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蜡的形成过程:25.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25:56

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

 

( 2001 年7 月一2004 年7 月三年工作述职报告)

沪水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张平

 

2001 年7 月,受省委组织部的下派,我从云南农业大学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沪水县任人民政府副县长、党组成员。三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及中共沪水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先后分管农业、水利、科委、交通、城建、环卫、民委、宗教、民政、联系科协和气象、公路管理段等部门。我本着“接受锻炼、服务基层、有所作为”的指导思想和“调查研究、理清思路、制定计划、团结协作、狠抓落实、有所贡献”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严于律己,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2001 年、2002 年、2003 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被中共怒江州委考评为优秀档次,被中共沪水县委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一等奖。

一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规定,认真贯彻州委、州人民政府、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各项决定,严格遵守沪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决议和决定,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积极开展工作,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工作,严格遵守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每年向县人大常委会递交述职报告,主动接受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理论并指导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入不断地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

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学习进一步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的敏锐性,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员意识,加强党性锻炼,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002年7月至8月,我和其他同事一道参加了全省开展的团结干事教育活动,充分认识了这次团结干事思想教育活动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团结意识、大局意识。尤其是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的著作的深入学习和领会,增强团结干事在领导艺术和以领导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州委的统一安排,我参加了州委组织的第三期“三个代表”学习研讨班,通过7天的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对实践“三个代表”的认识,增强搞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学习心得分别在小组讨论和全班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受到了同事们的好评。

二是加强了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委依法治省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法制教育统一考试考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参加了学习和考试,通过对《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中国宪法制度》;《中国行政法律制度》;《中国刑事法律制度》;《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中国商事及经济法律制度》;《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基本知识》的学习和闭卷考试,本人考试成绩为优秀。通过对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增强了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

三是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科技知识水平和领导艺术。

从我分管县科委和科协的工作开始,我把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作为重点,尤其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对江泽民同志《论科学技术》、《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21世纪干部科技修养24 条》、《科普法》等书的学习,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大提高。并撰写了《贯彻实施科普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代》一文,先后在《云南农业》、《云南农村经济》、《怒江报》和新华社云南分社沪水网站发表。

四是积极参加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学习,规范自己的行政行为。

三年来,先后学习了《公务员行为规范读本》、《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行政手册》、《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以及省政府规定公务员八个不准等,通过学习,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和手册的统一考试,取得了86分的良好成绩。通过学习,进一步地规范了自己行政行为能力,更加明确了公务员的起码标准和要求。

五是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国情、省情、州情、县情的学习和认识,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撰写调研报告,真心实意进言献策。

三年来,我先后数十次深入到全县6个乡3个镇25个村公所,30多个自然村,近20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农业重点项目区田块,深入水利、人畜饮水工程,现场排洪排涝饮水沟,通县油路、县级油路、人马吊桥建设现场。先后召开大小座谈会50 余次,同时率50 多个村干部到农业结构调整搞得好的昆明市的团结乡,呈贡县斗南花卉市场,昆明华羲养殖有限公司、云南农大等参观学习,借参加中国农经学会在珠海开会之机参观考察了全国出名的富裕村镇小览镇,两次参加中国农经学会在长春召开论农民的成功之道和在珠海召开城乡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三车记录各种调研资料50余万字。行程达5 万公里,先后撰写《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开发农业人才资源是实现农业“十五”规划的关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认真贯彻科普法,加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怒江的明天更美好》、《 沪水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是发展的必然选择》等六篇调研报告和论文分别在《怒江报》、《云南农业》、《云南农村经济》等报刊上发表。同时结合沪水实际,为进一步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经验,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了百余名县乡干部在全县各乡镇进行了调研,并将调研成果通过组织专家严格评审、汇编成《怒江峡谷民族农业经济——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一书,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六是虑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加强对新老同志和群众实践学习,在学习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

通过3年来的努力,我基本掌握了全县的基本情况,了解和基本熟悉了所分管部门的工作和干部人员情况。为了熟悉和掌握省级对口部门的有关情况和项目的申报,先后20余次带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到省政府办公厅、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省水利厅和国家民政部、国民委、中国农科院等单位请示和汇报工作,征得他们的支持和关心,理顺省、州、县等相关部门的关系,熟悉业务工作范围,掌握县情、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努力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环境、熟悉工作,进入角色,积极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讲团结,干实事

