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魔转世:一位副科级公务员的自述:我为何“不想去”市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15:54
一位副科级公务员的自述:我为何“不想去”市委 2011年03月15日 10:40:02  来源: 新华法治

半月谈网15日刊载“中国公务员原生态”之升迁篇《我为何“不想去”市委》,原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我为何“不想去”市委

作者:蜗牛(级别:副科)

我年方25,在县里刚提副科没多久,幸运之神就再次落到了我的头上,市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打来电话,说想借调,名义是去阅评报纸,事先征求我的意见。

说是借调,实际是给段时间办手续。因为市委宣传部经常看到我在中央、省、市媒体的“豆腐块”,觉得我是个人才,遂有“不将我挖去誓不罢休”之气势。

对我而言,进市委肯定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当然满口答应。然而,一想到“霸气”的现任部长,我心里就直犯愁。

新部长以前是个乡镇党委书记,38岁,以挖茶带而闻名全县。因干事有魄力,为人比较霸气,人送外号“下得孽”(方言,意思是此人干事不达目的不罢休,含贬义)。提拔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后,夜以继日都在想如何搞好全县宣传工作,我是宣传科长,年轻而思维活跃,给他出了不好“好点子”,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拼搏,被他视为了“左膀右臂”。

可如今,部长正想甩干臂膀大干一场,欲凭骄人的政绩,更上一层楼。还想让我当“马前卒”,“先锋官”,遇山开山,逢水架桥。在不是正式调动的情况下,乍一听到这种消息,他能放我走吗?万一最终没走成,领导再觉得你迫不及待想走,好不容易打开的默契局面,不就白白失去了吗。因此,我决心表示“不想去”,就是没走成,也找好退路,“退”得从容。

我走进了部长办公室,欲探探口气。一见到我,部长就热情地让我坐,又问起交待我的一件事情办的怎么样了?我认真一一作答。说完了此事,部长见到我欲言又止的样子,主动问,还有什么事?我小声答,一点小事,还没考虑好!

部长笑着说,啥事说来听听嘛!我将事情过程和盘托出后,立即表示,我并不想去,好不容易才遇上了您这样的英明领导,干啥事都很顺,而且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才不想去市委宣传部呢?

部长笑笑说,你的想法是对的,你在县里摸爬这么多年不容易,刚刚轻车熟路,到了新的环境,不吃苦,不吃亏,没有三年五年,能得到赏识和提拔吗?你再好好干两年,到时侯我再给县委书记做工作,把你放到乡镇当党委书记,不就出人头地了么?市里只是借调,还是去评啥子报纸,要按我说,你就莫去。

我连忙点头称是。心想,果不出我之所料,部长不愿放我,只好剑走偏锋了。

过了两天,我给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打去电话,向他说明了我和部长谈话的情况。请他能不能给部长打个电话,跟他沟通沟通。

第二天一大早,部长就找到我说,昨天晚上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打电话过来了,并说这是市部常委部长的意思,要借调你去。我说你现在家庭负担重,爱人马上要生小孩,给婉言拒绝了。

我连忙说,您拒绝的好,而且借口也妥当。到了市里,人生地不熟,一切从头来,有啥好啊!还没我呆在县里好。再说,跟有的领导在一起工作,就是累死也值得,跟某些领导在一起,即使天天玩着也不开心。

部长一听,脸上的表情便很是有些灿烂。

 我细细地考虑了此事,心里想,这事,要从长计议,稍有不慎,不但市委去不了,而且还把部长给得罪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踏踏实实地干工作,部长交待的任务,我比过去干的更细心,绞尽了脑汁拿方案,写宣传稿,让他一看,就知道富有新意。市委宣传部那边,我也没有打电话。

仅仅过了三天,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就打来了电话,说你小子什么意思,不想来是吧。家里有困难,生孩子是多大的困难,难道就不能克服一下吗?我连忙解释,哎,领导,你可要体谅我们做下属的难处啊,我们部长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说不让我来,我能来吗?你可千万不要说给我打了电话。那样,我就走不了了。

