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姬罗宾被海军轮图:粟裕为何反对渡江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38:24
渡江战略初步确定

  1948年1月7日陈毅到达陕北杨家沟,1月27日,他写下一首《失题》诗:“小住杨沟一月长,评衡左右费思量。弯弓盘马故不发,只缘擒贼要擒王。北国摧枯势若狂,中原逐鹿更当行。五年胜利今可卜,稳渡长江遣粟郎。”其最后一句“稳渡长江遣粟郎”,是指毛泽东对南线战局的设想,拟派粟裕于1948年5月率华野一兵团(一、四、六纵队)先遣渡江一事。

  1948年1月,中央决定由华东野战军主力组建东南野战军,任命陈毅为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当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担任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同时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又任命粟裕为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金明为副书记。这样,渡江跃进的战略方针即正式确定。

  粟裕改变中央原定战略

  在华野一兵团高干会议期间,粟裕却将“渡江跃进”完全转变为“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粟裕说:“现在我们一兵团的一、四、六3个纵队,装备火力并不比蒋军的头等主力差。主要战场上无非是两种作战形式:一种是和敌人重兵集团运动作战。另一种是对重兵防守的城市攻坚作战,当然就更需要有强大火力配备的部队。”

  粟裕接着说:“这种部队作战,对战争的贡献大,消耗也大。弹药、兵员、粮食等大部分取之于解放区的后方。然而一、四、六纵队8万多人一旦下了江南,便完全是无后方作战。刘邓跃进大别山,因雨季水大把重武器都丢下了。我们去江南,重武器也得丢下,到江南也没有后方的弹药补充,第一年又不可能大量缴获敌人弹药。一个火力配备很强大的兵团,突然降为只有轻武器而且弹药不足的游击兵团,这不是用其长而是舍其长!”

  粟裕与陈毅起争执

  陈毅对粟裕提出反驳意见,他说:“可是一、四、六纵队直插江南,将能调动蒋军二三十个旅呀!”

  粟裕答道:“中原战场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有蒋军五军、整十一师的王牌主力,有七军、四十八军的桂系主力,加上平原交通便利,增援快速,我们下江南,如能调动这四个军中的一两个,那当然好,然而事实上不可能。”

  “不可能?为什么?”

  “五军、十一师的优势是摩托化重装备,运动迅速,火力强大。这样的部队是不会调到江南水网地区去的。”

  陈毅顿感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粟裕的慷慨陈词把陈毅说服了。然而他们也知道,毛泽东可不是轻易放弃自己主张的人,更何况是关系全国胜利大局的战略主张。向毛泽东去强调到江南后的困难,岂不会被看作是畏缩?

  终说服毛泽东改变作战方略

  1948年4月18日,粟裕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军委发出电报,电文长近3000字,并增加了对淮河到长江间派出数路强有力的游击兵团,对江南苏浙皖赣闽及湘黔派出多路坚强的远殖(即活动于敌军的远后方)游击队等意见。同时,还说明“我们对南渡准备仍积极进行,决不放松”。毛泽东收到粟裕的电报后,亲自拟电文请陈毅、粟裕“为商量行动问题”到中央来开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听了粟裕的意见后,决定:华野应继续依托中原、华东两解放区,会同中野作战;同意一兵团在整训结束以后,4到8个月内,暂不去江南作战略机动,先加入中原作战,以便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粉碎敌人在中原的防御体系。

  摘自《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