面对新形势,省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团结干事”教育活动。讲团结,干实事,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认真参与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进一步认识到团结是领导班子干好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团结是干事的基础,只有团结搞好了,才能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合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明确自己所肩负职责,在工作中,增强大局意识和宗旨意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认真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伺志,真抓实干,做好县长的参谋助手。做到不争权、不争功、不争利、不计较、不计仇。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讲别人的好话,多为别人做好事,多为别人的发展和进步高兴。真正达到权力不争、有功不居、宽宏大度、甘为人梯、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加强团结,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们党历来重视廉政建设,在建国前夕召开的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再一次提醒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通过反复认真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2002年“5·31”讲话精神,严格依照中央“八条”规定、省委“五不准”、省政府“五要五不要”和州委“九不准”和县委“十条禁令”的规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思想上把“三个代表”要求作为行动的指南,做好人民的公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正做到代表广大群众的忠实代表,在实际工作中敢于破除出陈旧观念,大胆解放思想,求实创新,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拒腐于门外,勤政廉洁是反腐败的有力武器,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同时充分把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用来为党为人民服务,不以权谋私。

勤政为民、廉洁自律才是我们的事业进步的阶梯。一方面要从自身做好,从我做起,另一方面要敢于跟腐败现象作坚决的斗争。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让我们党的伟大事业更加光辉灿烂。

在团结干事教育活动中,通过团结干事教育领导小组对全县乡科级干部进行无记名征求意见,广大干部对我给予了肯定:

主要是:“有超脱精神,敢说敢闯,勤学苦干;为人耿直,办事认真,工作扎实,团结同志;具备良好的领导水平;有一定的马克思生义理论水平,思想纯,作风正派,熟悉农业工作;能同沪水人民一起工作;平易近人,廉洁、能办实事;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强,自己要求严,形象好,务实求真,善于团结;有知识,有能力,敢说敢做;实事求是,务实求真;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想法和做法;人民群众将永远记住你的功劳;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有成效;有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强,思路开阔,在沪水挂职过程中,为沪水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工作热情很高;很好;心系沪水,一心为民,工作扎实,是一个优秀称职的领导;配合县长,为抓好我县的经济工作作出了贡献,希望进一步发扬;能团结同志,积极工作,思路敏捷,严以律己;作为省农大下派挂职的科技副县长,具有一定的领导素质和良好的专业素质,为人直率,肯做大事,在“班长”的带领下,努力完成好分管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很多工作;讲团结,顾大局,能做好本职工作;能干事,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和思路,能维护班子的权威和团结,继续发扬;一心为沪水工作勤奋,是挂职干部的楷模;工作有创新,能抓住重点,继续发扬。”这虽然是全县县直机关干部和乡(镇)干部的共同看法,但我也知道我还存在很多不足。

