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趣在线观看影片:中塔勘界收复唐努乌梁海部分领土 张鼓峰事件痛失图门江出海口 - 卧薪尝胆 还我河山 - h...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6:25
中塔边界勘定我国新增上千平方公里领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5日10:43  中国新闻网
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代表在卡拉苏—阔勒买口岸共同为第83号、第84号界碑揭幕,标志着中塔勘界野外工作结束。
中塔两国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签署了《中塔国界协定》和《中塔国界补充协定》。根据上述协定规定,双方成立了联合勘界委员会,并于2006年至2008年开展了实地勘界立碑工作。中塔双方在平等、友好、互助的基础上,共同竖立界桩101棵,新划归中国领土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待2009年中塔双方首席代表确认后正式生效。来源:新疆日报
哪里来的新增国土?
发表于 2008-10-05 22:26:06
10月5日在新*上看到了源引自中国新闻网的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边界勘界工作结束的消息题目为《中塔边界勘定我国新增上千平方公里领土》,看到这个标题感觉很奇怪,又跑到中国新闻网查看了一下,原文如此,更使人费解。作者的本意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在中塔边界划分中,中国从塔吉克一方划过来了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国土面积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这些国土。

虽然在意思上使人一目了然,但在理解上感觉不太顺畅,“新增”一词何解?是归还来的?是强抢来的?是骗来的?还是人家向天朝大国朝贡来的?还是向人家要来的?还是国家用钱买来的?本来很清楚的问题,让新闻作者弄得人有云里雾里的感觉。
其实中国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边界问题,其最根本的源由就是清末与沙俄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割地赔款遗留下的比较不明确的地方。塔吉克原来被沙俄吞并后,清朝期间侵入我国,120年前左宗棠抬棺率兵收复整个新疆,清朝和沙俄签定边界协议,按协
 
议是山口往南的垂直直线划线,后来 沙俄在原有割地基础上又侵占中国新疆2.8万平方公里,一直不还。十月革命后,列宁有心归还所有不平等条约中侵占的一切中国领土,但由于各种原因此愿未能达成,而后斯大林并不执行列宁此项遗愿,归还领土一事不了了之。而不包含在条约中的被占领土也就一直悬而未决。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在1997年就有争议的乌赤别里山口和喀喇杂克山口两地区达成协议。2002年5月塔总统访问中国,同意把靠近帕米尔地区存在争议的28,000平方公里 土地中的3.5%共大约1,000平方公里的领土交给中国,从而结束了边界争议。 2000年7月,中塔吉三国签署了《中塔吉关于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为彻底解决中塔两国边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塔2002年划界谈判的结果是基本按照实际控制线 划分,但是中国取得了实际控制线以外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目前在西北边界谈判中争取回来的土地包括:中国在与哈萨克斯坦的谈判 中取得大约1300平方公里,中国在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谈判中取大约1200平方公里,中国在与塔吉克斯坦的谈判中取得大约1200平方公里。
之前,在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勘定中也存在着交错划界的情况,中国也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回了不少被占领土,就如此前媒体大力报道的黑瞎子岛的回归一般。
与塔吉克斯坦的勘界中把曾经的被占领土要了一部分回来使国人振奋,毕竟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我国提倡“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目的就是把握现在,放眼未来。假如仍将眼光放在那些失去的土地上面,想要去争取把失去的土地夺回来的话,根本就不会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中俄之间的不平等条约,我们失去了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比较有充分证据可考证的,假如拿了回来,那么大元帝国时的饮马多瑙河的情形何日重现呢?
我个人很心疼失去的土地,但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失去的土地。要知道,也许有些东西失去了是永远无法再拥有的,面对现实,珍惜现在,放眼未来。
和平崛起的中国没有新增的国土,与邻为善的中国应该拥有回归的国土。
 
凤凰资讯 >图片 >新闻图片 > 正文
中塔边界勘定结束 中国将增上千平方公里领土[图]
2008年10月06日 09:46天山网【大中小】 【打印】

9月20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杨刚、塔吉克斯坦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尤尔达舍夫作为中塔两国政府代表在卡拉苏—阔勒买口岸共同为第83号、第84号界碑揭幕,标志着中塔勘界野外工作结束。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边境地区卫星图片,此处为帕米尔高原的中心区,多为4000-6000米的山地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代表在卡拉苏—阔勒买口岸共同为第83号、第84号界碑揭幕,标志着中塔勘界野外工作结束。
中塔两国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签署了 《中塔国界协定》和《中塔国界补充协定》。根据上述协定规定,双方成立了联合勘界委员会,并于2006年至2008年开展了实地勘界立碑工作。
中塔双方在平等、友好、互助的基础上,共同竖立界桩101棵,新划归中国领土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待2009年中塔双方首席代表确认后正式生效。《新疆日报》/供稿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杨刚、塔吉克斯坦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尤尔达舍夫作为中塔两国政府代表在卡拉苏—阔勒买口岸共同为第83号、第84号界碑揭幕,标志着中塔勘界野外工作结束。
帕米尔回归2000平方千米
9月20日,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在卡拉苏—阔勒买为第83号、84号界碑揭幕,中塔勘界野外工作结束.02年5月塔总统访华时把靠近帕米尔争议的28,000平方公里的3.5%即1,000平方公里还给中国,中塔2002年划界谈判基本按实际控制线划分,中国取得2000多平方公里.
这是一个不坏的消息,既得到2000平方公里山地,西部边陲也得到安定,东部又要回黑瞎子岛的一半,已属不易.陆地上边界还剩下中印段,相信不久也会解决.
陆地上边界几百几千平方公里在经济上或许意义不是很大,海上划界更重要,战略和经济意义巨大,目前东海南沙群岛还有钓鱼岛归属都没有解决,钓鱼岛对海军前出太平洋意义非凡.另一个关乎大局的是图门江出海口,原本属于我们的由于张鼓峰事件痛失这一战略要地.
其实陆地上唐努乌梁海原来也是我们的.
中塔界碑揭幕仪式黄线为将于2009年生效的中塔边界,绿线实际控制线,蓝线为1884年俄清约定乌兹别里山口以南中国边界   中华失地---唐努乌梁海简史
一、唐努乌梁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土
唐努乌梁海是中国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在喀尔喀蒙古(外蒙古)西北部 ,萨彦岭以南,唐努山之北,伊聂谢河(叶尼塞河)上游流域,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盆地,面积17万平方公里,1913年人口统计为52300人,,以乌梁海人为主,以居住唐努山一带的乌梁海人而得名。
唐努乌梁海的地域,东至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额赫河(今额金河)和赛因诺颜部讷穆讷山,南界扎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及科布多所属杜尔伯特部牧地,西临科布多所属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北接俄罗斯。
明代为西北兀良哈人所居,清代前期分属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 ,乾隆中期平定准部后,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统辖。设有五旗,总共辖46“佐领”。从1727年开始,经过一系列条约,划定了与俄国的北部边界,并且树立了界碑。
"乌梁海"之称出现于清代,其先世是我国史书中出现的"温良改"、"斡良改",唐代的"都播"、"都波",元代的"秃巴思"、"秃八" ,后译写为"图巴"。清代乌梁海人分为三支:居住于唐努山者称为"唐努乌梁海人",1921年始改称为"图瓦";居住阿尔泰山者称为"阿尔泰山乌梁海人";环阿尔泰诺尔居住的称为"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人"。
俄国从清代同治年间开始侵占唐努乌梁海。1864年俄国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唐努乌梁海西北部10佐领。1911年唐努乌梁海中部27佐领为俄国强占 ,东部9佐领被当时宣布“独立”的喀尔喀封建领主占领。
唐努乌梁海地区原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1921年在前苏联的策动下宣布"独立",1944年为前苏联兼并,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省。前苏联解体后,唐努乌梁海地区成立“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二、沙俄策动唐努乌梁海地区“独立”的过程
1860-1911,沙俄以探险、采矿为名,对唐努乌梁海进行殖民和经济侵略。唐努乌梁海地区已有大量俄国移民,并对当地中国居民实行血泪的“种族灭绝 “(见师博主编《外蒙古独立内幕》!这一时期也是沙俄侵占唐努乌梁海的关键时期之一。
1912年,乘外蒙古叛乱之机,沙俄直接吞并了唐努乌梁海。
1916年12月28日,由于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政府决定由乌里雅苏台佐领专员兼管唐努乌梁海事务,恢复对该地区行使主权。
1918-1919年,中国政府派兵驱逐了盘踞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沙俄残匪余部,重新将唐努乌梁海纳入中国版图。
1920年,白匪、苏俄相继窜入该地,唐努乌梁海从此落入苏俄之手。
1921年,“土瓦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政府不予承认,再次叛乱的外蒙古政权非常不满。
1941年,前苏联未通知中国,指示“土瓦人民共和国“参加苏德战争。
1944年10月,“土瓦人民共和国“苏维埃通过决议“加入“苏联,改名“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后记) 。
1992年,“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通过主权宣言,宣布该“国”为主权国家,并更名为“图瓦共和国”,原属于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唐努乌梁海,就这样在中国版图上消失了。该“国”最后更名为“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今天的唐努乌梁海,实际上应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蒙古“库苏古尔省”。由于后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通常所指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实质上是指“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人口:对于唐努乌梁海,由于目前事实上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因此没有她的人口资料。
民族:由于俄罗斯的殖民统治,目前唐努乌梁海的主体民族是俄罗斯族,图瓦即乌梁海人已成为少数民族。图瓦人系蒙古族的一支,明代称兀良哈人,后来迁徙至唐努乌梁海地区,改称为图瓦或土瓦人。
历史:唐努乌梁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早在汉代就有中华民族活动的痕迹。唐代为都播地,归安北都护府管辖,已被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北宋时属辖嘎斯地,南宋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元朝时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当时的兀良哈部还远在石勒喀河流域)。清代才被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根据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中俄在此以萨彦岭为界。清政府在此地设置5旗46佐领,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三、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艰难历程
沙俄从17世纪开始,一直妄图吞并我包括唐努乌梁海的蒙古地区,但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大清王朝的强大。它的侵略和吞并阴谋都未能得逞。作为边界条约的一部分,《布连斯奇条约》基本上是一个平等条约,它规定了中俄(俄国人称为“俄清”)中段边界的走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开始腐败和衰落,而西方列强却蒸蒸日上(相比之下,沙俄却也是比较腐败和野蛮的)。
1860年,由于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沙俄以“调停”为名,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不但强迫清政府承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合法性,而且将乌苏里江以东中俄“共管“之地全部吞并。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款,沙俄莫名其妙地提出要堪分中俄西北边界事宜。
1864年10月7日,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通过欺骗、恫吓、武力占领等手段,侵占中国西北新疆和外蒙古地区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根据这个条约,沙俄侵占了西北定边左副将军所属乌梁海十佐领及科布多所属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这就是我在上文提到的“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以后签订的《科布多界约》和《乌里雅苏台界约》进一步完善了沙俄对这些地区的侵占!
