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拉毛子用什么农药:俏皮的苏州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0:43:52

俏皮的苏州话

苏州市第五中学  张长霖

 

苏州方言是吴方言的正宗,不但音韵优美,而且表达丰富。苏州话的一大特色是极富幽默感,照苏州人的说法有点“阴噱”,在苏州话中出现大量的俏皮的语言元素,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歇后语”和“缩脚韵”。

歇后语并非苏州话所特有,但以苏州话中出现的频率为高。街谈巷议习见,贩夫走卒皆能,老幼妇孺熟知。我们不妨举点例子来看看苏州人口中的歇后语。

肚皮里吃了萤火虫——甑甑亮(意为心知肚明)

外甥提灯笼——照舅(照旧)

廿五送灶——七颠八倒(意思是事情乱套了。本来应该阴历12月24日送灶的。)

顶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

螺蛳壳里做道场——兜不转。(旧时做道场道士要兜圈子的。)

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

城头上出(苏州话中“抬的意思”)棺材——远兜远转(一般指说话做事喜欢绕圈子)

弄堂里掮木头——直来直去(掮:音Qian,吴语中“扛”的意思。形容直性子的人。)

六月里穿棉鞋——日脚难过(热脚:吴语中“日脚”的谐音;形容日子不好过。)

蜻蜓吃尾巴——自吃自(意思是自己花自己的钱,比如喝喜酒,但因为自己出了礼金,有人就会说我今天是蜻蜓吃尾巴。)

青竹头捣屎坑——越捣越臭(比喻在闹意见活争吵的时候,互相不断地旧帐揭对方的短,越来越不成样子。)

羊咩咩拐跟斗 - 各别 (与众不同的意思,各与角在苏州话中同音。)
老太婆举石担 - 硬撑 (石担,像杠铃一样的锻炼用具,石制。)
黄梅天搓麻将 - 牌潮 (苏州人把丢脸,或者不上台面叫做牌潮。)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的歇后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展,保持其生命力。不妨也举一例,

原来:四大金刚腾云——悬天八只脚(形容事物间差距很大)。

现在:飞机上挂大闸 蟹 - 悬空八只脚

如何?是否看到了发展。

现在有不少人在收集苏州的歇后语,什么时候可以编一个册子交流一下。

再看缩脚韵,这倒是苏州特有的语言现象了。缩脚语这种单纯的藏词将惯用语或俗成语“前三后一”拆分后,成为明三暗一:暗指最后一个字,同样具有口语格调,俏皮诙谐,极富生动形象的语感。这种修辞形式自古就有,如明代苏州作家冯梦龙《古今谭概》中载有“君子之交淡如(水)”、“醉翁之意不在(酒)”。明代无名氏《女真观》第三折有“月下老(人)”:“你权做个撮合山主亲的月下老,俺两个衔环……”又如“七大八、七青八、七孔八、七张八”(隐指“小黄窍嘴”,见清褚人获《坚瓠二集?一》,转引自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我们也不妨通过一些例子来体会一下。

城隍老——爷(是对父亲的谑称)

两面三——刀

“拆刮拉”——新

牛头马――面(变成面条的意思了)

黎山老――母(神话传说中人物,母亲或女性的谑称)

子丑寅——毛”(“卯”的谐音。谑称。)有意思的是缩脚韵对苏州周边地区产生了影响,如上海人骂人猪头三(蕴含“牲”,畜生的意思),南部吴语区温州的俗语他们把“水”,叫做“青山绿”就是明显的例子。

这类歇后藏词形式的民间隐语,原是旧时商人和帮会中人所用的切口,后来才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