三、积极参与涉及全县大局的重点工程决策和实施工作,努力完成县委、政府赋予的各项重要任务

1 、沪水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得到了国务院批准

原沪水县人民政府县城位于高黎贡山东麓海拔1800 主左右的鲁掌,山高坡陡,地盘狭小,城市规划面积0.2平方公里,是全国少有的微型县城,在县城里找不到能够建设一个足球场的地方,县城内山头林立,许多单位只能占山为王,隔山相望。由于面积狭小,无法加快县城的发展,起不到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作用。由于老县城鲁掌镇地势、地形、地貌特殊,空间狭小,交通不便,不利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加上鲁掌城区局部地段的地质灾害,严重地影响威胁着县人民政府机关的安全,迫使尽快迁移,这也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沪水县先后四次(1954 年、1973 年、1987 年、1996 年)提出县政府机关迁移的要求,直到2002年3月21日州委正式同意沪水县人民政府驻地从鲁掌镇迁至六库镇。并要求抽调得力干部组成工作班子向国务院、国家民政部作申报工作,根据这一精神,2002年4月县委、政府领导对我的分工进行调整,原来分管的农业水利等,调整为分管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县政府驻地的迁移的申报工作。我深知这个担子不轻,可以说对如何申报没有底子。但又觉得县委、政府领导安排自己来抓这项工作,又表明对自己的信任。所以只能在干中学。一方面在县委书记刘泉、原县长朱文勇、现任县长迪友堆的支持下,很快成立了机构,建立了工作班子,外出考察学习,进行调查研究,抽调了相关单位骨干组成了搬迁申报办公室,组织和团结办公室人员加班加点撰写沪水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可行研究报告,主动到省民政厅请示汇报工作,征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征得州县相关部门的支持,理顺各种关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沪水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2004年1月5日国家民政部正式发文,同意沪水县人民政府驻地从鲁掌迁至六库镇。这是沪水县15万人乃至全州人民的迫切愿望,州委常委、县委书记刘泉在中共沪水县委九届二次全委会上指出:“县政府驻地搬迁项目是建国以来我县争取到的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如何组织好、实施好、建设好新县城建设这个事关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是当前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项目申报成功,是省州县领导以及各相关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本人能够参与并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是十分荣幸的,虽然在工作中克服了不少困难,为了尽快申报成功,想了不少办法,有时做梦都在想着申报材料,如何搞快一些。说实在话,我是尽了最大努力的。

2 、以通县油路和县际油路为主的交通建设成效显著

通县油路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利用长期建设国债,解决西部地区未通油路的县级交通问题的建设项目。这个工程被州县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全州建设总里程459 公里,总投资2.492 亿元,位居全省第三,我县承担了跃进桥至碧福桥全长71公里的建设任务,总投资3550万元。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我代表县人民政府作为建设单位任建设指挥部指挥长。

通县油路工程瓦贡线跃碧段起于瓦贡线跃进桥,止于碧福桥,全长69.697公里,途径鲁掌、大兴地、称杆、古登、洛本卓等乡镇,是通往福贡、贡山两县的必经之路,对我县乃至全州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跃碧段油路沿老路按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标准改造,平纵线形不变,重点提高和改善路面等级,路面结构层由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中粗粒式和细粗式热拌沥青砼面层组成。路基宽6.5米,路面宽5.9 米,路面层采用2.5cm 沥青混凝土和4cm 热拌沥青碎石。设计单位为怒江州交通局测设队设计,建设单位为沪水县通县油路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监理单位为云南云路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全线分为两个合同段,分别由中国云南公路桥梁公司怒江分公司和云南第五公路工程处承建,工程总投资为3442万元。工程于2002年4月28日开工,2003 年3月20日完工。

工程建设期间,我作为指挥长,50多次深入工地指导、帮助协调施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县油路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强化管理,上至指挥长,下至技术人员顾全大局坚持以路为家,长期深入一线驻扎在工地上,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进度监控、费用监控和督促检查。在指挥部和施工、监理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有效实现了工期、投资、质量三大控制目标和安全生产、安全保通,并通过11个月的奋战,于2003年3月顺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2003年5月26日,经省交通厅、省公路局通县油路工程验收评审委员会为期5天的检查验收,我县通县油路工程瓦贡线跃碧段被评定为优良工程,一次性交(竣)工验收通过并正式移交公路养护部门管养。出席验收会的州、县领导指出,该工程项目的建成是我县乃至全州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将对沪水全面实现温饱逐步建设小康进程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改善了沪水县的道路交通运输条件,也为新项目的争取打下了基础,而且锻炼了干部,通过修路提拔了6名干部,同时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2003 年11月18日,上江——大墩子至冷水沟段建设全长16km 县级油路开工建设,由于有通县油路的管理经验,县级油路建设进度快,质量好,于2004年4月底全部完工。

2002年至2003年,先后进行排路坝、小沙坝公路、片马环城公路的改造和建设,同时修建了长青桥,大兴地人马吊桥、东风桥、亚碧洛两座人马吊桥的改造,改善了全县人民的交通条件。