沙俄对唐努乌梁海的第二次侵略和吞并,出现在1911-1944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长期受到沙俄威逼利诱的外蒙古王公乘机宣布“独立”,自立“大蒙古国”。本来叛乱集团准备占领包括唐努乌梁海的整个外蒙古地区,但沙俄却将唐努乌梁海排除在“大蒙古国”之外,声称沙俄在唐努乌梁海有特殊利益,必须对该地区进行直接控制。就这样,外蒙古的叛乱集团在脱离祖国的罪恶活动中,又出卖了1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唐努乌梁海。
四、图瓦人(Tuvas)与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变迁史
图瓦人(Tuvas),或译作土瓦人,自称“特瓦人”(Tyiva)。中国史籍称之为 “都波人”、“萨彦乌梁海人”、“唐努乌梁海人”等。国外(主要是俄国)旧 称“索约特人”(Сойоты,源自Сойон,萨彦人之意)、“唐努图瓦人”等。
图瓦人的族源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铁勒-突厥,另一个是鲜卑-蒙古。从族名来看,图瓦无疑与都播(都波)有较大的渊源。都播是九姓铁勒最北的一部之一,大致分布在今贝加尔湖西南方位、叶尼塞河上游一带,这里也是古突厥人南迁之前的摇篮。公元二世纪时,匈奴衰微,鲜卑大举进据漠北,遂与留居其地的匈奴-丁零馀部(为数尚不少)发生了大规模的混血融合,其中拓跋鲜卑迁徙最远,漠北的北部和西部都受到了影响,都播部落更为显著,其得名当与“拓跋”有关,至少其组成是加入了一些鲜卑因素的。突厥兴起後,都播役属于突厥,因其原本就是铁勒之一部,又远处僻地,故也颇怡然自得,今人研究发现图瓦语保留了许多古代突厥语的特点,应与此不无关系。前苏联突厥学专家巴斯卡阔夫的划分法,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维吾尔语组-维吾尔突厥次语组。
图瓦的另一个源头与乌梁海有关。“乌梁海”是清代的译法,元、明时多译作“兀良哈”。兀良哈是蒙古的一部,猛将速不台即出自兀良哈部,速不台之子兀良哈台更是蒙元帝国的得力干将,西征欧洲,南灭大理,其功业无须在此赘述。兀良哈在蒙古形成之前以“斡良该”或“愠良改”之名居于漠北的极北部,即今贝加尔湖以东以北、鄂嫩河上游一带,再往前追述,就是隋唐时的“骨力干”。骨力干是九姓铁勒最北的一部,位于都播之东北,距当时的京城长安最远,因此给著史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说来说去,最初的源头还是在铁勒,其实按蒙古是一新兴部族,虽以东胡系统的室韦诸部为主体,但加入了不少像兀良哈这样原属铁勒-突厥系统的部落(最著者如克烈部、乃蛮部等)也不奇怪。对于图瓦来说,都播和骨力干可谓是“殊途同归”了。
现今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勒泰地区居住着一部分操图瓦语的人,其民族成分是蒙古族。不将其单独划族或划为相同语族语支、邻近地域的哈萨克族,应该主要与人数少有关,据1982年统计,仅有2000人左右;还有就是考虑到在历史上他们与哈萨克人很少有共同之处,倒是唐努乌梁海在并入苏联之前一直是属于外蒙古的;并且新疆的蒙古族大多属西蒙古,即瓦剌-厄鲁特的後裔,本来就与东蒙古有较大的差异,铁勒-突厥因素更浓,特别其先世斡剌惕部更是正好就分布于今唐努乌梁海地区,因此将阿勒泰图瓦人划入蒙古族还是有所依据的。
图瓦人多信喇嘛教,但萨满教还保持着较深的影响,也有少数人信俄罗斯正教;图瓦人总数接近20万左右,有约2万人分布在蒙古国境内;外国的图瓦人用基里尔字母,中国的图瓦人无文字,通用哈萨克语文或蒙古语文。图瓦人分布的地域大体上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具体来说主要是指萨彦岭和唐努山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设佐领四十八,分隶外蒙的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副将军、哲布尊丹巴大活佛及札萨克图、三音诺颜两部。
清同治三年,中俄签订《塔城条约》(即《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被割去唐努乌梁海西北部十佐领之地。1914年沙俄强占乌梁海,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收复中东部三十六佐领,但不久又被迫撤退。从此,乌梁海东部九佐领之地,属今蒙古国,中部俄占二十七佐领之地,于1924年宣布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26年改称图瓦人民共和国(有的书说是1924年宣布成立乌梁海共和国,1926年改称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加入前苏联,享有自治州的权力,1961年改为图瓦自治共和国,前苏联解体后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内的共和国。
参考文献:西陆东方军事-西陆社区
唐努乌梁海原来是外蒙古的一部份,但于外蒙古独立之时,被苏联侵吞。现时唐努乌梁海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份,被并入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它地处外蒙古西北部、西伯利亚以南,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是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根据资料称,图瓦人目前占该地人口的77%。图瓦人系蒙古族的一支,明代称兀良哈人,后来迁徙至唐努乌梁海地区,改称为图瓦或土瓦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图瓦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证据包括图瓦语被公认属于突厥语族而非蒙古语族。
唐努乌梁海被前苏联侵吞之后个瓜分为三个部分: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西属于阿尔泰共和国的部份,以及蒙古的库苏古尔省。但由于后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通常所指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实质上是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1860年至1911年,沙俄以“探险”和“采矿”为名,对唐努乌梁海进行殖民和经济侵略,引入大量俄国移民,为侵占唐努乌梁海揭开序幕。
1912年,沙俄乘外蒙古企图独立之机,直接吞并唐努乌梁海。
1916年12月28日,由于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华民国决定由乌里雅苏台佐领专员兼管唐努乌梁海事务,恢复对该地区行使主权。
1918年-1919年,沙俄被苏联共产党推翻,中华民国派兵驱逐盘踞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沙俄残余势力,重新将唐努乌梁海纳入中国版图。
1920年,唐努乌梁海再度落入苏联之手。
1921年,苏联在唐努乌梁海扶值成立“图瓦人民共和国”,中国政府不予承认。
1941年,苏联未通知中国,指示“图瓦人民共和国”参加苏德战争。
1944年10月,“图瓦人民共和国”苏维埃通过决议“加入”苏联,改名“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唐努乌梁海自此正式遭苏联吞并。
1992年,苏联解体,“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通过“主权宣言”,宣布该“国”为“主权国家”,并更名为“图瓦共和国”。由于俄罗斯没有解体,该国最后仍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名为“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1948年5月,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为中国领土。《各国概况》(人民出版社,书号17001.36,1972年3月出版)也指出:“苏联在1944年吞并了我国领土唐努乌梁海,中国政府没有承认”。
编辑词条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俄名唐努图瓦),位于外蒙古的西北,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盆地,面积17万平方公里,1913年人口统计为52300人,以乌梁海人为主。
中国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 ,原来是外蒙古的一部份,但于外蒙古独立之时,被苏联侵吞。现时唐努乌梁海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份,被并入西伯利亚联邦区域。以居住唐努山一带的乌梁海人而得名。地域东至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额赫河(今额金河)和赛因诺颜部讷穆讷
唐努乌梁海位置图
山,南界扎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及科布多所属杜尔伯特部牧地 ,西临科布多所属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北接俄罗斯,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乌梁海"之称出现于清代,其先世是我国史书中出现的"温良改"、"斡良改",唐代的"都播"、"都波",元代的"秃巴思"、"秃八" ,后译写为"图巴"。清代乌梁海人分为三支:居住于唐努山者称为"唐努乌梁海人",1921年始改称为"图瓦";居住阿尔泰山者称为"阿尔泰山乌梁海人";环阿尔泰诺尔居住的称为"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人"。
唐努乌梁海地区原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1921年在苏联的策动下宣布"独立",1944年为苏联兼并,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省。苏联解体后,唐努乌梁海地区成立“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编辑本段沙俄策动唐努乌梁海地区“独立”的过程
1860-1911,沙俄以探险、采矿为名,对唐努乌梁海进行殖民和经济侵略。唐努乌梁海地区已有大量俄国移民,并对当地中国居民实行血泪的“种族灭绝 “(见师博主编《外蒙古独立内幕》!这一时期也是沙俄侵占唐努乌梁海的关键时期之一。
1912年,乘外蒙古叛乱之机,沙俄直接吞并了唐努乌梁海。
1916年12月28日,由于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政府决定由乌里雅苏台佐领专员兼管唐努乌梁海事务,恢复对该地区行使主权。
1918-1919年,中国政府派兵驱逐了盘踞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沙俄残匪余部,重新将唐努乌梁海纳入中国版图。
1920年,白匪、苏俄相继窜入该地,唐努乌梁海从此落入苏俄之手。
1921年,“土瓦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政府不予承认,再次叛乱的外蒙古政权非常不满。
1941年,苏联未通知中国,指示“土瓦人民共和国“参加苏德战争。
1944年10月,“土瓦人民共和国“苏维埃通过决议“加入“苏联,改名“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后记) 。
1992年,“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通过“主权宣言“,宣布该“国“为主权国家,并更名为“图瓦共和国“。至此,原属于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的唐努乌梁海就这样在中国版图上消失了。
由于俄罗斯并未最终解体,该国最后仍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名为“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唐努乌梁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土。
唐努乌梁海实际上应分为三部分:“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蒙古“库苏古尔省”。但由于后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通常所指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实质上是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对于唐努乌梁海,由于目前事实上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因此没有她的人口资料。民族:由于俄罗斯的殖民统治,目前唐努乌梁海的主体民族是俄罗斯族,图瓦即乌梁海人已成为少数民族。图瓦人系蒙古族的一支,明代称兀良哈人,后来迁徙至唐努乌梁海地区,改称为图瓦或土瓦人。
历史:唐努乌梁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早在汉代就有中华民族活动的痕迹。唐代为都播地,归安北都护府管辖,已被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北宋时属辖嘎斯地,南宋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元朝时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当时的兀良哈部还远在石勒喀河流域)。清代才被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根据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中俄在此以萨彦岭为界。清政府在此地设置5旗46佐领,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沙俄从17世纪开始,一直妄图吞并我包括唐努乌梁海的蒙古地区,但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大清王朝的强大。它的侵略和吞并阴谋都未能得逞。作为边界条约的一部分,《布连斯奇条约》基本上是一个平等条约,它规定了中俄(俄国人称为“俄清”)中段边界的走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开始腐败和衰落,而西方列强却蒸蒸日上(相比之下,沙俄却也是比较腐败和野蛮的)。1860年,由于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沙俄以“调停”为名,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不但强迫清政府承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合法性,而且将乌苏里江以东中俄“共管“之地全部吞并。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款,沙俄莫名其妙地提出要堪分中俄西北边界事宜。1864年10月7日,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通过欺骗、恫吓、武力占领等手段,侵占中国西北新疆和外蒙古地区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根据这个条约,沙俄侵占了西北定边左副将军所属乌梁海十佐领及科布多所属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这就是我在上文提到的“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以后签订的《科布多界约》和《乌里雅苏台界约》进一步完善了沙俄对这些地区的侵占!
帝俄对唐努乌梁海的第二次侵略和吞并出现在1911-1944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长期受到沙俄威逼利诱的外蒙古王公乘机宣布“独立”,自立“大蒙古国”。本来叛乱集团准备占领包括唐努乌梁海的整个外蒙古地区,但沙俄却将唐努乌梁海排除在“大蒙古国”之外,声称沙俄在唐努乌梁海有特殊利益,必须对该地区进行直接控制。这样,外蒙古叛乱集团在脱离祖国的罪恶活动中,又出卖了1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俄国十月革命后,中东部36佐领一度由中国政府收复,并派专员驻扎其地 。但不久又被迫撤退 。东部9佐领之地今属蒙古国库苏古勒省。1924年中部为俄国强占的27佐领之地宣布成立“乌梁海共和国”,1926年改称“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被并入前苏联版图,称“图瓦自治共和国”,1948年又改为“图瓦自治州”。
唐努乌梁海被前苏联侵吞之后个瓜分为三个部分: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国的部分地区,以及蒙古的库苏古尔省。但由于后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通常所指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实质上是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正式承认图瓦共和国为俄罗斯土。但是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1948年5月,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为中国领土。《各国概况》(人民出版社,书号17001.36,1972年3月出版)也指出:”苏联在1944年吞并了我国领土唐努乌梁海,中国政府没有承认”。
此外,亦有部分中国民间人士至今认为图瓦共和国乃至整个唐努乌梁海属于中国领土。
唐努乌梁海 席慕蓉
远远远远地高过海面
高原上安静躺卧着的
象菊花一般清澈的湖水啊
萨彦岭下是我们失落了的
库苏古泊
被别人取走了的金银
我们会唤叫着去夺了回来
被别人取走了的马匹
我们会骑上更快的马
再去抢了回来
被别人轻易取走了的唐努乌梁海啊
怎么从来没听说有哪一个子孙曾经
为她流下过一滴泪来?
唐努乌梁海实际上应分为后世“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我们称之为东唐努乌梁海。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我们称之为西唐努乌梁海。蒙古库苏古尔省我们称之为南唐努乌梁海三部分。在后世,西唐努乌梁海与南唐努乌梁海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后世人们通常以为唐努乌梁海就是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即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那块土地。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这里只是上述所称的东唐努乌梁海,只是唐努乌梁海的一部分,此时全蒙古仍在中国,东唐努乌梁海虽有部分为沙俄蚕食,但大部分还在满清乌里雅苏台的管理之下,只有西唐努乌梁海因《布连斯奇条约》签定后在划界过程中被沙俄朦混去了。
唐努乌梁海地区简介
唐努乌梁海地处外蒙古西北部,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是位于两山之间的
狭长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实际上应分为三部分:“俄罗
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蒙古“库苏古
尔省”。但由于后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通常
所指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实质上是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对于唐努乌梁海,由
于目前事实上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因此没有她的人口资料。民族:由于俄罗斯
的殖民统治,目前唐努乌梁海的主体民族是俄罗斯族,图瓦即乌梁海人已成为
少数民族。图瓦人系蒙古族的一支,明代称兀良哈人,后来迁徙至唐努
乌梁海地区,改称为图瓦或土瓦人。历史:唐努乌梁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
土。早在汉代就有中华民族活动的痕迹。唐代为都播地,归安北都护府管辖,
已被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北宋时属辖嘎斯地,南宋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
元朝时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当时的兀良哈部还远在石
勒喀河流域)。清代才被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根据
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中俄在此以萨彦岭为界。清政府
在此地设置5旗46佐领,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沙俄从17世纪开始,一直妄图吞并我包括唐努乌梁海的蒙古地区,但直到19世
纪中叶,由于大清王朝的强大。它的侵略和吞并阴谋都未能得逞。作为边界条
约的一部分,《布连斯奇条约》基本上是一个平等条约,它规定了中俄(俄国
人称为“俄清”)中段边界的走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开始腐败和
衰落,而西方列强却蒸蒸日上(相比之下,沙俄却也是比较腐败和野蛮的)。
1860年,由于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沙俄以“调停”为名,强迫清
朝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不但强迫清政府承认了《中俄瑷珲条约》
的合法性,而且将乌苏里江以东中俄“共管“之地全部吞并。根据《中俄北京
条约》第二款,沙俄莫名其妙地提出要堪分中俄西北边界事宜。1864年10月7
日,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通过欺骗、恫吓、武力占领
等手段,侵占中国西北新疆和外蒙古地区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根据这个条
约,沙俄侵占了西北定边左副将军所属乌梁海十佐领及科布多所属阿尔泰淖尔
乌梁海二旗,这就是我在上文提到的“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
区”。以后签订的《科布多界约》和《乌里雅苏台界约》进一步
完善了沙俄对这些地区的侵占!