市部副部长默然。说,我就知道是你们那个“下得孽”从中作梗,我收拾他,你等着听信吧。

第二天,部长让我到他的办公室找他。说,昨天,市部的李部长又打电话了。说的都不是个话(方言,意为话难听),还拿市部的“一把手”部长来压我,说再不放你,就要拿我是问。最后,我给他答复是,这事儿让你自己做决定。

我一阵窃喜,但脸上不露声色。坚定地说,我不去,我哪也不去,就好好跟着你一起干。部长唉了口气说,我何尝不想让你跟我一起干,但现在市里一把手发话了,虽是副部长转达的,但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你不去看来是不行了。我还是没松口,说,反正我不去。

到了晚上,在应酬完几个客人后,部长当我的面,对分管我的副部长说,哎,你说这事咋搞,让他去,他就是一根筋,说什么也不愿意去,现在市部常委部长说话了,他不想去,我们做工作也要让他去。

如此又“拖”了一个星期,这边是市部一直在催,另一边是部长苦口婆心地做我的思想工作。最后一次谈话时,部长又说,你年轻,咋这么僵呢?市里的发展空间还是大些,你作当体谅我的难处,你就去吧?听了他的话,我十分“痛苦”地答应了。

三天后,在部长的亲自安排下,我被部里的小车送到了市委宣传部。6个月后,顺利地办理了调动手续。一个公务员在两个“火眼”领导间的行事之道(图)  2011年03月03日 14:04:50  来源: 新华社-半月谈网

资料图

新任部长一到任,我的心便立即紧张了起来:为分管副部长,也为我自己。

我年方26,副科已提了两年。饮水思源,分管李副部长至为关键。他不仅在业务指导我,而且当时力主提拔俺。一句话,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如今,新到任的部长竟是以前某乡镇书记,听说,副部长前几年因工作关系,两人曾大闹一场,是众人皆知的“火眼”。在县委宣传部这个机关,部长是舵手,副部长是中坚,科长是才是事务的具体落实者。听说,县委办公室的一位汪科长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两个“火眼”领导的关系,好多事情没有“拐弯”,最后夹在中间难做人不说,连绝好的一次提拔机会也丧失了。

有前车之鉴,我该如何是好?仅仅过了两个星期,副部长就当我的面发起了牢骚:“唉!真是不懂经,又喜欢瞎指挥,按他说的那样搞怎么行!”我笑笑,宽慰道:“部长才来,很多情况不熟悉。你别跟他计较算了。”

部长也感到了一种挑战。他以前是乡镇党委书记,对于业务不是很熟。而副部长业务素质强,很多时侯竟敢当面软顶,这常常使部长十分难堪。

这可苦了我这个新闻科长。一件事情,部长说这样搞,副部长说那样搞,两头都要听,两头都不能得罪,难啊!我暗暗打定了主意,有道是“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尽力使两位领导冰释前嫌。

转眼之间,部长已上任两个月了。情况渐渐熟悉起来。在3月份的一次会议上,部长安排新闻这块拿出全年的新闻工作思路。任务安排给副部长,副部长让我具体落实。

几经修改,方案最终由副部长敲定。副部长签完字后,让我直接拿给部长看,说部长要是问起来,就说他已经看过了。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我一想,直接报上去,要是部长全盘否定了,岂不是连一点余地都没有了,两人的矛盾又会加深。

经过一番思索,我我走进了部长办公室,口头向他汇报了全年的工作思路,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我立即将工作思路(打印稿)上报给部长,又问他什么地方需要完善,部长说,这个你和副部长商量一下就行了,你们斟酌着办!”

我赶紧跑到了李副部长的办公室,说,部长对思路十分满意,又说您是业务骨干,几个细节我改了之后,请您具体把关。”副部长一听,笑着说,我还以为这次又要大改呢?还不错。我一听,忙道,部长看的很过细,还一个劲地夸我们动了脑筋。

过了不久,部长找我谈话,过问了我的一些思想和工作情况后,话锋一转,开始问副部长最近怎么样?我实话实说,副部长分管新闻,实在是太敬业了,不仅制定报道选题,还经常性下乡采访,撰写文章。部长点了点头说,我这个人,就重工作实绩。

两个星期后,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了大型采访活动,李副部长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和我一起加班加点,制订报道选题,在记者来的前一天夜里,竟然加班到了深夜,以至于第二天,在与记者的见面会上,竟然迟到了10分钟。

尽管部长没有发作,但我还是感到了部长心理的变化。“他肯定不知道昨晚副部长加班,两人本就有矛盾,要是部长觉得副部长故意迟到,那将更是雪上加霜,怎么办”?