3 、成立了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沪水分校,依托云南农业大学,实施了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沪水县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发育程度低,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低层次,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低,全县12.1887万农村人口中,劳动力6.8039 万人,其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762人,占7%;高小文化8967人,占1 3.2 % ;文盲半文盲54310 人,占79.8%。文盲半文盲比重大,难于接受先进适用技术,严重影响着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的推广;284名村干部基本为初中以下学历,缺乏进一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科技文化素质;而367名农科专业技术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30人,占8.2 % ;中专学历331 人,占90.2% ;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6人,占1.6 % ;共34 个专业,中职及中职以下不足13% , 47人;初职49%,181人;技术员38 % , 139人,农业科技队伍仍然存在整体水平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针对沪水农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难以实现新的形势的情况,我组织农业局领导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农业局及相关部门的负责的制定了《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沪水分校实施方案》和《关于组织农科干部和技术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教育的意见》。并于2001年12月10日成立了云南省沪水县广播电视学校沪水分校,该分校的成立得到了省农业厅、农广校、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农广校的成立,填补了全州没有农广校的空白,使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提高有了自己的“娘家”。为开发我县农业人才,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有了自己的场所。同时,与云南农业大学联合招收农学、农经、畜牧、水利水电等专业的专科生有400余人,通过统一考试参加了学习,通过努力和争取,云南农业大学在怒江沪水县设立函授站,负责全州的招考工作。

农广校成立后,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宗旨,走“多形式、多科学、多层次、多部门、多功能”的人才培养路子,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村(社)干部、农科技术人员学历教育,农村初农教育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三大职能,开展了与省农大联合办学,招收全县(乃至全州)涉农技术人员前来就读省农大函授农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使农科技术人员足不出门就有了提高学历、学习培训的机会;与省农广校合作开办了乡村综合管理中专班,招收学员38名(其中招收了部分乡村干部和青年团员);完成绿色证书工程培训22场(次), 受训人数达739人,经考核合格颁发证书人员有659名,其中乡村干部89人,党员180人,妇女230人,团员240人,科技带头人158人;完成科技项目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46场(次), 受训人数达32789人,编印了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教材13项1500册;录制科技人员授课VCD项目5项42盘碟子;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完成各类科技下乡和科技咨询活动,通过这几个工作层次开展后的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农科技术人员、农村村(社)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学习有了自己的娘家,农村劳动力、科技重点户和示范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不断高涨,农科技术人员主动承担项目推广和科技试验示范工作,村(社)干部和农村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技术应用种、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项目推广逐年增加,畜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民收入有了一定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可以讲,通过二年多来的努力,在沪水县已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这将对沪水县以后的农业农村工作产生更大的影响。

4 、以水务改革契机,促进水利建设项目的申报与落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的治水方针和省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结合抓住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新的历史机遇,按照孔垂柱厅长在怒江调研时提出的沪水县列为水务改革试点县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组织水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借鉴外地水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的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经县水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进行多次讨论研究修改后,形成了《沪水县水务体制改革方案》和《沪水县水务局职能配置及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通过全县上下的努力,我县水务局被列为全省二十四个改革试点县之一,在全州率先成立了水务局,于2001年11月9日隆重挂牌成立,同时《沪水县水务体制改革方案》及相应的《沪水县水资源管理办法》、《沪水县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沪水县河道管理办法》、《沪水县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等八个管理办法受到了省水利厅厅长孔垂柱等省厅领导的高度评价:“沪水县的水务改革方案和制定的《沪水县水务管理办法》等八个方法是全省搞得最好的,这充分体现了州、县两级领导对水务改革的重视”。由于狠抓了水务改革,促进了水利建设项目的申报与落实。

沪水县一期农网建设改造惠及千家万户。总投资达2600万元,全县9个乡镇的26个行政村,完成一户一表6306户2.2万人。一期饮水解困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全县完成132件,解决了177个村民小组,6055户25028人,80114 头大小牲畜的饮水困难。

以电代燃料项目获得批准进入试点县行业。沪水县是一个集边疆、多民族和山区为一体的省级贫困县,“九五”期间,作为云南省40个全国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县之一,通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在电源建设、电网建设和发展负荷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考核指标都圆满达到了规定标准。并于2000年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验收。沪水县通过初级电气化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基准年相比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4 % ,乡镇企业产值增长3.03 倍,县财政收入增长2.12 倍,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2.1倍,增强了全县的综合实力。