帝俄对唐努乌梁海的第二次侵略和吞并出现在1911-1944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
发,长期受到沙俄威逼利诱的外蒙古王公乘机宣布“独立”,自立“大蒙古
国”。本来叛乱集团准备占领包括唐努乌梁海的整个外蒙古地区,但沙俄却将
唐努乌梁海排除在“大蒙古国”之外,声称沙俄在唐努乌梁海有特殊利益,必
须对该地区进行直接控制。这样,外蒙古叛乱集团在脱离祖国的罪恶活动中,
又出卖了1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下面来看一看沙俄吞并唐努乌梁海“时刻
表”:1860-1911,沙俄以探险、采矿为名,对唐努乌梁海进行殖民和经济侵
略。唐努乌梁海地区已有大量俄国移民,并对当地中国居民实行血泪的“种族
灭绝”(见师博主编《外蒙古独立内幕》)!这一时期也是沙俄侵占唐努乌梁
海的关键时期之一。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地处外蒙古西北部,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是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实际上应分为三部分:“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蒙古“库苏古尔省”。但由于后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通常所指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实质上是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对于唐努乌梁海,由于目前事实上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因此没有她的人口资料。民族:由于俄罗斯的殖民统治,目前唐努乌梁海的主体民族是俄罗斯族,图瓦即乌梁海人已成为少数民族。图瓦人系蒙古族的一支,明代称兀良哈人,后来迁徙至唐努乌梁海地区,改称为图瓦或土瓦人。
历史:唐努乌梁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早在汉代就有中华民族活动的痕迹。唐代为都播地,归安北都护府管辖,已被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北宋时属辖嘎斯地,南宋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元朝时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当时的兀良哈部还远在石勒喀河流域)。清代才被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根据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中俄在此以萨彦岭为界。清政府在此地设置5旗46佐领,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沙俄从17实际开始,一直妄图吞并我包括唐努乌梁海的蒙古地区,但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大清王朝的强大。它的侵略和吞并阴谋都未能得逞。作为边界条约的一部分,《布连斯奇条约》基本上是一个平等条约,它规定了中俄(俄国人称为“俄清”)中段边界的走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开始腐败和衰落,而西方列强却蒸蒸日上(相比之下,沙俄却也是比较腐败和野蛮的)。1860年,由于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沙俄以“调停”为名,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不但强迫清政府承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合法性,而且将乌苏里江以东中俄“共管“之地全部吞并。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款,沙俄莫名其妙地提出要堪分中俄西北边界事宜。1864年10月7日,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通过欺骗、恫吓、武力占领等手段,侵占中国西北新疆和外蒙古地区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根据这个条约,沙俄侵占了西北定边左副将军所属乌梁海十佐领及科布多所属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这就是我在上文提到的“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以后签订的《科布多界约》和《乌里雅苏台界约》进一步完善了沙俄对这些地区的侵占!
帝俄对唐努乌梁海的第二次侵略和吞并出现在1911-1944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长期受到沙俄威逼利诱的外蒙古王公乘机宣布“独立”,自立“大蒙古国”。本来叛乱集团准备占领包括唐努乌梁海的整个外蒙古地区,但沙俄却将唐努乌梁海排除在“大蒙古国”之外,声称沙俄在唐努乌梁海有特殊利益,必须对该地区进行直接控制。这样,外蒙古叛乱集团在脱离祖国的罪恶活动中,又出卖了1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下面来看一看沙俄吞并唐努乌梁海“时刻表”:
1860-1911,沙俄以探险、采矿为名,对唐努乌梁海进行殖民和经济侵略。唐努乌梁海地区已有大量俄国移民,并对当地中国居民实行血泪的“种族灭绝”(见师博主编《外蒙古独立内幕》)!这一时期也是沙俄侵占唐努乌梁海的关键时期之一。
1912年,乘外蒙古叛乱之机,沙俄直接吞并了唐努乌梁海。
1916年12月28日,由于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政府决定由乌里雅苏台佐领专员兼管唐努乌梁海事务,恢复对该地区行使主权。
1918-1919年,中国政府派兵驱逐了盘踞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沙俄残匪余部,重新将唐努乌梁海纳入中国版图。
1920年,白匪、苏俄相继窜入该地,唐努乌梁海从此落入苏俄之手。
1921年,“土瓦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政府不予承认,再次叛乱的外蒙古政权非常不满。
1941年,苏联未通知中国,指示“土瓦人民共和国”参加苏德战争。
1944年10月,“土瓦人民共和国”苏维埃通过决议“加入”苏联,改名“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后记)
1992年,“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通过“主权宣言”,宣布该“国”为主权国家,并更名为“图瓦共和国”。由于俄罗斯并未最终解体,该国最后仍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名为“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关于蒙古“库苏古尔省”:该地本是唐努乌梁海地区之一部分。也许由于该地蒙古人居多吧,《苏蒙边界条约》将该地划归了蒙古。但随着从1911年--1945年的外蒙古独立历程,该地最终当然也脱离了中国,成为“独立”的“蒙古国”之一省。
参考文献:
1.师博,主编。《外蒙古独立内幕》。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
2.张海滨,王曦,编著。《撕破的海棠叶—中国版图变迁大纪实》。广州出版社;2000
年6月1日第一版。
3.谭其骧,主编。《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
图瓦人简志
图瓦人(Tuvas),或译作土瓦人,自称“特瓦人”(Tyiva),是一个渐渐被人们遗忘的民族。中国史籍称之为“都波人”、“萨彦乌梁海人”、“唐努乌梁海人”等。国外(主要是俄国)旧称“索约特人”(Сойоты,源自Сойон,萨彦人之意)、“唐努图瓦人”等。
图瓦人分布的地域大体上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具体来说主要是指萨彦岭和唐努山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在有清一代还属于中国,当时叫做“唐努乌梁海”,是乌里雅苏台将军辖下一个特殊的专区,地位与同属的科布多和喀尔喀蒙古四部相并列;中华民国时期,先是被俄国于1914年武力侵占,後于1944年被苏联单方面并吞。现在这一地区主要位于俄罗斯联邦的图瓦自治州。
图瓦人的族源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铁勒-突厥,另一个是鲜卑-蒙古。
从族名来看,图瓦无疑与都播(都波)有较大的渊源。都播是九姓铁勒最北的一部之一,大致分布在今贝加尔湖西南方位、叶尼塞河上游一带,这里也是古突厥人南迁之前的摇篮。公元二世纪时,匈奴衰微,鲜卑大举进据漠北,遂与留居其地的匈奴-丁零馀部(为数尚不少)发生了大规模的混血融合,其中拓跋鲜卑迁徙最远,漠北的北部和西部都受到了影响,都播部落更为显著,其得名当与“拓跋”有关,至少其组成是加入了一些鲜卑因素的。突厥兴起后,都播役属于突厥,因其原本就是铁勒之一部,又远处僻地,故也颇怡然自得,今人研究发现图瓦语保留了许多古代突厥语的特点,应与此不无关系。
附注:按照前苏联突厥学家巴斯卡阔夫的划分法,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维吾尔语组-维吾尔突厥次语组。
图瓦的另一个源头与乌梁海有关。“乌梁海”是清代的译法,元、明时多译作“兀良哈”。兀良哈是蒙古的一部,猛将速不台即出自兀良哈部,速不台之子兀良哈台更是蒙元帝国的得力干将,西征欧洲,南灭大理,其功业无须在此赘述。兀良哈在蒙古形成之前以“斡良该”或“愠良改”之名居于漠北的极北部,即今贝加尔湖以东以北、鄂嫩河上游一带,再往前追述,就是隋唐时的“骨力干”。骨力干是九姓铁勒最北的一部,位于都播之东北,距当时的京城长安最远,因此给著史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说来说去,最初的源头还是在铁勒,其实按蒙古是一新兴部族,虽以东胡系统的室韦诸部为主体,但加入了不少像兀良哈这样原属铁勒-突厥系统的部落(最著者如克烈部、乃蛮部等)也是毫不奇怪的。有趣的是,对于图瓦来说,都播和骨力干真可谓“殊途而同归”了。
现今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勒泰地区居住着一部分操图瓦语的人,其民族成分是蒙古族。不将其单独划族或划为相同语族语支、邻近地域的哈萨克族,我想应该主要与人数少有关,据1982年统计,仅有2000人左右;还有就是考虑到在历史上他们与哈萨克人很少有共同之处,倒是唐努乌梁海在并入苏联之前一直是属于外蒙古的;并且新疆的蒙古族大多属西蒙古,即瓦剌-厄鲁特的後裔,本来就与东蒙古有较大的差异,铁勒-突厥因素更浓,特别其先世斡剌惕部更是正好就分布于今唐努乌梁海地区,因此将阿勒泰图瓦人划入蒙古族还是有所依据的。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俄名唐努图瓦),位于外蒙古的西北,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盆地,面积17万平方公里,1913年人口统计为52300人,以乌梁海人为主。
"乌梁海"之称出现于清代,其先世是我国史书中出现的"温良改"、"斡良改",唐代的"都播"、"都波",元代的"秃巴思"、"秃八" ,后译写为"图巴"。清代乌梁海人分为三支:居住于唐努山者称为"唐努乌梁海人",1921年始改称为"图瓦";居住阿尔泰山者称为"阿尔泰山乌梁海人";环阿尔泰诺尔居住的称为"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人"。
唐努乌梁海地区原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1921年在苏联的策动下宣布"独立",1944年为苏联兼并,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省。苏联解体后,唐努乌梁海地区成立“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沙俄策动唐努乌梁海地区“独立”的过程
1860-1911,沙俄以探险、采矿为名,对唐努乌梁海进行殖民和经济侵略。唐努乌梁海地区已有大量俄国移民,并对当地中国居民实行血泪的“种族灭绝 “(见师博主编《外蒙古独立内幕》!这一时期也是沙俄侵占唐努乌梁海的关键时期之一。
1912年,乘外蒙古叛乱之机,沙俄直接吞并了唐努乌梁海。
1916年12月28日,由于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政府决定由乌里雅苏台佐领专员兼管唐努乌梁海事务,恢复对该地区行使主权。
1918-1919年,中国政府派兵驱逐了盘踞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沙俄残匪余部,重新将唐努乌梁海纳入中国版图。
1920年,白匪、苏俄相继窜入该地,唐努乌梁海从此落入苏俄之手。
1921年,“土瓦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政府不予承认,再次叛乱的外蒙古政权非常不满。
1941年,苏联未通知中国,指示“土瓦人民共和国“参加苏德战争。
1944年10月,“土瓦人民共和国“苏维埃通过决议“加入“苏联,改名“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后记) 。
1992年,“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通过“主权宣言“,宣布该“国“为主权国家,并更名为“图瓦共和国“。至此,原属于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的唐努乌梁海就这样在中国版图上消失了。
由于俄罗斯并未最终解体,该国最后仍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名为“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唐努乌梁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国土。
唐努乌梁海实际上应分为三部分:“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蒙古“库苏古尔省”。但由于后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通常所指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实质上是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对于唐努乌梁海,由于目前事实上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因此没有她的人口资料。民族:由于俄罗斯的殖民统治,目前唐努乌梁海的主体民族是俄罗斯族,图瓦即乌梁海人已成为少数民族。图瓦人系蒙古族的一支,明代称兀良哈人,后来迁徙至唐努乌梁海地区,改称为图瓦或土瓦人。
历史:唐努乌梁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早在汉代就有中华民族活动的痕迹。唐代为都播地,归安北都护府管辖,已被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北宋时属辖嘎斯地,南宋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元朝时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当时的兀良哈部还远在石勒喀河流域)。清代才被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根据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中俄在此以萨彦岭为界。清政府在此地设置5旗46佐领,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沙俄从17世纪开始,一直妄图吞并我包括唐努乌梁海的蒙古地区,但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大清王朝的强大。它的侵略和吞并阴谋都未能得逞。作为边界条约的一部分,《布连斯奇条约》基本上是一个平等条约,它规定了中俄(俄国人称为“俄清”)中段边界的走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开始腐败和衰落,而西方列强却蒸蒸日上(相比之下,沙俄却也是比较腐败和野蛮的)。1860年,由于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沙俄以“调停”为名,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不但强迫清政府承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合法性,而且将乌苏里江以东中俄“共管“之地全部吞并。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款,沙俄莫名其妙地提出要堪分中俄西北边界事宜。1864年10月7日,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通过欺骗、恫吓、武力占领等手段,侵占中国西北新疆和外蒙古地区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根据这个条约,沙俄侵占了西北定边左副将军所属乌梁海十佐领及科布多所属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这就是我在上文提到的“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以后签订的《科布多界约》和《乌里雅苏台界约》进一步完善了沙俄对这些地区的侵占!
