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穗御府:世界男性健康日来了,一套从头到脚的护理指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56:12

世界男性健康日来了,一套从头到脚的护理指南

2015-10-28 07:23生命时报

与女性相比,男性往往更“粗枝大叶”,对生活细节不太注意,容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近日,美国MSN网站刊文指出,男士应该悉心护理11个身体部位,在此基础上,《生命时报》记者综合国内权威专家的建议,为男士总结出一套从头到脚的护理指南,只要细心做下来,有助于男同胞们的健康。   

头皮。亮丽的头发不仅是女人的追求,也是男人的期待。据统计,93%的美国成年人会每天洗头,然而,皮肤科医生却认为,每天洗头会洗掉头发中有益健康的油性成分,引起头发干燥和损伤。因此,美国专家认为每周洗三次头就足够了。对此,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华苓提出了不同看法:洗头频率应依季节和发质而定,夏季和油性发质者,可每天洗发1次,但未必每次都用洗发水;中性或干性发质者,清洁头发的频率可调整为每周三四次。

皮肤。女人对皮肤通常呵护备至,而男人则时常忽略。其实,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对保护人们免受感染至关重要,如果清理不到位,细菌、真菌就会在皮肤表面安家。肥胖的男士,皮肤褶皱处较多,那里更容易被细菌感染。为了清洁皮肤,洗澡时最好用香皂、沐浴液冲洗各处皮肤,洗完后把皮肤褶皱处擦干。

面部。洗脸能去除堆积在面部的死皮细胞、多余油脂。通常来说,男性的面部皮肤要比女性的厚些,所以男性对洁面乳和保湿霜中的成分没有那么敏感。因此,男性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皮肤类型的洁面乳。另外,使用电动剃须刀对面部皮肤的刺激性会小些。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刘永生建议,电动剃须刀使用2~3次就应清洁,最好用棉花球蘸上酒精,轻轻擦拭掉刀片上的油垢。

耳朵。很多男性的钥匙串上都有金属耳勺的身影,有事没事就掏掏耳朵。实际上,耳道皮肤相对娇嫩,掏耳朵时如果角度不正确、用力不当,很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发炎,甚至造成外耳道溃烂。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程继龙表示,耳垢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最好少掏耳朵,更不可用金属耳勺等硬物掏耳朵。生活中可将牙签的尖头剪掉,用脱脂棉裹住,厚度相当于普通棉签的一半,蘸取75%的酒精溶液,轻轻擦拭外耳道瘙痒的地方,力度要轻柔。 

鼻子。鼻子就像汽车的挡风玻璃,把病毒和细菌挡在体外,但不及时清理,就会成为细菌的避风港。男人常奔波在外,一天下来鼻子里很容易全是黑色黏状物。上海瑞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蔡昌枰建议,每天晚上可用淡盐水清洁鼻腔,这对患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的人更有好处,能清除脏东西,消除炎症。盐水洗鼻最好用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一来干净,二来浓度合适;工具上,电动洗鼻器、大容量的医用注射器、鼻腔喷雾瓶都行。

口腔。不刷牙不仅容易口臭,还会形成牙垢,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研究显示,患有牙周病的男性更容易患上肾癌、胰腺癌和血癌等,发生性功能障碍的风险也会增加3倍。此外,口腔疾病还与心脏病、糖尿病等存在潜在关联。北京佑安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世璋建议,除了早晚刷牙外,最好每顿饭后也刷牙,如果没有条件,也应用清水漱口;每次刷牙时间最好保证3分钟左右;牙刷刷毛变形或使用三个月左右就该更换。

腋窝。虽然女性的汗腺数量多于男性,但男性分泌汗液的数量却远多于女性。人体拥有200~400万个汗腺,位于腋窝处的汗腺被称为大汗腺,它们会分泌出带有蛋白质和脂肪的油性液体,容易滋生细菌,散发异味。美国专家建议,男士最好每天都用香皂和清水冲洗腋窝,有助于去除难闻气味。刘永生指出,腋窝味道重的人最好穿透气、凉爽的衣服。异味较轻的人可外用西施兰夏露等药物除臭、杀菌,严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后背。很多男性在洗澡时很粗心,常常忽略后背的清洁。其实,后背上的汗腺很容易被死皮细胞和多余油脂所堵塞,导致痤疮。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范卫新教授还指出,洗澡时的洗发水或护发素很容易冲到背后,物质留在皮肤上也可能堵塞毛孔。因此,他建议洗澡时最好先洗头,之后用沐浴液彻底清洗后背,还可以用浴盐轻擦后背,去除毛孔中的油脂、污垢,抑制细菌滋生。

双手。美国微生物学会调查显示,仅有77%的男性在如厕后清洗双手,71%的人接触食物前洗手。“其实,很多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就是通过被污染的双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得到传播的。”美国清洁协会负责人南希·博克建议,用肥皂和清水洗手20秒钟以上,就能保持健康。如今很多人喜欢用湿纸巾擦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所主任医师邓小虹指出,湿纸巾杀菌效果一般,很难把细菌清除,用香皂和洗手液清洁效果更好。

