变得无足轻重。

除了携手共渡,我们别无选择。灾难让人措手不及、惊恐不安,灾难也让人彼此亲近、团结互助。

对于日本的这场震灾,有一部分中国人的心情表现得可能有些复杂。毕竟,中日之间曾经有过那样一页不快的历史,有关战争的深刻记忆,时而会让过去的杀戮与罪责重新浮现。

尽管人们清楚,今天经受天灾折磨的日本人,并非当年举起屠刀的军国主义者;每一个具体形象的个人、家庭,也不是抽象概念化的集体名词。但是,常识和道义,有时候很难跨越感情障碍,悲愤和仇怨在代际间传递,隔膜很难一下子消除。

不必看重网络上的某些过激言论,也无须太在意那些幸灾乐祸之情。如果以“天谴”来理解地震对生命的剥夺、家园的摧毁,那与举起屠刀砍杀无辜者何异?从彼岸的灾难中,获得几许复仇的快感,不过是极度的自私与狭隘,跟爱国丝毫不沾边。极少数人的残忍逻辑和无稽之谈,根本不能代表全体网民和中国民众。

纠缠于仇恨之中,只会让冲动淹没理性,让冷酷替代慈悲,让偏执驱赶宽容。其实,在中日两国悠久的交流历史中,不快只是短暂的一瞬,根本没理由也没必要让上几代人的仇恨代代相传。即便中日两国眼下和将来还会因为种种原因产生矛盾、纷争,但这也不意味着仇恨需要延续。恰恰相反,只有谅解和宽容才是解决历史和现实冲突的基础,也只有放下历史包袱,才可能造就未来的美好。历史不容忘记,却可以宽恕;争端难以避免,却可以和解。

当中国领导人致电日本天皇和首相,表达中国人民的慰问时,当中国救援队出现在邻国断壁残垣的震灾现场,当许多国人“就像当年为汶川一样流泪”时,当无数条微博在传递惦念和祈祷时,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人类共御灾害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一个民族摆脱阴影后的自信和成熟。

在人类共同的灾难面前,让我们放下心结,以爱的名义去悲悯,去关照,去帮助。这一刻,我们同舟共济,这一刻,我们携手共渡。伤痛因关怀而纾解,纷争因包容而消解,生命因爱而坚强。

(责任编辑:张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