帝俄对唐努乌梁海的第二次侵略和吞并出现在1911-1944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长期受到沙俄威逼利诱的外蒙古王公乘机宣布“独立”,自立“大蒙古国”。本来叛乱集团准备占领包括唐努乌梁海的整个外蒙古地区,但沙俄却将唐努乌梁海排除在“大蒙古国”之外,声称沙俄在唐努乌梁海有特殊利益,必须对该地区进行直接控制。这样,外蒙古叛乱集团在脱离祖国的罪恶活动中,又出卖了1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唐努乌梁海 席慕蓉
远远远远地高过海面
高原上安静躺卧着的
象菊花一般清澈的湖水啊
萨彦岭下是我们失落了的
库苏古泊
被别人取走了的金银
我们会唤叫着去夺了回来
被别人取走了的马匹
我们会骑上更快的马
再去抢了回来
被别人轻易取走了的唐努乌梁海啊
怎么从来没听说有哪一个子孙曾经
为她流下过一滴泪来?
[每每看到领土丢失,痛苦万分,可我一介平民,又无长者。叹“可怜的中华民国”,又何尝不是“可怜的中华民族”,短短百年时间,中华失去太多,什么时候又能重归祖业呢?希望新的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能重赢回这失去的光荣,我亦自强不息,为中华添砖加瓦!(世间万物,优胜劣汰,生命之法;我意不为“侵略”,中华民族之包容,文治武力包容天地。)]
唐努乌梁海历史概述
唐努乌梁海(俄名唐努图瓦),位于外蒙古的西北,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盆地,面积17万平方公里,1913年人口统计为52300人,以乌梁海人为主。
"乌梁海"之称出现于清代,其先世是我国史书中出现的"温良改"、"斡良改",唐代的"都播"、"都波",元代的"秃巴思"、"秃八" ,后译写为"图巴"。清代乌梁海人分为三支:居住于唐努山者称为"唐努乌梁海人",1921年始改称为"图瓦";居住阿尔泰山者称为"阿尔泰山乌梁海人";环阿尔泰诺尔居住的称为"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人"。
唐努乌梁海地区原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1921年在苏联的策动下宣布"独立",1944年为苏联兼并,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省。
一、 清代以前唐努乌梁海和我国历代王朝的关系
作为乌粱海人先民的都播人虽然在唐代才和唐朝建立起了臣属关系,但唐朝以前,该地区先后为匈奴、鲜卑、突厥等我国北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区域。
公元647-648年,都播等部先后遣使请求唐朝在其地设置"唐官",唐朝置坚昆都督府,隶属于安北都护府管辖。公元745年,回纥在唐朝的支持下建立回纥汗国,唐努乌梁海地区归回纥汗国管辖,一度在该地建立过行宫。9世纪中,我国历史上的另一个边疆民族黠戛斯称雄漠北,唐努乌梁海地区成为黠戛斯属地。
辽金时期也先后对唐努乌梁海地区实施着有效统治,苏联考古学者在该地区发掘的具有中国传统构件的建筑物、刻有"大金通宝"字样的钱币等,显示出唐努乌梁海地区和中原的联系日益密切。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次年即遣其长子拙赤领兵征服了唐努乌梁海地区,在该地设置了4个千户,而秃巴斯人则归成吉思汗直接管辖,后成为元朝岭北行省的组成部分。出于蒙古内部权力之争的需要,忽必烈对唐努乌梁海地区进行了苦心经营:派遣得力亲信出任在该地区设置的吉利吉思、撼合纳、谦州、乌斯、昂可剌等"五部断事官",派遣军队驻守屯田,征收赋税等,该地区成为秃巴斯族、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元朝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有效管辖也得到了考古资料的印证。
明代,唐努乌梁海地区归蒙古瓦剌部控制,明代中期蒙古达延汗击败瓦剌部,将唐努乌梁海地区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下。
二、 清朝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管辖
明末清初,唐努乌梁海地区属于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首领管辖,并是其常驻之地。1655年,清朝册封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首领俄木布额尔德尼为扎萨克,唐努乌梁海地区自然也由此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之中,清朝也由此开始了对该地区实施有效统治。
1.编立旗佐、置官管理等,在唐努乌梁海地区建立起统治体系。
1655年始,清朝虽然将唐努乌梁海地区纳入到了其统治体系之下,并在1727年和俄国签订《布连斯奇界约》,划定了双方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边界,但其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统治方式在1756年之前沿用了当地原有的统治形式。1756年,辖有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和托辉特部首领青滚杂卜反叛,翌年初叛乱平息,清朝开始调整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管理方式。1758年清朝在该地设置唐努、萨拉吉克、托锦、库苏古尔四旗, 1762年设置唐努乌梁海四旗总管,颁予"唐努乌梁海四旗总管之印",1764年又编成克穆齐克旗,统归定边左副将军节制。据《大清会典图》记载:嘉庆年间唐努乌梁海地区共有46个佐领,其中定边左副将军直辖的五旗共有25佐领。清朝由此完善了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统治。
2.课征赋税、征派差役,管理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贸易。
清朝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经济管理大致以175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有关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赋税、差役由隶属于大清的地方官吏和托辉特部、厄鲁特部首领接受和征派,但清朝有权控制其范围和额度。如1742年清朝就下令免除了和托辉特贝勒青滚杂卜、厄鲁特王公色布腾旺布擅自增加的贡赋。1758年后,唐努等旗开始直接向清朝缴纳贡赋,乾隆朝时期的贡赋为每户三张貂皮,后根据略有减少并可以折价缴纳。赋税之外,唐努乌梁海人也要当差服役,如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漠北军事重镇中就有唐努乌梁海兵丁,两月为期进行轮换。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贸易活动也纳入到了清朝的直接管辖之下,如清朝多次颁布圣谕禁止内地商民进入该地区从事贸易活动等。
3.统一律令,实施有效司法管辖。
为巩固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统治,清朝将针对边疆民族地区而制定的《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等颁行于唐努乌梁海地区,将唐努乌梁海人视同蒙古人。偷窃牲畜在以牧业为主的唐努乌梁海地区是常见的案件,1786年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对唐努乌梁海地区偷窃牲畜案件的处理做了具体规定,并考虑到该地区的特殊情况在20年后再实施《蒙古律例》的有关条款。
4.明确行政区划、统计户口,实施有效的民政管理。
唐努乌梁海地区远离清朝京师,清朝虽然赋予该地一定的自治权利,管理方式不同于内地,但并没有放弃对该地民政事务的管理。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山川地理、四至方位、田地和牧地亩数、各旗佐领地域的划分、牧地纷争的处理、户口的统计和社会状况的调查等在《大清会典图》和其他史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1907年清朝为边疆开发而进行的全国边疆地区的综合调查、1909年全国范围的户口调查等都将唐努乌梁海地区纳入调查范围。此外,清朝在唐努乌梁海地区赈济灾荒、抑制官员的勒索、兴办教育事业等活动也见于史书记载。这些情况反映着唐努乌梁海地区已经被纳入到了清朝有效民政管理的范围内。
5.勘查边界,设置卡伦,屯兵戍守。
早在1726年清朝就派遣大臣隆科多等勘查过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中俄边界,1727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划定了唐努乌梁海北部地区的中俄国界。1772年清朝批准了钦天监官员测绘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地图。唐努乌梁海地区与俄国接界,日常守卫防御的重任由定边左副将军负责,而乌粱海兵丁和屯田的清军是其主要依靠的力量,巡查中俄边界、驻守卡伦、防范外敌进犯、平息内部反叛等是其主要职责,史书中经常见到唐努乌梁海官兵拿获越界俄罗斯人送交乌里雅苏台将军的记载。
为确保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社会安定,清朝严格的边境管理制度和封禁政策。设置卡伦,将和托辉特部和唐努乌梁海人居地分开,制定进出制定,限制出入人数,以减少纠纷的发生。制定封禁政策,规定内地商人和唐努乌梁海人之间的贸易仅仅限于乌里雅苏台一城,时间为三天等种种限制。
总之,清朝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统治是直接而有效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末。
三、俄国势力的渗透和唐努乌梁海地区为苏联兼并
17世纪初期至70年代,俄国多次派遣使者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试图引诱和托辉特部降俄,这是俄国势力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开始。1727年,通过谈判,清朝和俄国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划定了唐努乌梁海地区北部沙宾达巴哈以东中俄国界,俄国向克穆齐克河流域及其以东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公开扩张得到了遏制。但是,俄国向唐努乌梁海地区扩张的野心并没有消失,而是利用沙宾达巴哈以西中俄边界长期没有划定的时机从西部向唐努乌梁海地区继续扩张。1860年俄国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逼迫清朝签订了《北京条约》,在此基础上于1864年又迫使清朝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了唐努乌梁海地区西部的阿穆哈河地区。1869年,中俄两国代表在唐努乌梁海地区西部建立八处分界牌博,并签订了《乌里雅苏台界约》,完全划定了中俄两国在该地区的国界。
阿穆哈河地区虽然被俄国侵占,但萨彦岭以南、沙宾达巴哈至博果苏克一线以东的唐努乌梁海盆地仍然是中国的领土,俄国开始改变策略,通过掠夺性贸易、非法开采金矿、非法移民等途径向唐努乌梁海地区渗透。面对俄国的渗透,尽管唐努乌梁海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但反抗并没有遏制住俄国势力的渗透势头,至清朝灭亡的1911年,俄国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工商和矿业达到了80家,居民点多达166个,移民有5000余人,确定乌辛斯克边务官管理移民事务,以及设立教堂和学校。
1912年,北疆出现了外蒙古"独立"的危机,其影响也波及到唐努乌梁海地区。同年初,在俄国商人的唆使下唐努乌梁海地区发生了抢掠内地商号的事件,内地商人纷纷逃离该地;二月,在俄国怂恿和支持下唐努旗副都统贡布多尔济宣布属下的三旗在俄国的保护下"独立",并请求俄国出兵占领唐努乌梁海地区各要地。贡布多尔济卖国行经并没有得到属下的赞同,萨拉吉克、托锦两旗即表现出强烈反对,不过各旗却听从了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反叛集团的招抚。局势的变化虽然为俄国提供了机会,但唐努乌梁海各旗加入外蒙古反叛集团却打乱了俄国吞并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计划,因为俄国想直接占有该地区,而不是让"独立"。