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见面会结束的时侯,所有的记者都在部长的陪同下进了休息室,准备上车下乡采访。我抓住这个时机,对一名记者说,选题你看了吧,这可是我们李副部长昨晚加班到2点多拟定的啊!那个记者忙说,怪不得选题这样新颖,原来是李副部长亲自拟定的。

送走记者后,部长对李副部长说,你昨晚上辛苦啦!赶紧回去好好休息吧。看着部长关怀的神情,李副部长也开心地笑了。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我的一番努力开始奏效的时侯,部长在一次酒宴后给李副部长安排了一篇深度报道稿件,主题是茶叶产业发展。李副部长估计当时喝多了,竟将此事给忘记了。没过几天,部内开会,部长竟问及此事,李副部长开始一愣,说正在准备,会议室的气氛登时紧张了起来。我本来不知此事部长已对李副部长交待,见此情景,已明白了80%,于是接口说,这个稿子我已经写好,正在修改当中,只不过部长您以前亲自管过茶叶产业,想把我县的茶叶产业发展报道写好,时间短了可真不行啊!听我这样说,部长笑了笑,说,写了就行,文章嘛,明天拿给我看,我再提点修改意见,争取打磨成精品稿件。

晚上,我赶紧加班到2点,终于写出了反映我县茶叶发展的深度报道。第二天送部长看后,很快传至报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发了出来,而李副部长顺利度过了此次“危机”。

过了不久,两人又为一篇舆论监督的稿件而争执了起来。事情是这样的,在部长的要求下,县新闻网站的记者写了一篇内参,批评县城某处垃圾成堆的情况。在签字时,副部长却让部长签,我到了部长,部长却说让分管部长先签。其实,副部长签和部长谁签都一样,问题是,被曝光的单位肯定会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副部长怕难得和人扯皮,所以不签。

我想了想,找到了李副部长说,我觉得这字你是应该签,反正你签了,部长还要再签,从程序上讲,你就是不签字,别人也认为得到了你的允许。这样吧,相关部门找上门来的话,我挡着。听我这样说,李副部长迅速签了字。我紧接着找到了部长,说,这个稿子我建议县内发一下就可以了,整改落实到位了就行。李副部长还说,这稿子估计会有麻烦,相关部门找的话,我们顶着就行了。部长愣了半天,说,李副部长真这样讲,我说,确实是这样说的。部长一把拿起笔,说,这样字我必须签,不能让李副部长为难。你跟他说,不管哪个部门来,你们都让人来找我。就说我让曝光的,但这个报道反映的事实,你们要搞准。我连忙满口应承。

稿子刊发后,由于事实充分,相关部门竟一反常态,而是积极整改,垃圾成堆的问

一年一度的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转眼开始了。作为新闻科长,我起草好了相关的4个公文材料,按惯便拿去请李副部长把关。由于时间紧张,《发行通知》请李部长把关,讲话材料由部长亲自把关。而李副部长为了发行进度,给自己留点时间,将发行时间提前了5天。部长却在讲话稿中将截止日期提前了10天,而讲话稿又没有让我打印。这样一来,《发行通知》和讲话里时间要求前后不一致了。由于时间紧,没有经过统筹,就在会上进行了宣布。结果可想而知,与会人员很多打来电话,问时间到底是怎么要求的。部长悖然大怒,连连责怪李副部长为什么不把关?李副部长就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此事过了几天,部里召开例会,部长又把此事拿出来了提,又问时间为什么不一致。这时侯,我在充满火药味的会场中站了起来,说,这事儿不怪李副部长,当着领导的面,我给部内领导和同志们作检讨,是我没有经过认真检查,把时间搞错了。李副部长只是负责把关《发行通知》,讲话稿又是办公室主任最后改正打印的。是我没有经过统筹,请领导们原谅!

