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芭提雅养生会所:关键时期 大有作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39:47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人民日报 》( 2011年03月14日   09 版)

设计制图:肖潘潘 梁昌杰
科学发展奔向幸福
本报记者  杜榕
【基层反响】
25岁的安舜是广州某IT产品经销公司的业务员。今年2月,她只身从湖北南下广州找到这份工作。3年前,安舜就曾在广州打工,做过销售、财务等工作。“最开始的时候拿1000多元,得和6个人一起租房子住,后来能拿到2500元,不过这点钱在广州很不经用。”她算了一笔账,每个月房租就要花掉1000元左右,最近物价上涨,日常开销也到1000元左右。“前三年我几乎没有存到什么钱,现在收入涨了点,物价也涨了,所以,还希望月薪也能涨点。”
“‘十二五’规划不是提出要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吗?我最希望这个能实现。”安舜坦言,因为没存下什么钱,所以连谈婚论嫁的事情都不敢想。“我会努力工作,会好好学习,也希望工资涨的速度能赶上物价、房价涨的速度,这样我的生活才有奔头。”下一个五年,她盼着生活质量能提高,希望能有个家,一个能让她安居乐业的所在。
【采访手记】
“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采访两会,看到代表委员把人们对幸福的期待,化为一条条具体的建议意见提出来,每条建议都传达着他们为百姓算“幸福账”的责任心。
一个人若把幸福作为目标来追求,他的生活将充满活力;一座城市若把幸福作为愿景来谋划,她的发展会充满生机;一个国家若把幸福作为目标来努力,她的未来一定是前景广阔。当然,在代表委员的议论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还有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政府长远规划、推动科学发展,也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作为记者,我希望5年后继续站在全国两会报道现场,见证规划实现、“幸福到站”的时刻。
一个“转”字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李鹤
【基层反响】
“不转型、转型慢,肯定吃大亏。谁思想转得快,谁就发展得快。”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濮阳县西辛庄村支书李连成说。
李连成拿西辛庄村举例:“以前穷得叮当响,大家把村里那个年产值500万元的造纸厂看成救命稻草。可是眼看着河水脏了臭了,这样发展下去可咋办?我就给大家做工作,咱挣钱到底为了啥?为挣钱断了子孙后路值不值?大家终于想通了,拆掉了造纸厂。”
“我们根据当地有天然气有劳动力的实际条件,在村里搞起了电光源工业园,引进企业18家,生产节能灯、车灯、荧光灯等,年产值8个亿,解决带动了周边8000多人的就业,村民年均收入1.8万元。”李连成说,“这些年不断有人拉关系找后门,想借西辛庄的名气办小化工厂、小炼油厂,都被我拒绝了。俺们村的人都晓得,决不能再走高污染、高耗能的路子,否则,钱再多也不会幸福。”
【采访手记】
从乡村巨变到城市转型,从产业升级到科技创新,调结构、转方式已经或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经济转型,首先是人的转型,观念的转型。我们曾为外延式、粗放型、总量扩张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付出沉重代价,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等,现在必须改弦易辙,走内涵式、集约型、质量至上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感共同提升。
然而,一个“转”字,又何其艰难。好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非转不可不转不行,更可喜的是“转”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的自觉行动。科学发展观,政府在说,企业在说,媒体在说,老百姓也在说,已然入心。
期待转变带来更多的幸福。
服务好了管理才好
本报记者  胡洪江
【基层反响】
“我是在城里工作的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会遇到买房、孩子上学、缴纳社会保险等一系列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幸福’这个词被频频提及。如果能够让我们再少些生活中的麻烦,我们就会更幸福。”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云南区域销售员李红亮说。
“我们老百姓看政府工作,就看能给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什么服务。农民工来到城市,收入不高、生活不易,就指望政府能管好物价、管好治安。”李红亮说。
谈起对未来生活的想法,李红亮说,好日子需要一个和谐、稳定、公正的社会环境。政府说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其实也是为了让经济好好发展、老百姓好好生活。“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更细的公共服务覆盖到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我们的现实需求和实际困难能更畅通地反映,能够及时地得到解决。”
【采访手记】
去年底,我到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采访时发现,县里还有3个乡镇没有金融网点,有卡取不了钱,揣着现金又怕丢,连领个农村低保还得搭上几块钱车费去邻近的乡镇,当地农民群众意见很大。这次在全国两会上,正巧遇到沧源县县长徐向东代表。他告诉我,没有金融网点的3个乡,其中一个乡已经设立了邮政储蓄银行,另外两个乡镇也在建设中。
与“自上而下”的“管理”相比,俯下身去“服务”是多么亲切的姿态。在创新管理方式上,政府部门可不可以多些“服务”呢?从这个角度看,政府需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用服务推动管理。
其实,服务好了,管理才好。
民生之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卞民德
【基层反响】
在革命老区江西省于都县的廉租住房小区阳光家园,56岁的低保户钟石凤对美好生活的信心越来越足。
这些天,她和邻居们一直在关注全国两会的新闻,尤其是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保障性住房、医疗保障等民生话题。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说要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句句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受益者,钟石凤心存感激。“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
随着小儿子大学毕业,钟石凤一家的生活也有了新的盼头。“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这些承诺给了我们希望。虽然现在经济还不宽裕,买房离自己还有点远,但只要政策好,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住上自己的房子。”
【采访手记】
稳定物价、就业增收、养老医疗、保障性住房……一个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话题,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最大的热点。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我们看到了“幸福蓝图”。欣喜的同时,在我的心底,更多的是和所有人一样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热切期待。
我们无法苛求一下解决所有的问题,具体的惠民利民政策和措施还需要靠真抓实干来落实。正如一位代表所言:“改善民生超前不得,滞后不得;有条件解决的不去解决不行,没条件操之过急也不行。”
民生大如天,全国两会已经清晰地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我们有理由期待,民生之路越走越宽,幸福生活渐行渐近!
法治理念融入生活
本报记者  苏超
【基层反响】
“在律师制度恢复之初,由于国家颁布的成文法不多,很多纠纷没有据以适用的法律依据,法院也无法受理。律师受理的案件主要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很少,几乎没有什么商事合同案件。”北京市中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玉琼说,随着立法进程的加快,民事、商事、行政等基本法律陆续出台,律师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和用武之地,为当事人提供更多的法律服务。
立法的发展在给律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刘玉琼说,目前,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地对律师的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万金油”式的律师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律师的执业领域分工越来越细。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希望加快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清理,补充制定缺失的法律,解决一些影响实际法律工作的问题,让百姓享受更多法律体系形成带来的好处。
【采访手记】
正如网友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像一棵大树,宪法是树干,200多部法律是树枝,构成了现行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成果,而法治建设在改变中国社会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法治理念正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眼下,不少法院都进行探索创新,在司法为民、阳光审判等方面收到成效。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人们也正是通过个案来感受法律的。人们知道,司法为民不仅仅是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茶,更重要的是让群众能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
站在新的起点,相信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生活会更舒心、安心。