1913年,俄国没有答应出兵的请求,而是派遣官员加紧实施移民计划,试图达到事实上占有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目的。自此俄国移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加,俄国警察也被派遣到了该地区。与此同时,采取威逼利诱等手段迫使唐努乌梁海各旗向俄国递交"保护"申请。1914年7月,俄国决定对唐努乌梁海各旗实行"保护",并委任格里戈里耶夫为乌粱海边区事务专员,开始采取各种措施确立其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统治,唐努乌梁海地区成为俄国事实上的殖民地。
1916年,俄国的殖民统治遭到唐努乌梁海人的抵制,克穆齐克旗总管派人向中国中央政府求救。1917年,民国政府决定在唐努乌梁海地区设置佐理专员,但由于政府软弱,和俄国的交涉没有结果。俄国"十月革命"并没有动摇旧俄势力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殖民统治,但为中国政府收复该地区提供了机会。1918年,中国政府派遣调查员严式超等率兵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翌年,严式超出任驻唐努乌梁海佐理专员,尽管中国军队旧俄军队的阻挠,但最终中国收复唐努等4旗,唐努乌梁海全境又纳入到了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唐努乌梁海地区虽然重归中国,但其分离的趋势并没有消除,主要表现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已经在该地区建立了政权组织,并和唐努乌梁海地区各旗订立了"脱离保护条约"。1919年冬,萨彦岭以北地区纳入俄国苏维埃政府控制之下,翌年苏俄红军即表示要进军唐努乌梁海地区。同年,中国驻唐努乌梁海地区长官和苏俄政权代表举行了会晤,但双方在有关该地区主权问题上意见根本对立,而中国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驻军很少,面对苏俄的大军压境不敢据理力争,俄国移民趁机作乱,形势十分严峻。1921年初,由于战事需要,苏俄红军陆续撤走,唐努乌梁海地区局势暂时求得平静。
局势的暂缓应该说为中国增兵唐努乌梁海地区巩固边防提供了可能,但中国政府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形势,暂缓了拨兵驻防的计划,失掉了巩固在该地区统治的机会。1921年3月,率领白匪攻占库伦的恩琴领军攻入唐努乌梁海地区,中国驻军和官员大部分遇害。同年夏,苏俄红军以支援东方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的名义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盘踞该地区的白匪遭到毁灭性打击,但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历史发展也由此而改变了,开始按照苏俄设计的轨道发展:
1921年8月,唐努乌梁海宣布"独立",成立"唐努图瓦共和国";同年9月,苏俄宣布不把唐努图瓦视为自己的领土;
1925年7月,苏联和"唐努图瓦共和国"签订"友好条约",建立"外交关系",但实际上控制着"人民政权"的运作;
1926年11月,"唐努图瓦共和国"改称为"图瓦人民共和国",并颁布了"宪法";
1928年-1929年,人民革命党开始仿照苏联模式在全国建立基层组织、建立军队,清洗维护传统的右翼领导人;
1930年,开展了"反封建革命",对反对政府的事件进行武力镇压,清除喇嘛教,实行农牧业集体化,同时推广一种新文字,停止使用蒙古文;
1941年6月,宣布派兵参加苏联卫国战争;
1944年8月,"图瓦人民共和国"小呼拉尔非常大会通过一项宣言——请求"苏联接纳唐努乌梁海,同年10月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其"请求",作为一个自治共和国纳入到俄罗斯联邦的建制下。
至此,原属于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的唐努乌梁海就这样在中国版图上消失了。
“张鼓峰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张鼓峰又名刀山,俄语称“扎奥泽尔纳亚”,意为湖对岸高地之意,位于敬信镇防川村北1、5公里的中俄国界线上,海拔155.1米。山的东面和北面是俄罗斯的哈桑湖和波谢特草原,西北与沙草峰相连,西南与141.2高地相望,南面是防川村驻地,东南约2.5公里处是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沙草峰位于张鼓峰西北2公里处的我国境内,海拔77.1米,东隔沙草峰泡子到中俄边界线1.2公里。所谓的“张鼓峰事件”,就是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这两个高地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俄国的野心久已有之,1904年与沙俄开战,仅仅是其征服俄国的第一步。1907年,日本国会通过的《帝国之国防方针》中,就将俄国视为敌国,作为第一个进攻目标。1918年6月,又把苏联称作“假想之敌国”。1931年占领东北后一直在积极地进行对苏作战的准备。当时身居关东军参谋长要职的东条英机,在1936年6月,给日本参谋本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要以我们的武力能及,应首先打击南京政府,消除我们后方的威胁。”显而易见,日本的战略计划是:先占领中国,然后入侵苏联。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组成轴心国,互相支持对方的侵略战争。而英、法等国则采取绥靖政策,怂恿日本把侵略的矛头指向社会主义的苏联。在日本统治集团内部,战略目标不定,所以,日本大本营决定对苏联发动一场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
苏联方面密切注视着远东局势,相应地加强了自己的防御力量。但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并不想卷入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同时也希望避免西与德国、东对日本两线作战,曾多次向日本政府提出缔结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都遭到了日本方面的断然拒绝。日本帝国主义决意侵略苏联的野心昭然若揭。
1938年7月,日本政府照会苏联政府,声称日本参谋部的地图上,中苏国境地线绕过哈桑湖东岸,又说每年清明和中秋,朝鲜族都上张鼓峰祭扫坟墓,可见是“满洲国”领土。照会强烈要求把哈桑湖一带划为日本属地。苏联政府断然拒绝了日本政府的这一无理要求。
7月15日,三名日本军人身着朝族服装,带着照相机和望远镜,由两位向导带路,公然进入苏联境内。他们一边观察张望,一边绘制和拍摄苏联的边境军事设施。这时,苏联士兵已潜伏到距离他们100米处,突然发起袭击。日军小头目当场丧命,其余人慌忙逃走。
这个事端成了张鼓峰事件的导火线。日本政府紧急照会苏联政府,要求苏联立即从张鼓峰一带撤军。苏联毫不退让,发表声名称,日军侵入了苏联领土,并且胡作非为,苏军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回击的。日军要求苏军立即撤出张鼓峰一带,并叫嚣如不撤军将采取必要的措施。苏军未予理睬。
7月16日,日军大本营陆军省向驻朝鲜日军发布了向苏朝边境地区集结的命令。对此,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奉命宣称,任何威胁都不能恐吓莫斯科。
在这段时间里,苏军也一直在进行同日军作战的准备。一面在张鼓峰和沙草峰构筑工事,一面加紧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质。
7月30日,日军利用黑夜渡过图们江,到防川作最后集结。7月31日深夜12时,日军在朝鲜的洪仪里向张鼓峰开炮,拉开了张鼓峰战役的序幕。最后,在苏军的不断攻击下,损失惨重,无力继续作战。
8月4日,日本提出议和。经过多轮谈判,日苏双方于8月10日在莫斯科缔结张鼓峰停战协定。协议规定,两国军队于8月11日12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又经过双方代表现场交涉,双方同意在张鼓峰北坡阵地上各自后退80米,作为双方的警线。8月13日,日苏双方在张鼓峰东南坡交换了死者尸体。至此,历时13天的张鼓峰战役宣告结束。
张鼓峰事件后,日军把防川一带划为禁区,强行把洋馆坪、桧忠源、沙草坪、防川四个村的140多户居民迁走,使这里成为无人区,同时又在防川附近的图们江上立桩堵江,封锁图们江航道。从此,中国利用图们江航道的出海活动被迫完全中断。
张鼓峰事件..
徐州会战结束时,日军大本营就已经拟定了进攻武汉的作战计划。把驻台湾的波田支队编入华中派遣军第十一军作战序列,让该支队在海军配合下从镇江乘船溯长江往西进攻,第十一军主力5个师团向九江和黄梅集结,第二军4个师团和一个旅团在合肥、舒城一带集结。命令要求各部于1938年6月底前集结完毕并发起对武汉外围中国军队的总攻,于8月占领武汉,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但是因为发生在另一个地方的一件事情推迟了这个计划的执行,这也就是中国军队统帅部一直没有判明日军进攻态势和意图的根本原因。
在朝鲜、苏联和中国交界处有一个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图们江从它身边经过,人称张鼓峰。从朝鲜罗津至黑龙江珲春的铁路也从山下经过,山的东边有一个当地人称为长湖的小湖泊。这里冬天长达8个月,就是说一年中有200多天都覆盖着冰雪,但到了4月份以后,小湖就成了黑天鹅和丹顶鹤的家园。这一带长满了婷婷玉立的东北美人松,而从小湖往东则是无边的草原。这里原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沙俄与清政府在1858年签署的《中俄瑗珲条约》把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强行从中国割了出去。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但是外国人为了争夺张鼓峰却又一次拚得个你死我活。
1938年6月底,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已经把东北划为“满洲国”、把朝鲜作为自己殖民地的日本人不干了。日本人认为,苏军占据张鼓峰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但是由于日军正准备进攻武汉,各路日军正作频繁调动,难以大规模地与苏军冲突。大本营只好命令日本关东军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同时内阁指示日本驻苏大使重光癸与苏联进行调解。苏联明确表态,不可能从张鼓峰撤军。重光癸的外交斡旋陷入了僵局。日军大本营痛下决心:夺回张鼓峰。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而使战火引向东北,从而影响与中国军队决战的华中战局,大本营命令驻朝鲜日军完成此项任务。
驻朝日军以一个师团的兵力于7月份出击,在猛烈的炮火和部份装甲车、飞机的配合下,经3天的战斗就夺回了这个地方,并把苏军赶到了乌苏里斯克,日军大获全胜。裕仁天皇还没有来得及为日军颁发勋章,8月1日,苏联远东军区两个甲种师2万余人在远东第一集团军苏可洛夫将军指挥下,配属近百门火炮、200多辆坦克、上百架新式“咔秋沙”飞机,开始对日军反击。
苏军敞开门户,把不可一世的日军放入到乌苏里斯克草原。日军原来还有点担心苏军不容易对付,但是苏军在皇军面前同样节节败退。这让日军兴奋无比,苏联人也只不过如此而已。可是8月1日这一天凌晨,正在睡梦中的日军突然被天上由远而近的滚雷般的轰鸣声惊醒了。还没有等惊慌失措的日军进入阵地,呼啸而至的机群倾吐下了雨点般密集的炸弹和机关枪子弹,远处怒吼着的炮口,喷出了一道道的火光,硝烟和烈火吞噬着日军阵地。轰炸和炮击刚一过去,一幅让日军永远不会忘记的恐怖场面出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百余辆苏军坦克轰鸣着,排成数百米宽的钢铁洪流,以决战姿势向日军阵地碾压过来。坦克发动机喷出的浓烟如同天边卷来的乌云,履带卷过的草原跟着发动机的轰鸣在抖动。坦克炮和机关枪把日军阵地打成一片火海,沉重的履带在日军工事上压来压去。尽管大和武士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其中不乏有全身绑满了手榴弹和炸药包,与坦克同归于尽的勇士,但全都无济于事。苏军以绝对的优势把日本人的狂妄抛进了图们江。