看到我站起来承担责任,部长也就消了气。李副部长却朝我瞟了我一眼,这一眼,我分明读到了感激的味道。

时间飞逝,在我“两头瞒”战略的苦心经营下,部长与李副部长的关系终于越来越好,一个有魄力,一个有能力,部内的新闻宣传工作越来越有起色。我终于顺利地实现了“软着陆”,成为两位领导心目中的“左膀右臂”。

某夜,正好与县委办汪科长巧遇,相遨至一地摊吃夜市。由于同病相怜,酒过三巡之后,如何处理“火眼领导”之间的一些事情相互都了如指掌。汪科长不禁感概:哥们,你比我强啊,情况大同小异,你处理的比我好啊!我也心潮澎湃,借着酒劲,也来了个一吐为快:唉!我们坐下属的,碰上“火眼”领导,有什么办法?你改变不了环境,就要适应环境;改变不了领导,就要适应领导。领导也是人,有时侯也会偏听偏信,这就好比婆媳关系,大多数也是“火眼”,有的儿子就像“双面胶”,两头瞒而不是“两头传”,最终风平浪静。而我们,都是具体办事的,不能激化领导之间的矛盾,否则,他们工作配合不好,殃及的还是我们这些“池鱼”啊!

就我的体会来说,主要是三点:一是不传话。领导之间发牢骚,说的气话千万不能传。李副部长说我们部长“不懂经”,这话要照实说了,那岂不是火上浇油?二是动脑筋。看看这个话能不能照实说。仅仅是工作思路那件事,我如果按李副部长说的,直接给部长报去,部长要是全盘否定了,不是会激怒李副部长?迟到那件事,我要是不积极动脑筋把实情告诉部长,部长不会觉得副部长不配合工作,是在拆台吗?三是担责任。主动承担责任,想办法给领导找台阶下。别的不说,就是舆论监督和发行时间这两件事,我要是不站出来担责任,两人就僵持到那儿去了!我主动担了责任,李副部长心存感激,部长也觉得我懂事,负责任,他的台阶也顺势下了。汪科长一听,又碰了一杯:“哥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咱服了”!(文/缘来 工作地:湖北 职务:副科)
公务员考核步入法制轨道 强化考核结果使用 2011年03月15日 09:35:23  来源: 人民日报 考核工作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实施的公务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公务员考核制度。2007年,中组部、原人事部下发了《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又明确了公务员考核的标准、内容、权限、程序、等次及结果使用等。5年来,各地结合实际,相继出台了配套考核实施办法或细则,大多数中央国家机关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公务员考核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考核建立长效机制

  考核,涉及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全方位评价,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5年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公务员考核,切实抓出了成效。

  目前,年度考核制度已经牢固确立,考核意识深入人心,考核运行机制日趋成熟。主动开展和参与年度考核,已成为各级机关和全体公务员的自觉行动。考核已成为对公务员进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考核内容上,各地各部门把德的考核放在首位,将德的内容细化为“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

  在考核方法上,各地各部门普遍推行了民主测评的方式,充分听取相关公务员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一线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考核时广泛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引入满意度调查等社会评价。

  除了“年考”,各地各部门还积极推行平时考核,解决“平时不算账,年终糊涂账”的问题。在内容上,各地各部门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在结果使用上,坚持把平时考核作为年度考核的基础和依据。
重点难点取得突破

  考核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公务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考核工作尤为复杂、尤为难做。针对考核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大胆创新,积极探索。

  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量化的指标体系是做好考核的前提和基础。一些地方和部门按照分级分类要求,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指标,提高了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比性。湖南省将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内容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统一标准,全省通用;个性指标因岗而异,解决了“一刀切”的问题。

  提高考核信息化水平。为提高考核的效率和质量,许多地方和部门研制开发考核应用系统软件,提高了考核效率和准确性。

  强化考核结果使用

  用好考核结果,是公务员考核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5年来,各地各部门不断探索考核结果使用方式,加大考核结果使用力度,及时兑现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已成为公务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据统计,全国近5年来共对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200多万人次进行了嘉奖,对连续3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近60万人次记了三等功。

  不少地方在考核结果使用上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在职务任免上,规定对连续3年优秀的人员参加竞争上岗给予加分照顾;对年度考核综合分在末位的,一年诫勉谈话、限期整改,两年停岗待职、培训学习、另行安排工作。(记者盛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