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头被砍下后依然咬人:年轻打工者对未来迷茫:除了打工还能干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16:08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打工者

  来打工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已经结婚的养家糊口,快到结婚年纪的,想挣点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有些人想学个技术,但是对一些年龄较小的打工者来说,早早地离开校园,对于未来,他们无奈和迷茫,除了打工还能干什么呢?他们不知道打工的意义是什么,或许这本就是他们这个年龄不应该承受的,他们连未来的畅想都没有,那么,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A 不回家孩子读书咋办

  厂里年轻人不少,但是由于厂里缺人,像陈红波这样有家庭外出打工的也多了,来自山西的陈红波和另外十几个山西人刚到劳务市场时,就被厂里的领导招进来。十几个人中,除了两三个未结婚的小伙子外,其他的都已经结婚了,不少人都是带着妻子过来的。每当说起他的家乡运城,他连说还是家里好。

  “我们那也有活,富士康就在我们那,但是加班太厉害”,问起为何外出打工而不选择山西太原或者家乡运城,陈红波说是想出来看看,其实他的压力更大些,在与记者聊天中,他时不时会提到孩子。三十多岁的陈红波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和很多打工者家庭一样,他和妻子外出务工,两个孩子被托付给父母。

  谁都想离家近点,照顾孩子督促他们的学习,但是迫于生活,陈红波无法选择。他的妻子以前在家里种大棚,自己在外面干点建筑,这两年干活落下腰疼,加上种大棚没以前挣钱了,“现在什么都涨价了,种地一年的成本都不止一万”,迫于无奈,两人只好出来找活儿。

  可他家里还有两个孩子 ,“别看现在义务教育不要钱了,但是孩子生活费用也不便宜,不少孩子都送到私立学校,但是我们没那个条件”,他给记者算了一下账,孩子一年花5000元,自己和妻子花个 5000元,过年回家买点东西办点年货得花个 3000元,“这还算少的,父母那边挣得多就多给点,挣得少就少给点”,陈红波无法轻松起来,“晚点结婚好,要不就上有老下有小”,陈洪波劝导记者。

  陈红波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两人一年能挣个两万块钱,“她要是能挣个八千就不错了,要不然我也不会出来”。但才来几天,对于未来他心里没底。“我的孩子要是能考上大学最好,但现在大学生也不好就业,要靠关系”,虽然纠结,但陈红波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先干着再说,这边工资还算不错”。

  B 厂里曾经来了不少大学生

  厂里毕竟结婚的人少,主力都是早早就退学的年轻人。

  “我是大学生,你信吗?”厂子里有个篮球场,打球时,记者问来自济宁的刘康,“有点像,只有大学生的球才能打得这么好”。刘康当过三年的兵,但是记者却一点没看出来,他走起路来左摇右晃,不像是个当兵的。第一次跟他们打球,是在来了没几天的时候,但他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碰篮球。

  刘康对于记者是大学生感到半信半疑,但还是暂时相信了,但是他和河南的刘明一样都瞪大眼睛,“大学生会来这里工作”。当他很吃惊地说出这句话时,记者才意识到说错话了。大学生真的会来这里打工吗?但真的,会来。

  这是老刘说的,他已经在厂里工作四年了,对厂里近几年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你不知道吧,厂里曾经来过二十多个大学生”,听到他说这话的时候,记者脸上的表情跟刘明一样,这二十几个大学生一来,便成了厂里的稀罕物,但没有什么特殊 ,干活要紧,不管学历。果然,没过多久,他们的离开验证了所有人的想法,他们真的吃不下这个苦。“干了没多长时间,刚开始嫌弃工资低,站着工作十个多小时又太累,就走了”,老刘说,“他们干活还真不如那些没读书的”。

  二十几个大学生来的时间太短,除了一时的轰动和不相信外,在厂里的员工眼里,大学生不适合干这活儿。

  C 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来打工

  或许这就是老刘的想法,读书没什么太大用处,所以老刘的儿子也早早地离开了校园,他儿子现在已经18岁了,在这个厂子里干了四年的活,每当说起自己的孩子,老刘满脸骄傲,儿子在割鱼的行列中算是干得不错的,一个月能拿不少钱。

  所以,他以此骄傲,当初让儿子出来的想法是正确的,隔壁家的那位大学生便是榜样,这更验证了他的先见之明。“别说大学生,我邻居家花了十几万,供养一个儿子上大学,到最后还是没找到工作,现在还在家”。老刘说,你让大学生来干这活,他们还不一定干得了,“他们只知道整天学课本上的,割鱼这活你在课本上看了多少遍都不行,必须要动刀,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记者有些好奇地望着老刘,没想到他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但你希望他一直都这样吗?”“不啊,他现在还年轻,将来打算让他学点技术,这活挣得多,但是累啊,还是有点技术好”。没想到,细心的老刘看得挺远,原来早就给儿子安排好了未来。老刘说,他想让儿子学点东西然后自己去奋斗,等结婚后自己也不用多操心,在这儿挣钱挣得差不多了,儿子也结婚了,他就告老还乡,家里那租出去的三十亩地足够养得起自己和老婆。

  D 除了打工还能干什么

  14岁的岳干比其他打工的年轻人要快乐很多,拿着手套当气球,打打闹闹,这是他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但是记者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就出来了,而不是在校园里,问为何不读书时,岳干就沉默,从嘴里挤出几个字,“不想读了”,而这几乎是所有河南鹿邑的年轻打工者说出来的一句话。

  四年前,刘明15岁就从家乡出来,去郑州装过电机,去河南一个小城市学过电焊,去宁波一家印刷厂待过,年纪轻轻的他就混迹于多个城市之间,记者惊讶于他丰富的打工经历。而他不是个例,在厂里,大部分来自河南鹿邑的年轻人都很小,十六岁到十八岁,而且很多人都已经在外面打工多年。

  “学校环境不好,管理乱,根本无法学习,所以大家都不学了”。“那最起码混到高中啊,离开初中那个环境,高中要好很多”。但刘明满眼无奈,“初中就已经混不下去了,还上高中,你不理解的”。

  气氛有点尴尬,是啊,没经历过的生活,能有什么发言权,记者决定不再深究这个问题。“那你打算将来干什么?”“挣钱建房娶媳妇”“这些是肯定要做的,不能一辈子打工吧,你这么年轻,没想干点别的,或者去学个手艺,不用这么累。”“不打工还能干什么呢?”

  这一反问,真让记者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年纪大点的人还想着学个技术,但在跟很多年轻人聊天的时候,将来干什么是他们没有想过的问题,或许这本身就不该是他们这个年龄的人去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