战斗仅仅持续了5天,一个师团的日军就如同一缕轻烟般烟消云散了。坂垣陆相奏请裕仁天皇,防止苏联进一步进攻,往张鼓峰调派军队,却遭到了比他小近20岁的天皇的训斥。天皇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华中的战局,他不愿意与苏联扩大争端而陷于被动。毕竟欺软怕硬是日本人的本性。日本政府被迫于8月11日与苏联签字,维持日军进攻前的边界状态。
8月12日,莫斯科塔斯社宣布了这样的消息:“苏联红军远东第一集团军歼灭入侵日军8000余人,击落飞机24架,击毁坦克47辆。苏联红军决心捍卫苏维埃领土的完整……”
苏军占领张鼓峰的理由在于《中俄瑗珲条约》俄文本的边界在张鼓峰的南面,日方所持中文本中的边界则在张鼓峰的北边。两本都是正本,这里面的差异是怎么发生的呢?没有人能说清楚。
张鼓峰事件推持了日军进攻武汉的时间表。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43125.htm
编辑词条张鼓峰事件
目录美丽富饶的张鼓峰战略要地张鼓峰张鼓峰事件简介失败的试探张鼓峰事件亲历记张鼓峰事件真相的回忆伪满国境监视队张鼓峰事件的爆发
美丽富饶的张鼓峰
在朝鲜、苏联和中国交界处有一个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图们江从它身边经过,人称张鼓峰。从朝鲜罗津至黑龙江珲春的铁路也从山下经过,山的东边有一个当地人称为长湖的小湖泊。这里冬天长达8个月,就是说一年中有200多天都覆盖着冰雪,但到了4月份以后,小湖就成了黑天鹅和丹顶鹤的家园。这一带长满了婷婷玉立的东北美人松,而从小湖往东则是无边的草原。这里原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沙俄与清政府在1858年签署的《中俄瑗珲条约》把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强行从中国割了出去。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
战略要地张鼓峰
从朝鲜隔图们江与苏联接壤处有一座小山,叫张鼓峰。按1886年《中俄条约》,此处为两国国界,但无标桩,界线不明。苏联称其为哈桑湖。它是从东方俯瞰海参崴的战略要地。
张鼓峰又名刀山,俄语称“扎奥泽尔纳亚”,意为湖对岸高地之意,位于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敬信镇防川村北1、5公里的中俄国界线上,海拔155.1米。山的东面和北面是俄罗斯的哈桑湖和波谢特草原,西北与沙草峰相连,西南与141.2高地相望,南面是防川村驻地,东南约2.5公里处是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沙草峰位于张鼓峰西北2公里处的我国境内,海拔77.1米,东隔沙草峰泡子到中俄边界线1.2公里。
张鼓峰事件简介
所谓的“张鼓峰事件”,就是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
徐州会战结束时,日军大本营就已经拟定了进攻武汉的作战计划。把驻台湾的波田支队编入华中派遣军第十一军作战序列,让该支队在海军配合下从镇江乘船溯长江往西进攻,第十一军主力5个师团向九江和黄梅集结,第二军4个师团和一个旅团在合肥、舒城一带集结。命令要求各部于1938年6月底前集结完毕并发起对武汉外围中国军队的总攻,于8月占领武汉,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但是因为发生在另一个地方的一件事情推迟了这个计划的执行,这也就是中国军队统帅部一直没有判明日军进攻态势和意图的根本原因。
在朝鲜、苏联和中国交界处有一个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图们江从它身边经过,人称张鼓峰。从朝鲜罗津至黑龙江珲春的铁路也从山下经过,山的东边有一个当地人称为长湖的小湖泊。这里冬天长达8个月,就是说一年中有200多天都覆盖着冰雪,但到了4月份以后,小湖就成了黑天鹅和丹顶鹤的家园。这一带长满了婷婷玉立的东北美人松,而从小湖往东则是无边的草原。这里原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沙俄与清政府在1858年签署的《中俄瑗珲条约》把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强行从中国割了出去。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但是外国人为了争夺张鼓峰却又一次拚得个你死我活。
1938年6月底,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已经把东北划为“满洲国”、把朝鲜作为自己殖民地的日本人不干了。日本人认为,苏军占据张鼓峰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但是由于日军正准备进攻武汉,各路日军正作频繁调动,难以大规模地与苏军冲突。大本营只好命令日本关东军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同时内阁指示日本驻苏大使重光癸与苏联进行调解。苏联明确表态,不可能从张鼓峰撤军。重光癸的外交斡旋陷入了僵局。日军大本营痛下决心:夺回张鼓峰。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而使战火引向东北,从而影响与中国军队决战的华中战局,大本营命令驻朝鲜日军完成此项任务。
驻朝日军以一个师团的兵力于7月份出击,在猛烈的炮火和部份装甲车、飞机的配合下,经3天的战斗就夺回了这个地方,并把苏军赶到了乌苏里斯克,日军大获全胜。裕仁天皇还没有来得及为日军颁发勋章,8月1日,苏联远东军区两个甲种师2万余人在远东第一集团军苏可洛夫将军指挥下,配属近百门火炮、200多辆坦克、上百架新式“咔秋沙”飞机,开始对日军反击。
苏军敞开门户,把不可一世的日军放入到乌苏里斯克草原。日军原来还有点担心苏军不容易对付,但是苏军在皇军面前同样节节败退。这让日军兴奋无比,苏联人也只不过如此而已。可是8月1日这一天凌晨,正在睡梦中的日军突然被天上由远而近的滚雷般的轰鸣声惊醒了。还没有等惊慌失措的日军进入阵地,呼啸而至的机群倾吐下了雨点般密集的炸弹和机关枪子弹,远处怒吼着的炮口,喷出了一道道的火光,硝烟和烈火吞噬着日军阵地。轰炸和炮击刚一过去,一幅让日军永远不会忘记的恐怖场面出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百余辆苏军坦克轰鸣着,排成数百米宽的钢铁洪流,以决战姿势向日军阵地碾压过来。坦克发动机喷出的浓烟如同天边卷来的乌云,履带卷过的草原跟着发动机的轰鸣在抖动。坦克炮和机关枪把日军阵地打成一片火海,沉重的履带在日军工事上压来压去。尽管大和武士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其中不乏有全身绑满了手榴弹和炸药包,与坦克同归于尽的勇士,但全都无济于事。苏军以绝对的优势把日本人的狂妄抛进了图们江。
战斗仅仅持续了5天,一个师团的日军就如同一缕轻烟般烟消云散了。坂垣陆相奏请裕仁天皇,防止苏联进一步进攻,往张鼓峰调派军队,却遭到了比他小近20岁的天皇的训斥。天皇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华中的战局,他不愿意与苏联扩大争端而陷于被动。毕竟欺软怕硬是日本人的本性。日本政府被迫于8月11日与苏联签字,维持日军进攻前的边界状态。
8月12日,莫斯科塔斯社宣布了这样的消息:“苏联红军远东第一集团军歼灭入侵日军8000余人,击落飞机24架,击毁坦克47辆。苏联红军决心捍卫苏维埃领土的完整……”
苏军占领张鼓峰的理由在于《中俄瑗珲条约》俄文本的边界在张鼓峰的南面,日方所持中文本中的边界则在张鼓峰的北边。两本都是正本,这里面的差异是怎么发生的呢?没有人能说清楚。
张鼓峰事件推持了日军进攻武汉的时间表。
失败的试探
1938年7月(第一届近卫内阁)上旬,苏军进入山岭地带。这时正是日军攻打汉口的前夕,为了避免与苏联的冲突,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采取不诉诸武力的方针。
关东军从2月起着手准备对苏作战,并提出所用战费最好从中国事变费中支出。在此之前,还命令参谋迁政情等人前往现场视察,同时将其强硬主张上报大本营和朝鲜军。这是因为关东军在干岔子事件中信心大增。陆军自中国事变以后,以战线扩大为借口,要求支付庞大的临时军费,以建立装备完善的51个师团。四年半期间,军费已增加到6万亿日元以上,其中一半消耗于中国战场,其余用在以后的扩充军备,包括对苏作战的费用。
大本营的外交谈判方针是要求苏联撤军。为预防万一,又命令靠近这一地区的朝鲜军第19师团(尾高中将)出动。该师团常驻朝鲜北部,其使命是准备对付苏联,而不是对中国作战。
但是,大本营突然改变方针,企图试探苏联约态度,即打算耍弄危险把戏。大本营认为,“在这样狭窄的地带,无法出动大批军队,因而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整个师团覆灭也无关紧要,这正是向苏联显示日本实力的大好时机。”然而,倒霉的只有士兵及其家属。
海军反对陆军的做法,认为汉口登陆作战需要大批军舰护卫,以保证武器和兵员的运输,因此要避免同对手玩弄危险的游戏。陆军置之不理,执意打一场有限战争,即只动员一个师团,而又不向苏联境内追击。陆军大臣板垣和参谋总长闲院官都表示赞同。
闲院宫对天皇说:“必须以武力夺取那个有争议的地区。”同时还提醒说:“陛下如不批难,当然不能行动。”而宫内大臣汤浅却对天皇说:“从大局来看,目前不应同苏联交战。”天皇问道:“即使我不同意,他们仍要独断专行,怎么办?”汤浅回答;“这样就无法控制陆军。若引起战争,不知日本的命运将会如何,实在令人担忧。”天皇说:“大概不到这种地步,陆军是不会醒悟的。”摆出一副旁观者的姿态。天皇是陆军大元帅,眼看着部下将国家拖入危险的境地,却仍任其胡作非为。作为大元帅,应该说这是极不负责的。元老西园寺对秘书原田谈道:“陛下的看法似乎很不对头。对陛下来说,眼下需要的是坚决不予批准。万一对苏联使用武力而引起战争的话,近卫(首相)最好辞职。”(《西园寺公和政局》第7卷第50页)
板垣和闲院宫为获取天皇批准而进宫。宇佐美侍从武官长传达天皇的旨意说:“如为奏请使用武力而来,我则毫无赞同之意。”后经再三请求;天皇才接见了他们,并问道:“你们同有关的大臣协商得怎么样?”板垣回答:“外务大臣(宇垣)和海军大臣(米内)都赞成。”实际上,在此之前天皇已得知外务大臣和海军大臣是“反对使用武力”的。因此,天皇大为震怒,正言厉色地说:“陆军的做法太不傻话。满洲事变时在柳条沟也好,后来在卢沟桥也好,完全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在当地独断专行。作为朕的军队,竟然屡次采取不应有的卑劣手段。今后没有联的命令,不能动一兵一卒。”(《西园寺公和政局》第7卷第5l页)
据外务大臣字垣的记载,在他奏请和平处理这一事件的第二天,闲院宫上安天皇,请求批准向苏联边境派兵。天皇看到奏折后扣压下来。没有批复闲院官。奏折的内容是,命令朝鲜军师团和关东军的两三个师团驻防于“满洲国”东部边境。在奏折末尾的“备考”中奏明:“有关今后这些部队的调动,请委任参谋总长负责。”如果天皇就这样批准奏折,那么,按照“备考”的要求,对苏作战等重要权限将交给参谋总长,统帅权也将由参谋本部掌握,从而剥夺了天皇的权限。这样重大的事情竟未写入正文,而放在“备考”之中,显然是想用障眼法骗取批准。事后,宇垣感动地说:“陛下不予批准,真是英明。”军队企图夺取天皇的统帅权,策动大规模战争,而天皇处事谨镇,没有勿忙批准,这一点是引人注目的。
大本营命令日军从冲突地区撤退,而师团长尾高率领部分士兵固守不动,打算依据《军队内务令》独断专行。
7月29日,10名苏军士兵到张鼓蜂以北两公里处构筑工事,尾高下令进攻,苏军坦克随即出动。尾高不向大本营报告,擅自命令佐藤联队出击,攻占山岭地带,完全违背了天皇的旨意。可是,天皇听到参谋次长多田骏的报告后,一反常态地命令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望前线将士坚守边界,切忌越轨行动!”(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稻田正纯:《同苏联远东军的决战》,见理性特集《昭和秘史》)也就是说,天皇高兴地承认事态的发展,向多田表示满意日军的行动。“事巳至此,无可奈何”,这是天皇自满洲事变以来的一贯态度,因为事态的发展有利于日军。天皇既然违背了自己的方针,那么不管胜败,都无意恢复原状。如果事情进展顺利。虽道各国反对,但只要不使用武力,天皇就心满意足了。这种态度助长了陆军的气焰,也养成不重视天皇的习惯。
由于上述原因,大本营承认了尾高的独断。战斗进入第二阶段,苏军开始炮击,从8月2日起,又以坦克、重炮进行反击。日军按照大本营的命令,未向苏联境内推进,全力坚守防线,伤亡惨重。危险把戏的灾难落到了士兵的头上。6日,苏联出动两个师大举反攻,日军伤亡超过1400人。这是战败后公布的数字,陆军发表的数字比这个少得多;军部惯用的伎俩是夸大敌方的损失,缩小自己的损失,以便蒙骗国民.