生殖器官。美国泌尿外科医生建议,男性最好经常用温水轻柔地清洗阴茎。在清洗过程中,还可以顺便检查一下睾丸是否存在肿块,有助于提前发现睾丸癌的信号。北京东直门医院男科主任李海松表示,性爱前后更要注意清洗私处。性爱前清洗,以免把细菌带入女性阴道,预防妇科炎症。性爱后清洗,去除黏附在外阴上的分泌物,保持私处的清洁和干燥。

双脚。男人喜欢运动,爱穿比较厚实、气密性好的鞋子。不过,鞋子里黑暗、潮湿的环境为真菌繁殖提供了温床,真菌还会通过接触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因此,解放军304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仇萌说,男人应当穿透气的鞋袜,保持双脚干燥,在公共场合不要赤足,拖鞋、浴巾、搓澡巾、毛巾、泳衣等最好自带;存放衣物时,应把衣物装进干净袋子再放入公共衣柜。▲(李迪 赵鹏程)

呼吸科专家的秋季养肺经,错过再等一年

2015-10-28 08:44生命时报

用衣服折算温度靠谱吗?天冷如何正确穿衣

2015-10-28 08:55生命时报

“有一种寒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最近气温骤降,很多人又开始犯起了难:要不要穿秋裤,衣服加多少合适?

网上热传着一则“穿衣公式”,该公式将衣物分成不同类别,各自量化成相应的温度数值,然后只要用“最佳舒适度”26℃减去当日气温,就能“算”出当天需要什么样的搭配。这个公式靠谱吗?天冷究竟该如何加衣?《生命时报》为此请教了专家。

衣服折算温度?不太靠谱

网上热传的“穿衣法则”,将不同衣物的保暖效果折算成了温度: 比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是4℃,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厚的棉毛衫是2℃,薄的棉毛衫是1℃。

计算方法:如果当天的气温是22℃,那么穿一件短袖加一件薄外套即可:22+1+3=26。26℃,就是身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

乍一看,此法简单易行,只要参照当天的气温,做个简单的加法运算,就解决问题了。但它是否真的有道理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陈玉红认为,这一说法有些问题。打个比方,如果当天气温零下10℃,那么按照上述法则,要达到26℃的标准,薄款羽绒服要穿6层才够,实在不太可行。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这个说法太不严谨。服装的检测标准里并没有温度标准这一项,衣服是否保暖,主要取决于保温率、导热系数、热阻值、克罗值(室温下,感觉舒适时所穿衣服的保温值)这4个参数。

对老百姓来说,保温率是最直观的参数,这是通过专业的计算公式算出来的。但目前,只有保暖内衣有保温率的要求,标准是在30%以上,而其他服装鞋帽都没有相关标准。

陈玉红说,穿衣戴帽不仅要根据不同季节、天气选择不同衣物,还要依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选取相应布料,才有利于健康。

建议大家参考气象台的穿衣指数来选择合适的衣服。因为这一指数是根据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确定的,有一定的科学性。

天冷,衣服最好穿三层

天冷着装,并非越厚越好,穿衣服也要讲究“层”数。厚衣服透气性差,捂得人们容易出汗,出了汗以后,又往往没有可以脱换的余地。

特别是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浸透了汗水的衣服,由于缺乏衣服纤维间空气的保暖,会导致热量迅速散失。所以,有的人虽然穿着厚大衣还总觉得冷。

多穿几层稍薄的衣服,保暖效果更好。层数多,层间的空气流通相对较好,即使出了汗也容易干,这就总能保证衣服里面空气的保温效果。

另外,层数多,有脱换的余地,无论室内、室外总能保持身体温度的相对稳定,而不会忽冷忽热,使身体着凉。 因此,只有穿多层才能真正起到保暖的作用。一般在冬天,至少穿3层衣服是比较合适的。随着天气的转冷可以适当加层数,切忌只考虑衣服厚度的习惯做法。▲(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徐志雄)

爬山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十个人有九个不会爬

2015-10-26 10:53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兼足踝康复治疗中心主任 王建华

天高云淡的秋季,爬山赏秋的人日益增多。有的人是抱着放松和游玩的态度登高,更多人则是把爬山当成一种健身活动。尤其一些老年人乐此不疲,有些甚至达到了一天不爬心里痒的地步。但是,专家提醒,临床上经常发现,爬山让人脸色红润、身强体健的同时,也磨薄了软组织,伤害了膝关节。

爬山健身成了生活一部分

俗话说“人老腿先衰”,只要腿脚有劲,人就能跑、能跳、能走。就练脚劲来说,爬山的确效果不错,对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视力、新陈代谢等方面也有益处。

因此,不少人将爬山当成了重要的健身方法,下了班去离家最近的山上溜溜弯,周末去郊外的山中徒步,不少人甚至把它当成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北京最著名的香山,每天清晨有不少老人坐一两个小时车专门去爬山,更有甚者,每天早上爬完下午爬,一天来个两三趟的也不在少数。

在韩国,爬山几乎到了“国家认同”的地步。韩国登山支援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43.5%的男性和35.6%的女性选择将爬山作为日常休闲方式。韩国首尔城郊的那多山,每年吸引的游客超过美国大峡谷。韩国以“高压锅”式的学校和一周60小时工作制著称,爬山成了韩国人调节身体状态、摆脱日常烦心事、与朋友联谊的平台。