但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生活用能仍然是靠烧柴,因人口的不断增加,造成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致使自然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沪水县是国务院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县之一,将抓住这次发展机遇,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免遭破坏,解决人类生存与自然的矛盾,保护天然林,实施退耕还林,就需要寻找新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生活用能问题。结合沪水县的能源资源特点和基本县情,充分利用境内的资源优势,研究在沪水县实施以电代柴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具体措施,形成“以林养水,以水养电,以电养林”的良性循环,该项目已经得到省水利厅的批准,被列为了试点县,投资1000余万元。

四、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l 、鲁祖市扁村民喜迁新居。鲁掌镇鲁祖村委会市扁村民小组,曾经是鲁祖村委会17个村民小组中唯一尚未通电、通水、通路的村民小组,有村民19户72人,有些农民的家当尚不足500元,属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市扁村座落在半山腰一个突出的山坳中,背靠高山,前临近百米的悬崖,且山体不稳,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每天只能见到2个小时的太阳,村民世代居住在低矮漆黑的茅草房中,喝水需到山下的水沟抬,吃菜要步行10多公里去买,村里缺乏基本的精神文化生活,生存条件十分恶劣。2000年11月25日,我刚到沪水任职不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带领由政府办、水务局、扶贫办、鲁掌镇等部门组织的调研组,长途步行近四个小时来到市扁调研,经过认真调查,充分论证,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出发,决定对市扁村民小组实施整体搬迁,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群众的居住生活问题,为此我协调水务、扶贫、城建等部门规划选址、筹集资舍,提供石棉瓦、水管等物资,由鲁掌镇负责搬迁点的具体建设。

2003年11月24日,为落实搬迁建设情况,我又带领民政、科技等部门再次来到市扁。新建成的搬迁点位于山顶一处平坡上,周围环境良好,共有房屋14套540多平方米,人均占有面积10.2平方米,全部为石棉瓦顶空心砖墙,架设水管800余米,建盖水池两个,极大地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条件。

住进宽敞明亮新居的当地村民,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他们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感谢党,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新生活”。

2 、圆了傈僳族群众40 余年的通电梦。2001年底我到上江乡去调研,在返回途中天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在怒江两岸灯火辉煌,不远处还传来了少数民族的歌声。但我看到有一个村子还在点煤油灯,一打听才知道那里不通电。

2002年1月我到该村进行调研,这是一个特殊的贫困村寨,是40多年前从大山上搬到中龙塘的,全村有86户362个人口,全部都是少数民族傈僳族,全村没有一个在外面工作的人,全村最高学历高中读过一年,90%左右的文盲和半文盲,虽然村子脚下就有路,村子头上有高压线通过,但解放40多年了,周围的村子通电二十年,而该村的群众却是在黑暗中度过,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落后生活,也谈不上起码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即和随行的乡村干部一道商量解决的办法,并指示水务局尽快拿出方案,在县水电局局长杨伟仁的努力下方案才形成了,要数十万元,通过与州县电力部门反复协调采取群众投劳,水电部门负责施工等办法,终于2002年7月20日通电了。我第三次到该村调研,360多名傈僳群众又是唱、又是跳,歌唱共产党好,由于通了电,促进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3 、超甜玉米“金穗六号”在上江乡和大兴地乡试种成功。    沪水地处河谷,光热丰富,是适合热带资源开发的地区,但长期种植老品种,亩产值较低,去年冬季,我从农大引进了超甜玉米“金穗六号”在上江乡和大兴地试种获得了成功,上江乡碾子房农民张奇勋家试种一亩,亩产鲜玉米1500公斤,亩经济收入1250 元,由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早熟中杆、适应性广、鲜品口感甜脆、皮薄、柔嫩、质软爽、香甜可口、风味极佳,适口性好,无回生味,可加工罐头等特点,不仅效益显著,还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冬季上江、六库计划种植近千亩。为农民增收脱贫找到了门路。

4 、新建村建起了全州第一家科普文化活动中心。为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科普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我选择了有一定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的上东乡新建村建立农村科普文化活动中心,经过多方筹资,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科普文化中心,并建议把原来的文艺宣传队更名为上江乡民族民间艺术团,为弘扬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到母校申请捐献1万册图书,现文化站建设已完成。

5 、2002 年5 月,2003 年12 月到自己的扶贫挂钩古登乡马奈底村俄夺罗调研。紧紧抓住当前群众的困难,想群众所想,急群众之急,帮助协调解决完小建设经费,贫困群众救济村通电等问题。

6 、组织编辑以宣传沪水县为主的文章和照片在《云南农村经济》发表和刊登,宣传了沪水,提高了沪水的知名度.