大本营甚至预感到整个师团将要覆灭,决定调关东军主力进驻“苏满边境”,牵制苏联。可是,这时正在中国进行着大规模的战争,无力扩大对苏作战。大本营最终放弃原来的打算,并在莫斯科签署了《停战协定》。在这一事件中,日军对于苏军的方针即“如果国土遭到侵犯,将不断投入大量兵力”有了切身的体会,而且还取得经验,如果自己一方不投入大量兵力就会遭受重大损失,也就是说,若以儿戏般的兵力挑起战争,那就绝对不能取胜,而且损伤定会惨重。但是,实际上日军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通过交战地区的停战谈判,日军将坚守过的山岭地带交还苏联,然后撤退。早知如此,当初不打岂不更好。应该说,为死守这一地带而白白死撑的士兵是最悲惨的。
(摘自《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
张鼓峰事件亲历记
王辉 张道森
注:王辉历任伪满军第二教导队步兵第二团排长、副连长、连长,第二军管上尉副官,兵事处处员。事件时任驻丸沙坪的少尉排长。
张鼓峰位于我国和朝鲜、苏联三国交界的吉林省珲春县敬信乡,在图们江入诲口的东岸,是个海拔152米的高地。张鼓峰又名刀山,原来在蜂顶有一块岩百,形状如刀,因而得名。张鼓峰事件时,被苏空军扔下的炸弹炸碎,已不复见。峰南麓有防川湖,湖畔是防川屯,与朝鲜的豆满江里市隔江相望。峰东是哈桑湖,峰北是波谢特草原。峰东南3.5公里处有土字碑。峰西北2公里处是沙草峰,高度略低于张鼓峰。cbh
所谓张鼓峰事件,是1938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日本和苏联在张鼓绎和沙草峰这两块高地上发生的一场激烈的军事冲突,伪满军也卷入了这场冲突
在“九.一八”事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36号界标附近国境线一带,伪满军没有兵力驻守,只有少数国境警察巡视,处于半开放状态。伪康德元年(1934年)成立了国境监视部队,担任国防警备。该部全是招募的朝鲜青年,未受过军事训练,军纪涣散,滋扰百姓,不久被解散。又由吉林第二军管区指派、由延吉步兵第八因、汪清县步兵第九团和吉林市教导步兵第二团各抽出一个加强连(附重机枪和迫击炮)编成国境警备部队,直接归延吉地区司令部指挥,担任吉林省东部国境警备任务。吉林市教导步兵第二团第二营(新兵营)抽出的一个加强连(编成四个班),调到浑春县的九沙坪担任国防警备,范围由五家子山起,经36号国境界标、莲花泡山、沙草峰,到最南端张鼓峰一带的国境线。兵力和人员编制为:连长风间荣二(日系),连副小川一江中尉(日系),第一排排长尚国良中尉,第二排排长刘春华少尉,第三排排长王斌岐少尉,机枪排长秋原胜三郎少尉(日系)。连的兵力部署是:五家子山(含哨所)由第一排担任警备;莲花泡山(含哨所)由第二排担任警备,第三排和机枪排驻九沙坪为预备队。各排每半月调换防务一次。每天由驻九沙坪的部队派出骑兵,沿国境线我方一例巡视。巡逻路线:由九沙坪出发,经莲花泡、三道泡、四道泡、五家子屯后,再返回九沙坪。
1938年5月,日军动员朝鲜军所属的会宁部队到张鼓蜂的姊妹峰张其峰修筑碉堡,20多天后撤回。
7月,日本向苏联提出,张鼓蜂附近的哈桑湖地区属“满洲”领土,应划归“满洲”,道苏联拒绝。a$b5dr
7月15日,日军松岛伍长和伊藤军曹等一行3人,化装成朝鲜族农民,到张鼓峰附近侦察苏方军事设施。七们由住防川的居民金海南和高云八带路,进入苏境后,让金、高二人放哨,松岛、伊藤等人分头绘苏边境军事设施图。被苏边防军发现后,松岛被击毙,其余2人逃遁,这是张鼓峰事件的导火线。
7月16日,日本向苏联递交照会,以松岛之死为由,要求苏军撤出张鼓峰,否则采取措施。苏方声明日军侵犯了苏联领土,因而开枪击毙松岛。同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命令驻朝鲜的日本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将集中所属部队待命。朝鲜军司令官命令驻罗南的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准备出兵,控制国境线,并部署步兵4个中队、山炮兵2个大队和野战重炮兵1个大队。
7月17日,中村孝太郎命令尾高龟藏,部队务必于19日拂晓前集中到庆兴、阿吾地一带。aVr3!A
7月20日,日本驻苏大使星光向苏联政府强烈要求其撤出张鼓峰,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苏方负责。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答复:‘任何威胁吓不倒莫斯科’。
苏军加强战备,7月初,苏边防军10余人在张鼓峰西坡构筑防地,到11日增加到40余人。7月20日上午,苏边防军10名在沙草峰构筑了悼地。苏境沿线公路上军用汽车急增,波谢特港口开进30多艘运输舰。
7月30日傍晚,日军偷渡图们江,集结于防川屯,疏散了当地的老少妇孺,留下18岁至45岁的男子挑水、送弹药
7月31日夜12时,日军在朝鲜的洪仪里向张鼓峰开炮,第一发落在张鼓峰北坡苏联领土上,第二发落在张鼓峰顶,第三发落在张鼓蜂西坡。日军一个大队于凌晨4时40分攻占了张鼓峰。另一个大队在炮火掩护下于晨6时攻占了沙草峰。日军又向哈桑朗地区进攻。
8月2日至8月6日战斗最为激烈。8月2日,苏军出动10架飞机轰炸了张鼓峰、沙草蜂、庆兴、古邑等地。苏远东军司令布留赫尔将第四十师主力集中到波谢持湾西部地区,将步兵第三十二师和机械化第二旅调入哈桑湖地区,布留赫尔亲临波谢持湾指挥战斗。8月4日,苏远东军步兵三十二师和机械化二旅的坦克营从南例向52高地进攻,步兵从南、北两测向张鼓峰进攻。8月6日下午4点,苏军猛烈轰炸了张鼓峰和沙草蜂。傍晚,步兵第四十师夺回了张鼓峰。于是日军出动参战全部兵力,发动夜袭,赶走了苏军,重新占领了张鼓蜂。
在这5天中,日军受到苏军飞机、坦克和步兵的沉重打击,伤亡很大。加上连日暴雨、洪水通涨,大桥被冲毁,清津至罗津的铁路、公路由于被轰炸而运输中断.苏军占领了水流蜂,通往朝鲜的大桥被苏军控制,苏军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严密封锁着图们江口。日军被包围在张鼓峰上,兵力、物资得不到补给,陷入了绝境。这时,日本不得不向苏联提出停战。8月10日夜,苏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张鼓峰停战协议。协议规定:苏日双方军队于8月11日12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双方军队维持11日上午12时的控制线;双方国界由苏联代表2人和日“满”代表2人组成混合委员会调查处理。8月11日,日军和苏军代表在张鼓峰阵地会见,进行现场交涉。经过11日下午和12日、13日连续2次协商,决定双方军队从张鼓峰阵地各自撤退80米。8月13日,在张鼓蜂东南侧双方交换俘虏和尸体。
在苏日激战期间(8月2日至8月6日),伪满军和苏军也有小规模战斗。苏军炮火先是射向张鼓峰一带,后来逐渐向北转移,莲花泡山和五家子山也遭到炮火的延伸射击。这样,战斗由张鼓峰转移到36号国境界标附近。五家子山伪满军哨所的一名朝鲜族士兵持一段炉筒子搁在哨所防近,被苏军炮兵发现,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就向五家子山猛轰,直到将沪简子炸飞。伪满军也向苏军炮击,战斗时断时续,一直到第三天夜晚。在第36号国境界标的苏方一例,苏军集结了约一个营的兵力,向伪满军炮击,直到傍晚不停。伪满军判断苏军有夜袭的可能,即集中兵力封锁通向第36号国境界标的大道,并以二道泡、三迫泡为天然屏障,隔泡部署了步兵、炮兵和游动骑兵,以防苏军夜袭。是夜只有少数苏军侦察兵来扰,无大部队行动。第2天清晨,在大雾将散的时候.苏军一个营越过第36号国境界标,向伪满军发动强攻。伪满军用迫击炮轰击,用轻、重机枪扫射,以强火力封锁大道。苏军见火力太猛,前面又是开阔地带,末敢冒然推进,接火约1小时后撤回其境内
张鼓峰战斗打内的第2天,驻延吉市的伪满军步兵第八团急调珲春待命,其第一营急驰九沙坪来援。第3天清晨,延吉地区司令官吴元敏少将到九沙坪视察,当天返回延吉。日苏停战谈判前,伪满军政部代表川岛芳子少将随日本关东军本部高级参谋到九沙坪视察。
据伪康德5年(1939年)出版的《满洲年鉴》载:张鼓峰战斗中,日军死亡158名(其中军官8名),受伤740名(其中军官17名),伤亡共898名。另据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一书记载:在张效峰战斗中,日军伤亡总数1440名,其中死亡526名。攻占过张鼓峰高地的七十五联队伤亡员重,共708名,其中死亡241名
张鼓峰事件后,日军将张鼓蜂一带辟禁区,强行将洋馆坪、防川、会忠源和沙草峰四屯共140多户老百姓迁走
青鸟2005-07-23 10:50
张鼓峰事件真相的回忆
孟广信
1938年7、8月张鼓峰事件当时,笔者正在浑春河南图鲁屯小学任教,几百名难民从战地逃来,正值浑春河涨大水,都住在图鲁小学的新(春景屯建的)、旧校舍的教室里。我对当时战地的情况了解一些。
1938年张鼓峰事件前,驻浑春的日本军是驻朝鲜罗南的第19师团的鹰森部队。我于1935年春,去开办“九•一八”后停办的九沙坪小学校,后又在九沙坪第二次任教。那时一个中尉带着一些伪军,还有2个日本兵,驻在九沙坪;一个中尉带着一些兵驻在洋官坪,因河对岸是庆兴(偏脸城),沙草峰对岸是古邑,日本都有重兵把守。
30年代前期苏联红军就登上上占据了沙草峰和张鼓峰,并在山巅修了国防工事,安上了哨兵。对岸朝鲜古邑的几个山头上,日本也修了国防工事,一直对峙着。1938年7月14日,日本派松岛宪兵伍长乔装成农民和另外的一个向导到张鼓峰几个山头,探视苏方的实情和军事设施。苏方发现后,松岛伍长当即被打死,熟悉张鼓蜂的那个向导跑回去了。
7月29日,凌晨,云雾弥漫。日本军发动了第1次进攻,尖兵刚摸到张鼓峰山腰,苏方就开枪了。
7月31日,一部分日军从洋宫坪迂回想要截断通往沙草峰和张鼓峰的后路,对张鼓峰进行第2次攻击。苏联的飞机起飞了几十架,出动了坦克几十辆,随后,步兵也冲上来了。飞机不仅在战地投下了大量炸弹,就是朝鲜临江的几个集镇,如:庆兴、古邑、青鹤洞、阿吾地等主要车站和庆兴郡当时所在地——维基,没有一个幸免。敬信几个密集屯落也常被轰炸,飞机看到人群就用机枪扫效。把清——罗线铁路炸断了很长很长的几段。从第2次总攻击开始,到8月l0日这是战争最激烈的11天。8月5日前后是战争的最高潮。苏军进行了无数次进攻,控制了张鼓峰和沙草峰阵地。日军反攻一次,就被打退—次。中旬以后,日军因铁路瘫痪,江河涨大水,援兵运不上来。尽管也调来了几只战艇,但都被苏方打沉在江里。苏方的太平洋舰队,把图们江口封锁得很严。口军冲了几次都没有大作用。海上只能以失败而消沉。浑春的援兵运不上来,日本只依赖庆兴桥,最后也是半瘫痪了。水流峰一直被苏方占据着。峰顶的阵地非常坚固,张鼓蜂后路输送线一直坚持得很好。如果日军再进攻,只能是全军覆灭。
浑春镇及附近的平原地带,也很紧张,各通路也有警察自卫团把着。8月上旬款,难民在敬倍呆不了,才由敬信乡的职员和两名黑顶子警察队队员把他们护送到图鲁和春景。此时,珲春河正遭遇着自191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涨水。1934年日伪用钢筋水泥修的浑春大小桥,被冲垮倒塌,像两条长长的死蛟龙躺在河底里。战地来的难民都住在图鲁的新旧校舍里。这时我见到了分别12年的老相识于希水,他说:住在土字碑下坎江岸的老由头已经逝世,他还说:他“九一八”后好几次被抢劫,没法住搬到黑木积,弄了点地种,这次开战,苏方的火力集中在平原砂草峰、张鼓峰、黑木积一带。飞机也扔了很多炸弹。洋官坪的江岸上有些房子,通古邑的渡口有日本军队驻守,沙草峰、黑木积的居民都迁出,没人家了。有一位朝鲜族族大娘,1926年我在她家住过六七宿,在圈河也见过她,攀谈的特别亲热,她掉着泪说:日本人哪管我们,青壮年都被抓去给他们抬担架运死尸、参加战勤,也死了好多,我二儿子也死了。说到这儿呜咽得很厉害,她接着说:壮年妇女有的被抓去给他们做饭,丢下的孩子已经送命了。我们在开仗的第四天才从战场上率领全家跑出来。洋官坪的渡口、庆兴桥被苏军封锁得很严,过不去,难民从战场上都是三五家一伙地逃出来的。乡(村)公所在九沙坪设了一个收容所,前天才集合把我们送到这里。