四大误区损害健康

爬山好处多,但其背后隐藏的隐患也不少。家住北京市北苑社区的李姐就因为天天爬山患了足底筋膜炎。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兼足踝康复治疗中心主任王建华表示,没有专业的装备、正确的姿势或爬得太猛,都可能对健康起到相反的效果。

穿着太随便,不做规划。很多人认为,家门口的山很熟悉了,海拔也较低,不会有问题,于是不做计划就走进山野。爬山对踝关节、跖趾关节、足底筋膜等以及软组织的磨损较大。特别是穿薄底布鞋、松糕鞋等爬山,或者走特别硬的青石路,都容易引发足跟痛、足底筋膜炎等病症。

进山无准备。有的人图省事,不带食物和水、不穿登山服装就随便进山,觉得不到一天就下山,不会有问题,但遇到体力不支、低血糖的时候就傻眼了。

过分求速度。有的人好胜心太强,觉得爬山就要爬到最高峰;还有人追求强度和速度,觉得只有气喘吁吁才是运动量足够的表现。但爬山是为了健身,而不是夺冠。不管什么人,锻炼都要循序渐进,过度追求强度适得其反。“三高”人士以及原本就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群,爬山时如果争强好胜、过于追求时间和速度,以至于过度疲劳,就有可能诱发心肌梗死或肺栓塞,甚至可能猝死。

姿势不正确。不正确的爬山姿势、速度、节奏都会对膝关节造成损害。下山时,膝关节弯曲,要负担全身的重量和向前的冲击力,摩擦和压力更大,经常这样难免出问题。有些人为了赶时间会快速下山,跑着下山膝盖受到的冲击力是身体重量的5~8倍,膝盖就像遭受成千上万次半吨左右重量的打击。如果提着或背着东西冲下来,对关节的损害更大,就像拿锤子猛砸自己膝盖一样。

上山下山姿势都要对

去华山、黄山旅游过的人,一定见过山民挑着上百斤的重担在山路上行走,每天上下好几趟。这些人到了六七十岁都很硬朗,正是因为他们懂得爬山技巧、姿势恰当,才不会爬出问题。

爬山前要热身。爬山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腿部拉伸运动、搓揉膝盖,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预热。上坡时,山半身向前上方倾斜,弯腰收腹,稳步踏地前进;用全脚掌着地,稳定性更高,而且使用了更多的大肌肉来支撑身体,不易疲劳。下山要缓慢,拐弯时更要慢下来,切不可跑、跳。下山时,上半身微微凸腹屈膝,重心稍向后移,步速宜缓慢,步幅小而稳妥,等前脚站稳了再把重心移过去,不宜用膝关节旋转来代替足底转弯。如果觉得大腿酸痛时,就不要把腿伸得笔直走,以减轻大腿肌肉负担,避免膝关节劳损、击伤,或脚踝劳损、扭伤。

穿对衣着,负重不要超过体重的1/4。鞋要合脚,最好选择专业运动鞋、登山鞋,尺码要合适,足底、足尖、足跟局部不要承受过多的压力;衣服要宽松,以运动服和登山服为好。

要带食物和水。食物最好包含三大营养物质,比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面包、罐装八宝粥,含脂肪的坚果,高蛋白质的午餐肉、豆干等;饮料要准备矿泉水(或者是凉白开、自家冲泡的茶水)与电解质饮料两种。需要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准备胰岛素,戴上糖块,谨防低血糖。

速度要放慢。爬山的速度一般以每小时3公里左右为宜(比平地行走稍慢),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靶心率(40岁以下的人可用180减年龄,40岁以上的人可用170减年龄)的60%~80%范围内。每次爬山不要超过2小时,不要过分追求大的运动量,以欣赏沿途风景,身心舒适为宜。

频率要适度。爬山的频率也要有所控制,通常情况下,每周不要超过3次,如果山路过于陡峭难行,更要减少爬山的次数,可用慢跑和快走替代。

此外,心肺功能不全,关节不好,不经常锻炼的老人,以及过度肥胖的人不适合爬山运动。

总之,不论哪个年龄段的登山者,登山时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速度。最好不要爬沙土、碎石、浮石多的山,攀登时不可乱抓不牢固的草根或树枝。爬山途中出现气喘、不可勉强登进,可在原地停歇,并作10~12次深呼吸,直至呼吸恢复均匀后,再慢速前进。▲(生命时报记者 张杰)

【男性健康十大标准】①充沛的精力。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③睡眠好。④应变能力强。⑤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⑦眼睛明亮,眼睑不易发炎。⑧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对照检查!【今天,你愿为他发条微博吗】他的肩膀曾是你看世界的高度;他的胸膛给你安慰,给你庇护…他,是你的父亲、爱人或兄长,很多时候,你看到他的坚强,却忽视了他的脆弱。数据显示,近50%成年男性正受不同程度健康问题的困扰。今天,男性健康日,给不同年龄段男性的健康提醒↓转给他,辛苦了,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