7 、帮助片马镇下片马三河村小学、鲁祖小学、茅草坪小学、付坝村小学、赖茂小学等小学解决饮水问题和校舍建设问题。

8 、建立怒江野生药物驯化栽培示范园。充分发挥科技工作的龙头作用,积极组织协调各科技部门抓好各种高新技术、科技项目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快发展的天然药物,绿色食品为重点的生物资开发产业,紧紧围绕“中华生物谷”、“云南野生自然种子资源库”、“国家天然药物工程中心”等工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绿色产业。并在鲁掌与怒江州药物研究所合作,共同建设了“怒江野生药物驯化栽培示范园”,目前园内已种植野生药物50余种,为我县发展野生药物栽培打下了基础。

9、“阔时”节庆祝活动受到广泛赞誉。“阔时”节是傈僳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一度的“阔时”节已成为全州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2002年“阔时”节由州人民政府主办、沪水县人民政府承办,按照“阔时”节筹备委员会的安排,由我担任了庆祝活动的总指挥,负责全面协调,组织此次活动,在上级领导的正确的指导下,我同庆祝活动各小组负责人一道,以庆祝十六大,学习十六大为主线,把传统节日同怒江、沪水的新发展,新突破相结合以展现峡谷的新形象,新发展,宣传怒江,宣广传沪水为目的。广泛征求各方建议,认真借鉴往年的好的经验,对节日庆祝活动作了认真细致的组织安排,经过全体“阔时”节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阔时”节庆祝活动圆满结束,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外地来宾的称赞.

10、负责协调类笼坝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实施工作。先后6 次深入到开发区和大兴地、鲁掌等乡(镇)协调有关土地以及工程实施的问题,克服了各种困难。目前该工程已结束,通过了州级验收,并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年多来,在省委组织部以及云南农业大学党委、校行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怒江州委、州政府领导以及在州委常委、县委书记刘泉,老县长朱文勇,现任县长迪友堆和各位同事的关心支持下,我根据县委、政府领导的分工,结合分管工作实际,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当好县长的参谋助手,到群众中去,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受到了全县上下的一致好评。《云南日报》、《怒江报·沪水版》、沪水电视台等都作了宣传报道。

借此机会向支持我工作的云南农大、怒江州委、政府、县委、政府的各位领导、同事,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我将把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化为今后工作的动力,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尽心尽力地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三年来的主要体会

一要抓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我们每个干部和党员的终生任务。做到学习到老,改造到老。

二要抓重点。政府工作事务繁杂,千头万绪,如果不抓重点,满地抓蚂炸,最后一个也抓不着,甚至丢了西瓜拣芝麻。

三要抓落实。任何工作如果没有落实,就会变成空文和空话,要扎实有效的抓落实,主要抓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用制度来保证,抓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落实责任制。抓项目落实,把项目和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四要服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服从组织部门的管理,主动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思想情况,识大体、顾大局、维护班子的团结。

五要克服临时思想,深入调查研究,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当好县长的参谋和助手,勤请示、写汇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团结和带领分管部门的领导和干部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六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真心实意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回顾总结三年的工作,有成绩,有不足。不足方面有时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冷静不够,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有时也表现得急燥。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有些工作力不从心,只能顺其自然。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下派干部的指导,真心实意为他们创造一个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环境。

希望对下派干部进行严格考核,对确实干得好,每年一定比例进行提拔任用,对混日子的要给予批评和教育。

希望对到特别贫困和条件差的地方的干部在选拔任用时给予优先考虑。说实话,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干事业和干工作,有些差旅费都无法报销,常常还自己拿工资贴着干事业。这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精神。

希望要下派干部在全省范围内调配使用,不要那里来那里去,这样不利于干部个性发挥,常常受到限制,缺乏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