这些淳朴善良的期、汉住民受到了很大涂炭,有的老人和孩子耳朵震聋震坏了,直流血。好多房屋变成灰烬,余剩的也大部倒塌。家俱炸毁了,耕畜炸死、炸伤了。好多老弱妇婴也被炸死。有一个我在1926年初遇时还是小学刚毕业的学生。他说,开仗的头5天就被抓去给日本军队运给养。运军需装卸车,不知准备这些干什么?他是开仗的第3天跑出来的。最初,日本军也有几架飞机飞来了,叫苏军打掉了几架,后来再也不敢来了。汉、朝这些住民与我虽然相隔12年没见过面,但认识的人,见到我都很亲近,说话很恳切,愿意说出他(她)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但一看到村职员和不相识的人,立时就住口,原因是怕日本人、怕“狗”。几百名住民,住了十几天。8月上旬,在浑春镇附近日日夜夜都可以听到轰隆、轰隆连片的爆炸声,到中旬这种声响稀疏些了。8月12日的前一天午前,5架飞机从苏方哈什蚂沟上空飞来,有的到甩湾子、庆源、农圃、承良以西,盘旋迂折从团鲁上空飞回苏联。到太阳村上空时,地面小枪响了好长一阵。这时成千名军国主义的胡子兵(大部分都是再征入伍的在乡军人),听说是从华北战场调来的,步、马、炮都有。这几千名日本兵在8月初就到珲春,他们还没上战场,张鼓峰战争就以失败而终止。8月中旬后期,在珲春镇开了一个战争胜利展览会,表明战死了一名大佐,有十几名佐级军官,也都毙了命,他们的血衣和被穿孔打坏的钢盔、遗物等……都摆上了。还有一些破枪碎铁、废弹壳、弹丸,标明这是缴获的胜利品。日军搞的这个所谓胜利的展览,实际是自吹、自擂。
战火平息后,珲春来了一个日本中将。在珲春安设丁关东军师团司令部,春化去了一个旅团,敬信、乎源东北的“五家子”驻一个旅团。在八道泡子南圈河山北麓,盖了一幢房,圈河口(八古比)盖了一幢房,庆兴桥头盖了一个哨所。从此,(1938年一1945年)圈河山南〔庆兴桥南)列为军事禁区,不仅汉、朝住民不准去,就是敬信乡洋官坪等地区也划为无人区。
太平详战争的后期,日本人在理春扣捕了大把头衣中丁。这家伙是辽南人,会说日语和朝语,清——罗线铁路,靠近珲春这一段是他骗来的华工修的。珲春的国防工事修完后,就把劳工活埋在国境线上。修东满铁路也是他骗来的劳工干的。1944年秋,日本硬说衣中丁是苏联间谍,珲春的国境事件都与他有关系。逼问他到张鼓峰顶巅去过没有?严刑逼供,他被硬打死在浑春国境警察队刑讯室里。这个民族的败类,敌人豢养的一条忠实走狗,最后死于其主子的手下。
张鼓峰事件拾零
8月17日,战地的枪炮声响,更加稀疏了些。有一次,听见说前几天圈河山也是战场,不时听到开坦克的响声,山上有很多苏军。有一天在水流峰顶上用巨炮向偏脸城(庆兴)打了好几次炮弹,庆兴浓烟缭绕可能烧了不少房子。有一天日本的飞机来了一架,要去炸水流烽苏军阵地,没到就叫苏军打掉了,残骸还在南木正(一树亭)的山坡上。
青鸟2005-07-23 10:51
伪满国境监视队
刘世昌 韩蔚
1938年6、7月间,伪满军事顾问部召集国境监视队各部队长开军事会议(这个会是机密的会议,没有中国人参加)。事后,“北部”顾问(日本军现役中佐)对韩倜(韩蔚即本文作者韩蔚)说:你要作好思想准备,选两个精明的属官,最好是会满语的,如果没有就特殊采用,多作思想教育。北部又说:可以在大臣宫房中挑选。但对他们的思想要做进一步的了解,使他们担任“甄别”工作,交给第一参事宫室长岛参事宫指挥。后来,选定了周敬修、张人浦二个属官,准备随长岛参事官执行任务;但不久又来命令又变更了,不要中国人担任。韩倜对这次出尔反尔的作法感到日本人说的再好听终究和中国人是有距离的。搞不清萌芦里装的究竟是什么药。后来,韩侗到酒保服装部去做军服,服装部的衫本主计对韩侗说;现正在给关东军加工1000套满军士兵服装,您如不忙用,请稍候几天再做吧!韩又问杉本说:关东军怎么要做满军军服呢?杉本说:这批服装是关东军特约订做的。韩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奇怪,猜想这可能与经济战有关系。回到部队后就询问山崎大佐。山崎是经济战研究室的主任,跟韩倜处的还很密切。山峙笑着说;这算什么罕见的事,日本军就不许穿满军的服装吗7可能是国境监视队呗。国境的军事编制和部署都是要尽量符合现地情况,为了防患未然,在着装上也不必要太机械了吧。近来接到浑春国境监视队的报告:“张鼓竭”一带疫情严重,顾问部拟派军医处人员到现地进行“实地调查”和“技术上的处理”。山崎又说:这次疫情是由苏联边境线上蔓延过来的。将由松井事务官带人去收集对方的公共卫生措施、药品供应等情报。去的人要到军医处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注射。韩倜听到要先进行预防注射,便想到顾问曾经说过要进行细菌战是最危险的事。
这次到国境线去的入,要注射鼠疫、霍乱疫苗。
中尉军需官刘世昌是1938年9月1日调到珲春国境监视队去的,还有个上尉军需宫(日本人)名叫“福留”,也是新调去不久。珲春国境监视队人数不多,仅招四个连的兵力,不过几天就调来两个军需尉官,可见日寇对“张鼓峰”事件,井末想速决的,而是计划着大举进攻苏联。刘世昌所见日本军驻珲春国境地带是一个师团,随时准备着参加战斗。还见到由伪军运来的大批的伪军装,是预备把日军化装成伪满军参加这个战斗的。
“张鼓蜂”战斗中日伪军战斗情况:
“张鼓阵”战役兵力的部署是:第一线是伪满军的3个连,连排长都是日本人,连副是中国人。这3个连有一个连的士兵都是朝鲜人(多数是入日本籍的朝鲜人,也有的是由日本军退役的兵)带队官还是日本人。;'&
另一个连作为预备队,据说这次战斗是日本军化装伪满军在左翼参加了战斗,战斗不过十几天就结束了,死亡有三十多人。
国境监视队在现地设立对空监视哨,立一架很大的定向天线。日军的高射炮隐蔽在战堑内。对空监视哨有一个日本军曹长,他不断地和日本军联系。无线台也设在伪军的阵地上,作地面联络用。同时,在边境线上还埋有地雷
由浑害到国境线的“国道”是平坦的,不但用于运输军用物资,而且利用平坦如镜的国道作为飞机的跑道。在国境线上设有路标及障碍物,如铁丝网都通着电。还在边境线的靠苏联边界撤布了细菌和毒品。
这个部队有宪兵办公室,上尉一人,中尉一人[都是日本宪兵尉官出身),部队里设立暗室。刘世昌有一次值宿路过暗室,听到室内有哭啼声。刘问卫兵谁在禁闭?卫兵答是犯人冻的叫喊。刘世昌感到奇怪又问是咱们部队的弟兄吗?卫兵说:是百姓,一个是中国老年人,还有一个朝鲜妇女。这两个人冻饿好几天了。听说他们在国境线上禁区砍柴时被捕来的。
张鼓峰停战后,国境监视队于1939年3月1日,改编为国境警察队。
青鸟2005-07-23 10:53
张鼓峰事件的爆发
日本陆军部 战史研究室
1938年7月7日,关东军监听获悉苏联波谢特地区警备队长给在哈巴罗夫斯克苏哥洛夫中将的电报,判断苏军企图占据张鼓烽东北12公里的香山洞西方高地。当即通报朝鲜军(军司令官小矶国昭大将)、挥春驻屯队和该地的特务机关。朝鲜军立即令第十九师团及珲春驻屯队等注意警备。
张鼓峰位于满洲国珲春县最南端、背向图们江与苏联沿海州的国境地带。浑春县当时被划入朝鲜军的防卫地城。
第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被称为积极敢于的将军,属下各联队长也多刚强之士。至7月20日,师团将士受中央部对苏军非法越境以实力给予一击的思想影响,锐意进行夺回准备。
7月30日下午,参谋本部收到朝鲜军参谋长北野宪造少将的急电如下:
29日晨,约10名苏军士兵出现于沙草峰南方1公里的高地,越境开始构筑工事
古邑(古城)守备队以20名士兵于15时将其击退,以后该小队为了避免战斗,撤回到洋馆坪南方2公里的高地,正监视敌情。
于是以参谋次长名义,向朝鲜军、关东军两参谋长发出如下电报:
沙草峰事件,目前可由正在坚持实施不扩大方针的现地部队予以处理,希命其及时报告现地情况。
随后收到报告称:第一线部队对沙草峰方面苏军的攻击前进及非法挑衅,已断然给予反击。30日夜,一举夺取张鼓峰,正确保该高地
以后的经过表明,这是使第l9师团官兵处于极为困难的战局的原因。
31日,多田参谋次长就此新冲突的战况上奏天皇,8月1日下午,奉到如下的大命。
大陆命第163号
命 令
一、朝鲜军司令官应暂时占据张鼓峰、沙草峰一带大致现已进入之一线附近,且对上述以外我军正面之满苏国境严加警戒。
二、详细事项由参谋总长指示。l
昭和13年(1938年)8月1日
据此,参谋总长于同日发布了大陆指第215号指示
一、于张鼓峰、沙草峰附近,只要苏军不进行挑战,军事行动不得超越目前范围。军的配置及行动。除准备迎击敌军反击外,应维持现状。
二、除上述外,对军队正面的满苏国境方面应严加戒备,军队行动应注意勿刺激敌方。
三、军队的行动应全面保持慎重态度。
大本营在命令于张鼓峰、沙草峰一带现已进入的一线附近采取守势防御的同时,对于苏军以坦克、远射程饱、飞机向我反击,为了不扩大事态,对使用飞机加以控制。这样,装备本来劣于苏军的日军第十九师团,在缺少空军支援的状态下,完全陷于苏军优势火力攻击的险境中。
8月5日,朝鲜军参谋长向次长、次官、关东军参谋长发出如下电报,
敌似在拖延外交谈判,赢得时间,依靠轰炸及远射程炮击,企图使本身不受损失,逐次消耗我战力,最后一举全力夺回张鼓峰,从而便此次事件及一般外交取得有利进展。
果真如此,则我军在限定战面内,战术及地形上又无运用兵力之良策。同时,在使第一线攻击前进时,推进山炮、压制敌炮兵,即须越境。而且此次战斗,并非必须等待其他方面战局发展之持久战,谓为空守阵地继续忍受消耗,并非过言。
今日师团官兵士气虽顾旺盛,得无足虑,但如长此下去,恐终将影响士气。
当时如爆发对苏战争,弹药的保有量不足15个师团一次会战之用。于是,8月5日批准了关于朝鲜军撤回原驻地的命令,并派遣桥本群第一部长前往现地,负责决定传达及实行的日期。命令原文如下:AD*
大陆命第172号
一、朝鲜军司令官应将占据张鼓峰、沙草峰附近之兵力,伺机向图们江右岸地区集结,然后适时返回原驻地。
对军正面之满苏国境应严加警戒。
二、详细事项,由参谋总长指示.
在此期间,统帅部为了缓和第十九师团的战况,下达了第十九师团的临时动员令,并增加了重炮、高射炮、列车炮等兵力,命其对罗津要塞进行紧急战备。同时,为了牵制苏军及制止其恣意行动,于8月10日采取了命待机于大连附近的大本营直辖第一百零四师团向浑春附近前进,以及关东军向绥芬河、东宁方面东正面移动兵力等措施。
尚未传达的8月5日的第172号大陆命,是为避免全面战争不得已而使防御战斗中的军队后退的命令,这对造成优秀师团的战败感,给与敌方过敏反应,乃至对日苏今后的政局和国际均有极大影响。同时由于正在促进外交交涉,所以此项传达不能轻易决定,以致第十九师团陷于战力消耗殆尽的困境。
真是上天保佑,正当走投无路的最后关头,10日半夜莫斯科停战协定成立,按我方主张在8月11日正午的线上停战。原来苏方并无扩大此次战斗的积极意图。这样,由于莫斯科达成协议,得以不致蒙受败退之耻,保住了日本国家及军队的脸面。
8月11日,以大陆命第179号下令“应自现在起,停止与苏军在张鼓峰、沙草峰方面之战斗行动”,并传达了前记第172号大陆命。
据当事人回忆:由7月10日开始的一个月期间,正是汉口作战部队集中的高湖,惹起如此事件,中央统帅部一时极感不安。然而由此却得出威力侦察的结论:苏联并无大举出动之意,于是得以消除后顾之忧,实施对华作战。
以后苏军虽在张鼓峰占领了坚固阵地,但我军并末企图夺回。苏方以张鼓蜂事件作为苏军的胜利,大肆宣传。
据判断,苏军于7月9日占据长期以来有满鲜人来往的张鼓峰并坚决确保该地的意图,从全局观点井非认真对日作战,而是为了牵制日军的华中作战。同时为了准备对日战争,对通往北朝鲜、东满的日军作战铁路施加威胁,并侦察日军的对苏作战准备。此外,也可能由于不久前国家政治保安部长留希科夫大将逃亡满洲境内事件,为了挽回远东红军的威信而进行的示威运动。
8月10日左右,伦敦《泰晤士报》的评论认为,事件是由于现地日军的功名思想,以及受国内政治斗争刺激的远东红军的虚张声势造成的。
9月80日,大本营以大陆命第215号将张鼓峰方面的防卫,由朝鲜军移交关东军
一、解除朝鲜军司令官在珲春地区保护帝国臣民之任务,解除时间自10月8日起
二、关东军司令官为防卫图们江下游方面之满洲地区,必要时得以一部军队配置于沿北朝鲜东部线地区。
(摘自《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